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右美托咪定联合地佐辛对臂丛麻醉效果分析

钮红祥;刘勇

关键词:臂丛麻醉, 右美托咪定, 地佐辛
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右美托咪定联合地佐辛对臂丛麻醉效果.方法 抽选90例实施上肢手术患者纳入研究,采取随机的方式将其划分成为3个组,即A组、B组以及C组,各组病例数均为30例,臂丛阻滞以前5分钟,A组以持续泵注的方式使用右美托咪定,B组以静脉推注的方式使用地佐辛,C组联合应用右美托咪定和地佐辛治疗,对比分析3组患者麻醉前10 min(T0)、麻醉操作前5 min即A组的右美托咪定、B组的地佐辛、C组的右美托咪定+地佐辛,开始泵注的时间(T1)、臂丛穿刺完成泵注后20 min,手术切皮前(T2)、手术开始后5 min(T3)、手术开始后半小时(T4)以及手术结束时(T5)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Ramsay镇静评分、血氧饱和度(SpO2)、术中不良反应和术后疼痛评分.结果 A组、B组以及C组在T1时MAP和其他时间点相比较均比较高,A组患者T1的HR、MAP都比其他两组高(P<0.05),A组和C组T2-T5时间点Ramsay镇静评分都比B组高(P<0.05);A组和B组、C组相比较,患者术后疼痛评分都明显要高(P<0.05);三组都未有病例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如呼吸抑制、低血氧以及严重低血压等).结论 在臂丛麻醉中联合应用右美托咪定和地佐辛,可增强麻醉镇静效果和镇痛效果,同时不良反应少,可靠安全,临床应用价值高,推荐使用.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综合护理干预在四肢创伤骨折术后疼痛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 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在四肢创伤骨折术后疼痛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筛选收治的100例四肢创伤骨折手术患者,按照术后不同护理方法将其分为常规护理组与综合护理组各50例,常规护理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综合护理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1~3d的疼痛程度评分,综合护理组显然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显著(P<0.05);常规护理组的护理满意度是92.0%,综合护理组的护理满意度是98.0%,综合护理组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在四肢创伤骨折术后疼痛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满意,可明显缓解疼痛,有助于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推行.

    作者:刘晓磊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探讨品管圈活动对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对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研究选取心血管病房住院诊断为高血压需长期服药的患者,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用头脑风暴法提出活动主题,并用531评价法选出提高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率的活动主题,对诊断高血压需长期服用降压药物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患者服用降压药物情况.针对于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真因验证、对策拟定及实施,持续质量改进,以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结果 品管圈活动后,患者服药依从率由89.5%提高到了97.8%,目标达成率为131.7%,进步率为9.3%.结论 品管圈活动的开展,持续提高了护理质量水平,品有利于提高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

    作者:刘蕊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抗肿瘤药物的处方点评经验分享

    抗肿瘤药物一般都具有较强的毒性,因此在临床应用中需要密切关注,建立有针对性的专项点评,可以规范临床用药,促进抗肿瘤药物的合理应用.开展抗肿瘤药物专项点评已近一年,将在处方点评中发现的问题和相关经验与各位临床药师和医师一同分享,希望借此交流沟通,共同提高专业能力,在临床实践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作者:陈婧璇;邵文明;刘家源;王小红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后腹腔镜与开放手术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效果对比

    目的 探究后腹腔镜与开放手术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收治的30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按照随机平行的方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观察组通过后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开放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和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两组肿瘤大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经后腹腔镜治疗,手术效果好,且可缩短手术和术后住院的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杨奇志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消化内镜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消化内镜技术在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4年5月-2016年1月消化内科收治的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104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根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54例,对照组50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采用常规的内科止血对症治疗,治疗组待生命体征平稳后给予消化内镜止血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比较住院时间、肠鸣音由亢进转为正常的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的情况.结果 分析病例发现,经过内镜止血的治疗组患者的止血效果、安全性均优于常规治疗的对照组;住院时间及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均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住院时间、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出血停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镜止血治疗技术应用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比常规止血治疗具有更显著的疗效及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一线的推广.

    作者:黄文忠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脑梗死中医证型关系研究

    目的 探讨脑梗死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lHcy)水平相关性研究.方法 随机入组88例脑梗死患者,对脑梗死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风痰瘀阻证、阴虚风动证、气虚血瘀证、痰热腑实证、风痰火亢证、风火上扰证、痰湿蒙神证7组,测定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中医证型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关系:经卡方检验,P<0.05,各中医证型之间的Hcy值存在差异的.结论 脑梗死患者中医证型分布是以风痰瘀阻、气虚血瘀、阴虚风动三型为主,脑梗死患者各证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之间是有差异的,气虚血瘀、痰热腑实、风火上扰证型的Hcy水平较其他证型水平高.

    作者:田亦非;罗树云;刘燕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采用贞芪扶正颗粒联合放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采用贞芪扶正颗粒联合放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接受临床治疗的中晚期食管癌患者中随机抽选出60例作为研究的分析对象,将其平均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后,分别实施贞芪扶正颗粒联合放疗治疗与单纯放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KPS评分变化与治疗效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KPS评分提升幅度较大;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经统计,得出组间数据差异检验值均为P<0.05.结论 在中晚期食管癌患者的放疗治疗过程中联合应用贞芪扶正颗粒,不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还能显著提高其临床治疗效率.

    作者:孟宪宇;张萍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右美托咪定联合地佐辛对臂丛麻醉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分析右美托咪定联合地佐辛对臂丛麻醉效果.方法 抽选90例实施上肢手术患者纳入研究,采取随机的方式将其划分成为3个组,即A组、B组以及C组,各组病例数均为30例,臂丛阻滞以前5分钟,A组以持续泵注的方式使用右美托咪定,B组以静脉推注的方式使用地佐辛,C组联合应用右美托咪定和地佐辛治疗,对比分析3组患者麻醉前10 min(T0)、麻醉操作前5 min即A组的右美托咪定、B组的地佐辛、C组的右美托咪定+地佐辛,开始泵注的时间(T1)、臂丛穿刺完成泵注后20 min,手术切皮前(T2)、手术开始后5 min(T3)、手术开始后半小时(T4)以及手术结束时(T5)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Ramsay镇静评分、血氧饱和度(SpO2)、术中不良反应和术后疼痛评分.结果 A组、B组以及C组在T1时MAP和其他时间点相比较均比较高,A组患者T1的HR、MAP都比其他两组高(P<0.05),A组和C组T2-T5时间点Ramsay镇静评分都比B组高(P<0.05);A组和B组、C组相比较,患者术后疼痛评分都明显要高(P<0.05);三组都未有病例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如呼吸抑制、低血氧以及严重低血压等).结论 在臂丛麻醉中联合应用右美托咪定和地佐辛,可增强麻醉镇静效果和镇痛效果,同时不良反应少,可靠安全,临床应用价值高,推荐使用.

    作者:钮红祥;刘勇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探讨后路手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

    目的 对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采用后路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研究共选择收治的76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作为研究资料,均为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对患者编号后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前路手术治疗方式,观察组采用后路手术治疗方式,均为38例,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4.74%、78.95%,即观察组患者疗效更佳,P<0.05;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Cobb角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obb角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采用后路手术治疗具有较高的治疗效果,是改善患者症状的重要手段,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陆永春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耳穴埋豆在混合痔病人术后早期中重度疼痛干预中的应用

    目的 对耳穴埋豆在混合痔术后病人早期疼痛干预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探讨.方法 选取肛肠科治疗的混合痔患者240例为研究对象,并将术后中重度疼痛患者按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20例,对观察组患者的疼痛干预方式为耳穴埋豆法.对对照组则采用曲马多药物口服镇痛,并分别对两组患者在干预后30min、1h、2h、4h、6h的镇痛效果及有无不良反应发生进行观察.结果 观察组患者无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患者中发生不良反应1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镇痛效果比较上;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干预后30min和6h镇痛效果比较上两组疼痛评分存在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耳穴埋豆对混合痔病人术后早期中重度疼痛具有明显缓解作用,且操作方便、安全、无副作用.

    作者:赵阿美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渐进式康复护理对乳腺癌术后肩关节活动度、运动耐力及生命质量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究渐进式康复护理对乳腺癌患者术后肩关节活动度、运动耐力以及生命质量的影响,为选择合理护理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行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中选出195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渐进式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肩关节活动度、生命质量评分等.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肩关节前屈、后伸、内收、外展、内旋、外旋活动度均比对照组患者大,P<0.05;且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握力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QLQ-C30量表的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及家庭功能、自我生存质量评价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症状与一般不良反应、特殊不良反应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渐进式康复护理有助于提高乳腺癌患者术后肩关节的活动度、运动耐量以及生命质量,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陈亚梅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手术护理和康复指导在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实施

    目的 观察手术护理和康复指导在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应用效果,提供护理参考.方法 选取收治的68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为观察对象,将其分为两组,一组30例在进行基础治疗的同时给于常规护理;另一组38例在常规组的治疗护理基础上给与优质护理.对护理干预的效果进行回顾分析,探讨优质护理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护理作用.结果 经过护理治疗后,68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均有效治愈,患者的个人日常生活行为能力以及心理状态均比护理前有明显提升;护理前后Barthel量表评分、SAS量表评分以及SDS量表评分观察组有明显优势,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常规组,且无并发症发生,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也高于常规组,对比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质护理干预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护理中有显著效果,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个人日常生活行为能力,改善心理状态,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护理满意程度高,治疗质量显著提升.

    作者:朱彩玲;欧敏亚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房颤并心衰的临床探讨

    目的 观察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房颤并心衰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接受治疗的120例房颤并心衰患者为研究的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一组有60例.其中对照组60例给予胺碘酮药物,观察组60例在此基础上给予美托洛尔药物治疗.观察这两组对象在治疗前后的左心房内径比较,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前左心房内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左心房内径与对照组相比明显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房颤并心衰有着显著的治疗效果,能够起有效的控制心率,减少并发症发病率,能够获得显著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王山梅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针刺联合电针治疗视网膜动脉阻塞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针刺联合电针治疗视网膜动脉阻塞的疗效.方法 将48例(48只眼)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4例(24只眼),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针刺联合电针治疗.结果 治疗时间20天,视力变化总有效率对照组39.13%,治疗组78.2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FA变化总有效率对照组43.48%,治疗组86.9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加权视野指数VFI(%)两组治疗前后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针刺联合电针治疗视网膜动脉阻塞能提高视力,改善视网膜血供,改善视野,缩短病程,及时挽救患者的视功能.

    作者:梁凯霞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早期机械通气治疗小儿重症手足口病的护理方法及效果

    目的 了解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行早期机械通气疗法时的佳干预措施.方法 选择82例患上重症手足口病进入儿科的患儿,统一施予早期机械通气疗法,并以治疗工作中干预措施的临床差异予以分组:A组42例行护理干预,B组40例均行一般干预,再对患儿干预满意度、不适症状发生情况详细记录.结果 A组42例患儿干预满意度95.24%,B组40例是75.00%(P<0.05);A组有3例(7.14%)出现不适症状,B组有9例(22.50%)(P<0.05).结论 儿科给予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专业救、护时,在施以早期机械通气疗法的基础上,行护理干预可靠性强,推荐选用.

    作者:宋燕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阴道分娩会阴Ⅳ度裂伤5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阴道分娩会阴裂伤Ⅳ度的发生原因及治疗措施.方法 对5例孕足月阴道分娩产妇会阴Ⅳ度裂伤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结果 其中1例会阴Ⅳ度裂伤发展为阴道直肠瘘,余4例均术后愈合良好.结论 做好孕期保健,完善助产技术,裂伤后及时缝合及精细的术后治疗是可以避免会阴Ⅳ度裂伤及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杨隽;蔡贞玉;杨金花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结局分析

    目的 研究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结局.方法 分析2014年5月-2016年5月诊治的74例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经阴道超声确诊,采用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74例患者均保留子宫,患者均在子宫动脉栓塞术后2-5天内行清宫术,行清宫术的患者中4例术中出血大于500 mL,中转开腹行子宫疤痕切除、子宫修补术,术后住院时间8-21天,平均住院时间(13.76±1.08)天;随访3个月,74例患者月经均恢复.结论 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可有效降低大出血的风险,大化保留生育功能,且无严重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敬巧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比索洛尔与曲美他嗪联合用药方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评价

    目的 探讨比索洛尔与曲美他嗪联合用药方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医师选择合理用药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收治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88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及治疗组(每组44例),对照组单用比索洛尔治疗,治疗组应用比索洛尔与曲美他嗪联合用药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后LVESD、LVEDD、EF、HR以及ARR等心功能指标要显著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P<0.05);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是95.45%,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是79.55%,治疗组临床疗效要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比索洛尔与曲美他嗪联合用药方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能够获得显著临床疗效,可显著改善患者心功能,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张晓梅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不同训练方法对骨科术后患者拔出留置尿管后排尿功能的影响

    目的 研究不同训练方法对骨科术后患者拔出留置尿管后排尿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收治的200例骨科手术前均无排尿功能异常及泌尿系统疾病,在骨科相关手术后(除外颈椎、腰椎、骨盆骨折等手术对排尿功能会导致障碍的患者)均采用留置尿管进行导尿的患者作为研究一般资料,20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100例患者,两组患者均在留置尿管24 h后采取钳闭、开放留置导尿管的方式进行排尿训练,观察组患者采取患者自主有尿意时开放尿管训练,对照组患者采取每3h定时开放一次尿管训练,观察两组患者在留置尿管取下后对排尿功能的影响,患者排尿成功率的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采用自主排尿法进行训练,取下留置导尿管后患者排尿成功例数为98例,排尿困难2例,排尿成功率为98%,对照组采用定时排尿法训练,取下留置到尿管后患者排尿成功率为71例,排尿困难29例,排尿成功率为71%.结论 自主排尿法训练对骨科术后患者取下留置尿管后患者的排尿成功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朱宏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慢阻肺急性加重伴严重呼吸衰竭患者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 研究慢阻肺急性加重伴严重呼吸衰竭患者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效果分析.方法 选择30例慢性慢阻肺急性加重伴呼吸衰竭患者作为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将患者的机械通气前后血气分析指标变化经过t检验进行分析患者机械通气的治疗效果.结果 经治疗后,16例患者机械通气48 h内成功拔出气管插管及呼吸机有效撤离;7例患者拔出气管插管失败,其中4例为反复插管进行呼吸机辅助通气后成功拔出及撤离呼吸机,3例患者气管切开后需要长期机械通气;7例患者治疗过程中发生严重并发症而导致死亡.经过机械通气的治疗后2 h,30例患者结果显示:血气分析指标与机械通气前比较均有所好转,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机械通气对慢阻肺急性加重伴严重呼吸衰竭患者是抢救、治疗的有效方法,为患者疾病治疗为有效治疗提供了宝贵的时机及维持了患者病情,延长了生存期,是提高患者临床疗效,改善预后的关键.

    作者:王颖 刊期: 2017年第09期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主办:中航工业哈尔滨二四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