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内镜下结肠息肉切除应用钛夹预防迟发性出血临床观察

阮晖;徐小琼

关键词:结肠息肉, 术后出血, 金属钛夹
摘要:目的:探讨金属钛夹在结肠息肉高频电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1年2~2013年6月收治的31例结肠息肉患者应用钛夹结合电凝电切术切除结肠息肉,观察患者的术中、术后出血等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手术过程均顺利,1例息肉较大,蒂粗的息肉电切后有少许渗血,应用4枚钛夹后残基无出血.余患者无术后迟发性出血及穿孔.结论:在内镜下电切结肠息肉的治疗中,金属钛夹可以起到迅速止血和预防再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脑卒中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探讨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于改善急性脑卒中预后、营养状况,降低高代谢反应和维护胃肠道功能等方面的作用;为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启动肠内营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我院急性脑卒中病例(含出血性脑卒中及缺血性脑卒中)66例.病人均于入院后48h内给予营养支持,EEN组经营养管胃肠要素膳食;TPN组经深静脉置管滴注全胃肠外营养.并分别于入院后第1、7、14 d,第28 d监测患者体重、血清白蛋白和血糖、血红细胞及血红蛋白、皮质醇、24 h尿总氮和尿肌酐等指标.结果: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肠内营养可降低TPN高血糖等代谢并发症,降低高分解代谢与应激反应的发生,更可以保护胃肠道结构和功能,防止菌群移位、二重感染的发生.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对早期肠内营养有良好的耐受性,且可以显著降低医疗费用.

    作者:王莉萍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手指血与静脉血测定血清尿素氮结果观察

    目的:观察手指血与静脉血分别用于测定血清尿素氮的临床结果,并对比分析检验结果,及探讨两者临床测定的准确性和可行性.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4月检验检血清尿素氮患者10例,所选病例都给予手指血与静脉血两种血液检测方法,并对比分析结果.结果:检查结果 10例患者中手指血和静脉血的血清尿素氮检测结果都基本接近,两种标本取得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指末梢采血操作简便,并且可以节约很多血资源,手指血和静脉血测定血清尿素氮结果接近,并不影响到临床疾病诊断,在紧急情况下,手指末梢采血测定血清尿素氮可以代替静脉血测定.

    作者:薛颖;张玉春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互动式健康教育模式对老年病人护理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采用互动式模式对老年病人进行健康教育效果.方法:心内科2011年8月~2012年12月60~70岁的住院病人200例随机进行分组,对照组100例,实验组100例,实验组采用普通健康教育模式+互动式健康教育模式,对照组单纯采用普通健康教育模式.结果:两组在疾病有关知识掌握程度与对服务的满意度上有明显差异.结论:运用互动式模式对老年病人进行健康教育的效果优于单纯采用普通健康教育模式.

    作者:陈玉萍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PBL教学法在口腔颌面外科教学中的应用经验

    目的:探讨基于问题的学习(PBL)教学法在口腔颌面外科教学的应用.方法:分析在口腔颌面外科实验课中应用PBL教学法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研究解决方法.结果:在目前的教育体系下,PBL教学法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但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进一步改进效果,也需要改进PBL教学.结论:在口腔颌面外科教学中开展PBL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值得推广.

    作者:周苗;朴正国;车月娟;郭吕华;张清彬;欧阳可雄;何锦泉;徐妍;杜发亮;陈斌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细菌纤维素和中草药提取液治疗矽肺的研究

    目的:在矽肺大鼠模型中评估使用细菌纤维素、细菌纤维素混合中草提取液治疗矽肺的效果.方法:在体重为180~220 g的大鼠肺部注入50 mg/只的二氧化硅粉尘给大鼠染尘;利用上述各种制剂对大鼠进行治疗,治疗四周后处死,通过观察组织病理学病变、检测脏体系数、全肺胶原含量、全肺干重、全肺游离二氧化硅含量以及检测肺灌洗液中细胞计数及分类来全面评估各种制剂的治疗效果.结果:各种制剂的治疗效果依次为:含细菌纤维素的中草药提取液治疗组>细菌纤维素治疗组>阳性对照组,但是,各检测指标数据与阳性对照组未发现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说明两种制剂的治疗效果不是很明显(P<0.05).结论:细菌纤维素治疗组稍微低于灌注的二氧化硅粉尘量,这初步表明细菌纤维能有效促进二氧化硅粉尘中肺部组织中排出,这进一步验证了中草药红茶菌中能产生细菌纤维素的木醋杆菌具有生物排尘的机理.

    作者:符乃方;罗长辉;蒋盛军;吴俊才;陈晓琴;李羡筠;潘瑞辉;郑艳艳;甘永金;凌健安;梁恒秋;梁丹玉;谢晶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民航飞行员2型糖尿病防治策略

    随着民航飞行员中2型糖尿病患者数量的增多,加强对2型糖尿病的防治意义重大.本文介绍了民航飞行员体检鉴定的相关规定,简述和分析了双胍类或α糖苷酶抑制剂治疗2型糖尿病的相关安全性研究,回顾了糖尿病前期的预防的主要方式,并对糖尿病前期的民航飞行员进行有限制的药物预防干预提出建议.

    作者:黄晓荣;刘云;傅晓莹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和地塞米松治疗复发或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和地塞米松方案治疗复发或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近期疗效和毒性反应.方法:吉西他滨1 000 mg/m2,静脉滴注,第1、8 d;奥沙利铂130 mg/m2,静脉滴注,第1 d;地塞米松20 mg/d,静脉滴注,第1~5 d;21~28 d为1周期,连用2个周期以上评价疗效.结果:全组38例,总有效率为68.42%,其中完全缓解(CR)10例(26.32%),部分缓解(PR)16例(42.10%).不良反应主要为Ⅰ~Ⅲ度骨髓抑制和轻至中度胃肠道反应.结论: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和地塞米松方案治疗复发或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燕;李午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制作护理安全隐患沟通本在急诊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目的:对急诊科护理安全隐患及其相应的防范措施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针对急诊科护理中出现的护理缺陷和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使用护理安全隐患沟通本对安全隐患进行分析、提出防范措施,并持续改进.结果:使用护理安全隐患沟通本后护理纠纷、护理投诉、护理缺陷例数发生率显著低于使用前,护理质量得到明显提高.结论:针对急诊科护理工作中出现的护理安全事件、护理纠纷、投诉,及时进行分析,制定出防范措施,并持续改进是十分必要的,可以增强急诊科护理人员的护理安全意识,杜绝急诊各环节中护理差错和事故的发生,落实安全管理措施,保障急诊患者的安全.

    作者:胡江敏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结直肠癌中CD166和TSPAN-1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观察CD166和TSPAN-1基因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D166和TSPAN-1蛋白在120例结直肠癌组织、20例结肠腺瘤组织及40例癌旁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CD166蛋白在正常黏膜、结直肠腺瘤、结直肠癌中阳性率分别为0、20%、5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TSPAN-1蛋白在正常黏膜、结直肠腺瘤、结直肠癌组织中阳性率分别为5%、20%、92%,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D166和TSPAN-1蛋白的表达与结直肠癌的组织学分级及TNM分期有关(P<0.01);CD166和TSPAN-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强度呈正相关(r=0.524,P<0.001),二者表达完全一致率高达36.7%(44/120).结论:CD166和TSPAN-1基因的高表达与结直肠癌的侵袭和发展有关,两者在结直肠癌的细胞增殖、浸润和转移中具有协同作用.联合检测两者的表达对于进一步理解结直肠癌的生物学行为和判断预后有一定价值.

    作者:周心一;金建强;齐晓薇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克林霉素的不良反应分析

    克林霉素为林可霉素7位氯取代物,二者具有相同抗菌谱,对溶血性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及金葡菌均有很强的抗菌活性,对大多数厌氧菌也有很好的抗菌作用,但前者抗菌活性比后者强4~8倍.抗菌机理是通过与细菌核糖体50S亚基结合,抑制肽酰基转移酶,从而抑制蛋白质的合成.临床上用于敏感的革兰阳性菌引起的各种感染,如呼吸道、泌尿道、皮肤和软组织、骨组织、胆道感染及败血症、心内膜炎等,也用于厌氧菌引起的腹腔、女性盆腔及生殖器感染等.随着临床上的广泛应用近年来有关克林霉素不良反应的报道也越来越多,尤其是其严重不良反应,引起医药界广泛关注.以下是对近些年来国内关于克林霉素出现的不良反应文献资料进行归纳分析.

    作者:黄翠姣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护理干预用于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应用于重症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8月~2013年6月期间,我院诊治的80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护理干预),每组各40例,两组均早期给予纳洛酮治疗,对两组伤后3天脑水肿程度,以及伤后2周GCS评分,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伤后3天脑水肿程度明显改善,伤后2周GCS评分明显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的预后质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潘晓花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成人OSAHS患者的综合治疗策略

    目的:探讨成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的综合治疗策略.方法:2009年8月~2012年12月在无锡市第四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就诊的136例OSAHS患者,根据中华医学会标准,分为轻、中、重三组,其中轻度47例,中度45例,重度44例.比较各组综合治疗前后ESS评分及低血氧饱和度(SaO2)之间的变化,同时观察各组综合治疗后的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及无效率.结果:①三组患者综合治疗后ESS评分下降,治疗前分别为(7.72±3.58,15.43±2.03,20.17±2.61)分,治疗后为(0.87±1.15,8.75±1.97,11.09±2.15)分,各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PSG检查评价显示各组患者低SaO2在治疗前后分别为轻度组(90.23±2.29,95.66±1.16)%;中度组(81.75±3.21,89.34±1.97)%;重度组(63.09±7.34,73.19±4.16)%,各组患者治疗前后低Sa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OSAHS综合治疗策略的治愈率为25.74%,显效率为36.76%,有效率为27.94%,无效率为9.56%.结论:在OSAHS的治疗过程中,应根据病因及病情,综合应用器械、手术、药物和行为治疗等方法,制定综合治疗方案.

    作者:徐鹏程;宣晓琳;沈佳;舒畅;孙常领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价值

    目的:讨论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应用于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心血管内科2007年7月~2009年12月AMI患者100例,按照随机的分组原则分为优质组和传统组,各50例.传统组患者采用一般药物进行治疗,优质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经过不同药物治疗后心肌酶谱、心电图检查以及射血分数、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治疗后优质组心肌酶谱变化时间为10.34±1.33小时,ST段变化时间为1.50±2.42小时均显著低于传统组15.91±3.22小时,8.52±1.36小时,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质组治疗后射血分数为(67.32±4.74)%显著高于传统组(34.78±5.87)%,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26.34%显著低于传统组56.35%,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质组优于传统组.结论: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相对于传统药物治疗来说作用显著,操作简单,安全系数高且并发症发生率低,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吕云;蔡舸;高彦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无症状心肌缺血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心肌缺血无症状型实施复方丹参滴丸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心肌缺血无症状型40例,随机分为2组,各20例,1组服用复方丹参滴丸,2组服用鲁南欣康,观察两组患者的心脏、血管、血脂功能指标和不良反应.结果:1组显效13例,有效6例,无效1例;2组显效7例,有效9例,无效4例,1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5% vs 80%,P<0.05);1组患者服药后出现了胃部不适1例、食欲减低2例、恶心呕吐1例;2组服药后出现胃部不适3例、食欲减低4例、面白肢冷1例、休克2例;1组服药后的不良反应显著低于2组(P<0.05).结论:心肌缺血无症状型实施复方丹参滴丸,可增强心肌收缩力、扩血管、降血脂、等作用,毒副反应小,可靠安全,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高彦;蔡舸;吕云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喉切除术后人工气道的护理管理

    目的:探讨喉切除术后人工气道的护理管理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3月收治的喉切除病人69例,(其中有40例喉部分切除术,29例全喉切除术)从入院至出院的全程人工气道的管理.结果:69例病人术后发生咽瘘2例,加强治疗和术后康复护理.结论:实施有效的人工气道管理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病人的术后康复.

    作者:顾琳虹;张吴花;宣晓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院前急救在急性脑卒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在急性脑卒中救治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8-01~2013-01救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共180例,上述患者均为急性发作,上述患者根据救治程序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为院前急救组,对照组为家属送患者入院救治.观察两组患者治愈情况,记录治愈例数;观察两组患者中的死亡例数;记录有后遗症的患者例数.结果:观察组患者中治愈54例、死亡6例、后遗症发生共42例,分别占52.9%、5.9%、41.2%.对照组患者中治愈16例、死亡14例、有后遗症共48例,分别占20.5%、17.9%、61.4%.观察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后遗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实施院前急救能够降低此类患者的病死率,改善患者预后,救治效果显著.

    作者:武琪;米俊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经腹腔镜行胆囊切除术的临床麻醉分析

    目的:分析经腹腔镜行胆囊切除术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一年来78例腹腔镜行胆囊切除术患者,将其随机划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3例,采用全麻方案;观察组35例,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比两组患者使用麻醉药量、清醒时间、术后患者的定向力恢复时间、拔管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吸入七氟烷浓度量、用量低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术后恢复清醒快、拔管时间短,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行胆囊切除术行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患者的呼吸及循环干扰影响小,术后可快速恢复清醒,且药物治疗安全有效,经济实惠,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周育南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造口护肤粉联合达克宁散在ICU患者肛周皮损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造口护肤粉联合达克宁散在ICU患者肛周皮损中的效果.方法:将56例肛周皮损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用造口护肤粉和达克宁散混合治疗,对照组单用达克宁散治疗.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2.8%,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57.1%,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造口护肤粉联合达克宁散在ICU患者肛周皮损治疗中有显著效果.

    作者:罗玉环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GH水平变化对四肢骨折合并脑外伤患者骨折愈合的影响

    目的:分析四肢骨折合并脑外伤患者GH水平的变化对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采用对比分析法对2010-04~2013-02收治的骨折患者进行资料分析,并按照骨折的程度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观察组患者为四肢骨折合并脑外伤,对照组患者为单纯的骨折患者,对患者的血清GH水平以及各时间点的GH水平变化进行测定分析,从而对比两组对骨折愈合的影响效果.结果:以两周为测量界定,观察组患者GH水平相较于对照组升高比较明显,两组在不同时间点的GH水平具有差异性.结论:四肢骨折合并脑外伤能够使骨折愈合加速,其血清中存在的生长因子相较于单纯骨折者要多,且增加了骨折处的骨痂量,缩短了愈合时间,提高了治愈效果.

    作者:陈杰;赖汝恰;刘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孕妇产前传染性指标检测结果4621例分析

    目的:了解我市孕妇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梅毒螺旋体(TP)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状况.方法:对2011年1月~2011年12月产前检查的孕妇传染性指标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621例孕妇中,HBSAg、抗HCV、抗HIV和 Tp-Ab的阳性率分别为6.51%、0.09%、0.02%和0.17%.结论:对孕妇进行相关性指标的检测极为重要,有利于优生优育、减少母婴垂直传播、降低院内感染.

    作者:王莉莉;朱美芹;陆晓丽 刊期: 2013年第11期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主办:中航工业哈尔滨二四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