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杰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需要手术治疗的颈椎间盘突出症确诊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操作规程进行护理,实验组按照制定的临床护理路径表进行护理,出院时进行患者满意度问卷调查和健康教育知识问卷调查,判断是否存在切口感染、尿路感染和复发等并发症,统计分析患者的住院天数和医疗费用。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临床护理路径组的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均显著下降( P<0.05),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和对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预防、术后功能锻炼方法等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得到大幅提升( P<0.05),并且临床护理路径组患者切口感染和尿路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下降( P<0.05)。结论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可降低医疗成本和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
作者:林丽光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究分析皮瓣修复治疗手及前臂皮肤烧伤瘢痕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接收的100例前臂与手部皮肤烧伤瘢痕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观察组患者采取腹股沟皮瓣瘢痕修复进行治疗,对照组则参照股前外侧皮瓣瘢痕修复治疗手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皮瓣存活率(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80.00%),且皮下感染率(6.00%)明显低于对照组(16.00%),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满意度(96.00%)远远高于对照组(74.00%),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手及前臂皮肤烧伤瘢痕应用皮瓣修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其中腹股沟皮瓣修复治疗能够明显提高皮瓣存活率,且皮瓣断蒂时间较短,皮下感染率低,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作者:张琪;张斌;关颖;王朋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研究血液透析室应用舒适护理的效果。方法研究年度2015年1月~2016年2月对象取血液透析室52例,抽签分组。26例施行常规护理,为对照组;26例施行舒适护理,为研究组。对比两组。结果两组中研究组抑郁及焦虑改善更明显,满意度更高,有显著差异( P<0.05),且具统计学意义。结论舒适护理在血液透析室应用效果佳,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姜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心理护理为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方法以进行食管癌根治术治疗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护理过程中使用常规护理和在此基础上的心理护理两种方式,探讨食管癌患者在手术前后心理护理的方法及其对患者产生的影响。结果对食管癌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同时,将心理护理贯穿于常规护理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结论在食管癌手术患者的护理过程中,采用全程心理护理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消极心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疾病的治疗与康复。
作者:孙静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究精神病科老年病房的基础护理中品管圈活动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情况。方法2015年1月-2015年12月在精神病科老年病房基础护理中结合品管圈活动实施护理管理,建立相应的质控网络,同时实施基础护理的管理,完善相应的评价机制。结果在实施品管圈活动管理后其基础护理的合格率和护理满意度均相比应用前有显著的提高( P<0.05)。结论在精神病科老年病房的基础护理中结合品管圈活动对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有显著的提高。
作者:赵静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全麻术后早期雾化吸入是否可以有效缓解气管插管病人术后咽痛。方法将口腔科收治的50例患者随机分科研组和对照组。科研组口腔手术病人术后苏醒回室立即雾化吸入,对照组口腔手术病人常规术后6~8 h雾化吸入。结果科研组无不良反应发生,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治疗效果有效。结论气管插管全麻患者于苏醒早期雾化吸入氧气可以提高疗效缩短咽痛时间,并且安全可靠。
作者:李晓杰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的病理特点和临床诊断方法。方法对收治的100例甲状腺微小癌患者实施临床病理诊断,并在其手术切除标本后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本次研究中的甲状腺乳头状癌87例、滤泡癌8例、髓样癌5例。甲状腺微小癌中单侧90例,双侧10例,出现周围淋巴结转移患者数量7例。对患者实施螺旋CT诊断后的检出率和病理诊断率之间差异不明显, 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甲状腺微小癌的类型中,乳头状癌是为常见的一类,单侧患者常见。在诊断过程中使用螺旋CT能够起到较好的效果,但仍需结合组织结构和细胞学形态进行诊断。
作者:孙虓;白阳;程新宇;王翠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分析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头下型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将确诊并治疗的90例头下型股骨颈骨折分为置换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和对照组(切开复位内固定)各45例,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数据(用时、出血、术后绝对卧床时间、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治疗有效率)。结果置换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明显高于于对照组,术后绝对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Harris评分、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头下型股骨颈骨折效果显著,有利于促进关节功能恢复。
作者:孙树立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究分析应用冠状动脉腔内支架植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6年6月接受治疗的8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依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药物溶栓组(44例)和冠状动脉腔内支架植入组(4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治疗后症状缓解时间、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及治疗效果,术后1~3年随访观察两组患者的心脏事件及死亡的发生率。结果冠状动脉腔内支架植入组的治疗时间、治疗后症状缓解时间及LVEF 分数均优于药物溶栓组( P<0.05);冠状动脉腔内支架植入组的治疗有效率97.8%优于药物溶栓组的治疗有效率84.1%( P<0.05);术后1~3年随访,冠状动脉腔内支架植入组心脏事件发生率2.2%及死亡的发生率为0低于药物溶栓组的心脏事件发生率15.9%及死亡的发生率11.4%( 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冠状动脉腔内支架植入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不仅缩短了住院时间,而且心脏事件和死亡的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赵娜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中药穴位热敷结合整体护理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方法选取18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90例,治疗组采用整体护理结合在肩髃、肩髎、肩贞、阿是穴位中药热敷,对照组采用肩周炎常规护理。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6.7%,对照组有效率84.4%,治疗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整体护理中药穴位热敷肩周炎疗效显著,无不良反应,无痛苦和不适感,经济安全,易被患者接受。
作者:叶寒丽;占礼花;祝金香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究在重症感染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的临床应用效果对比情况。方法2014年8月~2015年10月接受诊治的重症感染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接受诊治的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其中单号设定为对照组,双号设定为观察组,观察组患者应用利奈唑胺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则结合万古霉素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应用药物的起效时间以及患者肾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96.77%与对照组93.55%相比无统计学差异( P>0.05),观察组患者应用利奈唑胺治疗的起效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应用药物对肾功能的影响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患差异显著符合统计学评估标准( P<0.05)。结论在重症感染患者的治疗中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两种药物的应用效果对比中可见利奈唑胺的起效更快,同时对肾功能的影响较小,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作者:王振宇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分析拉贝洛尔对于妊娠高血压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接受药物治疗的252例妊娠高血压患者分为联合组126例(拉贝洛尔+硫酸镁治疗)和单独组126例(单用硫酸镁),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和血流动力学变化,并跟踪随访统计分析两组妊娠结局情况。结果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单独组( P<0.05);治疗后,联合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单独组( P<0.05);联合组不良分娩结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组间数据差异显著。结论拉贝洛尔能够明显提高妊娠高血压的治疗效果,改善分娩结局。
作者:徐晨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究细节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应用效果,并对效果进行评价。方法研究中选择神经内科收治的9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47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方式,干预组采用细节管理方式,对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干预组的健康教育、护理态度以及护理技术等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各项数据比较差异性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的满意人数32例,护理管理满意度为68.1%,干预组的护理满意人数有41例,护理管理满意度为87.2%,87.2%>68.1%,干预组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各项数据比较差异性比较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神经内科患者采用细节管理的方式,其效果明显,患者对其满意度比较高,能减少患者住院时间,降低住院经费,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成越;施丽娟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研究放射影像技术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接收的78例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疾病患儿为研究对象,在患儿及其监护人的知情同意下,由临床医师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取螺旋CT技术诊断治疗,对照组采取X线技术诊断治疗。结果观察组患儿的异物检出率为97.44%,对照组患儿异物检出率为74.36%,两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儿异物征象检出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放射影像技术可以有效的检测出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疾病,并可以进一步为医务工作人员提供较为准确的异物检测报告,从而为患儿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有利的数据支持,对于日后病情的分析以及治疗等,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广泛推广。
作者:李锦熙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对于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行不同手术入路进行治疗,观察其临床治疗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入住胫骨平台骨折患者70例,根据其临床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患者通过前外侧入路手术进行治疗,35例研究组患者通过双外侧入路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术后疼痛情况、关节面塌陷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为88.57%,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71.43%的临床治疗有效率( 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71%,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术后14.29%的并发症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于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选择双外侧手术如路进行手术治疗临床效果显著、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作者:张爱东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观察早期护理干预对于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共120例,利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纳入患者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活动能力及生活自理能力评分。结果①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8.3%,对照组患者临床总治疗有效率为66.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②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自理能力及活动能力评分较护理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活动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临床值得推荐。
作者:董丹 刊期: 2016年第11期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主管、中航工业哈尔滨二四二医院主办、中航工业医院协会协办,刊号:CN 23-1571/R,ISSN2095-1434,邮发代号:14-8,读者在当地邮局即可订阅。为了确保杂志学术地位和学术信誉,维护作者的合法权益,《航空航天医学杂志》郑重声明。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究不同手术入路治疗腰椎结核疗效的差异。方法分析2009年2月~2015年7月行腰椎结核手术治疗的患者92例,A组(前路手术组)22例,行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B组(前后路联合手术组)32例,行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后路内固定术;C组(后路手术组)38例,行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后跟踪随访6~24个月。记录患者术前、术后两周、3个月Cobb’ s角、ESR值变化情况,术前、术后Frankel分级的改善情况,以及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并进行相互比较。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病情得到缓解。三组患者术前后的Cobb ’ s角、ESR值差异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 C组患者的住院天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比A、B组低( P<0.05)。结论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与前路术式、前后路联合术式在治疗腰椎结核上均能取得目标疗效。但后路术式患者的住院天数少、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是更优的手术方式。
作者:孙海涛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颈椎病患者康复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6年2月治疗的颈椎病患者100例,在遵照患者个人意愿的前提下采用随机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将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舒适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84.00%),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96.00%)优于对照组(72.00%),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颈椎病患者康复期应用舒适护理,有效地提高了患者的临床疗效与护理满意度,护理效果得到明显改善,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李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前位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5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患者给予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前位护理,对两组患者心律失常并发率以及住院情况进行比较。结果采用前位护理模式患者的心律失常并发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的患者,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15,P<0.05)。而对两组患者的病死率情况进行比较,发现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χ2=0.428, P>0.05)。对两组AMI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卧床时间进行比较,发现采用前位护理模式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卧床时间均低于常规护理的患者,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5.780,17.452,7.691;P <0.05)。结论前位护理能降低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以及降低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减少患者的卧床时间,对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预后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刘伟 刊期: 2016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