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伟;刘志刚;李卿华
目的:探讨脐带脱垂的预防及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05~2008-05间11例显性脐带脱垂临床资料.结果:11例显性脐带脱垂病例中全部剖宫产中止妊娠,发现脱垂距离胎儿娩出时间,9例不超过10 min,新生儿预后良好,1例为25 min,新生儿重度窒息死亡,1例并发胎盘早剥剖宫产1死婴.结论:早期诊断、正确处理脐带脱垂有利于降低围产儿病死率.
作者:张风玲;贾建瑞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治疗妈咪爱和鲁米那对早产儿胆红素代谢的影响.方法:将115例早产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出生1 d内口服妈咪爱和鲁米那,对照组不加任何干预,治疗组黄疸降至正常日龄,达到高胆红素血症标准(经皮测胆红素256.5 umol/L)的人数,5 d后血清总胆红素值.结果:治疗组降至正常日龄(8±1.8)d,对照组黄疸降至正常日龄(18±1.5)d;治疗组高胆红素血症3例;对照组高胆红素血症28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5 d后血清总胆红素值分别为(44.8±18.2)μmol/L,(95.5±33.2)μmol/L.结论:早期服用妈咪爱和鲁米那能有效降低早产儿胆红素水平,促进黄疸消退,对预防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及胆红素脑病发生有一定作用.
作者:韩联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实验重点研究舒芬太尼复合咪唑安定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增强镇静及镇痛作用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实用性.方法:将40例需进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在术中应用舒芬太尼+咪唑安定,芬太尼+咪唑安定,观察镇痛、镇静效果评分,血流动力学变化,观察唤醒时间与术中记忆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能取得良好的镇痛、镇静效果,但舒芬太尼组镇静效果强于芬太尼组.结论:舒芬太尼组复合咪唑安定可用于臂丛神经阻滞可取得良好满意的镇静镇痛效果,安全实用.
作者:王宏伟;安万丰;刘凤娟;孙鑫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讨论腹腔镜在不明原因腹水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27例不明原因的腹水的检查结果.结果:明确诊断27例,诊断率100%,其中18例腹腔结核,7例腹腔转移癌,2例妇科肿瘤.结论:腹腔镜检查是一种安全、有效,确诊率高的诊断方法.
作者:马竹芳;陈保银;庞林元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了解伊春市林区居民高血压患病情况和流行特点.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伊春市南岔、带岭、朗乡、五营区的35~74岁的常住(5年及以上)居民6 000名为调查对象样本,通过测量血压及由专业培训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5岁以上人群的高血压患病率为28.9%,标化患病率为22.9%(标化采用2000年全国第5次人口普查伊春市人口构成).其中男性为24.6%,女性为21.2%,高血压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结论:伊春市林区高血压的患病率高,与我国其他城市高血压发病率持平,应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来降低高血压的发病率,提高知晓率及血压控制率.
作者:金鹏;李佳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了解某厂职工高血压患病情况,为高血压的预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某厂在职职工1 650人体检中高血压患者做回顾性分析,各年龄组检出率及血压水平进行比较.结果:高血压患者315人,检出率为18.8%.其中男性高血压检出率为23.77%,女性检出率为5.08%,二者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年龄增长男性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呈上升趋势(P<0.05).将调查人群分为高血压组及血压正常两组,调查结果显示两组体重指数有显著差别(24.68±3.07 vs 23.73±3.02,P<0.05);高血压组年龄显著高于血压正常组(44.96±8.92 vs 35.55±6.87,P<0.05),高血压组家族史、吸烟的阳性率高于非高血压组,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应加强对职工健康教育及生活习惯的干预,降低高血压病的发生以提高职工健康水平.
作者:丁伟;王永晶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中医中药治疗卵巢功能早衰的临床效果.方法:自拟方药:党参10 g、黄芪10 g、白术10 g、茯苓10 g、炙甘草3 g、熟地黄10 g、当归10 g、川芎10 g、赤芍10 g、制首乌10 g、仙茅10 g、仙灵脾10 g、陈皮5 g、牛膝10 g、制香附10 g.结合临床证加减.结果:28例患者中,排卵正常,月经周期恢复正常的20例,症状改善有月经来潮,无排卵现象的6例,服药后无月经来潮的2例,均为大年龄的.治愈率71.4%.结论:中药方治疗卵巢功能早衰疗效显著.
作者:黄九 刊期: 2009年第09期
十二指肠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创始于1968年,1973年引入我国,经过近年来技术及器械的发展,使其在胰胆疾病诊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在ERCP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奥迪氏括约肌切开术(EST),胆、胰管取石,内支架置入,鼻胆引流等技术使ERCP得到广泛的应用.实践证明ERCP是一种相对安全、有效、创伤少、可重复使用的诊疗技术.但是ERCP的广泛开展仍存在一定的风险,特别是并发症的发生率仍较高,所以防治并发症在诊疗过程中就显得尤其重要,本文就ERCP的常见并发症及防治措施结合文献进行讨论.
作者:潘春生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考查并建立测定硝本地平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Phenomenex-ODS3柱(250 mm×4.60 mm,5 μm),甲醇-水-磷酸盐缓冲溶液(取磷酸二氢钾6.8 g,加水1 000 mL溶解后用磷酸调pH=3.0)加辛烷磺酸钠适量,摇匀(65:35:3:0.13 g=V:V:V:W)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40 nm,进样量为10 μL.结果:硝本地平的线性范围为4-100 μg/mL(r=1.0000);平均回收率为99.51%.结论:本方法准确,简便,快速,适用于测定硝本地平胶丸的含量.
作者:李婧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晚期肺癌病人死亡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住院肺癌患者死亡病例临床资料.结果:肺部感染已成为晚期肺癌患者常见的合并症和主要死亡原因,进行抗肿瘤治疗、3个部位以下转移及无胸水患者的生存期较未抗肿瘤治疗、3个部位以上转移及有胸水患者的生存期明显延长.结论:控制晚期肺癌患者的肺内感染、早期发现多器官转移及胸腔积液的有效治疗可提高晚期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相对延长生存期.
作者:刘寅;陈慧莉;沈吉云 刊期: 2009年第09期
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化疗药物在肿瘤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抗肿瘤药物不断开发和应用,其毒性、致畸性、致突变性也已被证实,不仅对患者有害,对医护人员也有危害性[1].对接触化疗药物的临床护士的危害也有相关的报道.现将其危害性进行讨论,旨在加强护士自我防护的意识,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尽量避免或减少职业性危害的发生.
作者:朱敏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治疗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有效方法之一,同时也是一种长期而单调的治疗方式,透析期间患者由于疾病的折磨,再加上经济压力等生理上、心理上及社会上的压力,而处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状态中,从而降低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影响了生活质量.为此,我们对55例在我院血透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针对其存在的心理问题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作者:林世元 刊期: 2009年第09期
1 临床资料2008年度各科室共上报传染病136例,其中57例为门诊病例,76例为住院部临床科室病例,无漏报病例,报告率为100%.在报告的全部传染病病例中,结核病所占的比例大,占61.76%;
作者:陈志伟;李骊华 刊期: 2009年第09期
支气管异物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5岁以下儿童常见.据统计,异物停留于下叶支气管远比上叶支气管多,右侧主支气管远比左侧主支气管多.这是因为右主支气管几乎为器官的直接延伸,管径大而直,气流量也较大,故异物多进入右下叶支气管内.
作者:王伟;李春玲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探析急性心肌梗死运用速避凝治疗的疗效及临床护理.方法:对3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脐周速避凝注射液注射治疗.结果:治疗后,除了6例患者注射部位出现淤斑外,其他患者没出现任何不良反应,且所有患者治疗后疼痛明显减轻部分患者疼痛消失,经心电图检查ST-T也逐渐回复等电位线.结论:使用合适的药物和相应的护理,对于治疗急性心机梗死有很大的作用.
作者:张慧捷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在经皮肾镜取石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2例肾结石患者彩超引导下定位穿刺,经皮肾镜取石.结果:42例患者超声引导下均1次穿刺成功.41例患者1次性手术取石成功,占97.8%,1例鹿角形结石1次手术残留,占2.2%.没有明显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彩超引导在经皮肾镜取石术中定位准确,术中监测,及时评价疗效,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单诗山;吴邦骐;李洪霞;刘银梅;马强;许丽梅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重症肝炎患者血清甲胎蛋白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AFP:入院时、住院期间及出院时各检测1次,取其高值作为统计数据,并动态观测其变化.结果:56例重症肝炎患者,随AFP水平升高,病死率下降.结论:急性、亚急性与慢性重型肝炎临床分型无明显关系,但与AFP水平有关.
作者:朱永朝;胡洁丽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霉菌性角膜溃疡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情况.方法:根据病人经济情况随机分成3组,A组8例,应用斯皮仁诺+碘酊烧灼+达克宁霜点眼;B组8例,应用达克宁霜、制霉菌素混合点眼+碘酊烧灼+斯皮仁诺口服;C组9例,应用大扶康+斯皮仁诺+碘酊烧灼治疗.结果:A组好转3例,无效2例并行眼球摘除,治愈3例.B组治愈4例,好转3例,无效1例.C组治愈2例,好转5例,无效2例.结论:对真菌性角膜溃疡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一旦药物不能控制真菌感染,则早期行角膜移植.
作者:于雪冰;梁斗立;顾若姝;熊壮;夏凤杰 刊期: 2009年第09期
斜视病因不同、类型不同,治疗方法也不一样.手术治疗是矫正斜视的主要方法,手术目的是改善视功能或改善病人外观,使病人生活得更好.临床上除了完全由远视眼调节过度、辐辏过强引起的调节性内斜,戴镜可以使斜视全部矫正外,其他各类斜视基本都需要手术矫正.
作者:赵瑞芝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分析子宫腺肌症(AM)的临床资料以指导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了AM446例临床资料.结果:446例AM患者占同期妇科子宫切除的18.9%;平均年龄为(39.5±2.5)岁.90.6%为经产妇,82.5%有刮宫、人流术史,14.6%有剖宫产史.86.1%患者因月经过多或经期延长就诊,术前平均血红蛋白为(108.7±5.1)g/L,贫血者33.4%.75.1%有痛经,中、重度痛经占71.9%;性交痛者占15.7%.术前86.6%患者子宫增大.临床诊断符合率为51.2%;经阴道超声诊断符合率为73.1%;血CA125测定阳性率63.1%.病理证实40.4%合并子宫肌瘤,48.2%合并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或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术中发现51.5%患者子宫及双附件与周围肠管或大网膜粘连.患者全部行手术治疗,其中392例开腹手术,43例腔镜下手术,30例行保留子宫的手术方式,11例经阴道手术.腺肌瘤剔除术16例(腔镜下手术13例),子宫楔型切除24例(腔镜下手术17例),单纯子宫切除术146例,子宫切除+单侧附件切除228例,子宫切除+双侧附件切除32例.38例AM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术前曾内美通或米非司酮或雌孕激素类药物治疗,其中28例达3个月以上,24例痛经症状缓解或消失,23例停药2~3个月经周期痛经复发,月经过多者9例停药3个月经周期内月经量未增多.结论:刮宫、人流术、经产妇易患AM;月经过多或经期延长较痛经常见;病史询问、妇科检查、联合经阴道超声检查和血CA125测定有助诊断.子宫切除仍为主要手术方式,保留子宫及腹腔镜手术有增多的趋势.
作者:于飞;刘正蓉;张玉泉 刊期: 2009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