学术投稿

甲状腺癌根治术联合甲状旁腺自体移植术治疗甲状腺癌的临床效果

郭晓毅

关键词:甲状腺癌根治术联合甲状旁腺自体移植术, 甲状腺癌, 临床效果
摘要:目的 探讨甲状腺癌根治术联合甲状旁腺自体移植术治疗甲状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甲状腺癌患者80例,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甲状腺癌根治术联合甲状旁腺自体移植术治疗组(联合治疗组,n=40)和单纯甲状腺癌根治术治疗组(单独治疗组,n=40)两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PTH水平、术后短暂性和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联合治疗组患者的感觉异常、指/肢端麻木、焦虑比例均显著低于单独治疗组(P<0.05),PTH水平显著高于单独治疗组(P<0.05),术后短暂性和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率17.5% (7/40)、0均显著低于单独治疗组42.5% (17/40)、12.5%(5/40) (P <0.05).结论 甲状腺癌根治术联合甲状旁腺自体移植术治疗甲状腺癌的临床效果较单纯甲状腺癌根治术好,值得在临床推广.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64层螺旋CT检查在肝癌及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临床诊断中应用价值

    目的 研究64层螺旋CT和B超检查在肝癌及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临床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120例由肝细胞穿刺活检术后确诊为肝癌及肝癌局灶性结节增生的患者,并对所有肝癌患者分别进行64层螺旋CT和B超检查,并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准确程度、病灶范围及影像学特征.结果 64层螺旋CT和B超检查都能很准确的检查出早期肝脏组织的良性病变,但是在肝癌的鉴别上,64层螺旋CT准确率远远高于B超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肝癌局部病灶直径≤1.2 cm时,B超检查准确率大大下降,而64层螺旋CT仍然保持着很高的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性和转移性肝癌患者的64层螺旋CT的开始及消失和维持时间远远低于肝癌局灶性结节增生、肝炎性假瘤和肝血管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4层螺旋CT能更加准确的诊断肝癌患者,且可以及时的发现极其细小的良恶性肝癌病灶;64层螺旋CT能够清晰的分辨出不同类型的肝脏组织的局灶性结节增生,对鉴别不同性质的肝脏组织肿瘤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作者:王峰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系统护理干预对反流性胃炎患者的作用探讨

    目的 研究分析系统护理干预对反流性胃炎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对收治的反流性胃炎患者84例.分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展开系统护理干预模式.统计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护理取得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2%,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8.6%,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差异显著(P<0.05);对比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时,观察组与对照组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及环境功能评分均提高,观察组提高明显于对照组,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反流性胃炎患者接受临床治疗的过程中,为其提供系统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率,同时还可改善患者生活状态,提升生活质量,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李丽梅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中药滋补汤用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治疗中的药理学研究

    目的 研究中药滋补汤用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治疗中的药理学.方法 选取收治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与对照两组,对照组单独给予患者口服正清风痛宁片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药滋补汤联合牵引的方式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两组患者均没有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中药滋补汤用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显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卫云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紫杉醇脂质体联合铂类同步放化疗治疗宫颈癌的疗效和安全性

    目的 探讨紫杉醇脂质体联合铂类同步放化疗治疗宫颈癌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随机选择收治的30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将30例患者分成两组,抽其中15例宫颈癌患者应用紫杉醇顺铂同步放化疗治疗设作对照组,另外15例宫颈癌患者给予紫杉醇脂质体联合铂类同步放化疗治疗,比较两组宫颈癌患者临床治疗效果,随访1年后对比两组宫颈癌患者生存率,比较两组治疗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1年生存率93.33%,对照组1年生存率73.33%,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1年生存率更高,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40%,对照组不良反应率60%,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不良反应率明显更低,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宫颈癌患者应用紫杉醇脂质体联合铂类同步放化疗治疗疗效理想,而且可以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1年生存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袁漫春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急性胆囊炎腹腔镜手术指征及技巧

    目的 研究急性胆囊炎腹腔镜手术指征及技巧.方法 随机选择2010年1月-2016年9月收治的100例急性胆囊炎腹腔镜手术患者,采用分析法,观察、记录患者手术指征特征、处理效果.结果 100例患者,手术指征为有症状的胆囊结石31例、胆囊泥沙样结石20例、充满型或多发结石并胆囊萎缩15例、胆囊结石伴糖尿病34例,处置有效率91%.结论 急性胆囊炎腹腔镜手术指征表现种类较多,一般危险性不大,处理高效.

    作者:马云明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腹腔镜下不同手术方式用于不同临床分型的剖宫产瘢痕妊娠中的效果

    目的 探讨妇产科-腹腔镜下不同手术方式用于不同临床分型的剖宫产瘢痕妊娠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收治的60例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别探讨剖宫产瘢痕妊娠不同临床分型的治疗效果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A组、B组、C组、D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6.67%、80.00%、80.00%、73.33%,他们之间两两比较均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A组、B组、C组、D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3.33%、6.67%、6.67%、13.33%,他们之间两两比较均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剖宫产瘢痕妊娠不同临床分型,依据患者病情选择不同的腹腔镜手术方式,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保留患者的生育功能.

    作者:许广慧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血清中CEA、CA125、Cyfra21-1联合SCCAg在评价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血清中CEA(癌胚抗原)、CA125(糖类抗原125)、Cyfra21-1(角蛋白19可溶片段)联合SC-CAg(鳞状细胞癌抗原)在评价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靶向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4年4月~2016年5月收治的晚期NSCLC患者63例,所有患者均予以靶向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个月检测血清CEA、CA125、Cyfra21-1、SCCAg水平,统计临床疗效并根据疗效分为有效组(n=32)及无效组(n=31),对比两组CEA、CA125、Cyfra21-1、SCCAg水平,并分析63例患者各指标单独检测与联合检测治疗有效性的敏感度与特异度.结果 经靶向治疗,总有效率为50.79%(32/63),无效率为49.20% (31/63);治疗前,两组CEA、CA125、Cyfra21-1、SCCAg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有效组CEA、CA125、Cy-fra21-1、SCCAg水平均明显低于无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敏感度高于各指标单项检测敏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特异度71.88%与各指标单独检测53.13%、56.25%、81.25%、75.00%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EA、CA125、Cyfra21-1、SCCAg应用于晚期NSCLC靶向治疗效果评价具有较高价值,四种指标联合检测可提高靶向治疗效果评价敏威唐.

    作者:王丹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氢吗啡酮预防瑞芬太尼复合麻醉患者术后痛觉过敏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氢吗啡酮预防瑞芬太尼复合麻醉患者术后痛觉过敏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6年2月收治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所有患者均选择瑞芬太尼进行复合麻醉,对照组患者选择地佐辛进行术后痛觉过敏的预防,观察组患者选择氢吗啡酮进行术后痛觉过敏的预防,对两组患者的干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对两组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58例无痛,对照组33例无痛,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临床上对于选择瑞芬太尼复合麻醉的手术患者,选择氢吗啡酮进行患者术后痛觉过敏的预防,其预防效果更加明显且不会对患者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等造成影响.

    作者:樊顺克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序贯疗法与含铋剂的四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根除失败后补救治疗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序贯疗法与含铋剂的四联疗法在幽门螺杆菌根除失败后补救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125例H.pylori根除失败患者被随机分为序贯疗法组和四联疗法组,序贯疗法组(63例)前5d给予奥美拉唑20mg、阿莫西林1000mg,后5d给予奥美拉唑20 mg、左氧氟沙星200 mg、克拉霉素500 mg,口服2次/日.四联疗法组(62例)给予兰索拉唑20 mg、果胶秘200 mg、阿莫西林1 000 mg、克拉霉素500 mg,口服2次/日,疗程10 d.停药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H.pylori根除率、临床症状评分、内镜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四联疗法组H.pylori根除率为91.94%,显著高于序贯疗法组的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联疗法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序贯疗法组(P<0.01);四联疗法组胃镜下溃疡愈合总有效率为95.16%,显著高于序贯疗法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含铋剂的四联疗法在H.py-1ori根除失败后补救治疗中的疗效优于序贯疗法,同时不增加不良反应,可作为二线补救治疗的首选方案.

    作者:赵晶凤;边爱淑;吴英;王秀艳;刘群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血液透析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与肺部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血清白蛋白水平与血液透析患者肺部感染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规律血液透析大于3个月436例患者,血液透析开始时血清白蛋白水平为SAs,发生肺部感染时血清白蛋白水平为SAe,血液透析期间血清白蛋白水平的变化为△SA,根据各个不同研究参数点的血清白蛋白水平把患者分为两组:SAs或SAe≥30 g/L,或者△SA< 10 g/L为A组;SAs或SAe< 30 g/L,或者△SA>10 g/L为B组.终点事件为肺部感染或者接受血液透析治疗满60个月,通过COX回归模型探讨血液透析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与肺部感染相关的独立相关因素,定量分析血液透析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与肺部感染相关性;两组间累积累计发生感染事件采用Kaplan-Meier曲线分析.通过比较两组患者间肺部感染发生率的差异,分析各组参数间可能存在的联系.结果 不同研究参数点,B组血液透析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比A组高(SAs、SAe及△SA均P<0.05);SAe与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显著相关(P<0.05).SAe与SAs呈线性正相关(P<0.05).结论 低血清白蛋白是血液透析患者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血液透析患者注意补充营养及血清白蛋白,避免低蛋白血症发生.

    作者:杨寒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经小骨盆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后尿道结石40例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分析应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机以小骨盆为路径治疗后尿道结石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40例后尿道结石患者,采用上海交大JDPN-VB型体外冲击波碎石机,仰卧位,倾斜臀部,以小骨盆为冲击波路径,对后尿道结石行碎石治疗,每次治疗电压选择15~16 kV,频率1 Hz,冲击次数平均约600次.结果 40例病人,经体外冲击波碎石一次后,结石均全部排净,治疗成功率为100%.结论 经小骨盆体外冲击波碎石是治疗后尿道结石行之有效的方法,此方法碎石效果满意,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唐海涛;吕春洋;刘丽新;庄海波;王冬雪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对50例新生儿经皮胆红素测定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新生儿经皮胆红素测定的临床价值.方法 随机选择新生儿黄疸患儿50例(日龄不超过8天).分别采用经皮测胆红素方法和静脉采血方法进行胆红素值测定,对比分析测定结果,对经皮胆红素测定的结果准确性进行分析.结果 经皮胆红素测定结果和血清胆红素测定结果具有较好的相关性(P<0.05).结论 在对血清中的胆红素进行测定时,经皮测胆红素方法和静脉采血方法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在筛查、动态观察、复查、随访以及疗效判断新生儿黄疸患儿时,经皮测胆红素法是一种准确、快捷和方便的方式.临床中在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进行诊断和检测时,经皮测胆红素的临床应用价值非常高.

    作者:肖艺红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早期中西医结合治疗混合痔嵌顿水肿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早期中西医结合治疗混合痔嵌顿水肿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收治的70例混合痔嵌顿水肿患者,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分类,纳入35例对照组,35例观察组.对照组行西医治疗,观察组以西医为基础结合中医治疗,总结归纳两组患者的终治疗效果.结果 在不同治疗方式下,观察组治疗效果更接近预设值,与对照组相比,治疗有效率、治疗满意度、创面愈合时间更为理想,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中西医结合方式治疗混合痔嵌顿水肿可较好减轻患者的痛苦,改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创面的恢复,进而维护患者健康,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张传举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住院精神病患者的护理安全分析

    目的 研究住院精神病患者的护理安全方法.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入院接受陪护治疗的精神病患者80例,对患者的疾病诊断和护理的干预关系,以及患者的病情好转情况等,进行观察分析.对护理期间的有效防范措施进行分析,探究在现代医疗行为管理中的安全执行效果和对策.结果 在精神病患者的护理干预中,使用BPRS量表和NOSIE量表进行评价,可以有效确定患者的精神状态,同时为治疗提供安全治疗保障.对患者以及家属满意度的信息反馈,有了极大的提升.结论 住院精神病患者在临床中的暴力行为发生率较高,其危险性较大.在临床中通过护理措施来进行干预,可以降低住院暴力行动的发生率,同时提升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在临床中,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祝兴玲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护理干预在经桡动脉行介入治疗中预防血管并发症的有效性探讨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经桡动脉行介入治疗中预防血管并发症的有效性.方法 2012年02月-2016年02月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中选取84例作为研究对象,介入治疗后根据护理方案的不同而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2例,其中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则加用早期康复护理,比较其预防血管并发症发生的有效性.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患者血管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积极给予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经桡动脉行介入治疗后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促进预后.

    作者:田兴丽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白内障患者手术前后干眼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白内障患者手术前后干眼的发展情况.方法 分析2016年1月-2016年8月进行白内障手术的78例患者临床资料,观察对比手术前后干眼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白内障手术后第1d、7d、20 d患者干眼症状(干涩感、异物感、眼红、畏光、视疲劳)评分明显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术后第1d、7d、20 d患者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试验)、角膜荧光染色评分明显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0d患者BUT、Schirmer试验、角膜荧光染色评分与术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白内障患者手术会诱发或加重干眼症,会使患者泪膜功能在短期受到影响,术后应给予有效的治疗和预防,以促进患者的康复.

    作者:胡成功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健康教育在尿路结石患者护理及预防复发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健康教育在尿路结石患者护理及预防复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分析治疗的84例尿路结石患者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患者.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及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尿路结石认知水平、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随访12个月观察组患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护理中给予尿路结石患者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尿路结石认知水平,有效预防结石的复发,并且提高了临床护理满意度.

    作者:于丽华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加味沙参麦冬汤联合眼针治疗干眼症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加味沙参麦冬汤联合眼针治疗干眼症临床疗效.方法 分析2015年2月-2016年2月治疗的78例干眼症患者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人工泪液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加味沙参麦冬汤联合眼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试验)、荧光素染色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采用加味沙参麦冬汤联合眼针治疗干眼症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对临床治疗干眼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秦文广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围生期高危因素与胎儿宫内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的研究与分析

    目的 分析围生期高危因素与胎儿宫内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的相关性,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和致残率.方法 通过对100例胎儿宫内窘迫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探讨导致新生儿窒息产生的高危因素.结果 新生儿窒息产生的高危因素有三个方面,分别是母体因素、胎儿本身因素以及分娩因素,在整个围生期都有一定的几率导致新生儿发生窒息.结论 新生儿窒息产生的影响因素多,做好产妇围生期的健康养护,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以及加强对产妇和新生儿的临床监测,能够预防或减少胎儿窘迫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和致残率,提高生育质量.

    作者:刘银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2006-2015年丹东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

    目的 通过对2006-2015年辽宁省丹东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状况进行分析,掌握疫情三间分布,为制定控制策略确定突破点.方法 使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应用流行病学描述性研究进行分析.结果 丹东市近10年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31起,报告发病人数644例,死亡6例;事件种类中占据主要部分的是传染病类事件和食物中毒类事件,分别占总起数的48.39%与41.94%;事件程度以一般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主,占总起数的48.39%;事件及时报告率为67.74%;发生在学校及托幼机构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9起,占事件总数29.03%.结论 积极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健全应急体系机制,强化信息报送,开展监测预警.

    作者:代丽平;赵玉红;崔荣敏 刊期: 2017年第04期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主办:中航工业哈尔滨二四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