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燕;龙景芝;彭明虹;刘远梅;苏燕平;杨银
目的:探讨非脱垂子宫阴式切除术在基层医院的临床应用.方法:2009-05~2011-12在本院进行病例选择,对子宫<3月大小,无生育要求的33例子宫良性病变,需要子宫切除的患者施行了阴式切除术.结果:33例均顺利经阴道完成手术,无1例周围脏器损伤的发生.手术时间1 h 20 min±30 min,出血量(100±30)mL,住院日(7±2)d.术后6周复诊,阴道切口愈合好,1例阴道残端有肉芽组织生长.结论:非脱垂子宫,根据术者的业务能力进行恰当的病例选择,在基层医院施行经阴道子宫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可以实现微创的目的,兼顾美容效果.
作者:雷爱联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观察糖皮质激素与β2受体激动剂联合吸入治疗儿童哮喘的疗效分析.方法:收集我院2006-04~2007-06儿科急诊及门诊诊断为哮喘的患儿125例,按单双日进行随机分组,治疗组选用糖皮质激素(普米克)与β2受体激动剂(喘康速)吸入,对照组采用普米克单纯吸入治疗,对其临床疗效及肺功能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接受联合吸入治疗并成功随访的有63例,接受单纯激素吸入治疗并成功随访的有62例,两者临床疗效指标比较差异经卡方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PEFR之间比较,差异经方差分析同样具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中到重度的哮喘患儿,糖皮质激素与β2受体激动剂联合吸入治疗能较好地控制并改善哮喘的症状.
作者:严永胜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通过研究飞行员心电图T波改变的临床特征,为健康保障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常规作12导联同步心电图、普萘洛尔试验或双倍二级梯运动试验.结果:33例心电图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22例作普萘洛尔试验17例(77.27%)为阳性,16例作双倍二级梯运动试验2例为阳性.结论:心电图T波改变可以是缺血性的,神经性的或心肌本身的原因,绝大多数病人经治疗可恢复正常,宜结合有无器质性心脏病考虑是否放飞.
作者:侯志宏;周府伯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观察中药醋香附治疗妇女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重用醋香附为主要辩证加味治疗本病.结果:痊愈:1 560例,好转:3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99.5%.结论:香附用等量陈米醋渗泡微炒入药,味浓气浑,酸甘敛阴止痛,可增强理气解郁,调畅气机的功效.
作者:刘爱明;常莉;刘姝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为确保飞行安全,排除心血管不安全因素,建立飞行员自己体检参数指标,科学合理指导飞行.方法:建立疗养组、飞行组抽取静脉血,运用放射免疫分析仪测量CGRP数据.结果:试剂盒说明书参考范围值与疗养组、飞行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飞行员这一特殊群体,应具有自己的健康体检指标.结论:飞行员CGRP正常参考区间建立,对发现飞行员心血管因子变化,排除不安全隐患,及时调整训练方案与力度提供科学依据,也可有针对性加强负荷训练.
作者:王天华;王璐文;潘晓玲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对血液透析患者使用高通量透析器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对我院2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使用高通量透析器进行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并给予严密的护理方法,分别在透析前、透析3个月后对血清β2-微球蛋白、血清尿素氮、肌酐的进行测定并进行对比.结果:经治疗后,患者的β2-微球蛋白、血清尿素氮、肌酐均较治疗前减轻,无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使用高通量透析器对患者进行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能有效的减低β2-微球蛋白、血清尿素氮、肌酐的含量,但需严格的护理干预保证透析的顺利完成.
作者:覃志芳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输液反应的预防措施.方法:通过对2006~2012年本院共上报的发生输液反应的33例患者实施静脉输液的过程进行分析总结,并对每个环节作积极有力的预防.结果:自2008年以来本发生院的输液反应呈下降的趋势.结论:门诊输液室护士只要增强责任心,严格规范无菌操作,熟悉输液反应的原因、诊断及处理方法,是完全可以杜绝输液反应发生的.
作者:史梦桦 刊期: 2012年第10期
手术室护理的实践性较强,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是护理教育工作者关注的.案例教学法以教学内容为基础,从临床实践出发,设计具体案例,在教师的引导下,有目标、有计划的组织护生进行分析、讨论和研究,使护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获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程序和方法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搭建了平台,可开阔学生视野,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为今后临床护理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杨娇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常规疗法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临床诊断为秋季腹泻的住院患儿按照就诊次序平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小儿肠胃康颗粒治疗.结果:治疗组(95.0%)的治疗有效率明显好于对照组(77.5%),(P<0.05).两组治疗后每日腹泻次数、粪便性状、腹痛治疗后均有显著好转(P<0.05),同时治疗组的评分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联合常规疗法治疗秋季腹泻安全有效,能改善主要临床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沈福杰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观察中药大黄及芒硝治疗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50例在我科腹部手术后出现脂肪液化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中药大黄及芒硝外敷的方法对这50例患者进行治疗并观察其疗效.结果:此50例患者经用大黄及芒硝治疗后,伤口愈合良好.结论:应用大黄及芒硝治疗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是一种简便、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史亚利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分析经口气管插管发生气囊漏气表现形式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07~2012-07 ICU经口气管插管发生气囊漏气的表现形式及防治方法.结果:10例经口气管插管发生气囊漏气患者中,气囊破裂3例,气囊管断裂3例,未检出原因者4例,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后均无严重不良后果.结论:经口气管插管发生气囊漏气在ICU中较常见,表现形式多样,需及时发现及采取相应防治措施,否则会导致严重不良后果.
作者:冯黔灵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总结异位妊娠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方法:对2007-01~2011-12收治的98例异位妊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病的异位妊娠患者中,经产妇多于初产妇,占79.5%,有人流药流是史者占31.6%.结论:手术治疗是大多数患者的选择,尤其是输卵管妊娠破裂者,一经确诊,应立即补液、输血、吸氧、抗休克、即刻手术、迅速止血.
作者:王江萍 刊期: 2012年第10期
护士的临床实习阶段,是从学校走向工作岗位的过渡时期,也是在校的理论学习进一步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由知识向能力转化的过程.通过进一步完善临床护理带教各个环节,带教人员运用自身知识,提高临床带教质量.为护生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常小琪;李向婷;王荣花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预见性护理干预,研究其对心功能水平的影响.方法:我院于2010-03~2012-06收治的84例罹患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分别设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其中两组患者均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而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预见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心房钠脲肽水平.结果:研究组心房钠脲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是一套安全、可靠、高效的护理方案,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陈艳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对埃索美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效果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把符合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标准的患者89例分为奥美拉唑对照组43例埃索美拉唑治疗组46例,在治疗4到8周之后对患者进行观察,了解患者临床症状缓解的情况,胃内的pH值变化情况以及少数患有食管炎的患者的恢复情况.结果:在治疗4周之后,治疗组胸痛、反酸、烧心等相关症状得到明显改善,优于对照组.而胃内的pH检测显示,对照组高于治疗组.在患者服药的第4和第8周分别使用胃镜进行检查,治疗组中患有食管炎的患者的恢复情况比对照组的患者的好.结论:使用埃索美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具有不良反应少、药效持久、抑酸能力强的优点,是现阶段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一种比较好的药物.
作者:赵娜;高峰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小剂量米非司酮用于子宫肌瘤保守治疗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8-12~2012-01于我院采用小剂量米非司酮保守疗法治疗子宫肌瘤的患者13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选取的患者每天口服米非司酮12.5 mg,开始治疗后3个月B超复查子宫肌瘤大小改变情况,探讨小剂量米非司酮用于子宫肌瘤保守治疗的治疗效果.结果:子宫肌瘤与治疗前相比体积缩小超过50%的患者33例;与治疗前相比缩小大于20%不超过50%的患者77例;与治疗前相比缩小不超过20%的患者26例.结合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确定患者的治疗效果.显效33例,有效77例,临床有效率为80.9%.结论: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疗效确切,是一种经济、简便的保守疗法.
作者:殷金凤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了解学前儿童家长对龋病的认知现状,探讨防龋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方法:将3~6岁儿童的家长作为研究对象,以专业讲座的形式对家长进行口腔健康教育干预.结果:健康教育干预后,家长对龋齿预防知识知晓率显著提高(P<0.05).结论:专业讲座是对学前儿童家长进行口腔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可提高家长对龋齿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
作者:樊林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早期心理干预对PICC(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植入术患者的影响效果.方法:将121例行PICC植入术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早期心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治疗依从性和植入术的焦虑程度.结果:对照组PICC植入术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3.3%(26/60),观察组的PICC植入术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4.7%(9/6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PICC植入术临床治疗依从性为66.7%(40/60),观察组的PICC植入术临床治疗依从性为95.1%(58/6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ICC植入术患者焦虑程度,轻、中、重比较,差异均具有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心理干预能显著降低PICC植入术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焦虑,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作者:陈劲梅;李红梅;罗梅;庹必灿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常规腺样体刮除术后易留残灶的原因;残留灶或术后重新增殖灶(以下统称残殖灶)引起的并发症;残殖灶的手术方法及愈后.方法:经鼻内镜下、经口内镜下、间接鼻咽镜下残殖体刨削吸引术.结果:7例明显解除打鼾、鼻窦炎、分泌性中耳炎并发症,2例好转不明显.结论:常规腺样体刮除术在非直视下,损伤大、易残留,继续引起并发症.内镜直视下切除残殖灶,视野清楚、手术彻底、损伤小,可较好解除残殖灶并发症.
作者:刘锋;纪然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术前CT检查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患者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我院52例行手术治疗的NSCLC患者,均有术前CT肺门纵隔淋巴结描述以及术后病理检查淋巴结转移的结果.结果:CT检查对NSCLC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诊断的灵敏性为67.4%、特异性为84.4%和诊断符合率为80.8%.结论:CT是评价NSCLC患者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的重要检查手段,根据淋巴结直径大小能够提供有效的纵隔淋巴结转移信息.
作者:刘伟良;王勇;许建华;李华军;张伟 刊期: 2012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