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沙丁胺醇与布地奈德联合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疗效观察

付强;王红鸾

关键词:沙丁胺醇, 布地奈德, 哮喘急性发作, 疗效
摘要:目的:探讨了沙丁胺醇与布地奈德联合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疗效.方法:分析2012年2月~2013年2月诊治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80例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沙丁胺醇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沙丁胺醇与布地奈德联合治疗,比较两组症状和体征消失的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症状、体征消失及肺功能改善所用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7.5%,实验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见心律失常、痰液黏滞、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结论: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能尽快缓解临床症状,改善肺功能,且不良反应小.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非洛地平治疗糖尿病肾病120例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非洛地平治疗120例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方法:对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治疗组给予药物非洛地平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氨氯地平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愈率,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肾功能指标包括24 h尿蛋白定量变化,血肌酐(Scr)和尿素氮(BUN),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变化.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为90.00%,与对照组的50.00%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肾功能指标以及血压具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Scr和BUN以及血压水平均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而两组的24 h尿蛋白定量变化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非洛地平治疗糖尿病肾病不失为一种优良的治疗方案,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作者:李玲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妊高症患者胎儿静脉导管分流率超声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中晚孕期胎儿静脉导管分流率的正常参考值范围及研究妊高症患者胎儿脐静脉导管分流率及相关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9年12月至2012年5月入院的220例接受超多普勒超声诊断的14~41孕周胎儿的静脉导管及脐静脉各项血流动力学参数,并建立孕周与各项检测指标的直线相关方程.其中220例胎儿中180例正常胎儿,20例母体患轻中度妊高症胎儿、20例母体患重度妊高症胎儿,各项血流动力学参数值进行标准正态分布转换后做进一步比较.结果:(1)静脉导管内径、静脉导管血流量、脐静脉血流量随孕周的增加而增加,静脉导管分流率随孕周的增加而减低;(2)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脐静脉血流量对分流率的贡献大;(3)随孕妇妊高症炎症程度增加,胎儿脐静脉血流量逐渐降低,静脉导管血流量及静脉导管分流率逐渐增加,其中以静脉导管分流率增加为显著.结论:利用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测胎儿静脉导管分流率是检测孕妇妊高症严重程度的重要参考指标.

    作者:陈玉婷;陈云霞;梁丽金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肌内注射甲氨蝶呤配合口服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总结肌内注射甲氨蝶呤联合口服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8例异位妊娠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其中治疗组肌注甲氨蝶呤配合辅以口服米非司酮,对照组单纯肌注甲氨蝶呤.结果:治疗组共治愈31例,高于对照组的28例,治疗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2±6天,低于对照组的17±9,治疗组患者共出现11例胃肠道反应、2例口腔溃疡,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8.2%,高于对照组的8例、1例及26.5%,所有不良反应均在采取对症治疗后症状消失.结论:肌注甲氨蝶呤配合口服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临床疗效肯定,大幅减少了治疗时间,减轻患者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姚秀丽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物理降温联合吸氧辅助药物治疗小儿热性惊厥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物理降温联合吸氧辅助药物治疗小儿热性惊厥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6例小儿热性惊厥患儿为研究对象,给予吸氧、物理降温、羚黄宝儿丸止惊等常规治疗方法,观察患儿止惊、退热效果及复发率.结果:56例患儿中,止惊方面:显效21例,有效23例,无效12例,有效率78.57%;退热效果方面:显效23例,有效25例,无效8例,有效率85.71%;复发9例,复发率16.07%.结论:物理降温联合吸氧辅助药物治疗小儿热性惊厥的临床疗效显著,复发率低,应加强患儿治疗前的评估,采取早期干预措施,有效预防患儿复发.

    作者:张先竹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结直肠癌中CD166和TSPAN-1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观察CD166和TSPAN-1基因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D166和TSPAN-1蛋白在120例结直肠癌组织、20例结肠腺瘤组织及40例癌旁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CD166蛋白在正常黏膜、结直肠腺瘤、结直肠癌中阳性率分别为0、20%、5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TSPAN-1蛋白在正常黏膜、结直肠腺瘤、结直肠癌组织中阳性率分别为5%、20%、92%,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D166和TSPAN-1蛋白的表达与结直肠癌的组织学分级及TNM分期有关(P<0.01);CD166和TSPAN-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强度呈正相关(r=0.524,P<0.001),二者表达完全一致率高达36.7%(44/120).结论:CD166和TSPAN-1基因的高表达与结直肠癌的侵袭和发展有关,两者在结直肠癌的细胞增殖、浸润和转移中具有协同作用.联合检测两者的表达对于进一步理解结直肠癌的生物学行为和判断预后有一定价值.

    作者:周心一;金建强;齐晓薇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甲氯酚酯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8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甲氯芬酯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收治的88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甲氯芬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8%.对照组总有效率72.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NBNA评分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NBNA评分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甲氯芬酯治疗效果更加显著,可显著减轻神经元损伤,逆转脑缺氧缺血损伤后的发病过程,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作者:郭保祥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低促性腺激素性闭经致不孕不育患者治疗方法预后观察

    目的:探讨低促性腺激素性闭经致不孕不育患者临床治疗.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20例低促性腺激素性闭经致不孕不育的患者作研究对象,均采用促排卵周期治疗,取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注射,并指导同房,行黄体支持,回顾临床资料.结果:与疗前比较,疗后FSH指标、P指标、LH指标、PRL指标、E2指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子宫体积、子宫内膜厚度、卵巢体积、优势卵泡个数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选取的20例患者中,成功妊娠率为45%.结论:采用HMG联合HCG诱导排卵,对低促性腺激素性闭经致不孕不育患者治疗,可提高妊娠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屈海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思密达联合地塞米松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对思密达联合地塞米松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活动期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82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4例给予思密达6 g加地塞米松5 mg加入0.9%氯化钠100 ml充分混匀后直肠滴入,每日2次,7天为一疗程,间隔5天行下一个疗程,连用两个疗程,同时给予口服美沙拉秦缓释颗粒1 g/次,每日3次,待病情稳定后口服美沙拉秦缓释颗粒1 g/次,每日一次巩固疗效.对照组38例给予口服美沙拉秦缓释颗粒1 g/次,每日3次,待病情稳定后逐渐减量至治疗组剂量巩固治疗.两个疗程后,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探讨.结果:两组经治疗后,治疗组治愈32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治愈13例,有效15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73%.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有上腹不适、恶心等症状,治疗组与对照组均为3例,嘱患者进食后再服药症状好转.结论:思密达联合地塞米松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有较好的疗效,且复发率低,不良反应轻微,是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的首选.

    作者:王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硫酸沙丁胺醇治疗早产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硫酸沙丁胺醇治疗早产的疗效.方法:早产临产或先兆早产符合保胎且无硫酸沙丁胺醇用药禁忌的患者29例,硫酸沙丁胺醇的首次剂量为口服4.8 mg,30 min后口服2.4 mg,以后每8 h口服2.4~4.8 mg,宫缩消失后继续服用1天.结果:疗效满意.结论:应用沙丁胺醇方法简便,是一种适合于基层医院的好方法.

    作者:刘德香;张鹍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长期糖尿病患者和高血压患者肾损伤随访分析

    目的:跟踪分析病程10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和高血压患者肾脏损害情况.方法:选择2008年7月就诊的糖尿病患者40例,高血压患者30例,糖尿病高血压患者32例,病程均在10年以上,健康对照组100例,检测血肌酐、血尿素氮及首次晨尿微量白蛋白、颗粒管型和透明管型,并用干化学方法测定首次晨尿蛋白,之后每1年左右对患者随访检测一次,随访时间截止至2013年7月.结果:随访期间糖尿病组、高血压组及糖尿病高血压组尿微量白蛋白、颗粒管型及透明管型、干化学尿蛋白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健康体检组(P<0.01),并呈逐年上升趋势;颗粒管型检出率高于微量白蛋白、透明管型以及干化学尿蛋白;各组患者中干化学尿蛋白阴性的患者尿颗粒管型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健康体检组(P<0.01).各组患者肌酐、血尿素氮均值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但多数仍在正常范围内,部分病例发展为肾病.结论:颗粒管型、尿微量白蛋白、尿透明管型比血肌酐、尿素氮和干化学尿蛋白更敏感,定期检查有助于糖尿病肾病和高血压肾病的早期诊断;尿蛋白阴性并不能认为没有肾脏损伤,仍需要重点观察尿管型.

    作者:许峰;李继刚;张明明;王汉东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针灸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研究概况

    本文针对性介绍了采用单纯针刺、温针灸、电针、钩针、针刀、动气针法等方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疗效.中医针灸治疗本病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弥补了现代医学应用激素及封闭疗法易复发、副作用大等缺陷,发挥了现代医学不可替代的特色和优势,但是因为影响因素及干扰因子较多,经过严密、科学的科研设计的课题数量有限,较难评估哪种治疗手段佳,故旨在寻找治疗本病佳的综合治疗方案.

    作者:于杰;孙忠人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老年住院患者感染部位监测与干预措施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已受到全社会的关注,而医院感染对老年患者的健康与寿命带来了一定的威胁,甚至成为长期住院重症老年患者直接或间接的死亡原因.为了更好地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对2010年~2013年各科室院内感染率及部位分部进行比较分析,并对影响老年住院患者的感染危险因素也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认为强化医护人员预防院内感染意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向患者及家属宣传预防院内感染的必要性和有关消毒隔离措施,取得合作共同控制和预防院内感染的发生是控制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

    作者:张艾灵;毛桂琴;李芬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院前急救在急性脑卒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在急性脑卒中救治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8-01~2013-01救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共180例,上述患者均为急性发作,上述患者根据救治程序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为院前急救组,对照组为家属送患者入院救治.观察两组患者治愈情况,记录治愈例数;观察两组患者中的死亡例数;记录有后遗症的患者例数.结果:观察组患者中治愈54例、死亡6例、后遗症发生共42例,分别占52.9%、5.9%、41.2%.对照组患者中治愈16例、死亡14例、有后遗症共48例,分别占20.5%、17.9%、61.4%.观察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后遗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实施院前急救能够降低此类患者的病死率,改善患者预后,救治效果显著.

    作者:武琪;米俊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沙丁胺醇与布地奈德联合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了沙丁胺醇与布地奈德联合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疗效.方法:分析2012年2月~2013年2月诊治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80例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沙丁胺醇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沙丁胺醇与布地奈德联合治疗,比较两组症状和体征消失的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症状、体征消失及肺功能改善所用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7.5%,实验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见心律失常、痰液黏滞、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结论: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能尽快缓解临床症状,改善肺功能,且不良反应小.

    作者:付强;王红鸾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经皮穿刺植入中心静脉导管治疗心包积液与胸腔镜下心包积液开窗引流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心包积液在临床上很多见,治疗方法多样,在此评价胸腔镜下心包开窗术在心包积液的治疗中的效果与经皮穿刺植入中心静脉导管治疗心包积液的效果的临床观察.方法:对40例初次患心包积液患者分别行胸腔镜心包开窗术治疗20例,经皮穿刺植入中心静脉导管治疗心包积液20例.观察心包积液有无近期复发,心包积液完全缓解率,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病人的创伤程度及术中临床费用上有无差异.结果:胸腔镜心包开窗术组:平均手术时间50 min(45~110 min),20例手术患者术中及术后均无手术并发症发生.术后胸引管保留时间3~14天.术后随访,无心包积液复发,也未发现缩窄性心包炎.经皮穿刺植入中心静脉导管治疗心包积液组:纯植管时间2~15 min,1例出现术中心率减慢至40次/min,引流管保留时间6~16天,术后随访,无心包积液复发,也未发现缩窄性心包炎.但两组病人的创伤程度及临床费用上有明显差异.结论:两种方法均是一个安全的治疗方法.

    作者:张世群;柳春燕;陈永利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体植入术加抗青光眼手术治疗青光眼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收治的28例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做回顾性分析,对手术后患者的疼痛、眼压、视力和并发症情况分析研究.结果:术后随访1年显示,所有患者疼痛消失,视力较术前提高.眼压在正常范围(≤21 mmHg)者达90%,其余患者采用滴眼液进行治疗均可控制在正常范围.并发症:角膜轻度水肿12眼,上方虹膜片状萎缩2眼,瞳孔不圆4眼,后囊膜浑浊2眼.结论: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可减少手术次数和患者痛苦,缩短治疗时间,临床效果良好.

    作者:陆正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GH水平变化对四肢骨折合并脑外伤患者骨折愈合的影响

    目的:分析四肢骨折合并脑外伤患者GH水平的变化对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采用对比分析法对2010-04~2013-02收治的骨折患者进行资料分析,并按照骨折的程度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观察组患者为四肢骨折合并脑外伤,对照组患者为单纯的骨折患者,对患者的血清GH水平以及各时间点的GH水平变化进行测定分析,从而对比两组对骨折愈合的影响效果.结果:以两周为测量界定,观察组患者GH水平相较于对照组升高比较明显,两组在不同时间点的GH水平具有差异性.结论:四肢骨折合并脑外伤能够使骨折愈合加速,其血清中存在的生长因子相较于单纯骨折者要多,且增加了骨折处的骨痂量,缩短了愈合时间,提高了治愈效果.

    作者:陈杰;赖汝恰;刘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互动式健康教育模式对老年病人护理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采用互动式模式对老年病人进行健康教育效果.方法:心内科2011年8月~2012年12月60~70岁的住院病人200例随机进行分组,对照组100例,实验组100例,实验组采用普通健康教育模式+互动式健康教育模式,对照组单纯采用普通健康教育模式.结果:两组在疾病有关知识掌握程度与对服务的满意度上有明显差异.结论:运用互动式模式对老年病人进行健康教育的效果优于单纯采用普通健康教育模式.

    作者:陈玉萍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CT诱导定位脑手术治疗脑脓肿临床研究

    目的:分析CT诱导定位脑手术对脑脓肿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按数字法随机将46例脑脓肿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前者使用CT诱导定位脑手术治疗,后者使用传统开颅脑手术治疗,比较治疗效果以及随访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37.4±2.8 min,明显短于对照组手术时间65.4±5.4 min,并且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与对照组比较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情况优于对照组,随访1例复发;而对照组随访2例复发,随访复发率2组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CT诱导定位脑手术能够准确定位,创伤轻,抑制脓肿扩散,推广价值高.

    作者:高燕;岳霞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干预性临床护理在精神病病人耻辱感及社会适应力的运用观察

    目的:探讨改善精神病病人耻辱感及社会适应力的干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住院精神疾病患者80例,针对精神病耻辱感及社会适应力制定并实施相应的干预性护理措施,比较患者护理前后精神病耻辱感与社功能的改变.结果:80例患者在干预性护理以后,精神病耻辱感与社会适应力总评分比干预前显著改善(P<0.01).结论:针对性的干预护理,能有效改善精神病病人耻辱感及社会适应力,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胡榴珍;陈其珍;费惠慧 刊期: 2013年第11期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主办:中航工业哈尔滨二四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