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妇科门诊患者超声检查的诊断价值与意义

刘桂霞;黄芳;陈建

关键词:妇科门诊, 患者, 超声检查, 临床价值
摘要:目的:分析与探讨妇科门诊患者接受超声检查的诊断意义与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妇科门诊接受超声检查的患者共3519例,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了解患者的超声检查结果。结果3519例患者中,检出子宫肌瘤共1335例,宫颈息肉共1102例,宫外孕共78例,盆腔炎共904例,总检出率为97.2%。结论对于妇科门诊患者采取超声检查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与临床意义,能够帮助医生发现患者的潜在疾病,对针对其疾病类型采取相应的方法进行治疗。因此超声检查应在妇科门诊进行推广与应用,使更多的女性关注自身健康。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应用螺旋CT检查的特异性征象及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应用螺旋CT检查的特异性征象及临床价值。方法筛选2007年5月~2013年3月本院收治的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进展型急性期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给予所有患者螺旋CT扫描检查并依据影像结果进行诊断及CT分级。结果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急性发作期患者CT影像下可见明显新鲜血肿,且血肿边界清楚分明、周围可见低密度环形影像;而依据CT计算出血量进行CT分级表示不同分级与患者的临床结局具有显著相关性( P<0.05)。结论应用螺旋CT检查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依据其特异性表现可进行准确诊断,同时根据模拟计算出血量可进行CT分级,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作者:纪洪广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全髋置换术后影响功能康复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功能康复的原因。方法对210例患者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影响功能康复进行原因分析,制定个性化护理。结果对210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给予护理干预,有效促进髋关节康复。结论通过对影响髋关节术后功能康复的原因分析,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可以促进髋关节功能康复。

    作者:颜庭艳;石敏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的77例患者,按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护理,观察组给予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33例患者出院前的膝关节功能评分,优19例,良8例,中6例,优良率为81.82%,住院时间(15.5±4.7)天,对护理的满意度为78.79%;观察组34例患者出院前的膝关节功能评分,优26例,良6例,中2例,优良率为94.12%,住院时间(11.2±2.3)天,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1.18%。两组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好,能有效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迟丽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分析血瘀型肝硬化腹水采用水红花子汤治疗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并分析血瘀型肝硬化腹水采用红花子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1年5月~2013年4月所收治的80例血瘀型肝硬化腹水病患作为研究对象,基于病患临床资料的研究与分析,随机将其分为40例对照组与40例观察组,对照组予以饮食调整、抗病毒、保肝降酶、抗感染、限水限钠、补充白蛋白以及利尿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基于此加用水红花子汤来实施治疗,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2.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二者所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在血瘀型肝硬化腹水的临床治疗中,基于常规治疗加用水红花子汤来予以治疗,所获成效显著。

    作者:杨白苗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造影增强超声在射频治疗肝肿瘤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观察射频治疗( RFA)肝肿瘤过程中造影增强超声的应用效果。方法取收治的肝肿瘤患者2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详细记录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并进行深入分析,治疗方案实施前通过造影增强超声对患者病灶面积、数量以及部位进行观察,然后实施RFA治疗,治疗完成后以影像学检测结果为参照对肿瘤灭活情况以及残留情况进行评估,同时观察病灶周围以及内部情况,并进行CT检查,观察常规彩超、CT以及造影增强超声三者的诊断结果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患者接受RFA治疗前共计27个病灶,所有病灶具体情况均由图像资料详细记录,造影检查后基本无变化者15个,增大病灶12个,无一例病灶减小。结论在肝肿瘤RFA治疗方案的评估方法中,造影增强超声具有较高的准确率,效果确切,有力地支持了消融治疗工作的开展。

    作者:罗燕娜;陈文志;林菜梅;黄宏;谢勤;徐景仁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磨牙隐裂冠修复的临床应用

    目的:通过分析牙隐裂的不同临床表现,探讨临床治疗牙隐裂的方法。方法选取口腔科收治疗的137例牙隐裂患者145颗患牙,进行根管治疗术,带环粘固术,调牙合,全冠修复等临床治疗。结果随访2年,137例牙隐裂患者145颗患牙中,134(92.4%)颗达到治疗效果。结论定期口腔保健检查,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全冠修复是保存隐裂牙的理想方法。

    作者:苏拥军;闫欢;李文杰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超声心动图在保证先心病封堵术安全性和有效性的临床应用效果

    目的:对超声心动图在先心病封堵手术中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对接受封堵手术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临床采用超声心动图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7例患者的封堵手术均获得成功,其中有1例患者术后出现残余分流,在1个月后分流自动消失。结论超声心动图能够准确显示先心病患者心脏状况,为封堵手术实施提供有力依据。

    作者:郑元琦;林美明;涂宣庆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经蝶窦手术与经颅手术治疗垂体瘤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经蝶窦手术与经颅手术治疗垂体瘤的疗效。方法将2011年3月~2014年3月治疗64位垂体瘤患者做为研究对象。经蝶窦手术的为观察组,经颅手术的为对照组,每组各32例。从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情况、应激情况3个方面来观察手术疗效。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下床时间、血糖水平、并发症、HAMA( Hamilton Anxiety Scale,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HAMD(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NRS(疼痛量表)评分均明显高于观察组。血胰岛素明显低于观察组。结论经蝶窦手术治疗能够更好的降低并发症发病率、减少手术创伤、缓解应激状态。

    作者:徐福财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回访式健康教育在烧伤康复期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回访式健康教育对烧伤康复期出院患者的影响。方法对烧伤科326例烧伤康复期出院患者,按照住院号单双号进行分组,其中干预组172例,对照组154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在院宣教、护理及出院时分发院外护理指导卡,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对烧伤康复期患者进行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干预6个月。分别评价患者对预防瘢痕措施的认识、落实预防措施以及对出现瘢痕的处理情况。结果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患者对预防瘢痕措施的认识、落实预防措施以及对出现瘢痕的处理情况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提高了烧伤康复期出院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对患者身心健康起到积极作用。

    作者:刘晓梅;张玉莲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开腹手术切除治疗急性阑尾炎的护理心得

    目的:探讨和分析开腹手术对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作用及相关的护理心得体会。方法研究随机抽取44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采用了开腹手术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进行了全方位护理,而对照组只进行了常规护理。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好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病率都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对急性阑尾炎采用开腹手术和全方位护理可以有效的提高其治疗效率。

    作者:陈朝霞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腹腔空腔脏器穿孔的螺旋CT诊断价值

    目的:在急腹症空腔脏器穿孔中探讨螺旋CT对早期定性诊断及定位诊断的意义。方法分析行CT检查并经手术确诊的腹腔空腔脏器穿孔28例患者的CT表现。结果胃、十二指肠穿孔15例,其中外伤穿孔2例,小肠及结肠穿孔13例,溃疡穿孔13例,外伤所致7例,阑尾炎所致6例。 CT显示腹腔内不同位置、形态的游离气体。结论根据游离气体分布特点,螺旋CT可及时准确的做出定性及定位诊断,空腔脏器穿孔患者早期行CT检查是必需的。

    作者:周珏;陶福典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简易冰袋用于预防甲状腺术后出血、颈部肿胀的制作方法

    甲状腺切除手术为外科常见手术,但由于甲状腺血液供应丰富,解剖结构复杂,重要血管、神经繁多,故手术易引起血管、神经损伤,严重者可危及生命。术后出血、颈部水肿、切口血肿是甲状腺术后为凶险的并发症,如不及时处理,往往造成患者呼吸困难而窒息,甚至死亡。采用了术后24 h内给予简易冰袋压迫的方法,不仅可以减少甲状腺手术后渗血、减轻颈部肿胀,还可以为患者减轻疼痛,增加舒适感,促进刀口愈合,成功预防甲状腺术后出血。根据酒精的冰点比水低,当把酒精和水混合在一起,混合液放入冰箱冷冻室中(常规温度为-18℃)冷冻后,不会结冰,而呈雪泥状,改变了水的冰点。

    作者:冯磊;苏佳;戈国蕾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小剂量阿托品联合氨茶碱治疗窦性心动过缓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小剂量阿托品联合氨茶碱治疗窦性心动过缓的临床疗效、药物副作用及用药依从性,以期找到临床治疗窦性心动过缓的安全有效的方案。方法将收治的60例窦性心动过缓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给予小剂量阿托品(0.3 mg、3次/日)的同时给予氨茶碱缓释片(100 mg、2次/日)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剂量阿托品(0.6 mg、3次/日)治疗。连续治疗1个月后,统计比较患者总体疗效、药物副作用以及用药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用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 P<0.05);药物副作用对照组高于观察组,二者比较有差异( P<0.05)。结论小剂量阿托品联合氨茶碱治疗窦性心动过缓的临床疗效确切,较小的药物副作用大大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该方案是临床治疗窦性心动过缓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姜霞;牛庆峰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读者?作者?编者论文撰写中参考文献的规范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大学生疏离感的调查分析

    目的:调查分析大学生疏离感的发展现状。方法采用青少年疏离感量表对大学四个年级的198名学生分层随机抽样,进行问卷测量。结果大学生疏离感总体处于正常水平,大学生疏离感在年级( P<0.05)、家庭教养方式(P<0.05)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仅在自我疏离感维度上存在性别差异(P<0.05)。结论大学生疏离感处于正常水平,但疏离感随年级的增长表现出特殊的变化趋势。

    作者:马方圆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双黄连口服液与雷尼替丁治疗口腔溃疡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对口腔溃疡以双黄连口服液与雷尼替丁进行治疗所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进行治疗的口腔溃疡患者13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患者6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双黄连口服液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雷尼替丁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7.1%,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2.9%,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所出现的不良反应,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均顺利完成治疗,两组患者之间无显著差异存在。结论对于口腔溃疡以双黄连口服液与雷尼替丁进行治疗均能够取得一定的临床治疗效果,雷尼替丁的治疗有效率要高于双黄连口服液,更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痛苦,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可选择雷尼替丁进行治疗。

    作者:陈捷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寰枢椎椎弓根螺钉棒内固定技术治疗寰枢椎失稳

    目的:探讨经寰枢椎椎弓根螺钉棒内固定技术治疗寰枢椎失稳的可操作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对20例寰枢椎不稳的患者应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术前均行X线、CT、MRI等影像学检查;术中在直视下行寰枢椎椎弓根置钉,复位固定,椎板后弓植骨;术后颈托固定3个月。结果全组病例未发生椎动脉,脊髓损伤,术后临床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随访6~34个月随访,平均20.4个月,患者均在3~6个月时寰枢椎骨性融合,未发现螺钉松动、断钉和寰枢椎再移位现象。结论经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是治疗寰枢椎失稳的有效方法。

    作者:唐林;韦敏克;韦建勋;丘德赞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社区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措施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以此来验证社区护理的科学性。方法抽取社区一年内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并按照随机原则分为两组,其中常规护理的60例患者为对照组,另60例患者接受社区的护理干预措施为研究组,对比两组患者的遵医行为。结果研究组患者在按时检查、饮食控制、按时用药以及自我监测等遵医行为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同时研究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后,血糖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P<0.05)。结论对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更好的控制和稳定血糖,提供患者日常生活质量。

    作者:仇平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临床护理教学中无菌观念的培养探讨

    无菌技术是一项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而基础的临床护理操作,每位医护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无菌观念。临床护理实习是护生从理论向实践过度的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内培养护生良好的无菌观念对其以后顺利进入临床工作有深刻意义。主要就现阶段临床护理教学中护生的无菌观念现状进行总结分析,发现护生无菌观念培养的各种影响因素,并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措施,从而增强护生的无菌意识,提高临床护理教学质量。

    作者:李秋玲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护理

    目的:探索观察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择行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3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术前精心准备及护理,术后密切注意病情变化,积极对症处置及康复指导训练,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等治疗和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按髋部骨折的评定标准:36例患者中优有24例,良有10例,可有2例,优良率:94.4%,随访1年,骨折全部愈合。结论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是主要方式,但术后的临床护理是其愈后的关键,因此,在临床中应将精确的手术操作与术前、术后的积极临床护理联合在一起,可以有效的促进患者康复,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护士借鉴。

    作者:刘娟;白雪 刊期: 2014年第11期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主办:中航工业哈尔滨二四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