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金强;王茂波;王涛
目的:评价埃索美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一组给予埃索美拉唑治疗,另一组给予奥美拉唑治疗,治疗2个月后,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2个月后,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胃镜检查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优于对照组.结论:埃索美拉唑能有效地改善RE患者的症状,有助于提高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蔡迎彬;刘慧敏;王志峰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分析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6例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诊断治疗情况.结果:26例患者中青壮年占88.5%,HIV感染途径主要是血液接触传播(42.3%)、性接触传播(53.8%)和静脉吸毒传播(23.1%),临床表现有连续发热、咳嗽、腹泻一个月以上的特点,PPD试验阴性率76.9%,全身淋巴结肿大69.2%,X线表现继发型肺结核73.1%,同时罹患肺外淋巴结核51.9%,一年内病死率65.4%.结论: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PPD试验阴性率高,X线表现不典型,诊断困难,病情复杂,疗效差,病死率高.
作者:翟淑丽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分析经口气管插管发生气囊漏气表现形式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07~2012-07 ICU经口气管插管发生气囊漏气的表现形式及防治方法.结果:10例经口气管插管发生气囊漏气患者中,气囊破裂3例,气囊管断裂3例,未检出原因者4例,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后均无严重不良后果.结论:经口气管插管发生气囊漏气在ICU中较常见,表现形式多样,需及时发现及采取相应防治措施,否则会导致严重不良后果.
作者:冯黔灵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输液反应的预防措施.方法:通过对2006~2012年本院共上报的发生输液反应的33例患者实施静脉输液的过程进行分析总结,并对每个环节作积极有力的预防.结果:自2008年以来本发生院的输液反应呈下降的趋势.结论:门诊输液室护士只要增强责任心,严格规范无菌操作,熟悉输液反应的原因、诊断及处理方法,是完全可以杜绝输液反应发生的.
作者:史梦桦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与奥扎格雷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93例.对照组按一般治疗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在一般治疗方式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与奥扎格雷钠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的缺损情况.结果: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依达拉奉与奥扎格雷钠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较好,能有效的恢复患者脑部神经的功能.
作者:张丹丹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分析PICC置管在不同年龄段发生并发症的护理.方法:将本院2010~2012年行PICC置管的68例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其并发症情况和舒适度评分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的PICC置管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舒适度评分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性PICC护理可以有效减少患者出现PICC置管并发症概率且增加其舒适度.
作者:代福兰;胡晓云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常规腺样体刮除术后易留残灶的原因;残留灶或术后重新增殖灶(以下统称残殖灶)引起的并发症;残殖灶的手术方法及愈后.方法:经鼻内镜下、经口内镜下、间接鼻咽镜下残殖体刨削吸引术.结果:7例明显解除打鼾、鼻窦炎、分泌性中耳炎并发症,2例好转不明显.结论:常规腺样体刮除术在非直视下,损伤大、易残留,继续引起并发症.内镜直视下切除残殖灶,视野清楚、手术彻底、损伤小,可较好解除残殖灶并发症.
作者:刘锋;纪然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糖皮质类固醇激素在带状疱疹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带状疱疹病例80例按就诊与住院的先后顺序以查随机表的方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都采用传统抗病毒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糖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都有显著差异,减轻了患者的疼痛,两组治疗后进行比较也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疼痛明显缓解及皮损愈合的时间都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皮质类固醇激素不作为带状疱疹的常规治疗,但是辅助应用能够降低疼痛,改善临床症状,但是需要选择慎重的使用.
作者:孙伯岩;王新民;周晓军;冯俊岩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婴幼儿仰卧位胸片投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例婴幼儿仰卧位胸片的X线照片质量,并加以总结.结果:200例婴幼儿仰卧位胸片中,甲级片185例,占92.50%,乙级片15例,占7.50%.吸入性肺炎14例,占7.00%,支气管炎和感染性肺炎99例,占49.50%,气胸5例,占2.50%,外伤性骨折11例,占5.50%.结论:婴幼儿仰卧位胸片X线平片检查简便、经济,能基本反映其病理改变,是有效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
作者:高雪梅;陈荔川;周鹏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阴式卵巢良性肿瘤剥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为卵巢良性肿瘤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78例卵巢肿瘤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治疗组22例(采用阴式手术治疗)和对照组56例(采用腹腔镜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差别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时间、患者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均小于对照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阴式卵巢良性肿瘤剥除术,术中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且患者经济花费低、住院时间短,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方芳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观察系统康复治疗对脑梗死偏瘫患者的疗效.方法:86例中风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36例.治疗组采用药物、系统康复治疗,对照组单纯应用药物治疗.治疗一个月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CCS及ADL评分变化.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CCS及ADL评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系统康复治疗对脑梗死后偏瘫疗效确切,方便可行,值得推广.
作者:赵英子;何丹;张小明;房威;何丽娟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对埃索美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效果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把符合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标准的患者89例分为奥美拉唑对照组43例埃索美拉唑治疗组46例,在治疗4到8周之后对患者进行观察,了解患者临床症状缓解的情况,胃内的pH值变化情况以及少数患有食管炎的患者的恢复情况.结果:在治疗4周之后,治疗组胸痛、反酸、烧心等相关症状得到明显改善,优于对照组.而胃内的pH检测显示,对照组高于治疗组.在患者服药的第4和第8周分别使用胃镜进行检查,治疗组中患有食管炎的患者的恢复情况比对照组的患者的好.结论:使用埃索美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具有不良反应少、药效持久、抑酸能力强的优点,是现阶段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一种比较好的药物.
作者:赵娜;高峰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分析CT技术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09-01~2012-01来我院住院的49例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腹部CT检查,观察CT在急性胰腺炎中的诊断效果.结果:CT扫描诊断符合率100.00%;通过CT扫描,49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都获得了正确的判断与处理.结论:CT技术能够准确有效的诊断急性胰腺炎及其并发症,为临床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
作者:高宽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了解学前儿童家长对龋病的认知现状,探讨防龋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方法:将3~6岁儿童的家长作为研究对象,以专业讲座的形式对家长进行口腔健康教育干预.结果:健康教育干预后,家长对龋齿预防知识知晓率显著提高(P<0.05).结论:专业讲座是对学前儿童家长进行口腔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可提高家长对龋齿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
作者:樊林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探究ICU患者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支持与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9-08~2012-02收治危重患者均选择鼻胃管进行肠内营养.结果:经过三周的营养支持与护理,64例患者治愈出院.治疗期间,导管阻塞4例,导管易位2例,导管脱出1例;腹泻11例,腹痛7例,便秘4例,呕吐3例,均于症状出现1 d内发现,经对症处理,均改善,无不良后果.结论: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配合营养支持治疗的顺利开展,为危重患者康复保驾护航.
作者:龙燕;龙景芝;彭明虹;刘远梅;苏燕平;杨银 刊期: 2012年第10期
本文通过对贵州省医学院校开展查新工作基本情况的调研,探讨了笔者所在查新站查新人才的培养情况,提出了加强查新队伍建设的一些方案措施.
作者:张琴;杨芳;谷历 刊期: 2012年第10期
手术室护理的实践性较强,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是护理教育工作者关注的.案例教学法以教学内容为基础,从临床实践出发,设计具体案例,在教师的引导下,有目标、有计划的组织护生进行分析、讨论和研究,使护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获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程序和方法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搭建了平台,可开阔学生视野,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为今后临床护理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杨娇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 syngo Dental成像技术临床应用及价值.方法:对48例患者颌部行16层螺旋CT Dental扫描,利用syngo Dental 应用程序进行全景曲面和剖面重建,对颌部疾病进行诊断分析.结果:syngo Dental成像技术方便快捷,能清楚显示颌部齿列及上、下颌骨病变,做出准确的影像诊断.结论:16层螺旋CT syngo Dental成像技术对颌部疾病的影像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尚敏;张海梅;李彦伟;时佳音;陈宁安;李淑娟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中西药结合治疗消化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以黑便或出血为主诉的住院消化溃疡病人80例根据治疗药物应用的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首先都采用标准三联疗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归脾汤加减治疗,两组疗程都为2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2%,对照组总有效率72.5%,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止血所需平均时间分别为3.10±0.21 d与4.56±0.18 d,治疗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药结合治疗消化溃疡能在提高疗效的基础上,减少止血所用时间,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周晓军;冯俊岩;孙伯岩;王新民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总结急诊科医患纠纷的防范对策.方法:从法制、管理规章制度、医护人员的自身素质和医患沟通方面加强对急诊科医患纠纷的防范.结果:急诊科处于医院的风口浪尖,患者病情复杂多变,突发事件多,是院内外矛盾的易发区和医患纠纷的多发区.结论:医护人员应加强防范意识,做好心理准备,积极应对.
作者:张小莉 刊期: 2012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