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明
目的 分析糖尿病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特点.方法 分析治疗的75例(139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临床资料,观察患者眼底表现,并进行常规眼部检查、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结果 139眼中视神经病变眼67只,占48.20%;其中视力显著下降36眼,视力轻度下降28眼,视力障碍3眼;眼底检查可见视盘水肿、色淡、充血等表现;荧光造影检查可见视盘新生血管、充盈缺损、水肿、晚期染色表现;糖尿病性视神经病变的发生率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程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越严重,糖尿病性视神经病变发生率越高,会影响患者视力,临床应早发现、早治疗.
作者:吴强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同伴教育在脊柱结核患者围手术期过程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脊柱结核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实验组在常规健康教育基础上增加同伴教育方法,比较两组的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在健康教育后对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例数少于对照组.结论 同伴教育在脊柱结核患者围手术期应用效果显著.
作者:姜灵;张淑红;李安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新形式下加强医院作风建设对促进医院健康发展的影响.方法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健康中国的大背景下,医院上下全面加强作风建设,在2015年1月-2015年6月狠抓医疗卫生领域的不正之风,尚医德、精医术、重管理,从医生、护士、管理人员等多维度进行作风建设,比较实施前后医生再教育率及护理质量安全、医院后勤保障服务质量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实施作风建设后,医生再教育率92.45%明显高于实施前66.04%;护理技术缺陷、护理差错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实施前;后勤工作人员后勤保障、物资供应、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三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患者对医疗质量、就医环境、医德医风、医疗费用、医疗流程、医患沟通、后勤保障的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 从崇尚医德、提高技术、加强服务和科学管理四个方面加强医院作风建设,能促进医院全面快速健康发展.
作者:程功;张林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分析系统护理干预对反流性胃炎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对收治的反流性胃炎患者84例.分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展开系统护理干预模式.统计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护理取得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2%,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8.6%,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差异显著(P<0.05);对比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时,观察组与对照组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及环境功能评分均提高,观察组提高明显于对照组,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反流性胃炎患者接受临床治疗的过程中,为其提供系统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率,同时还可改善患者生活状态,提升生活质量,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李丽梅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分析应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机以小骨盆为路径治疗后尿道结石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40例后尿道结石患者,采用上海交大JDPN-VB型体外冲击波碎石机,仰卧位,倾斜臀部,以小骨盆为冲击波路径,对后尿道结石行碎石治疗,每次治疗电压选择15~16 kV,频率1 Hz,冲击次数平均约600次.结果 40例病人,经体外冲击波碎石一次后,结石均全部排净,治疗成功率为100%.结论 经小骨盆体外冲击波碎石是治疗后尿道结石行之有效的方法,此方法碎石效果满意,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唐海涛;吕春洋;刘丽新;庄海波;王冬雪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护理干预在预防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体会.方法 选取治疗的70例下肢骨折患者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3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给予针对性的预防深静脉血栓护理干预,总结临床护理干预体会.结果 干预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下肢症状(肿胀、疼痛、皮肤温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预防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利于下肢骨折患者的愈合.
作者:潘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比较序贯疗法与含铋剂的四联疗法在幽门螺杆菌根除失败后补救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125例H.pylori根除失败患者被随机分为序贯疗法组和四联疗法组,序贯疗法组(63例)前5d给予奥美拉唑20mg、阿莫西林1000mg,后5d给予奥美拉唑20 mg、左氧氟沙星200 mg、克拉霉素500 mg,口服2次/日.四联疗法组(62例)给予兰索拉唑20 mg、果胶秘200 mg、阿莫西林1 000 mg、克拉霉素500 mg,口服2次/日,疗程10 d.停药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H.pylori根除率、临床症状评分、内镜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四联疗法组H.pylori根除率为91.94%,显著高于序贯疗法组的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联疗法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序贯疗法组(P<0.01);四联疗法组胃镜下溃疡愈合总有效率为95.16%,显著高于序贯疗法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含铋剂的四联疗法在H.py-1ori根除失败后补救治疗中的疗效优于序贯疗法,同时不增加不良反应,可作为二线补救治疗的首选方案.
作者:赵晶凤;边爱淑;吴英;王秀艳;刘群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比较右美托咪定和丙泊酚用于硬膜外麻醉下妇科手术患者镇静效果.方法 分析妇科手术的108例患者临床资料,两组患者均采用硬膜外麻醉,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4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丙泊酚麻醉,观察组患者采用右美托咪定,比较两组患者临床镇静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Ramsay镇静评分高于对照组,术后观察组产妇呼吸抑制、心动过缓、低血压、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对照组产妇手术10 min平均动脉压(MVP)、心率(HR)、血样饱和度(SpO2)均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用于硬膜外麻醉下妇科手术患者镇静明显优于丙泊酚,不仅对患者生命体征影响小,而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邵海涛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住院精神病患者的护理安全方法.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入院接受陪护治疗的精神病患者80例,对患者的疾病诊断和护理的干预关系,以及患者的病情好转情况等,进行观察分析.对护理期间的有效防范措施进行分析,探究在现代医疗行为管理中的安全执行效果和对策.结果 在精神病患者的护理干预中,使用BPRS量表和NOSIE量表进行评价,可以有效确定患者的精神状态,同时为治疗提供安全治疗保障.对患者以及家属满意度的信息反馈,有了极大的提升.结论 住院精神病患者在临床中的暴力行为发生率较高,其危险性较大.在临床中通过护理措施来进行干预,可以降低住院暴力行动的发生率,同时提升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在临床中,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祝兴玲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究动脉栓塞治疗产后及异常妊娠子宫出血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入选产后及异常妊娠子宫出血的患者94例,按照随机的分配原则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子宫切除术治疗,观察组应用动脉栓塞治疗.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对临床疗效,手术时间,术后流血量和住院时间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总的有效率为68.1%,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总的有效率95.7%,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观察组的术后流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 动脉栓塞治疗产后及异常妊娠子宫出血的临床应用效果较好,可减少患者的术后流血量.
作者:贾晓慧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攻击型人格障碍伴抑郁症患者的人性化护理.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12月收治的80例攻击型人格障碍伴抑郁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将80例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个性化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焦虑和抑郁状况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明显由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个性化护理应用于攻击型人格障障伴抑郁症患者护理中能够有效缓解患者抑郁、焦虑情况.
作者:张军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血清白蛋白水平与血液透析患者肺部感染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规律血液透析大于3个月436例患者,血液透析开始时血清白蛋白水平为SAs,发生肺部感染时血清白蛋白水平为SAe,血液透析期间血清白蛋白水平的变化为△SA,根据各个不同研究参数点的血清白蛋白水平把患者分为两组:SAs或SAe≥30 g/L,或者△SA< 10 g/L为A组;SAs或SAe< 30 g/L,或者△SA>10 g/L为B组.终点事件为肺部感染或者接受血液透析治疗满60个月,通过COX回归模型探讨血液透析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与肺部感染相关的独立相关因素,定量分析血液透析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与肺部感染相关性;两组间累积累计发生感染事件采用Kaplan-Meier曲线分析.通过比较两组患者间肺部感染发生率的差异,分析各组参数间可能存在的联系.结果 不同研究参数点,B组血液透析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比A组高(SAs、SAe及△SA均P<0.05);SAe与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显著相关(P<0.05).SAe与SAs呈线性正相关(P<0.05).结论 低血清白蛋白是血液透析患者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血液透析患者注意补充营养及血清白蛋白,避免低蛋白血症发生.
作者:杨寒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白内障患者手术前后干眼的发展情况.方法 分析2016年1月-2016年8月进行白内障手术的78例患者临床资料,观察对比手术前后干眼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白内障手术后第1d、7d、20 d患者干眼症状(干涩感、异物感、眼红、畏光、视疲劳)评分明显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术后第1d、7d、20 d患者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试验)、角膜荧光染色评分明显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0d患者BUT、Schirmer试验、角膜荧光染色评分与术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白内障患者手术会诱发或加重干眼症,会使患者泪膜功能在短期受到影响,术后应给予有效的治疗和预防,以促进患者的康复.
作者:胡成功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预防非计划性拔管的护理干预措施,并分析其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6月-2015年12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实施本研究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未针对患者所留置导管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非计划拔管情况,及患者住院时间、留置管道时间.结果 观察组非计划拔管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留置管道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有效的护理干预对于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治疗效果有积极意义.
作者:冯晨晨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氢吗啡酮预防瑞芬太尼复合麻醉患者术后痛觉过敏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6年2月收治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所有患者均选择瑞芬太尼进行复合麻醉,对照组患者选择地佐辛进行术后痛觉过敏的预防,观察组患者选择氢吗啡酮进行术后痛觉过敏的预防,对两组患者的干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对两组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58例无痛,对照组33例无痛,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临床上对于选择瑞芬太尼复合麻醉的手术患者,选择氢吗啡酮进行患者术后痛觉过敏的预防,其预防效果更加明显且不会对患者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等造成影响.
作者:樊顺克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神经碎片联合神经生长因子在自体神经外膜小间隙桥接法中修复周围神经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SD大鼠150只,体重200 ~ 250 g,随机分成5组,每组30只.对照组:传统端端吻合法缝合;单纯自体神经外膜小间隙组:自体神经外膜小间隙桥接法缝合;神经碎片组:小间隙中加入神经碎片;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 NGF)组:小间隙中加入NGF;神经碎片联合NGF组:小间隙中加入神经碎片和NGF.术后4,6,8周,各组随机选取2只大鼠,观察肢体自主活动、足底溃疡愈合情况和神经断端吻合处形态.术后8周,各组随机抽取8只大鼠,进行组织学观察和神经电生理检测.结果 实验组大鼠开始自主活动,足底溃疡开始愈合时间早;实验组神经生长良好,小间隙外膜仍然保持完整,无神经瘤形成,无明显塌陷破裂,可见到均匀分布的再生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数目和神经传导速度有差异.结论 自体神经外膜小间隙桥接法修复周围神经损伤要优于传统神经外膜吻合法.在自体神经外膜小间隙加入神经碎片和NGF对周围神经的修复有显著促进作用,神经碎片与NGF的联合效果要明显优于单独使用.
作者:马华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新生儿经皮胆红素测定的临床价值.方法 随机选择新生儿黄疸患儿50例(日龄不超过8天).分别采用经皮测胆红素方法和静脉采血方法进行胆红素值测定,对比分析测定结果,对经皮胆红素测定的结果准确性进行分析.结果 经皮胆红素测定结果和血清胆红素测定结果具有较好的相关性(P<0.05).结论 在对血清中的胆红素进行测定时,经皮测胆红素方法和静脉采血方法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在筛查、动态观察、复查、随访以及疗效判断新生儿黄疸患儿时,经皮测胆红素法是一种准确、快捷和方便的方式.临床中在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进行诊断和检测时,经皮测胆红素的临床应用价值非常高.
作者:肖艺红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对2006-2015年辽宁省丹东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状况进行分析,掌握疫情三间分布,为制定控制策略确定突破点.方法 使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应用流行病学描述性研究进行分析.结果 丹东市近10年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31起,报告发病人数644例,死亡6例;事件种类中占据主要部分的是传染病类事件和食物中毒类事件,分别占总起数的48.39%与41.94%;事件程度以一般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主,占总起数的48.39%;事件及时报告率为67.74%;发生在学校及托幼机构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9起,占事件总数29.03%.结论 积极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健全应急体系机制,强化信息报送,开展监测预警.
作者:代丽平;赵玉红;崔荣敏 刊期: 2017年第04期
航空性中耳炎是空勤人员中的常见病多发病,因其引起的不适感明显,常常对飞行造成严重影响.近年来在治疗方法上有较多的发展,但疗效及规范性仍有待提高.对目前航空性中耳炎的治疗方法进行综述,旨在为其治疗提供更多参考,也希望能够推动航空性中耳炎治疗的规范化进程.
作者:张扬;宋莉;李科颖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利用螺旋CT(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冠状动脉(Coronary Artery,CA)成像中源图像对冠状动脉以外其它病变的临床诊断.方法 选取2014年8月-2016年8月接受冠状动脉螺旋CT检查的2980例受检者为观察对象,对其成像中源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应用肺、骨及纵膈窗进行观察是否有CA以外其它病变并记录结果,按照其病变发生位置进行分类并根据其严重程度进行评分分组.对比发生CA以外其它病变病患各部位病变临床意义情况.结果 接受检查的2980例患者共发生CA以外病变395个,其发生率为13.26%.其中肺、腹、纵膈及骨、血管位置发生CA以外病变几率分别为16.46%、12.41%、58.48%、1.27%、11.39%,病变评分1分占7.85%,2分占74.68%,3分占17.47%.同时,发生于肺部有临床意义病变发生率显著低于无临床意义病变发生率,腹、纵膈及血管位置有临床意义病变发生率均显著高于无临床意义病变发生率;有临床意义病变总发生率显著高于无临床意义病变总发生率,骨窗对各位置病变检出率总和显著高于肺窗及纵膈窗,以上均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A的螺旋CT成像中源图像对CA以外其它病变的临床诊断,具有十分重要价值,可避免漏诊延误病情.
作者:刘文洪;罗光华;赵衡 刊期: 201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