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燕;李午平
目的:观察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和地塞米松方案治疗复发或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近期疗效和毒性反应.方法:吉西他滨1 000 mg/m2,静脉滴注,第1、8 d;奥沙利铂130 mg/m2,静脉滴注,第1 d;地塞米松20 mg/d,静脉滴注,第1~5 d;21~28 d为1周期,连用2个周期以上评价疗效.结果:全组38例,总有效率为68.42%,其中完全缓解(CR)10例(26.32%),部分缓解(PR)16例(42.10%).不良反应主要为Ⅰ~Ⅲ度骨髓抑制和轻至中度胃肠道反应.结论: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和地塞米松方案治疗复发或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燕;李午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采用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30 例,男12例,女18 例;年龄80~93岁,平均85.5 岁.骨折按Evan′s分类,Ⅱ型4例,Ⅲa型17例,Ⅲb型6例,Ⅳ型3 例.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渡过围手术期,无感染、人工关节脱位、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30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12个月,Harris′评分,优21例,良5例,可4例,优良率86.7%.结论:应用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可早期下床活动,明显改善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疗效满意,是一种良好的方法.
作者:张斌;沈海琦;张春雷;李中连;葛大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讨论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应用于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心血管内科2007年7月~2009年12月AMI患者100例,按照随机的分组原则分为优质组和传统组,各50例.传统组患者采用一般药物进行治疗,优质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经过不同药物治疗后心肌酶谱、心电图检查以及射血分数、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治疗后优质组心肌酶谱变化时间为10.34±1.33小时,ST段变化时间为1.50±2.42小时均显著低于传统组15.91±3.22小时,8.52±1.36小时,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质组治疗后射血分数为(67.32±4.74)%显著高于传统组(34.78±5.87)%,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26.34%显著低于传统组56.35%,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质组优于传统组.结论: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相对于传统药物治疗来说作用显著,操作简单,安全系数高且并发症发生率低,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吕云;蔡舸;高彦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化疗联合根治性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从2009年11月~2012年11月辅助检查确诊的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70例,为患者应用化疗联合根治性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肿瘤的大直径大小平均为2.7±0.2 cm(1~5 cm).临床上分期分为:T2a期35例,T2b期35例,病理上分期为:G2:50例,G3:20例.为患者签订知情同意书后.首先为患者行根治性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术后为患者联合应用多西他赛75 mg/m2+奥沙利铂130 mg/m2静脉化疗,羟喜树碱20 mg+生理盐水20 ml膀胱灌注治疗.为患者进行定期的随诊观察,检测治疗的效果.结果:术中平均出血量为37±10.2(10~170)ml,平均手术时间为:59±20.1(20~80)min.所有患者术中及术后均未见严重的手术并发症.病理诊断确诊所有患者均未移行性细胞癌.有20例患者出现化疗的副作用,其中11例患者出现骨髓抑制引起白细胞降低,9例患者出现头痛低热及轻微恶心,经对症治疗后均行好转.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平均为39个月(12~50个月).其中12个月时有5例患者复发,24个月时有9例患者复发.在所有随诊患者中共20例患者死亡,无瘤存活患者为50例.结论:化疗联合根治性膀胱肿瘤电切术是一种安全且疗效显著地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手术方法.
作者:彭浩 刊期: 2013年第11期
护士长作为一所医院的环节管理人员,无论从所处位置、环节,就其身份而言,她们都起着一个承上启下,上传下达的重要角色.护士长对工作执行力的强弱,决定着一所医院护理质量的高低,虽然每所医院制定的各项护理规章制度、护理质量绩效考核目标等比较完善,但是如果制度无人去执行,制定的目标无人去落实,护理质量跟不上去,病人满意度不高,导致整体的护理工作滞后,终的结果也还是纸上谈兵,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护士长作为一所医院的管理人员,一定要提高自身的执行力并要注意培养护理团队成员的落实高于一切的意识,并能够带动护理人员高效地执行及完成各项护理工作任务.
作者:李葳;范永红;幺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脊柱转移瘤病人行椎体成型术后的护理方法.方法:报告了78例脊柱转移瘤患者应用经皮椎体成型术(PVP)治疗的术前术后的观察及护理.对PVP治疗的脊柱转移瘤患者进行密切观察,观察其疼痛缓解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对疼痛及出现的并发症给予针对性的护理.结果:经PVP术治疗后,大部分患者术后疼痛症状明显减轻,生活质量有不同功能改善.结论:护士的认真观察,能够为PVP术后效果提供可靠的保证;术前后的综合护理可明显减轻患者痛苦.
作者:尤琳娜 刊期: 2013年第11期
本文针对性介绍了采用单纯针刺、温针灸、电针、钩针、针刀、动气针法等方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疗效.中医针灸治疗本病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弥补了现代医学应用激素及封闭疗法易复发、副作用大等缺陷,发挥了现代医学不可替代的特色和优势,但是因为影响因素及干扰因子较多,经过严密、科学的科研设计的课题数量有限,较难评估哪种治疗手段佳,故旨在寻找治疗本病佳的综合治疗方案.
作者:于杰;孙忠人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观察颅内血肿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对我科收治的79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40例);其中观察组采用颅内血肿微创术,对照组采用内科常规治疗.结果:观察组恢复时间,血肿清除率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临床疗效,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CS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颅内血肿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效果明确.
作者:黄友发;孙平;杨言府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在急性脑卒中救治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8-01~2013-01救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共180例,上述患者均为急性发作,上述患者根据救治程序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为院前急救组,对照组为家属送患者入院救治.观察两组患者治愈情况,记录治愈例数;观察两组患者中的死亡例数;记录有后遗症的患者例数.结果:观察组患者中治愈54例、死亡6例、后遗症发生共42例,分别占52.9%、5.9%、41.2%.对照组患者中治愈16例、死亡14例、有后遗症共48例,分别占20.5%、17.9%、61.4%.观察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后遗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实施院前急救能够降低此类患者的病死率,改善患者预后,救治效果显著.
作者:武琪;米俊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对围手术期Ⅰ类切口患者应用抗菌药物的现状进行调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随机抽取围手术期Ⅰ类切口患者病例100例,对其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进行合理性评价.结果:100例患者中100%患者使用抗菌药物,平均用药数15.6天.平均使用抗菌药物的天数:13.6天,平均住院药费费用:4491.97元.结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欠合理,用药时间过长,联合应用抗菌药物品种过多,需加强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管理.
作者:王晓威;柏秀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社区卫生服务是以基层卫生机构为主体,以健康促进、常见健康问题的防治和第一线急救等方面的问题为工作的主要方向,服务对象从病人扩展到健康人,服务范围从院内扩大到院外,以社区为范围,家庭为单位、人的健康为中心,需求为导向,来落实居民初级卫生保健基本享用,从而为提高社区全体居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提供有效的、经济的、综合的、连续的基本医疗综合性服务.社区卫生服务突出一切以人为本,无性别、无疾患差别的向社区人群提供第一级接触的卫生服务,是政府卫生服务体系的基础.
作者:李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评价中西医结合护理预防痔疮术后便秘的疗效分析.方法:将60例痔疮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措施.实验组在常规基础上加用术后中医按摩,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实验组术后便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痔疮手术的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对预防和治疗术后便秘具有明显疗效.
作者:范延欣;袁谊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鼻内镜在难治性鼻出血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鼻内镜技术对86例难治性鼻出血进行检查和治疗,并予微波凝固止血.结果:所有患者均一次性治疗后痊愈.结论:鼻内镜在难治性鼻出血诊疗中具有检查清晰、创伤小、止血效果确切、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临床应用方便.
作者:肖仁国;任向丽;田仁凯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胫腓骨骨折的护理措施及体会.方法:骨科收治的15例胫腓骨骨折患者,对其围术期护理措施进行总结,观察护理效果.结果:15例患者均愈合出院,并在随后1年的随访中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加强胫腓骨骨折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是防止并发症,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魏志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研究脑血管病伴发精神障碍患者精神症状的表现形式及使用奥氮平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6例卒中伴发精神障碍患者的精神障碍的发生情况予讨论,并观察奥氮平治疗效果.结果:76例中13例出现人格改变,情感障碍34例(45.0%),其中焦虑状态12例,抑郁状态18例,情感淡漠、情感迟钝4例,血管性认知功能减退8例,神经衰弱综合征16例,经奥氮平治疗2周后总有效率为92.1%,发生不良反应6例.结论:脑卒中急性期,恢复期均可产生多种精神症状,奥氮平治疗急性脑卒中伴发精神障碍疗效显著且安全.
作者:陈峰;汤武装;施俊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心包积液在临床上很多见,治疗方法多样,在此评价胸腔镜下心包开窗术在心包积液的治疗中的效果与经皮穿刺植入中心静脉导管治疗心包积液的效果的临床观察.方法:对40例初次患心包积液患者分别行胸腔镜心包开窗术治疗20例,经皮穿刺植入中心静脉导管治疗心包积液20例.观察心包积液有无近期复发,心包积液完全缓解率,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病人的创伤程度及术中临床费用上有无差异.结果:胸腔镜心包开窗术组:平均手术时间50 min(45~110 min),20例手术患者术中及术后均无手术并发症发生.术后胸引管保留时间3~14天.术后随访,无心包积液复发,也未发现缩窄性心包炎.经皮穿刺植入中心静脉导管治疗心包积液组:纯植管时间2~15 min,1例出现术中心率减慢至40次/min,引流管保留时间6~16天,术后随访,无心包积液复发,也未发现缩窄性心包炎.但两组病人的创伤程度及临床费用上有明显差异.结论:两种方法均是一个安全的治疗方法.
作者:张世群;柳春燕;陈永利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甲氯芬酯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收治的88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甲氯芬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8%.对照组总有效率72.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NBNA评分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NBNA评分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甲氯芬酯治疗效果更加显著,可显著减轻神经元损伤,逆转脑缺氧缺血损伤后的发病过程,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作者:郭保祥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低促性腺激素性闭经致不孕不育患者临床治疗.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20例低促性腺激素性闭经致不孕不育的患者作研究对象,均采用促排卵周期治疗,取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注射,并指导同房,行黄体支持,回顾临床资料.结果:与疗前比较,疗后FSH指标、P指标、LH指标、PRL指标、E2指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子宫体积、子宫内膜厚度、卵巢体积、优势卵泡个数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选取的20例患者中,成功妊娠率为45%.结论:采用HMG联合HCG诱导排卵,对低促性腺激素性闭经致不孕不育患者治疗,可提高妊娠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屈海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于改善急性脑卒中预后、营养状况,降低高代谢反应和维护胃肠道功能等方面的作用;为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启动肠内营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我院急性脑卒中病例(含出血性脑卒中及缺血性脑卒中)66例.病人均于入院后48h内给予营养支持,EEN组经营养管胃肠要素膳食;TPN组经深静脉置管滴注全胃肠外营养.并分别于入院后第1、7、14 d,第28 d监测患者体重、血清白蛋白和血糖、血红细胞及血红蛋白、皮质醇、24 h尿总氮和尿肌酐等指标.结果: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肠内营养可降低TPN高血糖等代谢并发症,降低高分解代谢与应激反应的发生,更可以保护胃肠道结构和功能,防止菌群移位、二重感染的发生.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对早期肠内营养有良好的耐受性,且可以显著降低医疗费用.
作者:王莉萍 刊期: 2013年第11期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各种代谢性疾病的发病率日益增高.其中糖尿病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健康问题,其患病率高,具有致残致死性,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飞行人员这一特殊的群体,其糖尿病患率也呈现上升趋势,具哥伦比亚民航的调查数据显示飞行人员糖尿病的患病率达1.3%;美国空军对1995~1999年飞行人员的停飞原因调查,显示糖尿病排第5位;而由于糖尿病带来的危害对飞行安全威胁极大,所以对于飞行员糖尿病的早起预防、早期诊断、早治疗及医学鉴定等问题显的尤为重要,是近年航空医学重点关注的热点.
作者:汪娟 刊期: 201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