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埃索美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临床疗效分析

蔡迎彬;刘慧敏;王志峰

关键词:埃索美拉唑,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 临床, 疗效
摘要:目的:评价埃索美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一组给予埃索美拉唑治疗,另一组给予奥美拉唑治疗,治疗2个月后,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2个月后,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胃镜检查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优于对照组.结论:埃索美拉唑能有效地改善RE患者的症状,有助于提高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MPCNL术中肾盂压变化与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之间的关系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术(MPCNL)肾盂压力变化及高压的累计时间和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之间的关系.方法:实时监测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术术中肾盂压力和累积时间,复杂性肾结石碎石治疗的患者51例.根据术中所需产生高压组和低压组,低压组29例,高压组22例.分析两组患者术后疼痛,发热,血红蛋白下降值,肾周积液.结果:高压组1~4 d平均体温高于低压组,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高压灌注组血红蛋白下降水平明显高于低压组(P<0.05).高压组疼痛分数及止痛药的使用,显著高于低压操作组(P<0.05).高压手术组肾周积液的发病率明显高于低压组(P<0.05).结论:微创经皮肾镜术中肾盂压力高低的调节和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病率具有正性关系,减低术中灌注压力以减少术后并发症.

    作者:李孝忠;赵英年;张赞;闫帅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介入手术室质量管理探讨

    介入手术室是为病人提供手术治疗及抢救的场所,手术室的质量是决定手术成败的主要原因之一.提高护理管理水平、保障手术室护理的质量成为每所医院手术室的工作目标.因此,介入手术室要深化理念,强化质量管理为手术的顺利进行保驾护航.

    作者:史红;黄西萍;李亚娟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腺样体刮除术后残殖灶并发症的9例治疗

    目的:探讨常规腺样体刮除术后易留残灶的原因;残留灶或术后重新增殖灶(以下统称残殖灶)引起的并发症;残殖灶的手术方法及愈后.方法:经鼻内镜下、经口内镜下、间接鼻咽镜下残殖体刨削吸引术.结果:7例明显解除打鼾、鼻窦炎、分泌性中耳炎并发症,2例好转不明显.结论:常规腺样体刮除术在非直视下,损伤大、易残留,继续引起并发症.内镜直视下切除残殖灶,视野清楚、手术彻底、损伤小,可较好解除残殖灶并发症.

    作者:刘锋;纪然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案例教学法在手术室教学中的应用

    手术室护理的实践性较强,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是护理教育工作者关注的.案例教学法以教学内容为基础,从临床实践出发,设计具体案例,在教师的引导下,有目标、有计划的组织护生进行分析、讨论和研究,使护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获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程序和方法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搭建了平台,可开阔学生视野,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为今后临床护理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杨娇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与选择性冠脉造影的对照分析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状动脉评价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1-01~2012-05在本院既进行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检查又行冠脉造影术的46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将64排CT冠脉成像结果与冠脉造影结果进行比较,评价其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判断血管≥50%狭窄的敏感性为95.8%,特异性为98.2%.结论: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心病的诊断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谈金强;王茂波;王涛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小剂量米非司酮用于子宫肌瘤保守治疗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小剂量米非司酮用于子宫肌瘤保守治疗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8-12~2012-01于我院采用小剂量米非司酮保守疗法治疗子宫肌瘤的患者13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选取的患者每天口服米非司酮12.5 mg,开始治疗后3个月B超复查子宫肌瘤大小改变情况,探讨小剂量米非司酮用于子宫肌瘤保守治疗的治疗效果.结果:子宫肌瘤与治疗前相比体积缩小超过50%的患者33例;与治疗前相比缩小大于20%不超过50%的患者77例;与治疗前相比缩小不超过20%的患者26例.结合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确定患者的治疗效果.显效33例,有效77例,临床有效率为80.9%.结论: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疗效确切,是一种经济、简便的保守疗法.

    作者:殷金凤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同期双侧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对10例同期行双侧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应用规范化护理.结果:通过细致有效护理及康复训练,取得良好效果.结论: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应用规范化护理,缩短了治疗周期,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及患者多次手术的病痛及经济负担.

    作者:黄翠丽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埃索美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对埃索美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效果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把符合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标准的患者89例分为奥美拉唑对照组43例埃索美拉唑治疗组46例,在治疗4到8周之后对患者进行观察,了解患者临床症状缓解的情况,胃内的pH值变化情况以及少数患有食管炎的患者的恢复情况.结果:在治疗4周之后,治疗组胸痛、反酸、烧心等相关症状得到明显改善,优于对照组.而胃内的pH检测显示,对照组高于治疗组.在患者服药的第4和第8周分别使用胃镜进行检查,治疗组中患有食管炎的患者的恢复情况比对照组的患者的好.结论:使用埃索美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具有不良反应少、药效持久、抑酸能力强的优点,是现阶段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一种比较好的药物.

    作者:赵娜;高峰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浅谈急诊科医患纠纷的防范

    目的:总结急诊科医患纠纷的防范对策.方法:从法制、管理规章制度、医护人员的自身素质和医患沟通方面加强对急诊科医患纠纷的防范.结果:急诊科处于医院的风口浪尖,患者病情复杂多变,突发事件多,是院内外矛盾的易发区和医患纠纷的多发区.结论:医护人员应加强防范意识,做好心理准备,积极应对.

    作者:张小莉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飞行员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正常参考区间建立

    目的:为确保飞行安全,排除心血管不安全因素,建立飞行员自己体检参数指标,科学合理指导飞行.方法:建立疗养组、飞行组抽取静脉血,运用放射免疫分析仪测量CGRP数据.结果:试剂盒说明书参考范围值与疗养组、飞行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飞行员这一特殊群体,应具有自己的健康体检指标.结论:飞行员CGRP正常参考区间建立,对发现飞行员心血管因子变化,排除不安全隐患,及时调整训练方案与力度提供科学依据,也可有针对性加强负荷训练.

    作者:王天华;王璐文;潘晓玲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未婚青年人工流产684例原因分析

    目的:了解西安市妇幼保健院未婚青年人工流产的原因、次数及节育知识知晓情况.方法:以问答的形式对684例要求人工流产的未婚青年进行调查,包括年龄、文化程度、人流原因及次数,了解避孕节育知识的知晓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84例中年龄小14岁,大22岁,平均18岁;首次妊娠152例,再次妊娠532例;未采取避孕措施276例,避孕失败408例.结论:未婚青年人流中生殖健康知识缺乏、重复流产、高危人流的比例越来越高,降低其发生率的关键是重视青春期健康教育,广泛宣传正确的性知识,生殖健康知识及避孕知识,做好人工流产后健康服务工作.

    作者:王亚茹;张莉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甲基硒酸抑制肾癌GRC-1细胞生长与脂质过氧化关系的研究

    目的:研究甲基硒酸对肾癌GRC-1的生长抑制效应及细胞内活性氧、脂质过氧化指标的变化.方法:使用不同浓度的甲基硒酸(1.0 μmol/L、2.5 μmol/L、5.0 μmol/L)对GRC-1细胞进行侵染,通过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亚硒酸钠对人脑胶质瘤干细胞的增殖的影响,使用荧光检测仪检测GRC-1细胞内ROS含量,并使用试剂盒检测GSH、SOD、MDA的含量.结果:甲基硒酸对肾癌GRC-1细胞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随甲基硒酸浓度的增加,GRC-1细胞生长抑制作用逐渐加强,各染硒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RC-1内ROS含量在低、中均显著性增加;GSH的含量在中、高剂量组明显减少,SOD的含量在各剂量组均明显减少,MDA的含量逐渐增加在高剂量组明显增加.结论:甲基硒酸能抑制肾癌GRC-1细胞的生长,伴随着ROS及脂质过氧化指标的变化.

    作者:肖海涛;罗明俊;张永春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依达拉奉与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与奥扎格雷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93例.对照组按一般治疗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在一般治疗方式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与奥扎格雷钠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的缺损情况.结果: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依达拉奉与奥扎格雷钠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较好,能有效的恢复患者脑部神经的功能.

    作者:张丹丹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BiPAP呼吸机对肺心病治疗前后b型脑钠钛的变化

    目的:探讨BiPAP治疗肺心病BNP水平的影响.方法:通过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经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治疗前后BNP的水平变化来探讨BiPAP治疗肺心病BNP水平的影响.结果:BiPAP治疗前BNP质量浓度1 233~921 pg/mL,5 d后撤BiPAP呼吸机,BNP350~170 pg/mL.BNP显著下降,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BNP可作为BiPAP呼吸机治疗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疗效判定的一项客观的实验室证据.

    作者:赖云;张峰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护患纠纷原因及防范措施的思考

    护患纠纷是指在临床诊疗过程中,主要由护理人员与病人及家属发生的各类矛盾、分歧,包括护理管理、护理技术和护士职业道德等方面的纠纷,是医疗纠纷中的一个重要形式和特殊类型[1].据相关调查资料显示,单纯的护患纠纷已占整个医患纠纷的10%~15%[2],对于出现护患矛盾、纠纷所发生的主观、客观原因,我们护理人员通过临床工作不断地积累经验和摸索解决办法,即可以消除护患之间的矛盾纠纷,营造一个让患者满意、舒适的修养环境,也让它成为护理人员全身心热爱的事业.

    作者:李菲;兰国红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急性放射性口腔炎的临床护理

    目的:探讨急性放射性口腔炎护理方法及疗效.方法:80例放射性口腔粘膜炎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配液漱口结合常规处理方法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常规处理方法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放射性口腔炎的愈合率及愈合时间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结合相应治疗和护理措施可明显增加放射性口腔炎的有效率,减少患者的痛苦.

    作者:张静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异位妊娠98例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异位妊娠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方法:对2007-01~2011-12收治的98例异位妊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病的异位妊娠患者中,经产妇多于初产妇,占79.5%,有人流药流是史者占31.6%.结论:手术治疗是大多数患者的选择,尤其是输卵管妊娠破裂者,一经确诊,应立即补液、输血、吸氧、抗休克、即刻手术、迅速止血.

    作者:王江萍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阴式卵巢良性肿瘤剥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阴式卵巢良性肿瘤剥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为卵巢良性肿瘤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78例卵巢肿瘤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治疗组22例(采用阴式手术治疗)和对照组56例(采用腹腔镜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差别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时间、患者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均小于对照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阴式卵巢良性肿瘤剥除术,术中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且患者经济花费低、住院时间短,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方芳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肺结核误诊为肺炎30例临床分析

    目的:为防止在临床上误诊将不典型肺结核诊断为肺炎.方法:联合抗菌素治疗两周不理想者,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结果:经3周抗痨治疗症状明显好转,肺部阴影明显吸收.结论:不典型肺结核抗炎治疗效果不明显及早经抗结核治疗,收到了较好疗效.

    作者:黄丽萍;曾东亮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瑞芬太尼或芬太尼复合七氟烷对下肢游离皮瓣移植术麻醉比较

    目的:对瑞芬太尼或芬太尼用于下肢游离皮瓣移植术麻醉效果进行比较.方法:选择ASAⅠ~Ⅱ级下肢游离皮瓣移植术病例58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瑞芬太尼组(R组,n=29),芬太尼组(F组,n=29).R组微泵输注瑞芬太尼(0.1~0.2 μg/(kg·min),F组则视病人术中反应间断静注芬太尼(1~2 μg/kg).观察两组病人麻醉诱导前、气管插管后及术中血压、心率变化,术毕呼名睁眼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术后恶心呕吐情况.结果:麻醉和手术各时段心率、血压变化F组比R组非常明显(P<0.01),提示R组麻醉比F组平稳.呼名睁眼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准确回答问题时间R组皆明显短于F组(P<0.01).F组拔管后6例发生呼吸抑制,R组无.两组均无术中知晓.两组偶有PONV,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游离皮瓣移植术使用瑞芬太尼微泵复合麻醉比芬太尼更有效,更平稳,更安全,值得推广.

    作者:王生力;张登文;叶平安 刊期: 2012年第10期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主办:中航工业哈尔滨二四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