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开梅
目的:通过研究窦性心律震荡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再发心脏事件的关系,评价窦性心律振荡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再发心脏事件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符合入选标准的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和36例健康对照,收集入选者的24 h动态心电图,计算窦性心律震荡的To、Ts指标.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To升高、Ts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再发组与无再发组比较,再发组To值高于无再发组,Ts值低于无再发组.结论:窦性心律震荡的指标在AMI患者及再发患者中都存在减弱现象,它们可以作为评价心肌梗死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状态、再发心脏事件危险性预测的指标.
作者:朱柏祥;李丽颖;邢永华 刊期: 2010年第06期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导致气道高反应性增加,引起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或清晨发作加剧,通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该病具有病程长、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的特点.笔者采取针刺、贴敷的方法治疗支气管哮喘30例,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丛天竹 刊期: 2010年第06期
肠瘘是腹部外科中常见重症疾病之一,病情复杂,并发症多,可引起全身及局部病理性理功能紊乱[1].肠外瘘治疗中存在着治愈率低(30%~50%)[2]、费用贵、病程长等问题.自2004-01~2009-12共收治8例肠瘘患者,采取加强内环境及重要脏器功能监测、充分引流控制感染联合肠内外营养等支持治疗,加强基础护理和心理护理取得了良好效果.
作者:黄雪超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分析白血病患儿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真菌分类、临床特点及诊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01~2010-01本院治疗的白血病并侵袭性真菌感染患儿17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单纯静脉滴注氟康唑2例,死亡2例;单纯静脉滴注两性霉素B4例,死亡2例;单纯伊曲康唑治疗6例,死亡1例;伊曲康唑联合用药4例,死亡1例;脂质体两性霉素B治疗1例,好转.结论:真菌分类以念珠菌及曲霉菌常见,及时的经验性治疗可减少患儿死亡率,伊曲康唑治疗效果较为明显.
作者:卢莉敏 刊期: 2010年第06期
为使消费者的就餐安全得到保障,对辖区内的85家餐饮单位的餐具消毒情况进行检测分析,按照GB14934-94<食(饮)具消毒卫生标准>,餐具检测大肠菌群阴性为合格.检测结果表明,我区餐具卫生质量不容乐观,特别是小吃部的餐具消毒质量问题更为突出.
作者:王丹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在改善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营养状况中的作用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80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并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和肠外营养组,肠内营养组在伤后48 h内放置鼻饲管后使用自配营养液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肠外营养组使用氨基酸、脂肪乳及葡萄糖实施肠外营养支持,两组病例均按14~18 cal/(kg·d)实施早期营养过渡支持,1周后两组病人均按30 cal/(kg·d)提供营养支持.观察指标包括上臂肌围、血清总蛋白及白蛋白,每个指标在营养支持实施前测定1次,以后每周测定1次.结果:两组病人各自在改善上臂肌围、血清总蛋白以及白蛋白方面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整个试验中未发现病人出现误吸及吸入性肺炎、腹泻、败血症等并发症.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在改善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营养状况中的作用是肯定的,亦是安全的.
作者:李琦;郑秀先;李百升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比索洛尔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治疗组在此基础治疗上加用比索洛尔,初次给1.25 mg/d,无不良反应后,每2周递增1倍,逐渐加量至10 mg/d,1次/d,连服6~8周.结果:治疗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68.8%.两组总有效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上加用比索洛尔,安全有效,可改善心衰患者心功能及预后.
作者:杜瑶鑫;刘晔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高龄白内障患者的治疗特点.方法:回顾分析经治疗筛选后无手术禁忌证的67例(72眼)高龄白内障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术前、术后对患者局部及全身进行综合检查及治疗;术中在持续低流量吸氧和心电监护下采用表面麻醉,软壳技术,居中环形撕囊的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随访1~12个月.结果:术后1周佳矫正视力<0.05者(4眼),≥0.05而<0.3者12例(12眼),0.3以上者51例(56眼).术前与术后1周佳矫正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脱残率77.8%,脱盲率94.4%.术中后囊破裂5例(5眼),术后角膜水肿16例(17眼).结论:高龄白内障患者的治疗应优先选择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仔细全面的术前、术中及术后全身因素及局部的个体化治疗,可降低手术风险,确保手术安全顺利进行.
作者:岳艳菊;吴华 刊期: 2010年第06期
1 病例介绍新生儿,女性.胎儿经剖宫产手术取出,出生前B超显示其宫内脐带绕颈2周,取胎时医生操作有所不当,胎儿娩出后啼哭一声即停止.助产士剪断脐带,立即从医生手中接过来行新生儿处理.
作者:刘莉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与阿托伐他汀单用或联用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保护作用.方法:将138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A、B、C组:A组口服厄贝沙坦150 mg/d;B组口服阿托伐他汀钙20 mg/d;C组联合应用厄贝沙坦与阿托伐他汀钙,剂量同前.3组疗程均为16周.结果:3组的尿蛋白量和血脂均降低(P<0.01),C组尿蛋白降低幅度大于A组和B组(P<0.01,P<0.05),且C组的血脂改变程度优于A组和B组(P<0.01,P<0.05);3组血压、血肌酐、尿素氮均下降,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厄贝沙坦与阿托伐他汀治疗糖尿病肾病可获得良好作用,但两药合用较两药单用的肾保护作用更显著.
作者:吴英;张旭;宋一晨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环孢素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VKH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07年1月至08年2月哈尔滨242医院眼科眼底病病房VKH病患者36例(72只眼),患病年龄18~60岁,平均39.53岁;男21例,女15例;视力4.0-4.1有29只眼,4.2-4.3有15只眼,≥4.4有28只眼;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前者20例(40只眼)应用环孢素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后者16例(32只眼)常规应用糖皮质激素的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一个月的视力、多焦视网膜电图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等方面的变化情况进行比较.结果:(1)视力方面,治疗组治疗前后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两组治疗前后Pl波振幅密度增加,潜伏时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P1波振幅密度和潜伏时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3)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方面:两组视网膜荧光素渗漏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环孢素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VKH病可取得良好疗效.
作者:刘红;张万臣;谷万章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通过对268例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病人治疗的临床观察和分析,了解闭合复位经皮穿针结合外固定治疗该患者的疗效.方法:在C臂X线机监视下,闭合整复小儿肱骨髁上骨折达到满意复位后,自肱骨外上髁部位交叉向内钻入两枚克氏针至骨折近段,检查断端稳定后,将针尾留于皮外,行石膏外固定,后期改用夹板外固定治疗.结果:本组268例,解剖复位251例,近解剖复位17例,均I期愈合,随访1~24个月,肘关节功能均恢复正常,6例遗留轻度肘内翻畸形.结论:合理选择治疗方法能满足肘关节功能恢复的要求.
作者:裴刘宝 刊期: 2010年第06期
采用推拿结合针刺治疗梨状肌综合征43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30例,男18例,女12例;病程短13 d,长反复发作8年;年龄小24岁,大72岁.其中单侧发病22例,双侧发病8例.
作者:李家宁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慢性根尖周炎根管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362颗牙,其中257颗牙多步法根管治疗,105颗牙1次法根管治疗完成.结果:326例患者362颗牙,治愈341颗牙.21颗牙复发,摄X线片根尖显示:根端有阴影,牙槽骨破坏吸收,局部麻醉后,给予拔除患牙.结论:牙根尖周炎细菌感染是引起根尖周炎常见的原因.慢性根尖周炎的发生与感染根管的微生物有着密切的关系.感染根管治疗关键是根管达到无菌状态,选择有持续消毒(抑菌)作用的根管药物至关重要.
作者:宋丽萍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评价厄贝沙坦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对慢性肾脏病的血压和尿蛋白的影响.方法:临床观察100例慢性肾脏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治疗2周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尿素氮、血肌酐、24 h尿蛋白定量的变化,运用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前后患者收缩压、舒张压明显降低,24 h尿蛋白定量减少,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厄贝沙坦联合钙拮抗剂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高血压,短期内能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水平,减少患者尿蛋白,副作用小,治疗效果明显.
作者:何艳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胃癌的临床诊断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市院1999-08~2009-09以来经胃镜检查,上消化道钡餐造影等检查,并经病理或开腹手术确诊胃癌187例.就其临床表现、体症,以及辅助检查等有关资料,进行临床诊断特点分析.结果:胃镜及其病理活检可提高早期胃癌诊断率.结论:经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治疗是提高胃癌疗效,改善预后的关键.
作者:黄敏峰;严永胜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研究施乐扣PICC固定装置在锁骨下静脉穿刺术中的临床应用,观察无须缝合固定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应用施乐扣固定装置的治疗组与常规缝合固定的对照组进行临床观察. 结果:应用施乐扣固定装置治疗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锁骨下静脉穿刺术中施乐扣固定装置取代既往的缝合固定可明显降低导管相关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患者感到舒适、安全、方便.
作者:安世兴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观察通过预处理对依托咪酯全麻诱导时肌阵挛的影响.方法:120例择期全麻患者随机分为3组:雷米芬太尼组、维库溴铵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各组全麻诱导时依托咪酯引起肌阵挛的例数,并记录肌阵挛的发生程度.结果:雷米芬太尼组出现3例肌阵挛(7.5%),其中轻度1例,中度2例;维库溴铵组出现2例轻度肌阵挛(5.0%);对照组出现30例肌阵挛(75.0%),其中轻度15例、中度12例、重度3例.雷米芬太尼组和维库溴铵组肌阵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雷米芬太尼组和维库溴铵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雷米芬太尼和维库溴铵预处理均可减少依托咪酯全麻诱导所致的肌阵挛,而因二者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不同,使用维库溴铵预处理更利于心血管系统功能降低的患者.
作者:滑炜 刊期: 2010年第06期
本文通过对餐饮加工过程中的原料、加工过程、从业人员个人卫生、厨房的建筑设计等4个方面进行危害分析,确定每个环节的关键控制点,采取相应空控制措施,达到清除、减少危害的目的.希望利用HACCP这套先进的管理方法,在餐饮业的卫生管理中发挥作用,提高餐饮业的卫生质量,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患的发生.
作者:李占良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在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治疗中的应用.方法:目前临床的普通治疗主要给以吸氧、利尿、强心、扩灌、镇静等治疗,大多数病人可缓解.仍有一部分患者不能改善.在同前治疗的基础上,加以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其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8例,冠心病PCI术后3例,风湿性心脏病1例.结果:12例患者中6例好转,4例死亡,2例出现大量胸腔积液,经胸腔穿刺,抽出胸水后好转.结论:无创正压通气在急性心源性肺水肿可改善患者呼吸困难,对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治疗是一个有效办法.
作者:李小刚 刊期: 2010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