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黄体酮治疗黄体功能不全所致先兆流产的临床观察

盖盟

关键词:黄体酮, 黄体功能不全, 先兆流产
摘要:目的 探讨黄体酮治疗黄体功能不全所致先兆流产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4年9月~2016年8月收治的82例黄体功能不全所致先兆流产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口服黄体酮胶囊、保胎灵胶囊,观察两组保胎结局、治疗前后β-HCG水平变化及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保胎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2.7%vs 75.6%),且治疗后β-HCG水平明显改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组间比较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14.6%vs 17.1%),P>0.05,组间比较不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黄体酮治疗黄体功能不全所致先兆流产能够有效改善保胎结局,提升β-HCG水平,而且用药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血浆置换治疗不同基础疾病诱发的肝衰竭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血浆置换治疗不同基础疾病诱发的肝衰竭疗效.方法 选择某院收治的108例肝衰竭患者,分析其一般资料,观察疗效.结果 乙型肝炎患者经血浆置换治疗后即时好转率为11例(52.38%),出院后好转率为10例(47.62%);酒精性肝硬化患者即时好转率为16例(48.48%)、出院后好转率为17例(51.52%);药物性肝炎患者即时好转率为14例(46.67%),出院后好转率为16例(53.33%),乙肝肝硬化患者即时好转率为13例(54.17%),出院后好转率为11例(45.83%).结论 应用血浆置换治疗不同基础疾病诱发的肝衰竭均取得一定疗效,可作为肝衰竭疾病的辅助疗法.

    作者:韩晓翠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腹腔镜治疗泌尿外科疾病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

    目的 对腹腔镜治疗泌尿外科疾病的围手术期干预进行探讨.方法 对泌尿外科接诊的72例采用腹腔镜治疗的泌尿外科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具体包括:术前准备、心理护理,术后护理及并发症预防等.结果 72例患者手术全部成功,其中66例患者术日便可离床活动,2例患者术后出现体温升高现象,2天后恢复正常.2例术后出现疼痛给予口服止痛药处理,2例原位新膀胱患者出现轻度尿失禁,经进行新膀胱排尿训练2周后好转,无并发症或死亡病例,全部患者均顺利出院.结论 采用腹腔镜治疗泌尿外科疾病不仅具有损伤小、恢复快的优点.而且还具有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提高治疗效果的特点.

    作者:王静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急诊内科抗生素应用的临床合理性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分析急诊内科抗生素应用的临床合理性与耐药性.方法 选取急诊内科开具的1356张抗生素处方作为研究对象,对抗生素合理应用情况进行分析,并选取其中200例患者行抗生素药敏试验与细菌培养,对抗生素的耐药性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在临床应用中抗生素2种以上联合应用者的使用率明显高于1中抗生素或者3种以上(包含3种)的抗生素联合应用患者的使用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头孢类抗生素的应用比例高于其他种类抗生素,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200例抗生素中不合理用药现象12例,占总比例的6%,其中多为药物配伍不合理、溶媒错误、给药方式不合理等现象.结论 虽然抗生素在临床应用中具有严格的应用原则,但是在实际临床应用中用药不合理现象仍然存在,因此,在应用抗生素时不仅要考虑耐药性,对于药物种类也要合理进行选择.

    作者:颜成果;温泉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心脏超声在心脏淀粉样变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心脏超声在心脏淀粉样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随机收治的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心脏淀粉样变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分析法对入组的160例患者的左心室内径、左室心房内径、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心室射血分数等等心脏超声检查指标,及心律失常情况、假性梗死Q波等心电图检查指标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60例患者中,30.00%的患者病变累及肾脏,36.25%的患者病变累及脂肪,33.75%的患者病变累及直肠粘膜,18.75%的患者尿液中游离单克隆轻链含量明显升高.35.00%的患者表现为肢体导联低电压,30.00%的患者伴随有胸前导联低电压,35.00%的患者出现假性梗死Q波.患者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为(33.12±6.24)mm,舒张末期内径为(42.21±2.43)mm.22.50%的患者出现左心房增大,32.50%的患者心内膜下心肌出现颗粒样反光增强,45.00%的患者合并心包积液.结论 心脏超声在心脏淀粉样变的临床诊断中具有显著的优势,当心脏超声检查可见心内膜下出现心肌颗粒样反光增强时,需慎重考虑心脏淀粉样变,并进一步对其进行确诊.

    作者:杨爽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参芎葡萄糖注射液、前列地尔及无创正压通气联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的临床评价

    目的 探讨参芎葡糖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及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二科住院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患者10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及无创正压通气联合前列地尔10 ug加入0.9%NS100 mL静脉滴注,1次/d.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1次/d.两组患者治疗14天.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治疗前后动脉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酸碱度(PH)]、肺动脉收缩压(PASP)、氨基末端B型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粘度、全血粘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总有效率:治疗组92.0%、对照组76.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aCO2、PASP、NT-proBNP、血浆粘度、全血粘度、纤维蛋白原及红细胞压积均显著降低,PaO2、pH值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治疗后各指标的改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患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参芎葡萄糖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及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动脉血气指标,降低肺动脉压及及血液粘度,且安全性高.

    作者:杨磊;李多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新产程标准后剖宫产率及指征的变化分析与研究

    目的 分析新产程标准后剖宫产率及指征的变化.方法 选择2014年 、2015年2、016年每年第一季度住院分娩病例,共计3100例.对这些产妇的分娩方式、剖宫产率及指征和母婴结局进行分析.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14年-2016年,每年上半年剖宫产率分别为59.8%(569/952)、53.8%(535/994)、48.9%(565/1154),产房中转剖宫产率分别为14.1%(54/383)、11.3%(52/459)、9.7%(57/5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年同期以瘢痕子宫、多胎、孕妇合并症及并发症为指征的剖宫产比例逐年递增,以巨大儿、社会因素、高龄初产、脐带绕颈和珍贵儿为指征的剖宫产比例逐年递减.2016年第一季度以胎儿窘迫、产程异常、宫内感染为指征的剖宫产比例较前两年同期降低.三年同期分娩结局比较,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新产程标准后,通过严格观察产程,认真把握剖宫产指征,可有效降低剖宫产率和中转剖宫产率.

    作者:王琳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Farnsworth-Munsell 100 Hue test与Magnetic Farnsworth D15在空勤人员色觉异常诊断中敏感性的对比研究

    目的 探究FM100(Farnsworth-Munsell 100 Hue test)和D15(Magnetic Farnsworth D15)两种方法在诊断空勤人员色觉异常诊断中的敏感性差别.方法 选取2014年9月-2017年5月间参加空勤体检的116例经过石原氏假同色图谱(ISHIHARA'S TEST,38 PLATES EDITION 2011)检查诊断为色弱和色盲的受试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ISHIHARA版假同色图谱方法筛选出色盲和色弱受检者,其中色弱75例,色盲41例,分别采用FM100和D 15对色弱和色盲的受检者进行色觉异常的诊断,并对两种方法的诊断结果进行判断和分析.结果在色弱组中D15方法的检出率要显著的高于FM100组,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色盲组中D15方法与FM100方法组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D15在空勤人员色觉异常诊断中的敏感性高于FM 100. D15 在色觉筛查中用时较短,检出率高,在实际工作中应用起来更加准确高效.

    作者:李鑫;张明悦;李少军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儿童营养不良健康教育及保健方法的研究与分析对策

    目的 研究应用营养指导和健康教育对营养不良儿童的BMI、营养状况与健康行为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2015年3月-2017年3月接受治疗的100例营养不良儿童,采用随机数字列表法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常规组的儿童采用常规饮食指导,而研究组的儿童采用家庭营养指导和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儿童的BMI、营养状况与健康行为,比较两组儿童家长对相关健康知识的掌握状况.结果 研究组儿童的BMI、健康行为得分、营养合格率与家长健康知识的掌握得分都比常规组的明显增加(P<0.05).结论 应用家庭营养指导和健康教育能够有效地改善儿童的健康行为,调节儿童的营养状况,增强儿童家长对相关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

    作者:郝丽;胡玲玲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老年鼻饲患者预防吸入性肺炎的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老年鼻饲患者预防吸入性肺炎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 选取接受鼻饲治疗的40例老年患者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按照住院时间先后顺序将全部患者随机均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此基础之上进行预防吸入性肺炎的综合护理,观察并对照两组的护理效果差异.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实验组吸入性肺炎的发生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综合性的预防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老年鼻饲患者吸入性肺炎的发生概率,同时也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荆小丽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上消化道钡餐造影在诊断十二指肠球部病变方面的临床效果评价

    目的 分析上消化道钡餐造影在诊断十二指肠球部病变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取随机数字表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80例疑似十二指肠病变患者分成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胃镜检查,观察组患者采用上消化道钡餐造影检查,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检查结果的准确率.结果 实验组患者采用上消化道钡餐造影检查后诊断准确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诊断准确率85.00%,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P<0.05.结论 采用上消化道钡餐造影对疑似十二指肠球部病变患者病变情况检查准确率高,可以为临床病情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邓俊魁;李扬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引入PDCA循环指导临床护理教学管理的实践与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引入PDCA循环理念指导临床护理教学管理的实践与效果.方法 2013年6月~2015年5月某医学院校定点教学医院开展PDCA循环教学管理,2011年6月~2013年5月按照常规临床护理教学模式进行带教学习,均选择35名实习护生分别作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两组临床护理教学管理效果与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实习护生临床护理教学质量优良率与患者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97.1%vs 74.3%,97.5%vs 86.3%),经χ2检验差异均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4.280/21.154,P<0.05).结论 引入PDCA循环指导临床护理教学管理能够有效提升教学效果与患者满意度,值得在实习护生带教中推广应用.

    作者:彭凤云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严重创伤患者急救的全程优化护理

    目的 探讨全程优化护理模式在严重创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2016年1月~2016年12月间收治的102例严重创伤患者施以全程优化护理模式,纳入研究组;同期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接收100例严重创伤患者进行对照观察,提供临床常规护理,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有效救治时间及护理效果.结果 相比对照组,研究组急救所需时间、有效救治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更短;且研究组急救护理质量评价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对比显著.结论 全程优化护理模式在严重创伤患者中应用价值较高,有效提高急救护理质量,为患者争取佳的抢救时机,对提高抢救成功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郭巧云;宗岩;吴雪影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剖宫产术中出血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中出血临床治疗效果,为剖宫产术中出血总结可行性治疗措施.方法 选择收治的90例剖宫产手术患者,术中均出现不同程度出血,出血量>1000 mL,根据患者出血原因及出血量采取相应的止血措施治疗,观察患者所采取的止血措施及治疗效果.结果 所有产妇术中出血量均超过1000 mL,其中62例(68.9%)出血量介于1000 mL~2000 mL,28例(31.1%)出血量>2000 mL,所采取的止血措施包括联合止血(22.2%)、缝合止血(31.1%)、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止血(21.1%)、宫腔填纱术(24.2%)、子宫切除(1.1%),经相应止血治疗后均恢复正常,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或死亡病例,止血效果较好.结论 剖宫产术中出血的原因较多,需根据产妇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止血措施以保证治疗效果,提高母婴安全性.

    作者:王丹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综合性护理在重症监护的小儿呼吸性衰竭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观察并分析综合性护理在重症监护的小儿呼吸性衰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从2016年2月-2017年2月重症监护室接诊的小儿呼吸性衰竭患儿中随机抽出74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不同护理方法分为观察组(n=37)和对照组(n=37),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接受综合性护理,对比两组患儿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率与对照组并发症率为8.11%和27.03%,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住重症监护室时间明显段与对照组,经比较,两组数据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重症监护室内的小儿呼吸性衰竭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重症监护室的时间.

    作者:陈魁玲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Pentacam定量测量FS-LASIK与LASIK术后角膜瓣密度变化

    目的 定量分析对比FS-LASIK和LASIK手术前后角膜瓣边缘密度值变化.方法 非随机选取2015年5月到2016年12月自愿在我院行角膜屈光手术患者且随诊3个月以上,资料完整者分两组进行对照研究,其中FS-LASIK组患者58例(115只眼),LASIK组共55例(110眼).分别于术前、术后1天、术后1周、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应用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测量术眼角膜密度的平均值,使用SPSS13.0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视力均显著提高,术前及术后裸眼及佳矫正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S-LASIK组与LASIK组术前、术后1天、1周、1月、3月角膜密度较术前均增加,FS-LASIK组较LASIK组角膜瓣密度值更高,但随着时间延长两组角膜密度值逐渐减小,组间差距逐渐缩小.结论 FS-LASIK与LASIK两种手术后早期角膜瓣边缘平均密度值较术前均有所增加,FS-LASIK组较LASIK组角膜瓣密度值更高,但随着观察时间延长这种差距逐渐缩小.

    作者:魏静;李卫涛;秦莉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高危妊娠孕妇产前护理需求与护理干预

    目的 探讨高危妊娠孕妇产前护理需求与护理干预.方法 收集妇产科高危妊娠孕妇患者320例,并将她们随机平均分为两组,一组为实验组,一组为参照组,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按照高危妊娠孕妇的护理要求,采用精细的护理干预方法,而参照组仅进行常规护理,并对两组患者的护理结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320例高危妊娠孕妇护理需求率高的为胎儿的状况,需求率为82.73%;其次为孕妇自身的状况,需求率为62.42%,两组患者的需求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按照高危妊娠孕妇的护理要求,采用精细的护理干预方法的实验组对医护人员的满意率为96.23%,仅进行常规护理的参照组对医护人员的满意率为87.42%,实验组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参照组的满意率,两组患者的满意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危妊娠孕妇产前对胎儿和自身身体状况的护理需求率高,采用护理干预措施可增加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

    作者:裴莹莹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临床效果

    目的 研究主要分析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60例腹部手术患者,采用随机分配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联合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将两组患者心率、血压、躁动程度作为对比依据.结果观察组患者心率(次/min)88.1±7.6,收缩压(mmHg)134.2±12.8;舒张压(mmHg)150.0±10.7,观察组患者在心率、血压、苏醒躁动程度等指标上均优异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腹部手术患者中采用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有利于稳定患者血压、 心率,改善患者躁动症状.

    作者:尹亮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空勤人员眼外伤后治疗情况及防护研究

    目的 探究民航空勤人员眼外伤的分类和治疗情况及防护方式,为空勤人员减少外伤后停飞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各分子公司11例眼外伤民航空勤人员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与治疗情况进行全面统计与分析.结果 眼外伤共计11例(13眼),均为钝挫伤.现就所有患者的BCVA转归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在该组患者中,无丧失视觉功能案例,经治疗后患者光感-0.4之间患者中(7眼)有4例患者的BCVA值恢复到了0.5以上,占总数的76.92%.经治疗之后,有3例BCVA上升至0.2,出院之后于就诊前的BCVA分布情况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空勤人员之所以出现眼外伤情况,大都和平时运动密切相关,使用有针对性的防护措施,可以在大程度上防止眼外伤出现,但绝大部分患者无法达到民航飞行的标准要求,建议转岗.

    作者:李旻昊;徐静;张亚辉;彭鹏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经腹加经阴道超声诊断妇科疾病的临床分析与应用

    目的 总结经腹加阴道超声在诊断妇科疾病中的应用方法以及应用效果,为临床疾病的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 选取妇科在以往一年之内所接诊的通过病理证实属于子宫肌瘤患者资料100例实施分析,所选取的100例患者全部接受经腹与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观察子宫肌瘤的位置、大小、边界情况、内部回声以及数目等,记录两组检查方法的检查结果,总结其在妇科疾病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100例患者接受经阴道超声检查得到明确诊断的96例,诊断率为96.0%,一共发现160个肌瘤,经腹超声检查得到明确诊断的86例,诊断率为86.0%,一共发现140个肌瘤,经阴道超声诊断率明显高于经腹超声,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妇科疾病采取经阴道超声进行诊断的诊断率比较高,并且检查方式简单,不会对患者产生创伤,可重复性好,可以成为诊断妇科疾病的首选方式.

    作者:鲁秋彤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横向环行捆绑式缝扎子宫术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的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横向环行捆绑式缝扎子宫术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 于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22例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常规组),行B-Lynch子宫捆绑式缝合;于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22例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研究组),行横向环行捆绑式缝扎子宫术.对比两组患者止血效果.结果研究组止血有效率高达90.91%,比较常规组72.73%的止血有效率更高,组间结果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抗生素应用时间、手术时间均短于或低于常规组,组间结果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为难治性产后出血的患者,实施横向环行捆绑式缝扎子宫术,能够帮助患者有效止血,避免子宫切除,且此种术式止血效果好、术式简单,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刘娅 刊期: 2017年第12期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主办:中航工业哈尔滨二四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