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瑞芝
目的:观察不同体位对人工流产后麻醉苏醒时间的影响.方法:18~35周岁门诊预约人流手术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Ⅰ组)和观察组(Ⅱ组),Ⅰ组于手术结束后摇动手术台使病人呈半卧截石位姿势,Ⅱ组于术后仍保持术中的截石位,记录手术结束至病人可呼之睁眼的时间.结果:Ⅰ组苏醒时间明显短于Ⅱ组(P<0.05).结论:术后半卧截石位有助于缩短病人苏醒时间,加快手术台的周转.
作者:刘丽英;王景民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重症肝炎患者血清甲胎蛋白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AFP:入院时、住院期间及出院时各检测1次,取其高值作为统计数据,并动态观测其变化.结果:56例重症肝炎患者,随AFP水平升高,病死率下降.结论:急性、亚急性与慢性重型肝炎临床分型无明显关系,但与AFP水平有关.
作者:朱永朝;胡洁丽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腹腔巨噬细胞(PM)在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AP)中的作用,并观察白藜芦醇(Res)对SAP大鼠PM功能的影响.方法:36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O)组、SAP组和Res组3组.制模后4、12 h剖杀大鼠.分离PM并培养24 h.RT-PCR法检测PM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和白介素-1β(IL-1β)mRNA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细胞培养液及血清中TNF-α和IL-1β的水平.取胰腺组织行HE染色及病理学评分.结果:与SAP组比较,Res组胰腺损伤程度明显减轻;SAP组PM中TNF-αmRNA和IL-1βmRNA的表达、细胞培养液及血清中TNF-α和IL-1β水平均高于SO组(P<0.001);与SAP组比较,Res组PM中TNF-αmRNA和IL-1βmRNA的表达、细胞培养液及血清中TNF-α和IL-1β水平明显下降(P<0.001),但仍高于SO组(P<0.05).结论:PM在SAP发病机制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Res能显著减轻SAP时胰腺组织损伤,其机制与抑制PM功能,从而抑制TNF-α和IL-1β的分泌有关.
作者:王烜;邓明明;夏国栋;张留印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分析KD胸部CR片,以提高对其胸部CR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12例KD患儿胸部CR.结果:12例KD胸部CR有异常改变者10例:肺纹理增多、增重,边缘紊乱模糊6例;中下肺野沿肺纹理散在分布多发斑片状浸润小病灶阴影3例;右肺门结节影1例;心影增大4例.结论:KD的胸部CR可以显示肺纹理增多,斑片状浸润,肺门淋巴结的肿大以及心影增大.胸部CR有改变者,提示全身血管炎广泛,冠状动脉的受累可能性亦较大,故胸部CR可有助于早期估计冠状动脉受累和指导治疗.
作者:尚敏;李锦霞;张海梅 刊期: 2009年第09期
支气管异物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5岁以下儿童常见.据统计,异物停留于下叶支气管远比上叶支气管多,右侧主支气管远比左侧主支气管多.这是因为右主支气管几乎为器官的直接延伸,管径大而直,气流量也较大,故异物多进入右下叶支气管内.
作者:王伟;李春玲 刊期: 2009年第09期
肝脾为患,其病多端,其病理虽皆肝脾不调,但证候却有别.本文就肝气之亢与郁,脾气之虚与实,肝脾为病之主与从,将肝脾不调常见之肝旺乘脾、肝郁脾滞、脾虚肝贼、脾雍肝郁四证,简要论述.
作者:佟立成;佟秉权 刊期: 2009年第09期
1 病历摘要死者舒红、女、33岁.有吸食海洛因史.死前服大量的安定、敌敌畏、具体量不清;并割腕、伤口很浅、失血量很少;送检标本为心脏,肝,胆囊,脾,肺,肾,肾上腺,胰腺.送检尸检标本病理检查:心脏:13 cm×10 cm×6 cm,灰褐色.心包膜表面光滑,心肌及心内膜未见异常改变.镜下心肌纤维纹理不清,部分有断裂现象,部分变性,局灶坏死;间质水肿,出血.
作者:李红兵;李青 刊期: 2009年第09期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具有减少血管反复穿刺的痛苦,减少液体外渗,对血管的刺激性小,有利于临床用药和紧急抢救.静脉留置针操作简便,适用于任何部位的穿刺,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在临床上深受护患欢迎.就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动脉采血中的应用优点终述如下.
作者:赵冬梅;孙丽红;李春雨 刊期: 2009年第09期
血常规在临床诊疗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可以监测疾病的发生、发展.对炎症、血液系统疾病、恶性肿瘤的诊断都有重要的作用.在检查血常规时发现特殊1例:EDTA-K2抗凝血红细胞快速凝集,仪器难以检测,查阅病人病例如下.
作者:陈众;张小方;崔尧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气管导管气囊适当压力持续充盈充气方法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方法:将ICU 60例机械通气(48 h以上)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气管导管气囊以适当压力持续充盈充气方法;对照组对气管气囊定时(充气-放气-再充气)循环充放气方法观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差异.结果:实验组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3例;对照组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13例.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气管导管气囊持续保持适当的压力充盈的充气方法可有效减少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
作者:罗华;赵雪颜;林丛花;徐小彭;陈志勇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不同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方法:采用沙利度胺联合不同的化疗方案治疗46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并对这两种治疗方案进行疗效比较.结果:对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进行比较发现,虽然VAD组得总有效率高于MP组,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VAD组的部分缓解率(69.57%)明显高于MP组的部分缓解率(39.13%),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沙利度胺联合V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具有副作用少、耐受性好,方便迅速、价格低廉、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龚雪莲;张梅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小剂量奎硫平合并帕罗西汀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对63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合用组(奎硫平联合帕罗西汀)和单用组(单用帕罗西汀).疗程8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和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进行评定.结果:合用组临床治愈率显著高于单用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相当(P<0.01).结论:小剂量奎硫平联合帕罗西汀对难治性抑郁症可增加疗效,安全性好.
作者:于永达 刊期: 2009年第09期
骨折内固定是指采用手术开放复位后用一定的材料将骨折端维持对位的一种技术,是创伤骨科中常用的手术之一[1].内固定术可使手法不能整复的骨折移位和关竹脱位达到解剖眨位,有效的内固定可以防止骨断端的再移位,避免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的功能得以良好的恢复.由于骨折切开内固定技术能使骨折复位,恢复血供,符合生物力学要求并可使骨折附近主动无痛活动,从而使受伤肢体迅速恢复.对椎体骨折伴有骨质疏松的患者来说,选择良好的器材进行骨折内固定术也将有利于病人的康复[2].由于对骨折治疗观念上的改变,骨折内固定术已广泛应用于四肢及脊柱骨折患者的治疗中.
作者:郎燕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霉菌性角膜溃疡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情况.方法:根据病人经济情况随机分成3组,A组8例,应用斯皮仁诺+碘酊烧灼+达克宁霜点眼;B组8例,应用达克宁霜、制霉菌素混合点眼+碘酊烧灼+斯皮仁诺口服;C组9例,应用大扶康+斯皮仁诺+碘酊烧灼治疗.结果:A组好转3例,无效2例并行眼球摘除,治愈3例.B组治愈4例,好转3例,无效1例.C组治愈2例,好转5例,无效2例.结论:对真菌性角膜溃疡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一旦药物不能控制真菌感染,则早期行角膜移植.
作者:于雪冰;梁斗立;顾若姝;熊壮;夏凤杰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观察五重散对阳离子化牛血清蛋白(C-BSA)肾病大鼠肾小球Nephrin mRNA、VEGF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多次腹腔注射C-BSA建立C-BSA肾病大鼠模型,将其随机分成五重散高剂量组(TCM1)、低剂量组(TCM2),雷公藤多甙片组(GTW),模型组,并设空白对照组,每组各7只,观察各组24 h尿蛋白定量、血浆蛋白、血脂、肾小球足细胞Nephrin mRNA、VEGF mRNA表达.结果:五重散能减少C-BSA肾病大鼠蛋白尿,与模型组相比(P<0.01),能够上调Nephrin mRNA 表达和减少VEGFmRNA表达,降低血脂,升高血浆白蛋白.结论:五重散对C-BSA模型大鼠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表现为减少蛋白尿,改善血脂状况,恢复足细胞相关蛋白的表达及其分布,逆转足细胞病变.
作者:郑佳新;张春戬;郭巍;李莹;李喜伟;高恩宇;刘锋;赵云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比较基层卒中单元模式下综合治疗与普通药物治疗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68例脑梗死患者,分为卒中单元治疗组(30例)和普通药物治疗对照组(38例).卒中单元组按标准要求治疗和康复训练;普通病房组按常规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病人在各阶段的临床疗果.结果: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NIHSS)、生活能力(BI)、社会功能(OHS)无显著性差别,在治疗1个月后卒中单元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结论:基层卒中单元模式下综合治疗的临床疗效与普通药物治疗脑卒中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基层卒中单元模式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生存率及减少致残率.
作者:陈映;王文闻;周艳;黄敏 刊期: 2009年第09期
幽门螺杆菌(Hp)是十二指肠溃疡的重要致病因素,研究证实,根除Hp可使十二指肠溃疡愈合,并降低溃疡病的复发率[1,2].Hp与飞行人员十二指肠溃疡同样密切相关[3],但根除Hp后,溃疡复发和Hp阳转的长期随访研究甚少.本研究旨在探讨,根除Hp后对十二指肠溃疡复发及Hp阳转的长期影响.
作者:钟学军;吴桂云;高燕;潘伟恩;孟宪志 刊期: 2009年第09期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护患矛盾的增加是人们维权意识增强的一个体现,也是医疗机构首先要重视的问题.随着科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不断增强,对医疗护理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提高护士素质是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基础.
作者:董婕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骨创伤治疗仪在创伤性骨折中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创伤性骨折患者100例,随机分成两组,各50例.治疗组加用骨创伤治疗仪治疗,治疗时间每次40 min,1次/d,10 d为1疗程,共4个疗程.结果:骨折愈合时间:治疗组平均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无明显副作用.结论:骨创伤治疗仪能明显加快骨的愈合速度,缩短骨折的愈合时间.
作者:唐传中 刊期: 2009年第09期
概括了近十五年针灸在恶性肿瘤治疗过程中的应用,着重从针灸的止痛、治疗和改善放化疗后的毒副反应方面作了总结.
作者:张俊林 刊期: 2009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