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护理干预对处于抑郁状态的维持性血透患者的作用

林世元

关键词:维持性血透, 抑郁状态, 护理干预
摘要:维持性血液透析是治疗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有效方法之一,同时也是一种长期而单调的治疗方式,透析期间患者由于疾病的折磨,再加上经济压力等生理上、心理上及社会上的压力,而处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状态中,从而降低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影响了生活质量.为此,我们对55例在我院血透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针对其存在的心理问题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经股动脉脑血管造影术的护理

    经股动脉全脑血管造影是将碘造影剂注入颈动脉或椎动脉,使脑血管系统显影.以了解脑血管的形态、病变的血流、病变的血管的关系、病变的性质,并对占位病变定位.自2008-10以来为20例病人进行了经股动脉全脑血管造影术,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邹玉红;马红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2008年我院传染病报告评估

    1 临床资料2008年度各科室共上报传染病136例,其中57例为门诊病例,76例为住院部临床科室病例,无漏报病例,报告率为100%.在报告的全部传染病病例中,结核病所占的比例大,占61.76%;

    作者:陈志伟;李骊华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我院门诊中成药应用状况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中成药在门诊的使用情况.方法:随极抽取我院门诊处方,每月5 d(除外星期六、星期日2 d)进行统计,按金额排序法并结合DDDS对中成药使用情况全面分析.结果:总体上品种、金额分布较为合理.结论:通过正确的统计分析,掌握中成药的使用的频度和金额,为科室的科学管理提供依据.

    作者:马少丰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浅议脑出血患者的诊断与治疗(附197例临床分析)

    目的:在对脑出血患者进行病情诊断后,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和措施,帮助病人尽快恢复健康,减少死亡率.方法:选择197例脑出血病例,根据翻阅患者相关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病情进行分析探讨.结果:在医生和护理人员的共同努力下,153例脑出血患者治愈,恢复了正常生活.结论:与其他脑血管病的鉴别相比,由于脑出血与脑梗死在治疗上有所不同,因此两者鉴别很重要.在进行准确的鉴别后需要对病人实施有效的诊断方法,促进其恢复健康.

    作者:饶瑜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鼓膜穿孔的致病原因与治疗措施(附254例分析)

    目的:总结鼓膜穿孔的形成原因与治疗措施,探讨治疗鼓膜穿孔的临床经验,减少给人带来的听力损害.方法:选择312鼓膜穿孔,根据患者的耳部病症进行观察鉴定,判断患者是否存在鼓膜穿孔.结果:共确定254例患者鼓膜出现穿孔,经过观察,鼓膜孔形状多数为呈裂隙状、三角形、不规则形和圆形等,254例患者耳膜穿孔全部是由于外伤原因所致.结论:鼓膜穿孔对使人的听力下降,影响人的正常生活,我们需要做好与预防工作,避免因外界原因导致鼓膜穿孔.

    作者:黄辉;杜宝文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小剂量奎硫平合并帕罗西汀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小剂量奎硫平合并帕罗西汀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对63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合用组(奎硫平联合帕罗西汀)和单用组(单用帕罗西汀).疗程8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和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进行评定.结果:合用组临床治愈率显著高于单用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相当(P<0.01).结论:小剂量奎硫平联合帕罗西汀对难治性抑郁症可增加疗效,安全性好.

    作者:于永达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急性左心衰竭6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左心衰竭的诱因、临床特征、早期诊断及正确的治疗对策.方法:对68例住院的急性左心衰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急性左心衰竭在老年人中多见,在急性左心衰竭的诱因中感染多见,其次为急性血压升高、排便用力及快速心律失常,病因以冠心病多见,高血压心脏病次之.结论:及时发现、诊断、治疗并针对病因、消除诱因,可减少病死率.另外,提示对高血压患者平时应尽量控制血压,冠心病应控制心绞痛,及早发现急性左心衰竭的先兆,可减少病死率.

    作者:席朝阳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重症肝炎患者血清甲胎蛋白水平与预后的关系

    目的:探讨重症肝炎患者血清甲胎蛋白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AFP:入院时、住院期间及出院时各检测1次,取其高值作为统计数据,并动态观测其变化.结果:56例重症肝炎患者,随AFP水平升高,病死率下降.结论:急性、亚急性与慢性重型肝炎临床分型无明显关系,但与AFP水平有关.

    作者:朱永朝;胡洁丽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论肝脾不调

    肝脾为患,其病多端,其病理虽皆肝脾不调,但证候却有别.本文就肝气之亢与郁,脾气之虚与实,肝脾为病之主与从,将肝脾不调常见之肝旺乘脾、肝郁脾滞、脾虚肝贼、脾雍肝郁四证,简要论述.

    作者:佟立成;佟秉权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海洛因海绵状白质脑病的临床研究(附1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海洛因海绵状白质脑病的病理特点,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诊治环节要点.方法:国内外文献回顾结合16例病例临床分析.结果:16例患者多于戒毒后4 d至2周内起病,临床表现以淡漠、构音障碍、反应迟钝、走路不稳为主,并出现肌力、肌张力、腱反射改变.头颅MRI病灶均累及小脑半球(100%),累及脑叶白质者14例(87.5%),内外囊者7例(43.7%),脑干部4例(25%),胼胝体部3例(18.8%),齿状核等灰质核团被累及者6例(37.5%).病灶不被强化.CSF化验无明显异常.给予脱水及对症治疗之后,14例好转出院,1例无变化,1例自动出院后死亡..结论:海洛因海绵状白质脑病多于戒毒后亚急性起病,以共济失调及锥体束受损症状要临床表现,病灶主要累及小脑半球,大脑皮层,胼胝体等部位白质,灰质核团可以受累,病变在MRI上显示为长T1、长T2信号.临床注意与大面积脑梗塞、多发性硬化、脑白质营养不良及皮质-纹状体-脊髓变性等疾病鉴别,治疗方法无特殊,预后一般尚佳.

    作者:吴丽华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多药联用治疗霉菌性角膜溃疡25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霉菌性角膜溃疡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情况.方法:根据病人经济情况随机分成3组,A组8例,应用斯皮仁诺+碘酊烧灼+达克宁霜点眼;B组8例,应用达克宁霜、制霉菌素混合点眼+碘酊烧灼+斯皮仁诺口服;C组9例,应用大扶康+斯皮仁诺+碘酊烧灼治疗.结果:A组好转3例,无效2例并行眼球摘除,治愈3例.B组治愈4例,好转3例,无效1例.C组治愈2例,好转5例,无效2例.结论:对真菌性角膜溃疡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一旦药物不能控制真菌感染,则早期行角膜移植.

    作者:于雪冰;梁斗立;顾若姝;熊壮;夏凤杰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护理干预对处于抑郁状态的维持性血透患者的作用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治疗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有效方法之一,同时也是一种长期而单调的治疗方式,透析期间患者由于疾病的折磨,再加上经济压力等生理上、心理上及社会上的压力,而处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状态中,从而降低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影响了生活质量.为此,我们对55例在我院血透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针对其存在的心理问题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作者:林世元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安定、敌敌畏中毒死亡尸检1例报告

    1 病历摘要死者舒红、女、33岁.有吸食海洛因史.死前服大量的安定、敌敌畏、具体量不清;并割腕、伤口很浅、失血量很少;送检标本为心脏,肝,胆囊,脾,肺,肾,肾上腺,胰腺.送检尸检标本病理检查:心脏:13 cm×10 cm×6 cm,灰褐色.心包膜表面光滑,心肌及心内膜未见异常改变.镜下心肌纤维纹理不清,部分有断裂现象,部分变性,局灶坏死;间质水肿,出血.

    作者:李红兵;李青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针灸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概括了近十五年针灸在恶性肿瘤治疗过程中的应用,着重从针灸的止痛、治疗和改善放化疗后的毒副反应方面作了总结.

    作者:张俊林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ERCP常见并发症及防治

    十二指肠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创始于1968年,1973年引入我国,经过近年来技术及器械的发展,使其在胰胆疾病诊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在ERCP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奥迪氏括约肌切开术(EST),胆、胰管取石,内支架置入,鼻胆引流等技术使ERCP得到广泛的应用.实践证明ERCP是一种相对安全、有效、创伤少、可重复使用的诊疗技术.但是ERCP的广泛开展仍存在一定的风险,特别是并发症的发生率仍较高,所以防治并发症在诊疗过程中就显得尤其重要,本文就ERCP的常见并发症及防治措施结合文献进行讨论.

    作者:潘春生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应用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架治疗四肢长管状骨骨折

    目的:探讨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架治疗四肢长管状骨骨折的优越性、疗效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应用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架治疗57例四肢骨折.结果:57例病例均获8~24个月随访,平均13个月,均达到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3~13个月,平均5.3个月.结论: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架治疗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操作简便、手术创伤小、骨折愈合快,特别适用于软组织损伤严重、污染重的开放性四肢骨折.

    作者:王广宏;魏巍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老年心房颤动临床特点(附6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心房颤动的临床特点.方法:对60例男性房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中阵发性房颤、持续性和永久性房颤分别占12%、22%、66%;持续性/永久性房颤心功能明显差于阵发性房颤心功能P<0101;其左房内径显著大于阵发性房颤患者的左房内径,而射血分数显著低于阵发性房颤的射血分数P均<0101;慢性房颤患者均合并有不同类型的其它心律失常;60例老年房颤患者均用过抗凝剂,4例患者发生脑栓塞,2例患者发生下肢或上肢动脉栓塞.结论:随着房颤的发展、心功能逐渐恶化;房颤常合并其它形式的心律失常,脑栓塞,应加强防治.

    作者:石伟;刘志刚;李卿华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某工厂职工患高血压病情况分析

    目的:了解某厂职工高血压患病情况,为高血压的预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某厂在职职工1 650人体检中高血压患者做回顾性分析,各年龄组检出率及血压水平进行比较.结果:高血压患者315人,检出率为18.8%.其中男性高血压检出率为23.77%,女性检出率为5.08%,二者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年龄增长男性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呈上升趋势(P<0.05).将调查人群分为高血压组及血压正常两组,调查结果显示两组体重指数有显著差别(24.68±3.07 vs 23.73±3.02,P<0.05);高血压组年龄显著高于血压正常组(44.96±8.92 vs 35.55±6.87,P<0.05),高血压组家族史、吸烟的阳性率高于非高血压组,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应加强对职工健康教育及生活习惯的干预,降低高血压病的发生以提高职工健康水平.

    作者:丁伟;王永晶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源性感染危险因素和病原学研究现状

    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C)在临床中广泛应用于经静脉治疗(化疗、胃肠外营养、血液净化),血液动力学检测,标本收集,甚至用于胸腔积液引流,心包穿刺引流,外周静脉置入等领域,给临床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是随之而来的相关并发症-导管相关血源性感染(catheter-associ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s,CRBSI)也随之增加,引起临床上的广泛关注.

    作者:李喜元;尹吉东;丛洪良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不同方法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60例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不同方法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60例在综合治疗中早期应用神经节苷脂;对照组60例在综合治疗中早期应用纳洛酮.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显效率都比较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临床指标改善都比较显著.结论:纳洛酮和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经临床观察,在症状改善、控制合并症等方面,疗效均比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庆生 刊期: 2009年第09期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主办:中航工业哈尔滨二四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