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惠杰
目的 探讨分析胸腔镜手术治疗老年自发性气胸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接受治疗的老年自发性气胸患者48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患者为24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手段,实验组患者采用胸腔镜治疗手段,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胸管置管时间、住院时间和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疼痛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与临床治疗前相对比,两组患者在大通气量(MVV)和每秒用力呼气容积(FEVl)均有所提升,但实验组患者提升趋势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各数据之间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腔镜手术治疗老年自发性气胸患者中,具有良好地临床治疗效果,可有效地缩减患者住院时间,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感,应在临床治疗中对胸腔镜手术进行广泛运用.
作者:杨晟杰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并研究宫腔镜手术综合治疗重度宫腔粘连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127例重度宫腔粘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研究对象均采用宫腔镜手术治疗为主,综合对重度宫腔粘连患者进行治疗,研究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127例患者经过治疗,手术以后对本研究所有患者随访1年,患者的月经恢复正常例数为99例,仍然闭经的患者2例,26例患者月经仍偏少.对患者的宫腔形态进行了解,宫腔形态恢复正常的患者76例,基本恢复正常患者50例,1例患者未恢复.结论 临床上对于重度宫腔粘连患者,为患者选择宫腔镜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措施进行治疗干预,可以有效的促进患者的病情恢复,减轻患者术后的再粘连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术后妊娠率和活产率,具有临床推广使用的价值.
作者:赵惠杰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排痰专项干预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护理中的运用价值.方法 选择收治的AECOPD患者共135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67)和对照组(n=68).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排痰专项干预.比较两组排痰效果以及干预后的第1 s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FEV1/FVC)、第1 s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肺活量比值(FEV1/Pre)、大自主通气量(MVV)等肺功能指标.结果 观察组排痰有效率为97.01%,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经干预后,肺功能各项指标均较干预前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FEV1/FVC、FEV1/Pre、MVV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26、4.622、4.383,P<0.05).结论 为AECOPD患者提供排痰专项干预,可以更好的促进患者排痰,进而改善患者肺功能.
作者:邢利英;杨赛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增加对老年腹痛的认识,提高其诊断率并探讨有效的治疗方法,改善患者的预后.方法 收集86例老年患者以腹痛为主要表现的住院病例进行病因、症状、体征、辅助检查以及治疗的统计和分析.结果 以腹痛为主要表现的的内科疾病病变部位:腹腔内脏器疾病70例(占81.40%),其常见病因为急性胃肠炎(占20.93%).腹腔外脏器疾病14例(占16.28%),全身性疾病2例(占总例数2.32%).结论 老年腹痛患者病因复杂,特征缺乏典型,病情变化快,预后较差,应重视其诊断及治疗.
作者:卜巧云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帆状胎盘的临床特点及分娩结局.方法 分析2014年2月-2016年8月产后证实为帆状胎盘的7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分娩前的诊断率及彩色超声产前诊断的价值以及分娩结局.结果 帆状胎盘的发生率为0.61%.帆状胎盘合并前置血管的发生率为0.03%.帆状胎盘的产前诊断率为61.97%,彩超诊断帆状胎盘的准确率为95.65%.彩超诊断前置血管的准确率为80%.帆状胎盘患者的分布缺乏特异性.结论 孕中期常规彩超检查胎盘脐带的附着情况,可以及时发现帆状胎盘,早期处理,降低由其引起的死亡率.
作者:徐括琴;刘文枝;鲍永梅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对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实施盆底功能康复治疗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3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康复治疗,对观察组30例患者实施生物反馈加电刺激加阴道哑铃方式进行康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盆底肌张力及治疗后盆底肌功能障碍恢复指标两项内容的比较结果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实施专项康复治疗的疗效显著,且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进行推广.
作者:高海霞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溴己新联合沙丁胺醇及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喉炎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儿科确诊为小儿喉炎患儿56例,将其依据治疗方式的差异,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8例;两组患儿均选用常规药物,实施抗感染、平喘与止咳治疗手段,而实验组患儿在此基础上选用溴己新联合沙丁胺醇及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儿临床疗效与症状消失时间.结果 实验组患儿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患儿,即实验组患儿临床疗效为97.86%、对照组患儿临床疗效为67.86%;对照组患儿咳嗽、喘憋、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为(5.57±1.79)d、(7.68±1.24)d、(5.13±1.15)d,而实验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为(4.02±1.21)d、(4.37±1.16)d、(3.68±1.02)d;药物不良反应对比中,对照组发病率为21.42%,实验组发病率为3.57%.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溴己新联合沙丁胺醇及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可有效缩减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提升临床疗效,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段忠萍;任宏武 刊期: 2017年第05期
提高药房药师的服务能力及服务质量,创导优质服务,提升临床及患者的满意度.按照国家对于医院药房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我院药房管理的规章制度,进一步完善各项管理措施,建立健全药学服务条例,使药师跳出单一“发药”模式,从而实施多元化的药学服务工作,实时考评药师综合服务素质,调查患者满意度变化.通过创新认识,积极改进药学服务模式,使药师的综合服务能力普遍得到了提升,临床及患者满意度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作者:贾迟云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在体检服务中应用健康管理理念的效果.方法 选择本科接诊行健康体检的240例人员进行研究,采取根据编号单双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n=120)和管理组(n=120),对所有常规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对所有管理组患者在健康管理理念下实施护理,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管理组体检者体检满意度与常规组相比明显较高,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组体检者中弃检发生率与常规组相比明显较低,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体检服务中应用健康管理理念效果显著,可推广运用.
作者:马小虎;李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半月板是膝关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稳定膝关节,传布膝关节负荷力的重要作用.半月板具有自身的生物力学特点,呈各向异性及不均一性.本研究从半月板的结构、生物特点等方面对半月板在适应膝关节运动中的各种力学问题进行综述,进而说明半月板的稳定载荷作用及如何保证长年负重运动的膝关节不受损伤.
作者:胡朝洋;段智勇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高龄产妇分娩方式的选择对新生儿窒息的临床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分娩的高龄产妇80例为观察组,35岁以下的产妇8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割宫产率,观察组中剖宫产分娩与自然分娩的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的剖宫产率为6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剖宫产率35.0%,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观察组中剖宫产分娩的新生儿窒息率为10.0%,自然分娩的新生几窒息率为11.3%,两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 高龄产妇的剖宫产率较高,自然分娩与剖宫产的新生儿窒息率相当,高龄产妇不能作为选择割宫产分娩的依据,临床中高龄产妇的分娩方式的选择需要根据临床指征进行选择.
作者:贾晓慧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锁定钢板与交锁髓内钉对股骨干粉碎性骨折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收治的30例股骨干粉碎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30例骨折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5例患者.其中对照组应用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观察组应用锁定钢板固定组治疗,对比两组术后骨折愈合率、两组手术中和手术后一般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48 h血红蛋白值、术后48 h引流量、住院时间),两组延迟愈合例数,术后并发症情况(膝关节疼痛、感染、固定针脱落).结果 根据kolmert功能评价,观察组骨折愈合优良率93.33%,对照组骨折愈合优良率60%,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骨折愈合优良率更为理想,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锁定钢板治疗股骨干粉碎性骨折疗效更为理想,可以缩短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提高骨折愈合优良率,降低延迟愈合率,减少术后48 h引流量,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詹为永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 选取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9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给予对照组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组实施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比较两组术中、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手术出血量为(125.46±18.56) mL,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84.39±20.72) mL,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术后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分别为4.44%、17.78%,观察组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疗效确切,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有助于保护患者生理功能.
作者:许晓荣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开展以审方为重点的临床药学的有效性.方法 采用审方软件,参考《静脉用药集中调配操作规程》、药品使用说明书、《新编药物学》、《处方管理方法》等有关规定,结合《中国药典》2010版、《459种中西药注射剂配伍变化及临床应用检索表》以及各类药物应用《指南》等相关标准来进行综合审方,并指导临床用药.结果 通过开展以审方为重点的临床药学,进一步保障了静脉输液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高了静配中心的服务质量.结论 在静配中心开展以审方为重点的临床药学,能够有效的提高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服务质量,保障患者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合理性、有效性,适宜广泛应用.
作者:刘明;林璐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分析持续CPAP治疗对混合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确诊为混合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80例,按照临床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40例、实验组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持续CPAP治疗.临床治疗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AHI(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呼吸暂停时间与LSpO2(低血氧饱和度)、SBP(收缩压)和DBP(舒张压)各项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后,AHI、呼吸暂停时间与LSpO2均有所改善,但实验组患者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对照组患者SBP、DBP下降趋势较差于实验组患者,两组患者各数据之间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混合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采用持续CPAP治疗,可有效地改善患者AHI、呼吸暂停时间与LSpO2等指标,同时在降低患者SBP、DBP方面也具有显著优势,可加大对持续CPAP治疗手段的推广力度.
作者:施勇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应用优势.方法 将收治的98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依据手术方式差异分组,对比两组疗效、手术与并发症状况.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6.00%与81.25%,组间差异显著(P<0.05);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费用与并发症率均存在显著差异,且观察组各项明显更理想(P<0.05).结论 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作为一种微创手术应用于临床对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治疗,疗效确切且并发症率较低,该法深具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聂晓枫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来源于收治的新生儿重症肺炎70例,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n=35)采用常规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n=35)基于对照组加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a/APO2、OI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死亡率为22.9%,明显高于观察组5.7%(P<0.05).结论 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重症肺炎临床效果好,值得推广.
作者:马丽娜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血清心肌酶谱的变化情况,提升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以收治的68例肠炎患儿为观察对象,其中34例患儿肠炎为轮状病毒性肠炎,其他34例患儿为非轮状病毒性肠炎.按照不同的肠炎类型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4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为观察组;非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为常规组.检测两组患儿的空腹血清,对两组患儿心肌酶水平进行对比分析,观察区差异性.结果 观察组患儿心肌酶谱测定值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患儿与非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患儿相比更易造成心肌损伤,对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治疗应尽早进行心肌酶检测,加强观测,降低患儿心肌损伤的几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刘银;张松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讨论研究复方鳖甲软肝片与熊去氧胆酸胶囊联合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临床疗效与意义.方法 选择内科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50例随机分为A、B两组,各25例.A组患者使用熊去氧胆酸胶囊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联合使用复方鳖甲软肝片知料.比较两组患者不同药物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及治疗总有效率等指标.结果 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与熊去氧胆酸胶囊B组患者疾病治疗总有效率100%显著高于单独使用熊去氧胆酸胶囊A组84.0%;治疗后B组肝功能指标显著优于A组(P<0.05).结论 使用复方鳖甲软肝片联合熊去氧胆酸胶囊既能有效改善患者胆汁淤积及肝脏炎症,控制病情进一步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够降低肝脏弹力硬度值并缓解患者皮肤瘙痒、劳累等症状.
作者:庞月梅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并比较传统手术与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结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收治的120例结肠癌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单盲随机分组法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根治手术,观察组实施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比较两组治疗情况及预后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相比于对照组均明显缩短(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3年发现,观察组的3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相比于传统根治手术,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结肠癌可有效减少手术时间、术后治疗时间,减少并发症,还可提高远期生存率.
作者:王留伟 刊期: 201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