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斌
切口感染是外科手术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据调查表示手术切口感染占医院感染10%[1]。切口感染会导致延迟愈合甚至出现切口裂开,可引起全身感染,加重病情,甚至死亡。切口感染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对患者及家庭产生极大负担。过去曾经认为切口感染与手术部位消毒质量、术后使用抗生素及患者合并疾病有关,却忽略了与手术室相关因素的分析如手术时间、手术室无菌操作、手术室环境等。为确保医疗护理安全,防控手术切口感染,切实加强手术室管理,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为手术和患者预后提供重要保障。
作者:尤立倩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分析茶多酚液与甲硝唑液辅助治疗慢性牙周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12月收治的慢性牙周炎患者46例,随机分为茶多酚液组和甲硝唑液组。检测患者在治疗前、治疗一周后和停药一周三个时间点的菌斑指数( PLI)、龈沟出血指数( SBI)、附着丧失( AL)程度及龈沟液( GCF)的值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对比两组结果后发现,PLI、SBI、GCF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L指标的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疗效评价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茶多酚液与甲硝唑液在辅助治疗慢性牙周炎上均有一定疗效,但茶多酚液为天然绿色药品,较甲硝唑液具有便宜、方便、无副作用等特点,值得作为治疗慢性牙周炎的辅助用药。
作者:曹白雨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隐匿性肋骨骨折诊断中螺旋CT的临床应用效果,总结应用体会。方法选取59例隐匿性肋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分析,所有患者均行胸部MDCT检查与肋骨VRT三维重组分析,总结CT技术于隐匿性肋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59例隐匿性肋骨骨折患者经过螺旋CT检查诊断50例患者150根肋骨骨折,复诊确诊75根隐匿性肋骨骨折,表现为58根骨皮质褶皱征,18根骨髓高密度征,34根骨折反应征。结论对隐匿性肋骨骨折行螺旋CT检查诊出率较高,可提供骨折性质、数量及并发症等信息,诊断效果好,临床应用价值高,应予广泛应用。
作者:刘小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低剂量对比剂在头颈部CT血管减影成像中的可行性。方法对100例进行头颈部CT血管减影成像患者随机均分成两组,常规组对比剂的注射剂量为70 mL,低剂量组注射剂量50 mL,相同的注射速率进行增强扫描,采用VR、MIP、MPR、CRP等方法重建图像并对两组的影像质量进行归类分析。结果两组间的影像质量优、良率相当,无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对多层螺旋CT而言,应用注射低剂量对比剂进行头颈部血管减影成像是可行的,可以满足临床诊断要求。
作者:邓永绍 刊期: 2014年第11期
时间药理学和临床实践相结合产生了时间治疗学,已经在激素、免疫、化疗等一些领域取得了较好的结果。和常规治疗给药方法不同,它根据人体的生理、病理节律性变化,制定出合理的给药方案,以获得佳的疗效和小的毒副作用[1]。
作者:匡大志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回访式健康教育对烧伤康复期出院患者的影响。方法对烧伤科326例烧伤康复期出院患者,按照住院号单双号进行分组,其中干预组172例,对照组154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在院宣教、护理及出院时分发院外护理指导卡,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对烧伤康复期患者进行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干预6个月。分别评价患者对预防瘢痕措施的认识、落实预防措施以及对出现瘢痕的处理情况。结果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患者对预防瘢痕措施的认识、落实预防措施以及对出现瘢痕的处理情况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提高了烧伤康复期出院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对患者身心健康起到积极作用。
作者:刘晓梅;张玉莲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通过对白内障患者术前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观察术后是否发生黄斑水肿,探讨非甾体类抗炎药对白内障患者术后出现黄斑水肿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拟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45例作为观察组,在术前3天开始使用双氯芬酸钠滴眼液,术后采用双氯芬酸钠联合地塞米松滴眼液治疗。另外45例作为对照组,术前不用药,术后单用地塞米松滴眼液滴定。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2周、4周、6周时视力矫正度数、黄斑水肿的发生率、黄斑中央区厚度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术后视力矫正明显优于对照组,且黄斑发生率和黄斑中央区厚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白内障患者术前和术后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既能降低患者术后黄斑水肿的发生率,又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杨春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措施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以此来验证社区护理的科学性。方法抽取社区一年内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并按照随机原则分为两组,其中常规护理的60例患者为对照组,另60例患者接受社区的护理干预措施为研究组,对比两组患者的遵医行为。结果研究组患者在按时检查、饮食控制、按时用药以及自我监测等遵医行为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同时研究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后,血糖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P<0.05)。结论对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更好的控制和稳定血糖,提供患者日常生活质量。
作者:仇平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肝胃百合汤在胃溃疡肝胃不和证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实施治疗的胃溃疡肝胃不和证患者5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6例,分别采用西医常规治疗与中医肝胃百合汤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6.15% vs 76.92%),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0 vs 26.92%),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肝胃百合汤治疗胃溃疡肝胃不和证,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作者:陈建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加强对胎膜早破孕妇的护理提高母婴安全。方法选择60例孕产妇给予积极的临床的护理和心理护理。结果60例产妇均自然分娩,母婴安康。结论对胎膜早破的产妇实施安全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降低母婴的感染率及病死率,对母婴的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谢长芸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调查分析大学生疏离感的发展现状。方法采用青少年疏离感量表对大学四个年级的198名学生分层随机抽样,进行问卷测量。结果大学生疏离感总体处于正常水平,大学生疏离感在年级( P<0.05)、家庭教养方式(P<0.05)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仅在自我疏离感维度上存在性别差异(P<0.05)。结论大学生疏离感处于正常水平,但疏离感随年级的增长表现出特殊的变化趋势。
作者:马方圆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应用人性化护理方案对急诊昏迷患者预后效果的影响,总结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法。方法将78例急诊昏迷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个性化护理方案治疗,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比较2组治疗效果、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干预后SAS、SDS评分上较对照组前均明显下降( P<0.05)。观察组治愈21例,好转15例,死亡2例,对照组分别为14例、16例和6例,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急诊昏迷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能起到干预生理、心理状态,进而减少死亡,改善预后的效果。
作者:邢竹萍;胡立波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观察Meek微型皮片移植术用于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围术期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收治的16例大面积烧伤患者,所有患者均行Meek微型皮片移植术,且进行科学的围术期护理。观察患者的Meek植皮面积、植皮术次数、创面愈合时间、皮片成活率、关节活动情况及创面瘢痕等情况。结果16例患者共进行了31次Meek植皮术,植皮效果良好。 Meek皮片存活率为76%~95%,平均存活率为(86.5±3.5)%,16例患者的创面均完全痊愈,痊愈时间为20~63天,平均时间(35.2±3.1)天。结论经Meek微型皮片移植术和围术期护理的患者疗效确切,在Meek植皮面积、植皮术次数、创面愈合时间、皮片成活率、关节活动情况及创面瘢痕等方面恢复良好,具有较高的治愈率,在大面积烧伤的临床治疗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谢茜宇;黄爱萍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急诊脑梗患者心理状况及心理干预对疾病治疗与转归的影响。方法选择急诊内科自2010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脑梗患者64例,对其心理状况进行统一调查,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内科药物治疗及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系统性的心理干预。在治疗干预2M后,从治疗心理状态、依从性、肢体功能和生活能力四方面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评估、比较。结果干预前全部患者的HAD总分为19.1±1.9;干预前与干预后心理状态观察组有差异(P<0.05)、对照组无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四项指标比较均有差异(P<0.05)。结论脑梗患者普遍存在心理问题;系统性的心理干预可以缓解患者焦虑及抑郁症状,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能力。
作者:尹翠萍;徐英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对超声心动图在先心病封堵手术中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对接受封堵手术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临床采用超声心动图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7例患者的封堵手术均获得成功,其中有1例患者术后出现残余分流,在1个月后分流自动消失。结论超声心动图能够准确显示先心病患者心脏状况,为封堵手术实施提供有力依据。
作者:郑元琦;林美明;涂宣庆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并分析血瘀型肝硬化腹水采用红花子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1年5月~2013年4月所收治的80例血瘀型肝硬化腹水病患作为研究对象,基于病患临床资料的研究与分析,随机将其分为40例对照组与40例观察组,对照组予以饮食调整、抗病毒、保肝降酶、抗感染、限水限钠、补充白蛋白以及利尿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基于此加用水红花子汤来实施治疗,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2.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二者所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在血瘀型肝硬化腹水的临床治疗中,基于常规治疗加用水红花子汤来予以治疗,所获成效显著。
作者:杨白苗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了解目前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力资源缺乏原因,找出合理化建议和措施。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力资源缺乏原因调查表,以问卷方法进行调查。结果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力资源缺乏的主要原因是:工作强度大;环境差;工资低。结论院部相关部门、领导应提高对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力资源的整体重视,改善工作环境,加强消毒供应中心基础建设,提高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的福利待遇。
作者:王水仙;董水妹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感染时病情危重程度与指纹变化的相关性。方法将患感染性疾病的102例新生儿进行危重病例评分后分为非危重、危重和极危重3组;并于入院后24 h内观测指纹三关的变化,观察指纹评分法与危重病例评分的相关性。结果102例感染性疾病新生儿中,指纹评分法0~2分72例,3~5分25例,6~8分5例。危重病例评分法评分总分值>90分68例,70~90分25例,<70分7例。结论新生儿感染时危重度分级与指纹三关的改变密切相关,指纹的异常变化对临床判断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病情严重程度有一定价值。
作者:徐斌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甲状腺切除手术为外科常见手术,但由于甲状腺血液供应丰富,解剖结构复杂,重要血管、神经繁多,故手术易引起血管、神经损伤,严重者可危及生命。术后出血、颈部水肿、切口血肿是甲状腺术后为凶险的并发症,如不及时处理,往往造成患者呼吸困难而窒息,甚至死亡。采用了术后24 h内给予简易冰袋压迫的方法,不仅可以减少甲状腺手术后渗血、减轻颈部肿胀,还可以为患者减轻疼痛,增加舒适感,促进刀口愈合,成功预防甲状腺术后出血。根据酒精的冰点比水低,当把酒精和水混合在一起,混合液放入冰箱冷冻室中(常规温度为-18℃)冷冻后,不会结冰,而呈雪泥状,改变了水的冰点。
作者:冯磊;苏佳;戈国蕾 刊期: 2014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