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神经毒型蛇咬伤患者的护理

关键词:气管插管, 神经毒蛇型咬伤, 护理
摘要:对1例神经毒型蛇咬伤患者,在昏迷20d,器官插管 28d后,对其实施严密监护,采取相应的救治,做好心肺,神经系统护理和基础护理,保证静脉营养供给,结果患者神志恢复,自主呼吸恢复,并未出现任何并发症,患者住院36d后痊愈出院.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68例早产极低体重儿的护理体会

    目的:通过护理管理,探讨降低早产极低体重患儿死亡率的方法.方法:对68例早产极低体重儿的加强基础护理、呼吸道管理、全身营养支持等重点护理管理.结果:68例极低体重儿, 合并NRDS 6例,NEC 5例,死亡5例,放弃治疗6例,存活率明显提高.结论:有效、合理的护理措施对早产极低体重儿可提高存活率,切实可行,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子宫肌瘤203例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子宫肌瘤的早期诊断、正确治疗的有效方法,以期达到佳疗效,减少并发症发生.方法:对本院2008年我科收治子宫肌瘤20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超声刀治疗10例,6例患者拒绝手术出院,3例剖宫产术中发现恐出血未作手术,184例手术标本均送病理检查,都证实为子宫肌瘤,肉瘤变骶骨转移1例,合并卵巢巧克力囊肿7例,合并肌腺症14例,合并卵巢畸胎瘤4例.结论:手术仍为治疗子宫肌瘤的主要手段, 但要注意避免手术对患者以后健康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以及社会、家庭等有关方面的问题.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不孕症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38例分析

    目的:通过子宫颈管向子宫腔内注入由高原子序数构成的高比重物质碘剂,在X线摄片下与周期组织形成明显的人工对比,使管腔显影,从而了解子宫及输 卵管腔道内情况.输卵管造影不但能提示输卵管是否通畅,阻塞的部位,还能观察子宫腔形态.方法:经宫颈管插入通水管到宫腔,注入10 mL碘化油后立即摄骨盆片一张 ,24 h后再摄片一张.结果:双侧阻塞者6例,双侧通而不畅者16例,一侧不通者8例,一侧阻塞另 一侧通而不畅者4例.结论:输卵管阻塞或通而不畅是女性不孕症常见的原因,而慢性输卵管炎 是造成输卵管阻塞的主要原因.碘油造影不孕症是妇产科疑难病症,在育龄妇女中发生率较 高.输卵管碘油造影时注入的造影剂有机械性的冲洗输卵管作用,造影时对子宫颈的牵拉作 用,可能将输卵管周围某些轻度粘连离断,碘油粘稠且易于乳化,能均匀地涂布在输卵管黏膜表面,可充分发挥碘的局部杀菌作用.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麻痹性痴呆临床特征与防治(附126例分析)

    目的:总结麻痹性痴呆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特征、探讨其治疗及预后. 方法:通过机检的方法,收集了自1990~2008年18年间国内医学期刊上的相关文献,共收集病例126例,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麻痹性痴呆患者性别差异显著,男:女=12:1 症状表现按发生率依次为易激惹(70.7%)、判断力下降(63.5%)、言语夸大(18.2%)、少语淡漠(18.8%)、幻觉妄想(14.3%)、癫痫样发作(12.7%).结论:GPI临床表现多样,易误诊;脑萎缩是GPI主要特点,大剂量青霉素治疗有效.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高血压病的社区防治探讨

    高血压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由于我国对高血压的知晓率、服药率、规范治疗率、治疗达标率、持久用药率低,导致心脑血管事件的致残、致死率不断增高,需要基层社区医生加大对患者的教育力度,普及科学防治心脑血管病知识,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高血压的防治手段是基于对其发病机制的研究而产生的.本文就高血压病在社区门诊进行非药物和药物治及健康指导, 旨在建立一套有效的高血压病社区干预模式.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丹参酮在腹膜透析中对间皮细胞的影响

    目的:分析在腹膜透析过程中,研究丹参酮对间皮细胞增殖活性、氧化应激、转移生长因子(TGF β1)分泌等所产生的影响,为以后的医学工作提供可靠地经验和依据.方法:收录110例进行腹膜透析的患者资料,将患者分为腹膜透析液(PDS)组和丹参酮两组,然后通过检测试验的方法,分析两组患者间皮细胞的增殖活性,对上清MDA、SOD、GSH水平,TGF β1含量进行研究.观察GSH、SOD、MDA三者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在腹膜透析中,丹参酮可以对间皮细胞产生有关的作用,影响着间皮细胞的GSH,SOD,MDA等各项指标.结论:丹参酮除了对腹膜间皮细胞增殖活性的起到抑制作用,也可抑制氧化应激和TGF β1分泌.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原发性高血压发病机制及治疗探讨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从人体为一统一的有机整体出发,从辨证的角度,通过对机体与损伤因子之间相互作用所发生的损伤效应及机体的去损伤调节的分析,探讨高血压病可能的发生机制.并以此为基础,将治疗高血压的药物按改善靶器官功能及调节神经内分泌因子进行分类,提出合理的治疗方案.结果:原发性高血压与内因的调控及外因的诱导密切相关.任何损伤因子的存在必将引起机体的去损伤效应而使效应器官达到新的平衡.由于个体的差异及损伤因子性质的不同,对损伤因子过于敏感及调节能力差的个体易于出现调节紊乱,在神经内分泌因子的参与下导致高血压的形成.因在高血压不同的阶段机体相应靶器官紊乱程度不同,故治疗方案视相应靶器官的功能状况而存在差异.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与基因表达的时间依从性及相关基因的诱导表达密切相关.高血压发病初期,应以改善靶器官自身功能的药物为主,辅以小剂量调节神经内分泌的药物为佳;对靶器官已损伤者,调节神经内分泌的药物为必需,联用改善靶器官功能的药物作为基础,利于靶器官结构及功能的恢复.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122环孢素A治疗银屑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环孢素A(Cyclosporin A, CysA)治疗银屑病的作用.方法:应用CysA 4mg/(kg·d)治疗不同类型的银屑病.治愈后剂量逐渐减少维持3~4个月,其中减至1 mg/(kg·d)后维持1~2个月.结果:应用CysA治疗不同类型的银屑病,1~2个月内临床病症出现缓解,4~6个月临床治愈,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CysA治疗银屑病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口腔颌面部血管瘤和脉管畸形的分类及治疗的进展

    脉管性疾病包括血管瘤和脉管畸形两大类病损,系来源于血管或淋巴管的肿瘤或畸形.以往对脉管性疾病的命名、分类比较混乱;治疗方法也很多,造成一些病例不同程度的过度治疗和引起难以纠正的并发症.而判定血管瘤增殖能力的大小,也就是判定血管瘤是否快速生长,成为众多治疗方法选择的关键.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自控泵止痛和自控静脉镇痛( PCIA)两种镇痛方法在妇科术后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选用两种不同的镇痛方法,探讨其在妇科护理中的价值.方法:对65例临床患者分别采用自控泵止痛法和自控静脉镇痛( PCIA)止痛,通过临床观察实验结果.结果:采用视觉模拟评估(VAS)对镇痛效果进行评定,镇痛效果均达到临床要求.结论:自控泵止痛具有使用方便安全有效的特点;而对妇科手术后适宜使用PCIA.两种镇痛方法应结合具体特点和病患情况来使用.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胃-食管反流184例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奥美拉唑与法莫替丁联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疗效.方法:184例GER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前者清晨顿服奥美拉唑20mg,夜间睡前服法莫替丁40mg,后者仅清晨顿服奥美拉唑20 mg,两者均予西沙比利5mg,3次/d,疗程8周.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行胃镜检查,观察其胃镜表现及返流症状的改善程度.结果:治疗组92例中治愈68例,有效2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5.7%,对照组92例中治愈40例,有效28例,无效28例,总有效率69.6%.结论:奥美拉唑与法莫替丁联合治疗GERD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用奥美拉唑者(P<0.05).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伊曲康唑联合臭氧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6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伊曲康唑联合臭氧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组夫妇同时口服伊曲康唑200mg,1次/d,共5d,患者采用YKS-1000系列蓝氧妇科生殖道康复治疗仪,预热3min,将制氧机的氧气流量调为2.0~2.5L/min,取膀胱截石位,暴露外阴,将主机侧面的手操器取下,并踩下脚踏开关(臭氧水即出),先进行外阴冲洗消毒,将一次性医用导管连接到手操器的前端,将导管轻轻进行入阴道冲洗治疗(2min)后,抽出导管,用一次性窥阴器扩开阴道,并转动其方向进行冲洗,配合棉球将分泌物擦洗干净,取出窥阴器,再用导管轻轻进入阴道冲洗治疗(3min)即可.1次/d,5min/次,共7d.对照组患者行臭氧治疗与观察组治疗相同,只是不口服伊曲康唑.结果:观察组治愈率96.6%,对照组愈率治率57.9%.结论:采用患者夫妇同时口服伊曲康唑联合外阴、阴道臭氧治疗,是治疗RVVC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胸科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手术分析

    目的:探讨胸科手术中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的麻醉效果,以及在术中血压(BP)、心率(HR)的变化,术后的恢复情况,验证其麻醉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30例胸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Ⅰ组采用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的方法,Ⅱ组仅用全麻.结果:两组病例麻醉效果满意,全麻药用量Ⅰ组明显少于Ⅱ组,术毕至拔气管时间Ⅱ组比Ⅰ组延长,拔管后烦躁、躁动、疼痛的发生率Ⅰ组比Ⅱ组明显减少.结论: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能有效减轻围手术期的应激反应,循环稳定,麻醉平稳,术毕清醒快、并发症少.术后镇痛有利于胸科术后病人咳嗽咯痰.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ICU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分析

    目的:研究ICU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及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为临床选择合适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6-01~2008-12本院细菌室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采用琼脂扩散法作敏感试验.结果:2006年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20%,2007年为32%,2008年为42.5%.痰标本分离的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多见 ,占68.7%, ICU分离的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多见,占68.2%.结论:ICU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率逐年增加,并对多种抗菌药耐药,应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局部麻醉用于终止妊娠术的体会

    目的:探讨终止妊娠术局部麻醉的佳效果.方法:采用宫颈管局部麻醉施行终止妊娠术.结果:第1组中疼痛0组(无腹痛、稍感不适)2例(2%),疼痛Ⅰ级(下腹酸痛可忍受)18例(20%),疼痛Ⅱ级(明显下腹痛,伴出汗,仍可忍受)59例(66%),疼痛Ⅲ级(强烈下腹痛,不能忍受,呻吟、出汗)11例(12%).结论:宫颈管麻醉纱条用于终止妊娠术效果满意.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52例高血压脑出血的围术期的护理及健康指导

    目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探讨通过对52例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病例进行观察与护理分析,总结出术前予以积极的生命支持;术后严密细致的病情观察,妥善的引流管管理,积极预防术后再出血、感染,加强呼吸道管理、环境管理,认真做好基础护理和心理护理.结果:治愈7例,病情好转35例,4例因经济问题穿刺术后3~5d后放弃治疗,6例因出血量大致广泛脑水肿中枢衰竭死亡.结论:及时准确的健康教育和康复锻炼指导,对促进病人的康复、预防复发、减少后遗症发生及提高生存质量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双侧侧脑室外引流及腰大池输液泵控制持续引流

    目的:研究全脑室系统铸型出血的治疗方法,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对8 例全脑室铸型出血患者采用双侧侧脑室外引流及脑室内灌注尿激酶和腰大池输液泵控制持续引流脑脊液净化治疗.结果:5例存活,3例死亡.5例6个月后随访结果,2 例恢复良好,2例轻瘫,1例重瘫.结论:这种综合疗法操作容易,尤其适合于全脑室铸形出血的患者.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老年糖尿病低血糖反应42例临床分析

    目的:加强对老年糖尿病低血糖反应特点的认识及预防措施的探讨.方法:对42例老年糖尿病低血糖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提高了老年人对低血糖反应的识别及自救能力.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应加强健康宣教和血糖监测.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红细胞中9种微量元素含量变化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氏病患者红细胞中9种微量元素(Zn、Ca、Mn、Fe、Cu、Mg、Pb、Cr、Al)含量的变化.方法:测定50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红细胞内上述9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阿尔茨海默氏病组与对照组相比两组的Cu、Zn、Fe 、Mg和Al的含量有显著性差异,阿尔茨海默病组的Cu的含量低于正常对照组,其余4种元素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两组比较Mn、Ca、Pb和Cr的含量无显著性差异,且阿尔茨海默病组的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阿尔茨海默氏病的发病与多种微量元素有着直接和间接的关系,这些微量元素的改变可作为阿尔茨海默氏病的诊断及预后判断的参考指标.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参松养心胶囊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室性心律失常

    目的:探讨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室性早搏的效果.方法:取自我院心内科住院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191例,除对原发病的继续治疗方案不变外,所有患者均停用一切抗心律失常药5个半衰期.随机分为治疗组98例,对照组93例.治疗组服用参松养心胶囊(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每次4粒,3次/d;对照组服用盐酸胺碘酮片每次0.2g,3次/d,然后 逐渐减量至02g,1次/d;病程均为4周.观察服药前,服药时血生化、心电图及24h动态心电图,并观察服药前后心悸等症状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4周后,两组心电图的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服药后检查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甲状腺功能,均无异常改变,治疗组在服药过程中有4例出现胃胀,余无发现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有2例服药后出现I度房室传导阻滞,3例窦性心动过缓,2例胃肠道反应.结论: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室性早搏疗效明显,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主办:中航工业哈尔滨二四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