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京;周玲
输尿管结石是泌尿外科常见疾病,其治疗方法目前未有统一准则,主要包括药物治疗、ESWL、输尿管镜取石等。本文就输尿管结石治疗现状及方法予以分析。
作者:梁启弘;王东文;宁松毅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隐匿性肋骨骨折诊断中螺旋CT的临床应用效果,总结应用体会。方法选取59例隐匿性肋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分析,所有患者均行胸部MDCT检查与肋骨VRT三维重组分析,总结CT技术于隐匿性肋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59例隐匿性肋骨骨折患者经过螺旋CT检查诊断50例患者150根肋骨骨折,复诊确诊75根隐匿性肋骨骨折,表现为58根骨皮质褶皱征,18根骨髓高密度征,34根骨折反应征。结论对隐匿性肋骨骨折行螺旋CT检查诊出率较高,可提供骨折性质、数量及并发症等信息,诊断效果好,临床应用价值高,应予广泛应用。
作者:刘小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对阿托伐他汀降脂治疗中观察到的对非洒精脂肪肝在影像学及生化指标的改善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11月~2013年4月接诊的采用阿托伐他汀对血脂进行干预的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并且合并非洒精脂肪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观察并对比治疗前后患者影像学及生化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收到63例治疗满6个月患者TC、LDL-C/ALT、AST、γ-GT水平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患者TG水平出现下降、HDL-C水平出现上升,但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患者肝脏密度分级改善总有效率7.9%。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可有效改善患者生化指标,促进患者恢复。
作者:刘志超;赵国栋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经蝶窦手术与经颅手术治疗垂体瘤的疗效。方法将2011年3月~2014年3月治疗64位垂体瘤患者做为研究对象。经蝶窦手术的为观察组,经颅手术的为对照组,每组各32例。从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情况、应激情况3个方面来观察手术疗效。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下床时间、血糖水平、并发症、HAMA( Hamilton Anxiety Scale,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HAMD(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NRS(疼痛量表)评分均明显高于观察组。血胰岛素明显低于观察组。结论经蝶窦手术治疗能够更好的降低并发症发病率、减少手术创伤、缓解应激状态。
作者:徐福财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感染时病情危重程度与指纹变化的相关性。方法将患感染性疾病的102例新生儿进行危重病例评分后分为非危重、危重和极危重3组;并于入院后24 h内观测指纹三关的变化,观察指纹评分法与危重病例评分的相关性。结果102例感染性疾病新生儿中,指纹评分法0~2分72例,3~5分25例,6~8分5例。危重病例评分法评分总分值>90分68例,70~90分25例,<70分7例。结论新生儿感染时危重度分级与指纹三关的改变密切相关,指纹的异常变化对临床判断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病情严重程度有一定价值。
作者:徐斌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通过分析牙隐裂的不同临床表现,探讨临床治疗牙隐裂的方法。方法选取口腔科收治疗的137例牙隐裂患者145颗患牙,进行根管治疗术,带环粘固术,调牙合,全冠修复等临床治疗。结果随访2年,137例牙隐裂患者145颗患牙中,134(92.4%)颗达到治疗效果。结论定期口腔保健检查,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全冠修复是保存隐裂牙的理想方法。
作者:苏拥军;闫欢;李文杰 刊期: 2014年第11期
金色葡萄球菌在大约30%~50%人体表面定植,其中包括( MRSA)。对于术后患者将是一个极大的威胁。分析收治的1例颅骨修补术后MRSA感染的患者资料,总结其预防和术中及术后护理。
作者:熊泽丽;童岑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对有机磷农药中毒并发症及其防治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随机抽取接诊的210例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有机磷农药中毒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总结其防治措施并观察患者转归。结果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并发症以肺水肿居多,其次为心肌损害,随着重度程度的加深,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增加;患者死亡率为6.7%。结论及时清除毒物,针对不同并发症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是临床治愈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保障。
作者:何琛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调查分析大学生疏离感的发展现状。方法采用青少年疏离感量表对大学四个年级的198名学生分层随机抽样,进行问卷测量。结果大学生疏离感总体处于正常水平,大学生疏离感在年级( P<0.05)、家庭教养方式(P<0.05)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仅在自我疏离感维度上存在性别差异(P<0.05)。结论大学生疏离感处于正常水平,但疏离感随年级的增长表现出特殊的变化趋势。
作者:马方圆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的77例患者,按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护理,观察组给予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33例患者出院前的膝关节功能评分,优19例,良8例,中6例,优良率为81.82%,住院时间(15.5±4.7)天,对护理的满意度为78.79%;观察组34例患者出院前的膝关节功能评分,优26例,良6例,中2例,优良率为94.12%,住院时间(11.2±2.3)天,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1.18%。两组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好,能有效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迟丽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PFD对二甲基亚硝胺( Dimethylnitrosamine DMN)诱导大鼠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和CTGF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105只随机分为正常组21只,给予生理盐水10 mg/kg体重腹腔内注射,每周前三天连续给药,1次/日,连续注射3周;造模组84只,给予1%DMN溶液10 mg/kg体重腹腔注射,每周前三天连续给药,1次/日,连续注射3周。两周末将造模组随机分为4组,每组21只,分别是:模型组、IFN -α治疗组、PFD 120 mg、PFD 240 mg治疗组。各组大鼠均于造模第3周第一天给予药物治疗,每周七天,1次/日,治疗共4周。各组给药剂量及方法如下:正常组、模型组予以0.5%CMC-Na 6 mL/kg灌胃;PFD不同剂量组予以相应剂量PFD灌胃; IFN -α组予以IFN -α10万单位/只,皮下注射。治疗四周后处死所有大鼠,留取肝组织行Masson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法测Ⅰ型胶原, CTGF表达。结果(1) Masson染色SSS半定量评分,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显著升高( P<0.05)。 IFN -α组、PFD组SSS半定量评分较模型组显著降低( P<0.05)。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Ⅰ型胶原的表达,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显著升高( P<0.05),PFD组与模型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IFN -α组与模型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CTGF的表达,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显著升高(P<0.05)。 PFD 120 mg、PFD 240 mg各组与模型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结论(1)PFD具有治疗DMN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与α-IFN无明显差别。(2)PFD抗DMN诱导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CTGF的表达,抑制促纤维化因子有关。
作者:罗娟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研究传统X线平片以及数字X线摄影( DR)技术在肋骨骨折患者检测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取外科及急诊科接收的各类原因致肋骨病例2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11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行传统X线平片检测,实验组则接受DR检测,记录两组误诊以及漏诊率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与传统X线平片检测方法相比,DR检测法漏诊与误诊率更低,二者差异显著( P<0.05)。结论对于外科患者而言,应用DR系统检测能够降低临床漏诊与误诊率,为临床诊治提供影像学支持,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梁攀 刊期: 2014年第11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对超声心动图在先心病封堵手术中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对接受封堵手术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临床采用超声心动图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7例患者的封堵手术均获得成功,其中有1例患者术后出现残余分流,在1个月后分流自动消失。结论超声心动图能够准确显示先心病患者心脏状况,为封堵手术实施提供有力依据。
作者:郑元琦;林美明;涂宣庆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心胸外科中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收治的146例心胸外科手术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围手术期优质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比较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43.43±3.63、24.58±2.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18%)均明显低于对照组(57.18±4.51、49.51±3.13、33.14%)。结论优质护理有助于缓解患者负面情绪,降低术后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苟静;红英;张小燕;黄春艳;付欢欢 刊期: 2014年第11期
近日,墨尔本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了异常金属元素在脑内的沉积直接参与了阿尔兹海默氏症和帕金森氏症的发病过程,并且在动物模型上证明以异常铁离子为靶点的药物可以有效预防这类疾病。这一重大发现在线公布于国际顶尖医学期刊《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上。此论文有力的填补了这一空白,对研究阿尔兹海默氏症的病理学提供了新的线索。
作者:光明网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纳洛酮治疗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措施及评价。方法选取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50例为观察研究对象,依据临床处置用药的不同分为观察组(联合应用纳洛酮组)和对照组(常规用药治疗组)各25例,观察患者临床效果差异,作出临床评价。结果联合应用纳洛酮治疗的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意识觉醒恢复时间、存活率、并发症等方面明显好于常规用药治疗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0.05)。结论纳洛酮治疗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可以显著改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预后,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着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陈刚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了解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病因分布特点,旨在为其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分析166例住院房颤患者的病因分布特点。结果166例房颤患者年龄34~92(71.68±10.9)岁,男女比例为1.13∶1;前五位病因为老年、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心肌病;随年龄增长风湿性心脏病房颤占比逐渐下降,而高血压、冠心病占比逐渐增加;心肌病房颤患者中男性高于女性(P<0.05);风心病中女性显著高于男性(P<0.05)。结论房颤的发生随增龄而明显增加;房颤病因众多;积极治疗病因,对预防和治疗房颤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斌;李雁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比较经口气管插管和经鼻气管插管应用于ICU严重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68例严重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分为A、B两组,各34例,A组患者采用经口气管插管方法,B组采用经鼻气管插管,对比两组患者的通气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插管24 h后的PaCO2、PaO2、SPO2水平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A组患者的护理次数、插管时间均明显比B组更多、更长,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A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70.6%(24/34),B组为20.6%(7/34),B组显著低于A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经口气管插管相比,经鼻气管插管治疗ICU严重呼吸衰竭患者的安全性更好,且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濮娜;吴莹;张彩萍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利用尿钙作为评定学龄前儿童营养状况的指标,并分析其与幼儿智商、骨骼发育及龋齿的关系。方法通过对3~6岁共246名学龄前儿童的身高、体重、胸围、头围、皮质厚度等营养状况及其相关因素尿钙、儿童智力发育、龋均等项目的检测并做相关分析。结果身高、体重、头围、胸围、龋均随年龄增加而增高,各年龄组儿童尿钙均值均高于临界值,在正常范围内。尿钙与骨骼在4岁年龄组关系较密切。结论龋均有随尿钙增加而减少的趋势,提示钙与龋齿的形成有一定关系。
作者:单利;于洪领;王增杰 刊期: 2014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