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儿重症肺炎的ICU护理效果分析

李艳杰

关键词:重症肺炎, 小儿, ICU护理, 应用效果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小儿重症肺炎的ICU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诊治的124例小儿重症肺炎患儿,以随机的方式将入选患儿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组间均62例;其中对于对照组患儿选取常规护理,对于研究组患儿实施ICU护理干预,观察比较组间患儿的护理情况.结果 两组入选患儿均通过护理后,将组间患儿的治疗效率评价对比,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分析组间患儿的体温恢复时间与住院时间等指标显示,研究组较对照组均明显缩短(P<0.05).结论 重症患儿的临床治疗中实施ICU护理干预,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可将患儿的治疗效率明显提高.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大肠癌疗效和毒性.方法 对22例应用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治疗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进行分析.结果 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总有效率为36.3%,疾病控制率72.7%,主要毒性反应为: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和肝功能损害,周围神经毒性,绝大多数患者耐受性良好.结论 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是一种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应用的化疗方案.

    作者:郭玉华;石永康;白晶;张玲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不同给药途径联合吉西他滨对进展期卵巢癌疗效影响

    目的 探究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恩度)不同的给药方式联合吉西他滨对进展期卵巢癌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的情况.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进展期卵巢癌患者,在同时联合吉西他滨的基础上,根据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的不同给药方式分为观察组(持续静脉泵给药)和对照组(静脉滴注给药).记录患者的治疗情况,血清VEGF水平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2个疗程后,治疗有效率及疾病控制率在两组间的比较无显著差异,4个疗程后,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及疾病控制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VEGF水平的变化:治疗前,两组患者的VEGF水平无显著差异,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组的VEGF水平较对照组下降明显,4个疗程后结果同,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心电图变化及骨髓抑制在观察组中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脱发、肌肉酸痛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在两组中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应用持续静脉泵给药方式对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进行给药并联合吉西他滨的疗效更好,VEGF水平下降明显且无显著的不良反应.

    作者:关鑫;刁海丹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运用中医补气活血法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

    目的 运用中医补气活血法治疗冠心病,探讨其临床效果.方法 筛选循环科与中医科协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162例冠心病患者作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n=81)与研究组(n=81),对照组应用冠心痛常规西医手段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以中医补气活血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得出结论.结果 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6%,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1.6%,两组数据分析结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冠心病患者应用中医补气活血法治疗较单纯应用西医疗法,能更有效地改善心肌缺血,从根本上减少心悸、心绞痛、心力衰竭等症状的发生,提高治疗总有效率.

    作者:王宪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心脏神经症患者躯体化自评量表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分析躯体化自评量表在心脏神经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将2013年1月-2017年1月的60例心脏神经症患者,将其作为实验组,另外选取同时期就诊的健康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躯体化自评量表进行识别,根据测评结果观察并分析躯体化自评量表在心脏神经症患者中应用的临床效果.结果 经测评,实验组患者的躯体化自评量表评分(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人际关系敏感、偏执)高于对照组,两组的数据差别很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脏神经症患者的精神状态、心理状态等一系列心理健康程度与健康患者具有很明显的差别,因此,可以将其作为评估心脏神经症患者的心理健康情况.

    作者:段斌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紫杉醇联合替吉奥对比单纯替吉奥用于胃癌术后辅助化疗的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紫杉醇联合替吉奥对比单纯替吉奥用于胃癌术后辅助化疗的效果.方法 从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胃癌术后采取辅助化疗的患者120例,将其分为联合治疗组(联合组)与单纯治疗组(单纯组).每组60例.单纯组采用单纯替吉奥辅助化疗的方式,联合组在单纯组的基础上采用紫杉醇辅助化疗,比较两组的治疗复发率、转移率、生存率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1年,联合组患者的复发率与转移率分别为3.33%与5%,显著低于单纯组15%与20%,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1年后的生存率为92.93%与单纯组84.85%不具显著差异,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联合组13.33%比单纯组15%稍微要低,但是两组间的治疗不具显著差异(P>0.05).结论 相对来说,紫杉醇联合替吉奥对于胃癌术后辅助化疗的效果要比单纯的替吉奥好,更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朱俊琳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Taq Man探针法与幽门螺旋杆菌(HP) IgG抗体联合检测在诊断HP感染中的应用

    目的 通过比较,探讨TaqMan探针法与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 IgG抗体联合检测在诊断胃黏膜HP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0月经病理确诊的胃黏膜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标本80例,行Taq Man探针法与HPIgG抗体分别检测和联合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Taq Man探针法检测的阳性率为52.50%(42/80),HPIgG抗体检测阳性率为78.75%(63/80),Taq Man探针法与HP IgG抗体联合检测幽门螺旋杆菌的阳性率为91.25%(73/80),两者联合检测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其单独检测(P<0.05);Taq Man探针法检测在轻度慢性胃炎组的阳性率为15%,中度慢性胃炎组的阳性率为56.52%,重度慢性胃炎组的阳性率为92.86%,两两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幽门螺旋杆菌IgG抗体检测在轻度慢性胃炎组的阳性率为55.00%,中度慢性胃炎组的阳性率为86.96%,重度慢性胃炎组的阳性率为100%,轻度与中度比较(P<0.01),轻度与重度比较(P<0.01),中度与重度比较(P>0.05),两种HP的检测方法的阳性率都随着胃黏膜感染程度的加重而增加.结论 Taq Man探针法与幽门螺旋杆菌IgG抗体联合检测对诊断胃黏膜HP感染,两者优势互补,可满足临床需要,为HP感染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作者:李卫兵;姚辉;喻海忠;袁建芬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间苯三酚应用于绝经后妇女取环的临床疗效

    目的 观察间苯三酚注射液用于绝经后妇女取环术前用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来医院门诊取环的绝经后妇女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术前15 min静脉注射间苯三酚注射液,对照组术前4h阴道后穹隆放置米索前列醇片400 ug.比较两组在宫颈软化程度、疼痛程度、取环成功率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间苯三酚用于绝经后妇女取环术前用药,有效软化宫颈,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术者疼痛,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安全性高.

    作者:汪帆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超早期微创穿刺引流手术对于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脑出血患者使用超早期微创穿刺引流手术预后观察治疗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5月~2016年6月住院80例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超早期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设为观察组患者,常规内科治疗设为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高于对照组80%,治疗疗效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超早期穿刺引流术治疗脑出血患者治疗疗效高于传统内科治疗,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可有效提高,减少患者后遗症,治疗时间缩短,建议临床推广.

    作者:于晓波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超声心动图诊断胎儿肺动脉狭窄的产前及产后对照分析

    目的 超声心动图诊断胎儿肺动脉狭窄的产前及产后对照分析.方法 运用数字随机选择的方式,从2015年5月-2017年5月接收疑似为胎儿肺动脉狭窄的患者中,抽取50例进行研究,分析患者产前、产后的超声心动图变化情况.结果 50例产前疑似胎儿肺动脉狭窄患者产后超声心动图提示41例存在肺动脉狭窄,所占比例是82.0%.与产前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肺动脉瓣狭窄为31例,所占比例是75.61%,肺动脉主干狭窄为10例,所占比例是24.39%,胎儿肺动脉狭窄主要为肺动脉瓣狭窄与肺动脉主干狭窄,前者所占比例高,与后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胎儿肺动脉狭窄的产前及产后的血流特征较为典型,产后加强超声心动图检查,能够显著提升临床诊断结果的准确率,有利于评估后期的预后治疗效果.

    作者:林祖金;叶晶晶;郑林晖;黄晓民;林鹏生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微创颅内血肿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44例的护理

    目的 探讨微创颅内血肿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行微创颅内血肿引流术的22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作为观察组,给予其综合性护理,同期行微创颅内血肿引流术的22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其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经过治疗和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86.4%,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63.7%,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综合性护理对行微创颅内血肿引流术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进行护理疗效显著,可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郑晨晨;张露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及血糖控制现状的研究

    目的 对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水平对其血糖控制的影响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糖尿病患者2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对其日常自我管理行为进行调查.结果 自我管理行为得分(39.55±1.59)分,在中等及以上自我管理水平者191 人(68.2%),患者在足部护理及血糖监测方面得分偏低、糖化血红蛋白达标(<7%)的患者为64人(22.86%).结论 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水平将直接影响血糖控制效果,尤其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而言,全面完善自我管理行为是促进血糖达标的金指标.

    作者:曹宏伟;谌静;甘宇;代璐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系统化临床护理教学管理在护生临床实习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目的 探讨系统化临床护理教学管理对护生临床实习效果的影响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2月接收的78名实习护生,随机分为两组各组39例,对照组实施临床护理教学管理,观察组实施系统化临床护理教学管理,实习期结束后调查两组实习护生的学习效果与对教学质量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实习护生临床护理专科知识测试评分与对教学质量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独立样本t或X2检验,P<0.05,差异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 系统化临床护理教学管理有利于提升临床护理教学质量与护生的实习满意度,应用价值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彭凤云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心理护理结合健康教育在脑出血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结合健康教育在脑出血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5年1月-2017年1月110例脑出血患者作为对象,依据数字表法分组,各有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结合健康教育.比较两组脑出血治疗效果;脑出血疾病认知、治疗配合度;干预前后患者焦虑情绪、抑郁情绪.结果 干预组脑出血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脑出血疾病认知、治疗配合度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焦虑情绪、抑郁情绪相近,P>0.05;干预后干预组焦虑情绪、抑郁情绪轻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心理护理结合健康教育在脑出血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减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其疾病认知和临床配合度,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

    作者:孙悦;贾鹏宇;李天钰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偏瘫治疗仪配合运动疗法在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对偏瘫治疗仪配合运动疗法在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康复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神经内科2014年3月-2015年2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分配法将他们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及运动疗法相结合,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采用偏瘫治疗仪配合运动疗法进行治疗,并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的上下肢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经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上下肢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在治疗1个月后上下肢功能比较上,观察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偏瘫治疗仪配合运动疗法在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康复中意义重大,偏瘫治疗仪配合运动疗法可缩短患者的上下肢功能恢复时间,使患者尽快回归社会.

    作者:彭青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PDCA在儿科重症监护室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研究分析PDCA在儿科重症监护室(PICU)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意义.方法 将PDCA循环管理模式应用到儿科重症监护室中,分析“以患者为中心,强化基础护理,全面落实护理责任制,深化护理专业内涵,提升整体护理服务水平”中的重点、指标、环节和结果,设置合理的护理策略、实际实施、结果检查,同时调整下一环节的循环模式质量.结果 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后,有效提高了患儿和其家属的满意率,使儿科的护理质量得到肯定,进一步改善了护理人员的自信心和成就感.结论 PDCA在儿科重症监护室优质护理服务中有重要应用意义.

    作者:郭红丽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空勤人员痔疮的相关致病因素及预防对策

    痔疮是常见的肛肠疾病,其发病率很高,任何年龄都可能发病,但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越高.民间有“十人九痔”说法.临床主要表现有:便血、痔块脱出、疼痛、瘙痒.据多年的空勤人员航空卫生保障工作统计,发现女性空勤人员稍多于男性,特别是女性乘务员.笔者根据多年空勤人员航空卫生保障工作的经验,结合临床医学资料,探讨空勤人员痔疮易患此病相关因素、治疗方法、预防对策等.

    作者:张英松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自酸蚀自粘接流动树脂在乳磨牙龋治疗中的临床应用观察

    目的 通过1年随访观察评价自酸蚀自粘接流动树脂应用于乳磨牙龋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根据适应症选择60例5岁儿童120颗龋坏乳磨牙,采用自身对照方法分为两组,去龋备洞后试验组使用自酸蚀粘结剂处理后再用自酸蚀自粘接流动树脂充填,对照组直接用同种流动树脂充填.术后跟踪随访6、12月观察充填体完整性、继发龋和牙髓敏感程度.结果 6、12个月评价结果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酸蚀自粘接流动树脂治疗乳磨牙龋时,增加酸蚀粘接表面处理能取得更满意的效果.

    作者:许姚;万宏坤;沈海燕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院前急救中的潜在风险因素分析及对策

    目的 探讨院前急救中的潜在风险因素及医患纠纷焦点,建立完善的院前急救管理制度.方法 选择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接到呼叫“120”电话的6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选择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接到呼叫电话并按常规院前急救方式救治的病例随机抽取300例作为对照组;2015年1月~2015年12月接到呼叫电话并采取经过院前急救风险因素分析后根据患者情况采用的针对性急救方式随机抽取300例作为观察组.结果 观察组在采用针对性急救方式后急救满意度高达97.6%.对照组采用常规院前急救方式满意度为76.0%,观察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94.6% (P <0.05).结论 分析院前急救过程中的潜在风险及医患纠纷焦点分析后,提出了针对性急救方案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大大减少医生、护士在忙乱中出现差错及减少医患矛盾,提高急救质量.

    作者:葛海明;张明;陶旭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心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血压的影响

    目的 分析心理干预在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血压控制中的作用.方法 将心血管内科收治的9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47例,给予基础护理、健康教育、饮食运动指导、随访等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45例,给予常规护理的同时实施心理干预.在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时分别测量患者血压,进行焦虑、抑郁情绪评价.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血压水平和焦虑、抑郁情绪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3个月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改善更显著(P<0.01),血压控制水平更理想(P<0.05).结论 对老年高血压患者予常规降压治疗及护理的同时实施心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增强血压控制效果.

    作者:张鑫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单侧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人脊柱脆性骨折的有效性观察

    目的 探讨单侧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人脊柱脆性骨折的有效性.方法 选取94例老年脊柱脆性骨折患者,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平分为常规、研究组,人数47例.常规组采用双侧经椎弓根入路手术方式,研究组则采用单侧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并将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手术时间、骨水泥填充量、住院时间等相关指标进行对比.结果 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x2=10.726,P=0.001);研究组在手术时间、骨水泥填充量、住院时间等方面与常规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t=-15.388,P=0.000)、(t=-16.905.P=0.000)、(t=-8.698,P=0.000).结论 对老年脊柱脆性骨折患者行单侧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并减少骨水泥填充量,具备临床意义与价值.

    作者:马楠 刊期: 2017年第11期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主办:中航工业哈尔滨二四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