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彩珠;张秀琳;黄涛
目的:通过研究飞行员心电图T波改变的临床特征,为健康保障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常规作12导联同步心电图、普萘洛尔试验或双倍二级梯运动试验.结果:33例心电图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22例作普萘洛尔试验17例(77.27%)为阳性,16例作双倍二级梯运动试验2例为阳性.结论:心电图T波改变可以是缺血性的,神经性的或心肌本身的原因,绝大多数病人经治疗可恢复正常,宜结合有无器质性心脏病考虑是否放飞.
作者:侯志宏;周府伯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评价埃索美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一组给予埃索美拉唑治疗,另一组给予奥美拉唑治疗,治疗2个月后,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2个月后,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胃镜检查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优于对照组.结论:埃索美拉唑能有效地改善RE患者的症状,有助于提高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蔡迎彬;刘慧敏;王志峰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观察系统康复治疗对脑梗死偏瘫患者的疗效.方法:86例中风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36例.治疗组采用药物、系统康复治疗,对照组单纯应用药物治疗.治疗一个月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CCS及ADL评分变化.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CCS及ADL评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系统康复治疗对脑梗死后偏瘫疗效确切,方便可行,值得推广.
作者:赵英子;何丹;张小明;房威;何丽娟 刊期: 2012年第10期
手术室护理的实践性较强,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是护理教育工作者关注的.案例教学法以教学内容为基础,从临床实践出发,设计具体案例,在教师的引导下,有目标、有计划的组织护生进行分析、讨论和研究,使护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获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程序和方法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搭建了平台,可开阔学生视野,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为今后临床护理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杨娇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分析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6例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诊断治疗情况.结果:26例患者中青壮年占88.5%,HIV感染途径主要是血液接触传播(42.3%)、性接触传播(53.8%)和静脉吸毒传播(23.1%),临床表现有连续发热、咳嗽、腹泻一个月以上的特点,PPD试验阴性率76.9%,全身淋巴结肿大69.2%,X线表现继发型肺结核73.1%,同时罹患肺外淋巴结核51.9%,一年内病死率65.4%.结论: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PPD试验阴性率高,X线表现不典型,诊断困难,病情复杂,疗效差,病死率高.
作者:翟淑丽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观察中药醋香附治疗妇女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重用醋香附为主要辩证加味治疗本病.结果:痊愈:1 560例,好转:3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99.5%.结论:香附用等量陈米醋渗泡微炒入药,味浓气浑,酸甘敛阴止痛,可增强理气解郁,调畅气机的功效.
作者:刘爱明;常莉;刘姝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分析经口气管插管发生气囊漏气表现形式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07~2012-07 ICU经口气管插管发生气囊漏气的表现形式及防治方法.结果:10例经口气管插管发生气囊漏气患者中,气囊破裂3例,气囊管断裂3例,未检出原因者4例,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后均无严重不良后果.结论:经口气管插管发生气囊漏气在ICU中较常见,表现形式多样,需及时发现及采取相应防治措施,否则会导致严重不良后果.
作者:冯黔灵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对血液透析患者使用高通量透析器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对我院2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使用高通量透析器进行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并给予严密的护理方法,分别在透析前、透析3个月后对血清β2-微球蛋白、血清尿素氮、肌酐的进行测定并进行对比.结果:经治疗后,患者的β2-微球蛋白、血清尿素氮、肌酐均较治疗前减轻,无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使用高通量透析器对患者进行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能有效的减低β2-微球蛋白、血清尿素氮、肌酐的含量,但需严格的护理干预保证透析的顺利完成.
作者:覃志芳 刊期: 2012年第10期
医学科学技术及围产医学的快速发展使新生儿存活率增高,更多更复杂新生儿疾病需要外科手术治疗.新生儿各器官功能在解剖、生理上发育不全,常合并先天性脏器性畸形及复杂的并发症,手术耐受力差,其麻醉管理给麻醉医师带来了新的挑战.新生儿手术的麻醉处理以全身麻醉为主,为减少药物对新生儿心血管系统及各个系统的损害,常选择简单、可控性强的麻醉药物.随着吸入麻醉技术的广泛开展,七氟烷作为一种新型的吸入全身麻醉剂已较广泛应用于新生儿麻醉中,本文就七氟烷在新生儿麻醉诱导中的有关问题作一综述.
作者:莫丽平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研讨老年患者重度牙周炎发生的因素及修补的方法.方法:选取我院健康体检的老年患者140例,依据是否患有牙周炎分为两组,甲组患者为患有中度牙周炎的患者70例,乙组患者为没有牙周炎7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习惯及总计和分析重度牙周炎发生的因素及有效修补的方法.结果:甲组患者不良用牙习惯、口腔卫生、不定时进行健康体检及患有系统性慢性疾病的情况,均明显高于乙组患者,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采用有效的修补方法是进行全身性疾病的治疗、改善不良生活习惯及用牙习惯、注意口腔卫生;对牙周围组织进行彻底的清洁及刮治后,采用光固化树脂美容性修复及钢丝固定.结论:老年患者应注意日常生活习惯保持良好,注意口腔卫生及时就医及健康体检,积极的治疗慢性疾病可有效的防止重度牙周炎的发生.
作者:陈毓青;王茶锋;董平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损伤后早期给予肠内匀浆膳营养支持的作用及护理.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78例重型颅脑损伤临床资料,其中42例在伤后早期(<72 h)给予肠内匀浆膳营养支持,36例采用肠外营养.比较两组在营养状态、血清蛋白水平、相关并发症及临床预后的差异.结果:结果显示早期肠内匀浆膳营养组,在改善患者营养状态、血清生化指标及临床预后方面优于肠外营养组(P<0.05),两组在相关并发症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后早期采用匀浆膳肠内营养支持是一种既经济又有效的治疗措施,通过加强消化道护理有助于降低并发症、提高患者抗病能力并改善临床预后.
作者:李彩珠;张秀琳;黄涛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观察运脾消脂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疗效观察.方法:治疗组采用运脾消脂汤治疗,对照组采用东宝肝泰片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75%.2组总有效率比较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运脾消脂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可以考虑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倚东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促醒作用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76例GCS评分≤8分的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8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对照组38例仅用常规治疗.根据GCS评分进行评价.两组于伤后6个月作格拉斯哥治疗结果分级(GOS )评分评估预后,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意识好转率.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临床疗效、清醒及清醒天数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能加速苏醒,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及生存质量.
作者:王小言;曹作为;夏鹰;林鹏;李晓波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微创固定系统在股骨远端C3型骨折手术中的应用体会.方法:本次研究选择2009-12~2011-12收治的股骨远端C3型骨折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髓内钉治疗,观察组40例采用微创固定系统治疗,就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优良率为95%,对照组优良率82.5%.观察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为(1.4±0.1)h,对照组为(2.2±0.5)h;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115±18)mL,对照组为(255±49)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股骨远端C3型骨折采用微创固定系统治疗,可获得牢固的固定,微创,手术操作简单,患者在早期可恢复功能锻炼,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明显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黄小顺;刘传芳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总结急诊科医患纠纷的防范对策.方法:从法制、管理规章制度、医护人员的自身素质和医患沟通方面加强对急诊科医患纠纷的防范.结果:急诊科处于医院的风口浪尖,患者病情复杂多变,突发事件多,是院内外矛盾的易发区和医患纠纷的多发区.结论:医护人员应加强防范意识,做好心理准备,积极应对.
作者:张小莉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了解学前儿童家长对龋病的认知现状,探讨防龋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方法:将3~6岁儿童的家长作为研究对象,以专业讲座的形式对家长进行口腔健康教育干预.结果:健康教育干预后,家长对龋齿预防知识知晓率显著提高(P<0.05).结论:专业讲座是对学前儿童家长进行口腔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可提高家长对龋齿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
作者:樊林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依巴斯汀治疗过敏性鼻炎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01例2010-01~2012-05本院收治的过敏性鼻炎的患者患者.随机为两组,治疗组52例,应用口服依巴斯汀片的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取穴迎香、印堂、上星、白会、合谷、足三里、肺俞.操作:30号1寸毫针,先取迎香穴向鼻翼水平进针约3分,后取印堂穴,针尖向鼻柱方向平刺5分,上星穴针沿皮向下方刺二、三分,再取合谷、足三里、肺俞,诸穴留针20 min,每隔5~10 min行针1次,每天针刺1次,8次为1个疗程.治疗四个疗程.对照组49例,应用口服依巴斯汀片.结果:与对照组疗效(63.26%)比较,治疗组疗效(94.23%)明显增加,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依巴斯汀治疗过敏性鼻炎效果明显好于单纯使用依巴斯汀治疗,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赵树波;宁金梅;刘德华;杨明早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急性放射性口腔炎护理方法及疗效.方法:80例放射性口腔粘膜炎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配液漱口结合常规处理方法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常规处理方法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放射性口腔炎的愈合率及愈合时间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结合相应治疗和护理措施可明显增加放射性口腔炎的有效率,减少患者的痛苦.
作者:张静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常规腺样体刮除术后易留残灶的原因;残留灶或术后重新增殖灶(以下统称残殖灶)引起的并发症;残殖灶的手术方法及愈后.方法:经鼻内镜下、经口内镜下、间接鼻咽镜下残殖体刨削吸引术.结果:7例明显解除打鼾、鼻窦炎、分泌性中耳炎并发症,2例好转不明显.结论:常规腺样体刮除术在非直视下,损伤大、易残留,继续引起并发症.内镜直视下切除残殖灶,视野清楚、手术彻底、损伤小,可较好解除残殖灶并发症.
作者:刘锋;纪然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米氮平与帕罗西汀对老年抑郁症并发焦虑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92例老年抑郁症患者分为经米氮平治疗组与帕罗西汀组各4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米氮平组痊愈 21例,进步22 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3.48%.帕罗西汀组痊愈20例,进步20例,无效6例,有效率为86.96%,两组有效率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9,P>0.05).其中米氮平组出现头昏1例,口干1例,帕罗西汀组出现的不良反应有恶心2例,便秘2例,激越 3例.两组不良反应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明显,米氮平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帕罗西汀组(χ2=4.04,P<0.05).结论:米氮平是一种疗效确切、起效较快、不良反应较少的抗抑郁药,适合老年抑郁伴焦虑明显的患者.
作者:凌云;王丽;孙华 刊期: 2012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