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价值

吕云;蔡舸;高彦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 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 传统疗法, 临床价值
摘要:目的:讨论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应用于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心血管内科2007年7月~2009年12月AMI患者100例,按照随机的分组原则分为优质组和传统组,各50例.传统组患者采用一般药物进行治疗,优质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经过不同药物治疗后心肌酶谱、心电图检查以及射血分数、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治疗后优质组心肌酶谱变化时间为10.34±1.33小时,ST段变化时间为1.50±2.42小时均显著低于传统组15.91±3.22小时,8.52±1.36小时,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质组治疗后射血分数为(67.32±4.74)%显著高于传统组(34.78±5.87)%,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26.34%显著低于传统组56.35%,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质组优于传统组.结论: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相对于传统药物治疗来说作用显著,操作简单,安全系数高且并发症发生率低,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高龄)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围手术期临床观察

    目的:分析高龄(75岁以上)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的围手术期的血糖水平高低,以及患者的并发症情况.方法:随机选取50例(50只眼)经临床明确诊断的(高龄)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行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观察围手术期的血糖水平高低,以及患者的并发症情况.结果:在50例(高龄)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中,手术后患者的视力较术前有明显提高,术前与术后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为0.001),但患者的术后早餐前血糖水平均高于术后血糖水平,术前与术后早餐前血糖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为0.003).结论:对(高龄)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行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的疗效是非常明确的,有较好的改善患者的视力状况,但是,术后由于手术本身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紧张的情绪,术后1~2天内血糖出现升高的现象,在临床上,如果通过积极的干预措施,可有效防治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刘明月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小剂量罗红霉素治疗稳定期COPD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长期小剂量罗红霉素对稳定期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肺功能及急性加重的次数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80例稳定期中重度CO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予以小剂量罗红霉素150 mg口服,1次/d,对照组不给予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两组均允许吸氧、口服稳定剂量的氨茶碱、吸入支气管扩张剂或/和吸入糖皮质激素,观察两组患者1年内急性加重次数,肺功能变化,并通过圣·乔治呼吸问卷进行生活质量评估.结果:应用小剂量罗红霉素治疗后急性加重次数明显减少,肺功能有所改善,生活质量有所提高.结论:长期应用小剂量罗红霉素可以减少稳定期中重度COPD患者急性加重发病次数,延缓肺功能下降,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赵年;卢旭东;陆益民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结直肠癌中CD166和TSPAN-1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观察CD166和TSPAN-1基因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D166和TSPAN-1蛋白在120例结直肠癌组织、20例结肠腺瘤组织及40例癌旁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CD166蛋白在正常黏膜、结直肠腺瘤、结直肠癌中阳性率分别为0、20%、5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TSPAN-1蛋白在正常黏膜、结直肠腺瘤、结直肠癌组织中阳性率分别为5%、20%、92%,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D166和TSPAN-1蛋白的表达与结直肠癌的组织学分级及TNM分期有关(P<0.01);CD166和TSPAN-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强度呈正相关(r=0.524,P<0.001),二者表达完全一致率高达36.7%(44/120).结论:CD166和TSPAN-1基因的高表达与结直肠癌的侵袭和发展有关,两者在结直肠癌的细胞增殖、浸润和转移中具有协同作用.联合检测两者的表达对于进一步理解结直肠癌的生物学行为和判断预后有一定价值.

    作者:周心一;金建强;齐晓薇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经肛肠减压后腹腔镜手术与急诊全结肠灌洗一期吻合术治疗恶性梗阻性左半结直肠病变对比临床研究

    目的:比较经肛肠减压后腹腔镜手术与急诊全结肠灌洗一期吻合术治疗恶性梗阻性左半结直肠病变疗效.方法:分析2005年8月~2012年12月治疗的21例梗阻性左半结直肠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经肛肠减压后腹腔镜手术为甲组,急诊全结肠灌洗一期吻合术分为乙组,统计比较两组吻合口瘘、切口感染、液化、裂开、切口疝,术后疼痛评分、肺部感染、水、电解质紊乱、低蛋白血症、腹腔感染等短期并发症,术后恢复快慢、总住院时间、住院期间死亡率等.结果:内镜下留置肛肠减压管减压后择期行腹腔镜手术与急诊全结肠灌洗一期吻合术相比,前者在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疼痛评分、切口愈合、术后恢复方面明显优于后组.结论:对于梗阻性左半结直肠癌患者,经肛肠减压管减压后腹腔镜手术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有利于缓解肠壁组织水肿,优于急诊就行全结肠灌洗一期吻合术,增加Ⅰ期切除吻合机会,降低短期并发症.

    作者:张国梁;管荣祥;周辉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非洛地平治疗糖尿病肾病120例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非洛地平治疗120例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方法:对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治疗组给予药物非洛地平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氨氯地平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愈率,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肾功能指标包括24 h尿蛋白定量变化,血肌酐(Scr)和尿素氮(BUN),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变化.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为90.00%,与对照组的50.00%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肾功能指标以及血压具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Scr和BUN以及血压水平均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而两组的24 h尿蛋白定量变化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非洛地平治疗糖尿病肾病不失为一种优良的治疗方案,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作者:李玲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孕妇产前传染性指标检测结果4621例分析

    目的:了解我市孕妇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梅毒螺旋体(TP)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状况.方法:对2011年1月~2011年12月产前检查的孕妇传染性指标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621例孕妇中,HBSAg、抗HCV、抗HIV和 Tp-Ab的阳性率分别为6.51%、0.09%、0.02%和0.17%.结论:对孕妇进行相关性指标的检测极为重要,有利于优生优育、减少母婴垂直传播、降低院内感染.

    作者:王莉莉;朱美芹;陆晓丽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老年抑郁症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及护理

    目的:探讨无抽搐电休克对治疗老年性抑郁症的疗效及护理.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3年5月住院的老年抑郁症患者共61例老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31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应用抗抑郁药物治疗,实验组采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6-12次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观察表明,实验组总有效率96.7%,观察组总有效率73.3%.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抽搐电休克安全性高并发症少是非常有效的治疗老年抑郁症的方法.

    作者:陈雯;王玉梅;张许来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剖宫产术后禁食时间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的探讨

    目的:比较禁食时间长短与胃肠功能恢复的关系,确定缩短禁食时间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采取两组临床对照比较,随机选择我科50例剖宫产术后产妇作为比较对象,即剖宫产术后禁食4 h组(观察组)与禁食12 h(对照组)各25例.结果:禁食4 h组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明显提前.结论:剖宫产术后早期进食可促进胃肠功能恢复,进而有利于产妇及时补充营养,恢复体能,同时还能促使乳汁分泌,促进母乳喂养成功,降低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及减少住院费用等方面均有显著意义.

    作者:吴秀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航空企业H7N9的防控与效果分析

    随着我国上海、南京、郑州等华东和华北地区的大型城市发生人类感染H7N9的疫情,航空企业积极的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本公司后勤保障部航卫室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部署制定了详细的H7N9防控措施,加大了H7N9禽流感宣传和防控工作,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作者:柯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奥氮平治疗76例急性脑卒中伴发精神障碍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脑血管病伴发精神障碍患者精神症状的表现形式及使用奥氮平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6例卒中伴发精神障碍患者的精神障碍的发生情况予讨论,并观察奥氮平治疗效果.结果:76例中13例出现人格改变,情感障碍34例(45.0%),其中焦虑状态12例,抑郁状态18例,情感淡漠、情感迟钝4例,血管性认知功能减退8例,神经衰弱综合征16例,经奥氮平治疗2周后总有效率为92.1%,发生不良反应6例.结论:脑卒中急性期,恢复期均可产生多种精神症状,奥氮平治疗急性脑卒中伴发精神障碍疗效显著且安全.

    作者:陈峰;汤武装;施俊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飞行人员糖尿病与安全用药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各种代谢性疾病的发病率日益增高.其中糖尿病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健康问题,其患病率高,具有致残致死性,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飞行人员这一特殊的群体,其糖尿病患率也呈现上升趋势,具哥伦比亚民航的调查数据显示飞行人员糖尿病的患病率达1.3%;美国空军对1995~1999年飞行人员的停飞原因调查,显示糖尿病排第5位;而由于糖尿病带来的危害对飞行安全威胁极大,所以对于飞行员糖尿病的早起预防、早期诊断、早治疗及医学鉴定等问题显的尤为重要,是近年航空医学重点关注的热点.

    作者:汪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温度和时间对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研究

    目的:对温度和时间对血常规检验结果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临床检验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选取2013-01~2013-05接受健康体检的志愿者98例,对其在不同温度和时间条件下展开血常规检验,并对检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不同温度下血液标本的保存时间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存在较大的差异:室温保存时间超过7 h、冰箱保存超过22 h便会对检验结果产生影响.结论:血液标本在不同的保存温度下随着时间的变化检验结果都会产生影响,临床工作中应给予注意,不管是室温还是冷藏保存均需在22 h内完成.

    作者:张骆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和地塞米松治疗复发或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和地塞米松方案治疗复发或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近期疗效和毒性反应.方法:吉西他滨1 000 mg/m2,静脉滴注,第1、8 d;奥沙利铂130 mg/m2,静脉滴注,第1 d;地塞米松20 mg/d,静脉滴注,第1~5 d;21~28 d为1周期,连用2个周期以上评价疗效.结果:全组38例,总有效率为68.42%,其中完全缓解(CR)10例(26.32%),部分缓解(PR)16例(42.10%).不良反应主要为Ⅰ~Ⅲ度骨髓抑制和轻至中度胃肠道反应.结论: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和地塞米松方案治疗复发或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燕;李午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PBL教学法在口腔颌面外科教学中的应用经验

    目的:探讨基于问题的学习(PBL)教学法在口腔颌面外科教学的应用.方法:分析在口腔颌面外科实验课中应用PBL教学法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研究解决方法.结果:在目前的教育体系下,PBL教学法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但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进一步改进效果,也需要改进PBL教学.结论:在口腔颌面外科教学中开展PBL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值得推广.

    作者:周苗;朴正国;车月娟;郭吕华;张清彬;欧阳可雄;何锦泉;徐妍;杜发亮;陈斌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体植入术加抗青光眼手术治疗青光眼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收治的28例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做回顾性分析,对手术后患者的疼痛、眼压、视力和并发症情况分析研究.结果:术后随访1年显示,所有患者疼痛消失,视力较术前提高.眼压在正常范围(≤21 mmHg)者达90%,其余患者采用滴眼液进行治疗均可控制在正常范围.并发症:角膜轻度水肿12眼,上方虹膜片状萎缩2眼,瞳孔不圆4眼,后囊膜浑浊2眼.结论: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可减少手术次数和患者痛苦,缩短治疗时间,临床效果良好.

    作者:陆正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颅内血肿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39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颅内血肿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对我科收治的79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40例);其中观察组采用颅内血肿微创术,对照组采用内科常规治疗.结果:观察组恢复时间,血肿清除率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临床疗效,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CS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颅内血肿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效果明确.

    作者:黄友发;孙平;杨言府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经腹腔镜行胆囊切除术的临床麻醉分析

    目的:分析经腹腔镜行胆囊切除术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一年来78例腹腔镜行胆囊切除术患者,将其随机划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3例,采用全麻方案;观察组35例,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比两组患者使用麻醉药量、清醒时间、术后患者的定向力恢复时间、拔管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吸入七氟烷浓度量、用量低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术后恢复清醒快、拔管时间短,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行胆囊切除术行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患者的呼吸及循环干扰影响小,术后可快速恢复清醒,且药物治疗安全有效,经济实惠,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周育南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女性精神分裂症病人康复训练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床护理路径在女性精神分裂症病人康复训练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本院精神分裂症病人80例,随机分成临床路径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临床路径组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康复训练,对照组以传统的康复训练模式进行.分别运用NOSIE-30量表和BPRS量表对两组患者训练前后实施评估.结果:临床路径组病人康复训练后,观察量表的总分和总积极因子分比入组时提高显著(P<0.05),而总消极因子分和BPRS总分比入组时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康复训练后,无统计学变化(P>0.05).结论:通过运用临床护理路径指导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康复训练,能明显改善女性病人的精神症状.

    作者:吕景贤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飞行员睡眠质量影响因素调查

    目的:了解飞行人员睡眠状况并分析影响睡眠质量的因素.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和自制飞行人员睡眠质量影响因素调查表对来我院健康疗养的420名飞行人员进行调查分析.结果:飞行人员的PSQI总均分为(6.53±12.17),以PSQI≥8分作为判断睡眠质量的标准,则睡眠差者96人,占22.86%;影响睡眠质量的因素主要有飞行环境、飞行压力、飞行时间、人际关系及再就业压力等.结论:约22.86%的飞行人员存在睡眠质量问题,发生率较高,应采取相应措施改善睡眠质量.

    作者:邱涛;宋新亮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制作护理安全隐患沟通本在急诊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目的:对急诊科护理安全隐患及其相应的防范措施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针对急诊科护理中出现的护理缺陷和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使用护理安全隐患沟通本对安全隐患进行分析、提出防范措施,并持续改进.结果:使用护理安全隐患沟通本后护理纠纷、护理投诉、护理缺陷例数发生率显著低于使用前,护理质量得到明显提高.结论:针对急诊科护理工作中出现的护理安全事件、护理纠纷、投诉,及时进行分析,制定出防范措施,并持续改进是十分必要的,可以增强急诊科护理人员的护理安全意识,杜绝急诊各环节中护理差错和事故的发生,落实安全管理措施,保障急诊患者的安全.

    作者:胡江敏 刊期: 2013年第11期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主办:中航工业哈尔滨二四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