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根治性经尿道膀胱肿瘤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观察

彭浩

关键词:膀胱肿瘤, 化疗,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摘要:目的:探讨化疗联合根治性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从2009年11月~2012年11月辅助检查确诊的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70例,为患者应用化疗联合根治性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肿瘤的大直径大小平均为2.7±0.2 cm(1~5 cm).临床上分期分为:T2a期35例,T2b期35例,病理上分期为:G2:50例,G3:20例.为患者签订知情同意书后.首先为患者行根治性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术后为患者联合应用多西他赛75 mg/m2+奥沙利铂130 mg/m2静脉化疗,羟喜树碱20 mg+生理盐水20 ml膀胱灌注治疗.为患者进行定期的随诊观察,检测治疗的效果.结果:术中平均出血量为37±10.2(10~170)ml,平均手术时间为:59±20.1(20~80)min.所有患者术中及术后均未见严重的手术并发症.病理诊断确诊所有患者均未移行性细胞癌.有20例患者出现化疗的副作用,其中11例患者出现骨髓抑制引起白细胞降低,9例患者出现头痛低热及轻微恶心,经对症治疗后均行好转.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平均为39个月(12~50个月).其中12个月时有5例患者复发,24个月时有9例患者复发.在所有随诊患者中共20例患者死亡,无瘤存活患者为50例.结论:化疗联合根治性膀胱肿瘤电切术是一种安全且疗效显著地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手术方法.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

    目的:探讨采用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30 例,男12例,女18 例;年龄80~93岁,平均85.5 岁.骨折按Evan′s分类,Ⅱ型4例,Ⅲa型17例,Ⅲb型6例,Ⅳ型3 例.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渡过围手术期,无感染、人工关节脱位、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30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12个月,Harris′评分,优21例,良5例,可4例,优良率86.7%.结论:应用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可早期下床活动,明显改善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疗效满意,是一种良好的方法.

    作者:张斌;沈海琦;张春雷;李中连;葛大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女性精神分裂症病人康复训练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床护理路径在女性精神分裂症病人康复训练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本院精神分裂症病人80例,随机分成临床路径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临床路径组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康复训练,对照组以传统的康复训练模式进行.分别运用NOSIE-30量表和BPRS量表对两组患者训练前后实施评估.结果:临床路径组病人康复训练后,观察量表的总分和总积极因子分比入组时提高显著(P<0.05),而总消极因子分和BPRS总分比入组时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康复训练后,无统计学变化(P>0.05).结论:通过运用临床护理路径指导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康复训练,能明显改善女性病人的精神症状.

    作者:吕景贤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制作护理安全隐患沟通本在急诊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目的:对急诊科护理安全隐患及其相应的防范措施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针对急诊科护理中出现的护理缺陷和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使用护理安全隐患沟通本对安全隐患进行分析、提出防范措施,并持续改进.结果:使用护理安全隐患沟通本后护理纠纷、护理投诉、护理缺陷例数发生率显著低于使用前,护理质量得到明显提高.结论:针对急诊科护理工作中出现的护理安全事件、护理纠纷、投诉,及时进行分析,制定出防范措施,并持续改进是十分必要的,可以增强急诊科护理人员的护理安全意识,杜绝急诊各环节中护理差错和事故的发生,落实安全管理措施,保障急诊患者的安全.

    作者:胡江敏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中西医结合护理预防痔疮术后便秘

    目的:评价中西医结合护理预防痔疮术后便秘的疗效分析.方法:将60例痔疮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措施.实验组在常规基础上加用术后中医按摩,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实验组术后便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痔疮手术的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对预防和治疗术后便秘具有明显疗效.

    作者:范延欣;袁谊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经肛肠减压后腹腔镜手术与急诊全结肠灌洗一期吻合术治疗恶性梗阻性左半结直肠病变对比临床研究

    目的:比较经肛肠减压后腹腔镜手术与急诊全结肠灌洗一期吻合术治疗恶性梗阻性左半结直肠病变疗效.方法:分析2005年8月~2012年12月治疗的21例梗阻性左半结直肠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经肛肠减压后腹腔镜手术为甲组,急诊全结肠灌洗一期吻合术分为乙组,统计比较两组吻合口瘘、切口感染、液化、裂开、切口疝,术后疼痛评分、肺部感染、水、电解质紊乱、低蛋白血症、腹腔感染等短期并发症,术后恢复快慢、总住院时间、住院期间死亡率等.结果:内镜下留置肛肠减压管减压后择期行腹腔镜手术与急诊全结肠灌洗一期吻合术相比,前者在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疼痛评分、切口愈合、术后恢复方面明显优于后组.结论:对于梗阻性左半结直肠癌患者,经肛肠减压管减压后腹腔镜手术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有利于缓解肠壁组织水肿,优于急诊就行全结肠灌洗一期吻合术,增加Ⅰ期切除吻合机会,降低短期并发症.

    作者:张国梁;管荣祥;周辉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小剂量罗红霉素治疗稳定期COPD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长期小剂量罗红霉素对稳定期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肺功能及急性加重的次数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80例稳定期中重度CO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予以小剂量罗红霉素150 mg口服,1次/d,对照组不给予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两组均允许吸氧、口服稳定剂量的氨茶碱、吸入支气管扩张剂或/和吸入糖皮质激素,观察两组患者1年内急性加重次数,肺功能变化,并通过圣·乔治呼吸问卷进行生活质量评估.结果:应用小剂量罗红霉素治疗后急性加重次数明显减少,肺功能有所改善,生活质量有所提高.结论:长期应用小剂量罗红霉素可以减少稳定期中重度COPD患者急性加重发病次数,延缓肺功能下降,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赵年;卢旭东;陆益民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运用健康教育路径改善疾病不确定感的护理研究

    目的:应用健康教育路径改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疾病不确定感.方法:选取有较高疾病不确定感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130例,按我院自行设计AMI患者健康教育路径表格实施健康教育.疾病不确定感分别在患者入院第一天、出院时,以及出院后第6个月评分.结果:患者在出院时疾病不确定感比入院第一天显著降低(P<0.01),出院后第6个月比出院时显著降低(P<0.01).结论: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健康教育路径的实施,不仅显著降低了患者疾病不确定感,还提高了患者治疗依从性.

    作者:巢琴;杨敏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CT诱导定位脑手术治疗脑脓肿临床研究

    目的:分析CT诱导定位脑手术对脑脓肿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按数字法随机将46例脑脓肿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前者使用CT诱导定位脑手术治疗,后者使用传统开颅脑手术治疗,比较治疗效果以及随访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37.4±2.8 min,明显短于对照组手术时间65.4±5.4 min,并且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与对照组比较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情况优于对照组,随访1例复发;而对照组随访2例复发,随访复发率2组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CT诱导定位脑手术能够准确定位,创伤轻,抑制脓肿扩散,推广价值高.

    作者:高燕;岳霞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大理市居民对食源性寄生虫病认知程度的调查分析

    目的:通过对大理市居民对食源性寄生虫的认知程度、预防行为的调查,以为本地区食源性寄生虫病的预防提供信息.方法:对大理市洱海周边245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数据使用EpiData3.02软件建立数据库并用SPSS软件统计分析.结果:大理市居民对食源性寄生虫病的流行有不同程度的了解.结论:加强卫生宣传,已达到预防食源性寄生虫病的流行.

    作者:吕琴;左忠梅;付智娟;刘自平;张华越;解秋林;张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低促性腺激素性闭经致不孕不育患者治疗方法预后观察

    目的:探讨低促性腺激素性闭经致不孕不育患者临床治疗.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20例低促性腺激素性闭经致不孕不育的患者作研究对象,均采用促排卵周期治疗,取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注射,并指导同房,行黄体支持,回顾临床资料.结果:与疗前比较,疗后FSH指标、P指标、LH指标、PRL指标、E2指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子宫体积、子宫内膜厚度、卵巢体积、优势卵泡个数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选取的20例患者中,成功妊娠率为45%.结论:采用HMG联合HCG诱导排卵,对低促性腺激素性闭经致不孕不育患者治疗,可提高妊娠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屈海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无症状心肌缺血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心肌缺血无症状型实施复方丹参滴丸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心肌缺血无症状型40例,随机分为2组,各20例,1组服用复方丹参滴丸,2组服用鲁南欣康,观察两组患者的心脏、血管、血脂功能指标和不良反应.结果:1组显效13例,有效6例,无效1例;2组显效7例,有效9例,无效4例,1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5% vs 80%,P<0.05);1组患者服药后出现了胃部不适1例、食欲减低2例、恶心呕吐1例;2组服药后出现胃部不适3例、食欲减低4例、面白肢冷1例、休克2例;1组服药后的不良反应显著低于2组(P<0.05).结论:心肌缺血无症状型实施复方丹参滴丸,可增强心肌收缩力、扩血管、降血脂、等作用,毒副反应小,可靠安全,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高彦;蔡舸;吕云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不同方法治疗小儿急性肺炎的疗效分析

    目的:为了进一步研究和比较采用抗生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急性肺炎的临床实际效果和比较优势,从而为相关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12月_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小儿急性肺炎患者22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成两组,分别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12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哌酮治疗;治疗组是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炎琥宁,疗程均为7天.结果:(1)在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体征恢复时间等三项指标上组间比较,治疗组患者的三项指标水平均显著的优于对照组患者的三项指标水平,且P均<0.05,说明数据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总有效率组间比较,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的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水平,且P<0.05,说明数据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治疗小儿急性肺炎的实践过程中,采用抗生素联合炎琥宁进行治疗的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实践价值,是临床治疗小儿急性肺炎的可靠选择.

    作者:张敬忠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根治性经尿道膀胱肿瘤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化疗联合根治性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从2009年11月~2012年11月辅助检查确诊的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70例,为患者应用化疗联合根治性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肿瘤的大直径大小平均为2.7±0.2 cm(1~5 cm).临床上分期分为:T2a期35例,T2b期35例,病理上分期为:G2:50例,G3:20例.为患者签订知情同意书后.首先为患者行根治性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术后为患者联合应用多西他赛75 mg/m2+奥沙利铂130 mg/m2静脉化疗,羟喜树碱20 mg+生理盐水20 ml膀胱灌注治疗.为患者进行定期的随诊观察,检测治疗的效果.结果:术中平均出血量为37±10.2(10~170)ml,平均手术时间为:59±20.1(20~80)min.所有患者术中及术后均未见严重的手术并发症.病理诊断确诊所有患者均未移行性细胞癌.有20例患者出现化疗的副作用,其中11例患者出现骨髓抑制引起白细胞降低,9例患者出现头痛低热及轻微恶心,经对症治疗后均行好转.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平均为39个月(12~50个月).其中12个月时有5例患者复发,24个月时有9例患者复发.在所有随诊患者中共20例患者死亡,无瘤存活患者为50例.结论:化疗联合根治性膀胱肿瘤电切术是一种安全且疗效显著地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手术方法.

    作者:彭浩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内镜下结肠息肉切除应用钛夹预防迟发性出血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金属钛夹在结肠息肉高频电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1年2~2013年6月收治的31例结肠息肉患者应用钛夹结合电凝电切术切除结肠息肉,观察患者的术中、术后出血等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手术过程均顺利,1例息肉较大,蒂粗的息肉电切后有少许渗血,应用4枚钛夹后残基无出血.余患者无术后迟发性出血及穿孔.结论:在内镜下电切结肠息肉的治疗中,金属钛夹可以起到迅速止血和预防再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阮晖;徐小琼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互动式健康教育模式对老年病人护理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采用互动式模式对老年病人进行健康教育效果.方法:心内科2011年8月~2012年12月60~70岁的住院病人200例随机进行分组,对照组100例,实验组100例,实验组采用普通健康教育模式+互动式健康教育模式,对照组单纯采用普通健康教育模式.结果:两组在疾病有关知识掌握程度与对服务的满意度上有明显差异.结论:运用互动式模式对老年病人进行健康教育的效果优于单纯采用普通健康教育模式.

    作者:陈玉萍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葛根素注射液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视神经挫伤

    目的:探讨葛根素注射液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mNGF)治疗视神经挫伤的临床疗效.方法:70例(70只眼)视神经挫伤的住院患者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治疗组35例(35只眼)采用葛根素注射液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同时应用激素治疗;对照组35例(35只眼)除不用葛根素外其他治疗不变.治疗21天后根据患者视力、VEP观察治疗前后的视神经挫伤变化情况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8.57%,高于对照组的65.71%,治疗后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葛根素注射液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视神经挫伤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勾晓梅;李雪丽;马新立;周丽霞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剖宫产术后禁食时间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的探讨

    目的:比较禁食时间长短与胃肠功能恢复的关系,确定缩短禁食时间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采取两组临床对照比较,随机选择我科50例剖宫产术后产妇作为比较对象,即剖宫产术后禁食4 h组(观察组)与禁食12 h(对照组)各25例.结果:禁食4 h组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明显提前.结论:剖宫产术后早期进食可促进胃肠功能恢复,进而有利于产妇及时补充营养,恢复体能,同时还能促使乳汁分泌,促进母乳喂养成功,降低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及减少住院费用等方面均有显著意义.

    作者:吴秀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两种成人肱骨远端骨折的手术方法治疗分析对比

    目的:探讨两种方法治疗成年人肱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为肱骨远端骨折手术方式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成年人肱骨远端骨折患者200例,作为研究的对象.依据手术治疗方式选取的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个组别,每组100例患者.实验组患者采取解剖型锁定接骨板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双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治疗.比较两个组别患者手术实施过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情况,术后随平均随访1年,届时依据肘关节功能恢复评估标准评估肘关节恢复情况;通过以上数据探讨两种方法治疗成年人肱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上、平均住院时间上显著优于对照组,术后随访资料评估,实验组患者肘关节功能恢复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统计结果差异显著,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相比较双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治疗,解剖型锁定接骨板手术治疗能够从生物力学、解剖学上更好的治疗成年人肱骨远端骨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唐春来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外固定支架立体固定联合有限内固定治疗胫腓骨开放粉碎性骨折

    目的:探讨胫腓骨开放粉碎性骨折的治疗方式及其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9-08~2012-10收治的,使用多功能外固定支架立体固定联合有限内固定治疗胫腓骨开放粉碎性骨折80例,术中可根据骨折复位情况行有限内固定,术后指导患者积极患肢功能锻炼,一周左右持拐不负重下床活动,术后平均随访 18 个月.结果:80 例患者骨折正常愈合,愈合时间 4~13 个月,平均 7.5 个月,术后疗效:优58 例,良 16 例,可 4 例,差 2 例,优良率92.5%.结论:多功能外固定支架立体固定联合有限内固定治疗胫腓骨开放性粉碎性性骨折是一种简单、安全、创伤小、复位好、固定可靠,可实现患肢早期功能锻炼,是治疗胫腓骨开放粉碎性骨折的较好方法.

    作者:庄冠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温度和时间对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研究

    目的:对温度和时间对血常规检验结果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临床检验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选取2013-01~2013-05接受健康体检的志愿者98例,对其在不同温度和时间条件下展开血常规检验,并对检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不同温度下血液标本的保存时间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存在较大的差异:室温保存时间超过7 h、冰箱保存超过22 h便会对检验结果产生影响.结论:血液标本在不同的保存温度下随着时间的变化检验结果都会产生影响,临床工作中应给予注意,不管是室温还是冷藏保存均需在22 h内完成.

    作者:张骆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主办:中航工业哈尔滨二四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