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慢阻肺急性加重伴严重呼吸衰竭患者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效果分析

王颖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病, 严重呼吸衰竭, 机械通气, 疗效
摘要:目的 研究慢阻肺急性加重伴严重呼吸衰竭患者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效果分析.方法 选择30例慢性慢阻肺急性加重伴呼吸衰竭患者作为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将患者的机械通气前后血气分析指标变化经过t检验进行分析患者机械通气的治疗效果.结果 经治疗后,16例患者机械通气48 h内成功拔出气管插管及呼吸机有效撤离;7例患者拔出气管插管失败,其中4例为反复插管进行呼吸机辅助通气后成功拔出及撤离呼吸机,3例患者气管切开后需要长期机械通气;7例患者治疗过程中发生严重并发症而导致死亡.经过机械通气的治疗后2 h,30例患者结果显示:血气分析指标与机械通气前比较均有所好转,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机械通气对慢阻肺急性加重伴严重呼吸衰竭患者是抢救、治疗的有效方法,为患者疾病治疗为有效治疗提供了宝贵的时机及维持了患者病情,延长了生存期,是提高患者临床疗效,改善预后的关键.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舒适护理在子宫肌瘤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

    目的 探讨分析舒适护理在子宫肌瘤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接受治疗的80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研究,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以及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予以舒适护理,实验结束之后,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评分以及手术过程中舒适度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实验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手术过程中舒适度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子宫肌瘤患者围手术期实行舒适护理可有效提升患者舒适度,降低焦虑抑郁评分,减轻其心理负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何秀君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品管圈活动在小儿重症护理中的临床应用与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分析品管圈活动在小儿重症护理中的临床应用与效果.方法 选取诊治的134例重症患儿,将患儿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组间均67例;研究组患儿对其实施品管圈活动护理,对照组患儿对其实施常规护理,观察分析组间的护理情况.结果 全部入选患儿均通过护理后,观察分析组间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研究组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对护理人员的护理能力水平评价分析,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对组间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评价对比,研究组较对照组也明显提高(P<0.05).结论 重症患儿临床治疗期间实施品管圈护理,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作者:刘玮玮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老年青光眼伴白内障运用超声乳化与小梁切除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老年青光眼伴白内障运用超声乳化与小梁切除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在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集老年青光眼伴白内障患者120例,按照治疗方法的差异性分组.单纯采用小梁切除术的60例患者设为A组,采用超声乳化与小梁切除术的60例患者设为B组.分析两组的疗效.结果 术后3个月B组的前房深度和眼压优于A组(P<0.05).术后3个月B组视功能优于A组(P<0.05).A组并发症和B组差异微小(8.3%比6.7%,P>0.05).结论 老年青光眼伴白内障运用超声乳化与小梁切除术治疗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可将其推广.

    作者:林娜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右美托咪定联合地佐辛对臂丛麻醉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分析右美托咪定联合地佐辛对臂丛麻醉效果.方法 抽选90例实施上肢手术患者纳入研究,采取随机的方式将其划分成为3个组,即A组、B组以及C组,各组病例数均为30例,臂丛阻滞以前5分钟,A组以持续泵注的方式使用右美托咪定,B组以静脉推注的方式使用地佐辛,C组联合应用右美托咪定和地佐辛治疗,对比分析3组患者麻醉前10 min(T0)、麻醉操作前5 min即A组的右美托咪定、B组的地佐辛、C组的右美托咪定+地佐辛,开始泵注的时间(T1)、臂丛穿刺完成泵注后20 min,手术切皮前(T2)、手术开始后5 min(T3)、手术开始后半小时(T4)以及手术结束时(T5)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Ramsay镇静评分、血氧饱和度(SpO2)、术中不良反应和术后疼痛评分.结果 A组、B组以及C组在T1时MAP和其他时间点相比较均比较高,A组患者T1的HR、MAP都比其他两组高(P<0.05),A组和C组T2-T5时间点Ramsay镇静评分都比B组高(P<0.05);A组和B组、C组相比较,患者术后疼痛评分都明显要高(P<0.05);三组都未有病例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如呼吸抑制、低血氧以及严重低血压等).结论 在臂丛麻醉中联合应用右美托咪定和地佐辛,可增强麻醉镇静效果和镇痛效果,同时不良反应少,可靠安全,临床应用价值高,推荐使用.

    作者:钮红祥;刘勇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经皮肾镜碎石联合前列腺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并膀胱结石的疗效分析

    目的 研究经皮肾镜碎石术与前列腺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的效果.方法 收治的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患者中选出14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经尿道电切镜钳取石术联合前列腺电切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经皮肾镜碎石术联合前列腺电切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指标值.结果 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取石时间上差异不大,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短,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IPSS评分低于对照组,且大尿流量比对照组大,P<0.05.结论 经皮肾镜碎石术联合前列腺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是安全可行的,术后患者的恢复较快,值得推广.

    作者:徐青松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经阴道B超过氧化氢溶液子宫输卵管通液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经阴道B超过氧化氢溶液子宫输卵管通液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就诊的160例不孕症患者,随机将其分两组,即参照组(n=80)和观察组(n=80),参照组给予X线碘油造影进行诊断,观察组给予经阴道B超过氧化氢溶液子宫输卵管通液进行诊断,对两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经1次显影后,参照组输卵管双侧阻塞率、单侧阻塞率、双侧通而不畅率以及双侧通畅率分别为20.00%、37.50%、18.75%、23.75%,观察组分别为18.75%、36.25%、20.00%、25.00%,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经4次显影后,参照组输卵管双侧阻塞率、单侧阻塞率、双侧通而不畅率以及双侧通畅率分别为21.25%、16.25%、33.75%、28.75%,观察组分别为17.50%、11.25%、16.25%、55.00%,两组双侧通而不畅率和双侧通畅率差异显著(P<0.05).结论 经阴道B超过氧化氢溶液子宫输卵管通液治疗不孕症具有显著效果,可提高输卵管通畅率.

    作者:张秀丽;黄星球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小剂量盐酸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对剖腹产孕妇血流动力学及麻醉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小剂量盐酸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对剖腹产孕妇血流动力学及麻醉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收治100例行剖腹产产妇,随机分成两组,甲组采用0.75%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2 mL,乙组采用0.75%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1 mL,研究对比两组麻醉效果.结果 两组麻醉效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胎儿娩出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麻醉效果相同,小剂量(0.75%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1毫升)盐酸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可以有效稳定剖腹产产妇血流动力学.

    作者:梁楠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研究

    目的 探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在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72例四肢软组织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全体患者行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手术,观察患者的修复情况.结果 在72例患者中,完全移植成活的患者有57例;部分皮瓣边缘坏死的患者有6例,经移植皮片或者换药之后完全愈合;出现穿支血管变异患者有8例;完全坏死患者有1例,改用腹部带蒂皮瓣进行修复一段时间之后,皮瓣完全成活.结论 通过对四肢软组织缺损患者行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手术,可以显著修复相应的缺损软组织,加快患者康复,提高治疗有效性,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黄利民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结局分析

    目的 研究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结局.方法 分析2014年5月-2016年5月诊治的74例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经阴道超声确诊,采用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74例患者均保留子宫,患者均在子宫动脉栓塞术后2-5天内行清宫术,行清宫术的患者中4例术中出血大于500 mL,中转开腹行子宫疤痕切除、子宫修补术,术后住院时间8-21天,平均住院时间(13.76±1.08)天;随访3个月,74例患者月经均恢复.结论 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可有效降低大出血的风险,大化保留生育功能,且无严重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敬巧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早产新生儿使用无创呼吸机的临床护理进行研究与分析

    目的 对早产新生儿使用无创呼吸机的临床护理进行研究与分析.方法 研究对象为选取80例医治过的早产新生儿.设为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入组患者均采用普通常规的护理手段,观察组除此之外还应用对应的无创呼吸机的临床护理,保证两组患者的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和PH值在治疗前基本相同,比较两组临床结果.结果 两组患者在护理服务的满意率上比较,照组患者的满意率(50.00%)低于观察组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80.00%),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被应用无创呼吸机护理的早产新生儿更能很好地进行呼吸,体内二氧化碳分压值通过治疗后日益减少,体内环境呈稳态的偏碱性,健康得到了很好地改善.同时提高了患者对其的满意度.

    作者:庞丽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信息化管理的完善和趋势

    探究在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PIVAS)应用全程信息化药房管理的效果.基于原先的HIS系统的基础,借助掌上电脑(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把条形码技术等应用于PIVAS的日常工作中,降低不合理医嘱率、提高临床用药灵敏度,可将其视为PIVAS的有效管理措施,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长林;花萍;周琰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不同训练方法对骨科术后患者拔出留置尿管后排尿功能的影响

    目的 研究不同训练方法对骨科术后患者拔出留置尿管后排尿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收治的200例骨科手术前均无排尿功能异常及泌尿系统疾病,在骨科相关手术后(除外颈椎、腰椎、骨盆骨折等手术对排尿功能会导致障碍的患者)均采用留置尿管进行导尿的患者作为研究一般资料,20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100例患者,两组患者均在留置尿管24 h后采取钳闭、开放留置导尿管的方式进行排尿训练,观察组患者采取患者自主有尿意时开放尿管训练,对照组患者采取每3h定时开放一次尿管训练,观察两组患者在留置尿管取下后对排尿功能的影响,患者排尿成功率的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采用自主排尿法进行训练,取下留置导尿管后患者排尿成功例数为98例,排尿困难2例,排尿成功率为98%,对照组采用定时排尿法训练,取下留置到尿管后患者排尿成功率为71例,排尿困难29例,排尿成功率为71%.结论 自主排尿法训练对骨科术后患者取下留置尿管后患者的排尿成功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朱宏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常见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方法 选取共30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观察PCI术后并发症,总结常见并发症的种类、发病因素及护理方法.结果 通过严密观察,总结出再灌注心律失常、迷走神经反射、穿刺部位出血等是常见的术后并发症,及时发现并给予对症护理,配合治疗,患者症状能得到及时缓解,均康复出院.结论 加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病情观察,有助及时发现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孟丹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探讨品管圈活动对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对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研究选取心血管病房住院诊断为高血压需长期服药的患者,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用头脑风暴法提出活动主题,并用531评价法选出提高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率的活动主题,对诊断高血压需长期服用降压药物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患者服用降压药物情况.针对于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真因验证、对策拟定及实施,持续质量改进,以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结果 品管圈活动后,患者服药依从率由89.5%提高到了97.8%,目标达成率为131.7%,进步率为9.3%.结论 品管圈活动的开展,持续提高了护理质量水平,品有利于提高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

    作者:刘蕊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钬激光与气压弹道碎石治疗上段输尿管结石疗效对比

    目的 探究钬激光与气压弹道碎石治疗上段输尿管结石疗效.方法 选取收治的420例上段输尿管结石患者,按照随机抽签的方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0例.观察组通过钬激光治疗,对照组采取气压弹道碎石治疗.对比两组碎石成功率.结果 观察组碎石成功率95.71%,明显优于对照组碎石成功率78.0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上段输尿管结石经钬激光碎石治疗,疗效显著,且可提高碎石成功率,安全、可靠,可将其作为输尿管碎石术的首选.

    作者:吴祥波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脑梗死中医证型关系研究

    目的 探讨脑梗死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lHcy)水平相关性研究.方法 随机入组88例脑梗死患者,对脑梗死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风痰瘀阻证、阴虚风动证、气虚血瘀证、痰热腑实证、风痰火亢证、风火上扰证、痰湿蒙神证7组,测定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中医证型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关系:经卡方检验,P<0.05,各中医证型之间的Hcy值存在差异的.结论 脑梗死患者中医证型分布是以风痰瘀阻、气虚血瘀、阴虚风动三型为主,脑梗死患者各证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之间是有差异的,气虚血瘀、痰热腑实、风火上扰证型的Hcy水平较其他证型水平高.

    作者:田亦非;罗树云;刘燕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护理干预对老年骨折患者并发症的观察

    目的 研究和讨论老年并发症骨折患者的护理干预.方法 收集的老年骨科患者280例,并将他们随机平均分为两组,一组为参照组,一组为实验组,参照组仅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在心理、安全、饮食、健康教育、功能锻炼、疼痛等方面进行护理干预,并对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进行护理干预的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4.82%,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为98.43%;仅进行常规护理的参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7.36%,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为87.66%.结论 对老年骨折患者采取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减少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增加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

    作者:吕翠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针刺联合电针治疗视网膜动脉阻塞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针刺联合电针治疗视网膜动脉阻塞的疗效.方法 将48例(48只眼)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4例(24只眼),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针刺联合电针治疗.结果 治疗时间20天,视力变化总有效率对照组39.13%,治疗组78.2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FA变化总有效率对照组43.48%,治疗组86.9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加权视野指数VFI(%)两组治疗前后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针刺联合电针治疗视网膜动脉阻塞能提高视力,改善视网膜血供,改善视野,缩短病程,及时挽救患者的视功能.

    作者:梁凯霞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普外科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围术期营养护理干预及效果观察

    目的 研究营养护理干预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 选收治的6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将其按照简单随机的方式分为两组,每组33例.其中观察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给予营养护理干预,对照组营养护理干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在不同的护理后的临床症状.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治愈率93.94%优于对照组66.67%(P<0.05).结论 营养护理干预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围术期护理中临床上获得满意,值得推广.

    作者:董明明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消化内镜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消化内镜技术在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4年5月-2016年1月消化内科收治的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104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根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54例,对照组50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采用常规的内科止血对症治疗,治疗组待生命体征平稳后给予消化内镜止血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比较住院时间、肠鸣音由亢进转为正常的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的情况.结果 分析病例发现,经过内镜止血的治疗组患者的止血效果、安全性均优于常规治疗的对照组;住院时间及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均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住院时间、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出血停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镜止血治疗技术应用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比常规止血治疗具有更显著的疗效及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一线的推广.

    作者:黄文忠 刊期: 2017年第09期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主办:中航工业哈尔滨二四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