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航空性中耳炎治疗的研究进展

张扬;宋莉;李科颖

关键词:中耳炎, 治疗, 新兴疗法
摘要:航空性中耳炎是空勤人员中的常见病多发病,因其引起的不适感明显,常常对飞行造成严重影响.近年来在治疗方法上有较多的发展,但疗效及规范性仍有待提高.对目前航空性中耳炎的治疗方法进行综述,旨在为其治疗提供更多参考,也希望能够推动航空性中耳炎治疗的规范化进程.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围生期高危因素与胎儿宫内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的研究与分析

    目的 分析围生期高危因素与胎儿宫内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的相关性,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和致残率.方法 通过对100例胎儿宫内窘迫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探讨导致新生儿窒息产生的高危因素.结果 新生儿窒息产生的高危因素有三个方面,分别是母体因素、胎儿本身因素以及分娩因素,在整个围生期都有一定的几率导致新生儿发生窒息.结论 新生儿窒息产生的影响因素多,做好产妇围生期的健康养护,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以及加强对产妇和新生儿的临床监测,能够预防或减少胎儿窘迫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和致残率,提高生育质量.

    作者:刘银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压缩式雾化吸入与超声雾化吸入在急慢性咽炎治疗中疗效分析

    目的 通过观察,比较压缩式雾化吸入与超声雾化吸入在急慢性咽炎疾病治疗中哪种方法疗效更好.方法 将188例患者随机分甲、乙两组,使用压缩式雾化吸入的为甲组,使用超声雾化吸入的为乙组,比较两组急慢性咽炎治疗效果.结果 甲组有效率为97.9%,乙组有效率为87.2%,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 急慢性咽炎雾化吸入治疗以选择压缩式雾化吸入为宜.

    作者:邹芙容;纪文君;赵恵智;高霞;王思佳;管帅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不同方案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对照分析

    目的 分析不同方案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90例,根据治疗意愿将其分为PFNA组30例,DHS组30例与解剖钢板组30例.观察对比三组疗效与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PFNA组治疗优良率为96.67%,显著高于DHS组73.33%,解剖钢板内固定组73.33% (P<0.05).PFNA组术后并发症概率3.33%显著低于DHS组23.33%与解剖钢板内固定组23.33%(P<0.05).结论 PFNA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少,有效保证了恢复质量.

    作者:安鹏;田希平;刘撑刚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早期神经康复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生存质量影响

    目的 探讨早期神经康复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生存质量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9月-2014年8月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5例,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42例,康复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康复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早期神经康复,观察两组生存质量.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SF-36各维度评分及总评分显著提高,其中康复组各维度评分及总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神经康复能更有效改善肢体功能,促进患者独立生存能力,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张会;赵迪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复方碳酸氢钠液治疗放射性口腔粘膜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究复方碳酸氢钠液治疗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收治的鼻咽癌病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43例)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43例)采用复方碳酸氢钠液治疗,对两组治疗方法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通过治疗后,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3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9.07%,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疾病中采用复方碳酸氢钠液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该药液能够直接作用于患处,起效迅速,且治疗费用低廉,不良反应少,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徐流亮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加味沙参麦冬汤联合眼针治疗干眼症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加味沙参麦冬汤联合眼针治疗干眼症临床疗效.方法 分析2015年2月-2016年2月治疗的78例干眼症患者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人工泪液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加味沙参麦冬汤联合眼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试验)、荧光素染色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采用加味沙参麦冬汤联合眼针治疗干眼症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对临床治疗干眼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秦文广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磁共振波谱分析及P300与帕金森病Hoehn&Yahr分级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磁共振波谱分析及P300与帕金森病Hoehn&Yahr分级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住院治疗的PD患者40例,纳入PD组.同时收集相同时期在门诊进行健康体检的人员10例作为对照.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磁共振波谱分析及P300检测,对病例组患者进行Hoehn-Yahr分级.分析Hoehn-Yahr分级与磁共振波谱分析及P300的关系.结果 PD组患者NAA/肌酸、NAA/胆碱、胆破/肌酸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且随着Hoehn-Yahr分级的升高而降低(P<0.05).PD组患者P300的潜伏期明显长于对照组,且随着Hoehn-Yahr分级的升高而延长(P<0.05),波幅明显低于对照组,且随着Hoehn-Yahr分级的升高而降低(P<0.05).NAA/肌酸、NAA/胆碱、胆碱/肌酸比值与PD分级呈弱的负相关性(r=-0.341,P<0.05).P300的潜伏期与PD分级呈弱的正相关(r =0.252,P<0.05),波幅与PD分级呈弱的负相关(r=-0.324,P<0.05).结论 频谱分析和P300与PD的Hoehn-Yahz分级有关,通过频谱分析和P300检测可了解疾病进展情况,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评估预后.

    作者:贺彩红;官瑞磊;祁萌萌;杨改清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住院精神病患者的护理安全分析

    目的 研究住院精神病患者的护理安全方法.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入院接受陪护治疗的精神病患者80例,对患者的疾病诊断和护理的干预关系,以及患者的病情好转情况等,进行观察分析.对护理期间的有效防范措施进行分析,探究在现代医疗行为管理中的安全执行效果和对策.结果 在精神病患者的护理干预中,使用BPRS量表和NOSIE量表进行评价,可以有效确定患者的精神状态,同时为治疗提供安全治疗保障.对患者以及家属满意度的信息反馈,有了极大的提升.结论 住院精神病患者在临床中的暴力行为发生率较高,其危险性较大.在临床中通过护理措施来进行干预,可以降低住院暴力行动的发生率,同时提升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在临床中,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祝兴玲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肠梗阻患者经系统护理干预对其心理负担的影响

    目的 了解肠梗阻患者中展开系统性干预技术的价值及对机体心理负担的缓解作用.方法 随机抽选并对照70例因肠梗阻相关症状、于入院患者其中35例Ⅰ组展开一般干预,35例Ⅱ组联合展开系统性干预,给予两组疗效及其心理负担改善质量展开对比.结果 35例Ⅰ组总有效率77.14% (27/35),35例Ⅱ组是97.14%(34/35),(P<0.05);给予两组病例SAS计分(焦虑自评表)、SDS计分(抑郁自评表)展开客观比较,(P<0.05).结论 临床对肠梗阻患者展开专业护理时,通过施以系统性干预,可对机体心理负担充分缓解,推荐采用.

    作者:杨旭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心理护理路径在股骨颈骨折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路径在股骨颈骨折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遵循随机抽样的原则,选取收治的14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当作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护理方案的不同,将14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分为实验组、对照组两组,各7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围术期护理干预,在常规围术期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实验组应用围术期心理护理路径.对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护理满意度进行观察并比较.结果 护理前,两组的SAS评分、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的SAS评分、SDS评分均明显降低,且实验组的SAS评分、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8.5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护理路径在股骨颈骨折患者围术期中的有效应用,能够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也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吴军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超声在细菌性肝脓肿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分析细菌性肝脓肿患者应用超声进行诊断以治疗,观察其在临床诊断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收治细菌性肝脓肿患者89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超声进行诊断,观察组患者进行超声检查并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穿刺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手术切开引流治疗.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88.89%)与对照组总有效率(90.91%)没有太大差异,结果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中发生肺炎与腹腔出血的人数与对照组相比没有较大差异,两组结果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对照组发生感染的概率(38.64%)与观察组发生感染的概率(4.44%)存在较大的差异(P<0.05).结论 在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的临床诊断过程中,应用超声能够更加准确的对细菌性肝脓肿患者做出判断,并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穿刺治疗的效果比较显著.

    作者:薛洁;耿献辉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血清中CEA、CA125、Cyfra21-1联合SCCAg在评价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血清中CEA(癌胚抗原)、CA125(糖类抗原125)、Cyfra21-1(角蛋白19可溶片段)联合SC-CAg(鳞状细胞癌抗原)在评价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靶向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4年4月~2016年5月收治的晚期NSCLC患者63例,所有患者均予以靶向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个月检测血清CEA、CA125、Cyfra21-1、SCCAg水平,统计临床疗效并根据疗效分为有效组(n=32)及无效组(n=31),对比两组CEA、CA125、Cyfra21-1、SCCAg水平,并分析63例患者各指标单独检测与联合检测治疗有效性的敏感度与特异度.结果 经靶向治疗,总有效率为50.79%(32/63),无效率为49.20% (31/63);治疗前,两组CEA、CA125、Cyfra21-1、SCCAg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有效组CEA、CA125、Cy-fra21-1、SCCAg水平均明显低于无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敏感度高于各指标单项检测敏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特异度71.88%与各指标单独检测53.13%、56.25%、81.25%、75.00%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EA、CA125、Cyfra21-1、SCCAg应用于晚期NSCLC靶向治疗效果评价具有较高价值,四种指标联合检测可提高靶向治疗效果评价敏威唐.

    作者:王丹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护理干预在预防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应用体会

    目的 分析护理干预在预防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体会.方法 选取治疗的70例下肢骨折患者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3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给予针对性的预防深静脉血栓护理干预,总结临床护理干预体会.结果 干预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下肢症状(肿胀、疼痛、皮肤温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预防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利于下肢骨折患者的愈合.

    作者:潘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南桥镇100例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社区调查与分析

    目的 通过对脑卒中后患者进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从而提高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检出率,有利于尽早进行社区防治干预,延缓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和发展.方法 对100例曾患脑卒中者为调查对象,其中男性41人,女性59人,平均年龄71岁,使用蒙特利尔认知功能量表进行评估,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00例脑卒中患者量袁测试中,评分≤25分的有48例(占48%),其中男性16例(33.3占%),女性32例(占66.7%),评分≥26分的有52例(占52%),但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较高,通过评估有效地对本病患者进行筛查,及时进行社区干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师膺;金玲怡;邱佳萍;王洁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经小骨盆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后尿道结石40例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分析应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机以小骨盆为路径治疗后尿道结石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40例后尿道结石患者,采用上海交大JDPN-VB型体外冲击波碎石机,仰卧位,倾斜臀部,以小骨盆为冲击波路径,对后尿道结石行碎石治疗,每次治疗电压选择15~16 kV,频率1 Hz,冲击次数平均约600次.结果 40例病人,经体外冲击波碎石一次后,结石均全部排净,治疗成功率为100%.结论 经小骨盆体外冲击波碎石是治疗后尿道结石行之有效的方法,此方法碎石效果满意,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唐海涛;吕春洋;刘丽新;庄海波;王冬雪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加强医院作风建设对促进医院健康发展的影响

    目的 探讨新形式下加强医院作风建设对促进医院健康发展的影响.方法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健康中国的大背景下,医院上下全面加强作风建设,在2015年1月-2015年6月狠抓医疗卫生领域的不正之风,尚医德、精医术、重管理,从医生、护士、管理人员等多维度进行作风建设,比较实施前后医生再教育率及护理质量安全、医院后勤保障服务质量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实施作风建设后,医生再教育率92.45%明显高于实施前66.04%;护理技术缺陷、护理差错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实施前;后勤工作人员后勤保障、物资供应、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三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患者对医疗质量、就医环境、医德医风、医疗费用、医疗流程、医患沟通、后勤保障的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 从崇尚医德、提高技术、加强服务和科学管理四个方面加强医院作风建设,能促进医院全面快速健康发展.

    作者:程功;张林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标准化抢救护理流程在脊柱脊髓损伤病人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主要对标准化抢救护理流程在脊柱脊髓损伤病人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有效护理提供相关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3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脊柱脊髓损伤患者100例,依照患者抢救护理流程的不同实施分组,采取常规流程的患者为常规组,采取标准化抢救护理流程的患者则为试验组,两组患者各50例.对两组患者抢救的情况以及患者对抢救护理流程的满意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①抢救情况:试验组患者抢救时间少于常规组,抢救成功率则明显高于常规组,P<1.05,各组间数据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②患者满意度:试验组患者的满意度(96%)与常规组(72%)相比明显要高,P<1.05,有可比性.结论 在脊柱脊髓损伤患者中应用标准化抢救护理流程的临床效果确切,其不仅能提高患者的抢救率,缩短抢救时间,还能使患者的满意的得到显著提高.

    作者:梁娜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7月-2016年5月骨科收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把全部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与对照组各有患者51例,对照组患者实施骨科手术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健康知识掌握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要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总有效率是94.12%,对照组护理总有效率是72.55%,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研究组要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具有显著应用效果,能够明显减少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并发症,提高护理效果.

    作者:王娜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皮下注射轮转图在低分子肝素治疗恶性血液病血栓前状态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皮下注射轮转图在低分子肝素治疗恶性血液病血栓前状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02例恶性血液病血栓前状态的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均接受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治疗,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注射方法,实验组依据皮下注射轮转图进行注射,比较两组患者注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和血凝状态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较,实验组患者皮下青紫、硬结的发生率显著下降.与治疗前相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凝状态均显著改善,其中实验组的改善更加明显.结论 采用皮下注射轮转图有利于提高低分子肝素对恶性血液病血栓前状态的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赵伟霞;张志红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甲状腺癌根治术联合甲状旁腺自体移植术治疗甲状腺癌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甲状腺癌根治术联合甲状旁腺自体移植术治疗甲状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甲状腺癌患者80例,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甲状腺癌根治术联合甲状旁腺自体移植术治疗组(联合治疗组,n=40)和单纯甲状腺癌根治术治疗组(单独治疗组,n=40)两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PTH水平、术后短暂性和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联合治疗组患者的感觉异常、指/肢端麻木、焦虑比例均显著低于单独治疗组(P<0.05),PTH水平显著高于单独治疗组(P<0.05),术后短暂性和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率17.5% (7/40)、0均显著低于单独治疗组42.5% (17/40)、12.5%(5/40) (P <0.05).结论 甲状腺癌根治术联合甲状旁腺自体移植术治疗甲状腺癌的临床效果较单纯甲状腺癌根治术好,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郭晓毅 刊期: 2017年第04期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主办:中航工业哈尔滨二四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