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来得时联合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84例

成爱华

关键词:来得时, 瑞格列奈, 2型糖尿病
摘要:目的:探讨来得时联合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收治的168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HbA1C指标经统计学比较分析,无明显差异性,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各指标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且,来得时联合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与单独使用瑞格列奈比较,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明显降低,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HbA1C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体重增加也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来得时联合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推拿结合针刺治疗梨状肌综合征

    采用推拿结合针刺治疗梨状肌综合征43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30例,男18例,女12例;病程短13 d,长反复发作8年;年龄小24岁,大72岁.其中单侧发病22例,双侧发病8例.

    作者:李家宁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无创正压通气在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治疗中的应用(附12例报告)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在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治疗中的应用.方法:目前临床的普通治疗主要给以吸氧、利尿、强心、扩灌、镇静等治疗,大多数病人可缓解.仍有一部分患者不能改善.在同前治疗的基础上,加以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其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8例,冠心病PCI术后3例,风湿性心脏病1例.结果:12例患者中6例好转,4例死亡,2例出现大量胸腔积液,经胸腔穿刺,抽出胸水后好转.结论:无创正压通气在急性心源性肺水肿可改善患者呼吸困难,对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治疗是一个有效办法.

    作者:李小刚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60分析

    目的:观察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方法:采用聚丙烯锥形充填物及成型补片行疝修补术 60例.对手术方法及时间、伤口疼痛、并发症及复发率进行观察.结果:手术时间平均42 min;术后平均5 h下床活动;伤口轻微疼痛时间 2~3 d.无切口感染.术后随访1~12个月 (中位时间 6个月 ),除术后4 d复发1例外,其余无复发病例.结论:本法是一种更符合人体解剖结构和疝的病理生理的手术方法,操作简便,损伤轻,恢复快,术后复发率低.

    作者:贺志忠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内固定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13例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不同手术内固定治疗,并观察疗效.结果:平均随访5~18个月,本组老年患者对所选择的手术内固定应用效果满意,特别是 Gamma钉组术中采用微创治疗,术后疗效确切.结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较多呈粉碎性,加之骨质疏松、手术耐受能力差,采用较小的手术创伤完成骨折内固定,大限度恢复伤肢功能,有效地减少并发症发生,Gamma钉更具有此项优势.

    作者:曾军林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急性肺栓塞12例救治体会

    目的:探讨急性肺栓塞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救治方法,提高诊治水平及诊断意识.方法:回顾分析结合文献报道对12急性肺栓塞的临床资料及诊治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急性肺栓塞临床表现不特异,12例患者治愈8例,好转1例,死亡3例.结论:急性肺栓塞次小面积、小面积疗效显著,预后好;次大面积,大面积死亡率高.

    作者:高玉晶;段大航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纳可佳治疗宫颈糜烂80例观察

    目的:观察纳可佳治疗宫颈糜烂的疗效.方法:对2009-03~10我院就诊的80例宫颈糜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0例患者,痊愈57例,显效11例,有效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达到93.75%.结论:纳可佳治疗宫颈糜烂疗效好,副作用少.

    作者:汪帆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X线诊断下肺野结核21例

    目的:探讨下肺结核的X线表现,旨在提高正确诊断率.方法:对21例经临床证实为下肺野结核的X线平片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下肺野结核的X线平片表现为:17例表现为小片状或絮状致密影,边缘模糊;2例表现为大片状致密影,示有虫蚀样空洞;2例表现为薄壁空洞,周边示有斑点状、片状、索条状影即所谓卫星病灶.结论:胸部X线平片对下肺野结核的诊断,必须密切结合临床及实验室检查.

    作者:王艳丽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肠内营养在食管癌手术后的应用及护理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早期进行肠内营养的护理.方法:对50例食管癌手术患者进行自制非要素膳营养.结果:全组病例均能很好的耐受鼻-十二指肠营养管的留置和较长时间留置者均能耐受.12例(24%)食管癌患者出现喂养初期不同程度的腹胀、腹痛、腹泻.结论:经营养管给予全量肠内营养,替代经静脉输入肠外营养,既有效地保证了患者每日的营养需要量,又大幅度地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显著提高了生存质量.

    作者:杨桂荣;詹学哲;魏淑艳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危险因素.方法:对82例45岁以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8名同年龄健康对照组;40例中老年缺血性脑卒患者,50名同年龄健康对照组的血脂、脂蛋白、血糖水平及血压颈动脉超声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总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含量低于对照组及中老年缺血性脑卒中组.青年缺血性脑卒甲组颈动脉内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P<0.001及P<0.05).结论:脂质代谢异常是引起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因素,其中高密度脂蛋白降低可能是脑卒中重要的危险因素.

    作者:薛伟书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268例治疗体会

    目的:通过对268例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病人治疗的临床观察和分析,了解闭合复位经皮穿针结合外固定治疗该患者的疗效.方法:在C臂X线机监视下,闭合整复小儿肱骨髁上骨折达到满意复位后,自肱骨外上髁部位交叉向内钻入两枚克氏针至骨折近段,检查断端稳定后,将针尾留于皮外,行石膏外固定,后期改用夹板外固定治疗.结果:本组268例,解剖复位251例,近解剖复位17例,均I期愈合,随访1~24个月,肘关节功能均恢复正常,6例遗留轻度肘内翻畸形.结论:合理选择治疗方法能满足肘关节功能恢复的要求.

    作者:裴刘宝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比索洛尔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40例分析

    目的:观察比索洛尔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治疗组在此基础治疗上加用比索洛尔,初次给1.25 mg/d,无不良反应后,每2周递增1倍,逐渐加量至10 mg/d,1次/d,连服6~8周.结果:治疗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68.8%.两组总有效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上加用比索洛尔,安全有效,可改善心衰患者心功能及预后.

    作者:杜瑶鑫;刘晔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参麦注射液与常用中药注射液联用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

    参麦注射液益气固脱,养阴生津,生脉.常用于治疗气阴两虚型之休克、冠心病、病毒性心肌炎、慢性肺心病、粒细胞减少症.能提高肿瘤病人的免疫机能,与化疗药物合用时,有一定的增效作用,并能减少化疗药物所引起的毒副反应.为了解参麦注射液与常用中药注射液联用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以指导临床用药.

    作者:刘国安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产时补钙预防产后出血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对产时补钙防治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的疗效.方法:对头先露,经检查估计可以经阴道分娩者,在宫口开全后,用5%葡萄糖100 mL加入10%葡萄糖酸钙10 mL,25 min内滴完.胎儿娩出后加用缩宫素20 IU点滴.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96例,观察组出血量在500~1 000 mL4例,对照组11例,出血量>1 000 mL3例,观察组病例及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使用静脉点滴10%葡萄糖酸钙后产期无任何不适,产时宫缩乏力而出血的病例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

    作者:韩莉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腹腔镜下放置支架行输卵管宫角植入吻合术治疗输卵管因素性不孕症

    目的:探讨经腹腔镜下行放置支架输卵管宫角植入吻合术对于恢复输卵管通畅率,提高受孕率的临床意义.方法:35例输卵管近端实性梗阻不孕症患者行腹腔镜下输卵管宫角植入吻合术,术中放置支架,术后保留支架15 d后取出.结果:术后6~12个月行子宫输卵管X线下造影拍片,均显示输卵管通畅,无1例发生输卵管再度粘接闭锁.术后1年随访,35例中1例输卵管妊娠,17例未孕,17例正常受孕.结论:腹腔镜下行放置支架输卵管宫角植入吻合术,对于输卵管近端严重梗阻患者术后明显改善输卵管通畅率,恢复输卵管功能提高术后受孕率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措施.

    作者:柯贤雯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彩超检查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的分析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超声检查所见.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结果:脑梗死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粥样斑块积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脑梗死患者的软溃疡斑、纤维斑、钙化斑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彩色超声对于准确观察颈动脉粥样斑块及狭窄情况,为预防和治疗脑梗死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作者:陈国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物理疗法联合抗生素治疗急性盆腔炎23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抗生素联合物理治疗急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方法:采取随机分组方法,对药物治疗组(对照组)和药物治疗联合物理治疗组(实验组)2周后临床疗效进行评定观察.结果:实验组在治疗急性盆腔炎的症状治愈率优于对照组(P<0.05).好转率两组对比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急性盆腔炎患者用药物联合物理疗法可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和后遗症.

    作者:吴绍娴;许荻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早期肠内营养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在改善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营养状况中的作用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80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并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和肠外营养组,肠内营养组在伤后48 h内放置鼻饲管后使用自配营养液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肠外营养组使用氨基酸、脂肪乳及葡萄糖实施肠外营养支持,两组病例均按14~18 cal/(kg·d)实施早期营养过渡支持,1周后两组病人均按30 cal/(kg·d)提供营养支持.观察指标包括上臂肌围、血清总蛋白及白蛋白,每个指标在营养支持实施前测定1次,以后每周测定1次.结果:两组病人各自在改善上臂肌围、血清总蛋白以及白蛋白方面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整个试验中未发现病人出现误吸及吸入性肺炎、腹泻、败血症等并发症.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在改善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营养状况中的作用是肯定的,亦是安全的.

    作者:李琦;郑秀先;李百升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预处理对减少依托咪酯所致肌阵挛12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通过预处理对依托咪酯全麻诱导时肌阵挛的影响.方法:120例择期全麻患者随机分为3组:雷米芬太尼组、维库溴铵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各组全麻诱导时依托咪酯引起肌阵挛的例数,并记录肌阵挛的发生程度.结果:雷米芬太尼组出现3例肌阵挛(7.5%),其中轻度1例,中度2例;维库溴铵组出现2例轻度肌阵挛(5.0%);对照组出现30例肌阵挛(75.0%),其中轻度15例、中度12例、重度3例.雷米芬太尼组和维库溴铵组肌阵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雷米芬太尼组和维库溴铵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雷米芬太尼和维库溴铵预处理均可减少依托咪酯全麻诱导所致的肌阵挛,而因二者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不同,使用维库溴铵预处理更利于心血管系统功能降低的患者.

    作者:滑炜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蔗糖铁静脉注射治疗缺铁性贫血(附24例报告)

    目的:观察蔗糖铁(森铁能)静脉注射治疗缺铁性贫血的血液学指标变化规律,定量评定临床治疗效果,并为准确预测治愈时间提供判断方法.方法:选择住院15 d以上,患者血红素≤90 g/L,年龄>18周岁,符合IDA诊断标准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定期测定Hb、RBC、MCV、MCHC等血液学指标.结果:治疗后的Hb、RBC、MCV、MCHC平均值与治疗天数均存在线性正相关,其中Hb增长比例大,其次MCHC,再次MCV,后是RBC.通过回归方程还可以准确预测各项指标恢复正常所需时间.结论:相关与回归分析可以很好地反应补铁治疗缺铁性贫血治疗的血液学指标变化规律,可以定量比较判定疗效,并对预测治愈和进一步治疗有一定指导意义.

    作者:叶柏萱;高欣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晨尿尿蛋白/尿肌酐比值与24小时尿蛋白的临床相关性的初步评价

    目的:通过研究晨尿尿蛋白/尿肌酐比值与24 h尿蛋白的相关性,并与24 h的AAP、NAG、GAL相比较,了解是否可以用晨尿尿蛋白/尿肌酐比值测定的检测方法代替24 h尿蛋白定量测定,以便在临床上更准确快捷监测及评估CKD患者尿蛋白程度.方法:收集142例患者的同1 d内的晨尿与24 h尿液标本,分别测定尿蛋白与尿肌酐,同时测定24 h尿AAP、NAG、GAL,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晨尿尿蛋白/尿肌酐比值与24 h尿蛋白定量结果相关性良好,但晨尿尿蛋白/尿肌酐比值与24 h尿AAP、NAG、GAL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相关性差.结论:研究结果显示,晨尿尿蛋白经过肌酐校正后与24 h尿相关性良好,建议临床用晨尿尿蛋白/尿肌酐比值代替24 h尿蛋白定量检测.

    作者:刘彬;任文贵;罗立权 刊期: 2010年第06期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主办:中航工业哈尔滨二四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