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宫颈炎(宫颈糜烂)是已婚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多见于分娩,流产或 手术损伤宫颈后,病原体侵入并引起感染与宫颈癌的发病有一定关系,改善和治疗宫颈糜烂 对宫颈癌的预防有重要意义,2005-12~2006-08,在我妇科门诊就诊的宫颈糜烂患者采用中药散剂,黄连散治疗宫颈糜烂,收到满意的效果.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回顾性统计分析本院临床药学对4种治疗药物血药浓度监测结果,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用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测定血药浓度.结果:4种药物2000至2004年间进行血药浓度监测,1301例次抗癫痫药物监测中,达有效血药浓度的703例次,占总数54.1%;低于达有效血药浓度的515例次,占总数39.6%;高于有效血药浓度的83例次,占总数6.3%.310例次甲氨蝶呤监测中,未中毒共有258例次,占83.3%;中毒共有28例次,占9.1%.结论:血药浓度监测是指导临床用药的依据之一,提示临床加强治疗药物监测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实行个体化给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发挥药物的佳效应.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整形外科门诊手术中注入肿胀液的镇痛效果及临床意义.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2005-06~2009-06期间应用肿胀麻醉局麻下施行的660例各种整形外科手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局部注射肿胀液的病例中,外科手术进行顺利,所有病例术中麻醉效果均较满意,无一发生利多卡因中毒反应.结论:肿胀麻醉可使局部组织利多卡因浓度大量化,延缓药物吸收,增强局部和全身药效,提高药物毒性上限,增加静水压减少出血,大大增加了患者满意度,且方法简单,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脑外科患者术后带气管插管的护理.方法:在实施常规气管插管护理的基础上,采取心理护理及其他方法.结果:200例术后气管插管的患者中,对128例患者实施特殊护理,只有2例形成了痰痂,效果良好.结论:心理护理和特殊护理会有效抑制痰痂的形成,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护理.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观察中药外敷剖宫产切口减少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效果, 探讨切口脂肪液化的处理方法.方法:观察组病人于术后48h切口换药后常规给予中药袋外敷剖宫产切口,持续应用,湿透后自然晾干,两袋交替应用,若渗出仍较多,可更换新药,直至渗出明显减少.对照组产后48h常规给予换药,未作特殊处理.结果:观察组术后切口脂肪液化3例,发生率0.75%,给予挑开小口引流后5~7d均愈合良好,对照组8例术后出现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率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剖宫产术后切口给予芒硝大黄外敷明显减少脂肪液化的发生率,且取材方便,价格便宜,安全可靠, 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左旋卡尼汀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心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规律血液透析病情稳定达到3个月以上的患者40例,每周血液透析2~3次,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治疗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血液透析治疗,辅以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纠正贫血、降压药、洋地黄制剂、利尿剂、扩血管剂等常规治疗.治疗组除给予与对照组相同治疗外,每次血液透析治疗后静脉注射左旋卡尼汀1.0g,疗程2个月,观察治疗前和治疗2月后观察患者的心率、血压、心电图、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心室收缩末容量(LVE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脏指数(CO)及对透析耐受性和血浆肉毒碱浓度变化. 结果:应用左旋卡尼汀2个月后血浆肉毒碱浓度从(30.4±8.0)μmol/L提高至(123.50±22.15)μmol/L;与治疗前比较患者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 LVESD、LVESV 、LVEF、CO分别有改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左旋卡尼汀可作为MHD患者改善心功能不全的有效辅助治疗之一.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探讨通过对52例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病例进行观察与护理分析,总结出术前予以积极的生命支持;术后严密细致的病情观察,妥善的引流管管理,积极预防术后再出血、感染,加强呼吸道管理、环境管理,认真做好基础护理和心理护理.结果:治愈7例,病情好转35例,4例因经济问题穿刺术后3~5d后放弃治疗,6例因出血量大致广泛脑水肿中枢衰竭死亡.结论:及时准确的健康教育和康复锻炼指导,对促进病人的康复、预防复发、减少后遗症发生及提高生存质量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采用颈部微创小切口甲状腺叶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对21例甲状腺肿块使用超声刀行颈部微创小切口(2~4cm)甲状腺叶切除术.结果:21例手术均顺利完成,行单侧甲状腺部分切除术14例,单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5例,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2例.手术切口平均长度3.5cm(2~4cm),平均手术时间50 min(30~75 min),术中出血量均<10ml.术后均未出现饮水呛咳、声音嘶哑、呼吸困难及手足抽搐等症状.术后平均住院时间4d(3~5d).结论:颈部微创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是可行的、安全的,而且具有一定的美容效果.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微波治疗慢性扁桃体炎的临床效果.方法:作表面麻醉后,微波功率调至50 W,用直角形微波双极探头接触扁桃体后,开启微波向扁桃体内刺入凝固2~4s,深度视扁桃体大小而定,上中下均应凝固,勿遗漏扁桃体隐窝.结果:微波治疗后创面有一层较厚的白膜覆盖,2~3周脱落,未发现其他并发症.3个月后复查,一次微波治疗后,临床治愈75例,好转5例,临床治愈率93.75%,总有效率为100%.结论:微波治疗扁桃体炎,安全有效,是治疗慢性扁桃体炎的好方法.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8-12~2009-08我院神经内科门诊和住院患者174例,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MMSE神经心理学评估,检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颈动脉彩超检查,根据Hcy水平(分成两组:HCY≤15组和HCY>15组)和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值(分成IMT<1.0mm组、IMT1.0~1.2mm组和IMT>1.2 mm组)进行分组,对不同分组的简易智能状态检查(MMSE)测试结果进行分析.结果:MMSE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同时颈动脉粥样硬化越严重,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越高,其分值降低越明显.结论:血浆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认知功能障碍有密切的相关,为及早识别认知功能障碍提供一定价值.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通过比较195例各浓度水平的血浆淀粉酶(AMY)在两种检测系统中的偏倚,证实在不同检测系统及不同方法检测时存在一定的离散度,需要以相应的回归方程加以校正,以确保检验结果的符合性.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不同机种飞行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例特点及护理对策.方法:对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飞行员的病历进行调查分析,按飞行机种类和飞行员年龄进行分类统计,并做比较.结果:歼击机飞行员发病率明显高于运输机类和直升机类飞行员(P<0.05),而运输机飞行员与直升机飞行员发病率基本相同(P>0.05).>31岁飞行员发病率明显高于年龄<30岁飞行员(P<0.05),31~40岁飞行员和≥41岁飞行员发病率基本相同( P>0.05).且≥30岁飞行员多反复发作且多转化为慢性病急性发作而入院.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率与飞行机种和飞行员年龄有一定关系,应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对1例神经毒型蛇咬伤患者,在昏迷20d,器官插管 28d后,对其实施严密监护,采取相应的救治,做好心肺,神经系统护理和基础护理,保证静脉营养供给,结果患者神志恢复,自主呼吸恢复,并未出现任何并发症,患者住院36d后痊愈出院.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室性早搏的效果.方法:取自我院心内科住院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191例,除对原发病的继续治疗方案不变外,所有患者均停用一切抗心律失常药5个半衰期.随机分为治疗组98例,对照组93例.治疗组服用参松养心胶囊(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每次4粒,3次/d;对照组服用盐酸胺碘酮片每次0.2g,3次/d,然后 逐渐减量至02g,1次/d;病程均为4周.观察服药前,服药时血生化、心电图及24h动态心电图,并观察服药前后心悸等症状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4周后,两组心电图的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服药后检查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甲状腺功能,均无异常改变,治疗组在服药过程中有4例出现胃胀,余无发现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有2例服药后出现I度房室传导阻滞,3例窦性心动过缓,2例胃肠道反应.结论: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室性早搏疗效明显,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分析在腹膜透析过程中,研究丹参酮对间皮细胞增殖活性、氧化应激、转移生长因子(TGF β1)分泌等所产生的影响,为以后的医学工作提供可靠地经验和依据.方法:收录110例进行腹膜透析的患者资料,将患者分为腹膜透析液(PDS)组和丹参酮两组,然后通过检测试验的方法,分析两组患者间皮细胞的增殖活性,对上清MDA、SOD、GSH水平,TGF β1含量进行研究.观察GSH、SOD、MDA三者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在腹膜透析中,丹参酮可以对间皮细胞产生有关的作用,影响着间皮细胞的GSH,SOD,MDA等各项指标.结论:丹参酮除了对腹膜间皮细胞增殖活性的起到抑制作用,也可抑制氧化应激和TGF β1分泌.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及其并发症的临床特点.方法:对60例IM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60例IM临床表现以发热,咽峡炎,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皮疹为主,同时眼睑水肿,鼻塞及打鼾等也常见.并发症多见,达85%,累及系统多,但以消化系统,特别是肝功能受损多见,血清嗜异凝集试验(HA)阳性率低(16.7%,),抗EB病毒抗衣壳抗原抗体(EBV-VCA-IgM)阳性率(58.3%)较HA高.结论:应该重视IM的某些临床特点,以提高确诊率,应重视并发症的诊治,以改善预后.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观察三联雾化吸入对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伴有喘息症状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个月~2岁下呼吸道感染伴有喘息症状的患儿79例采用联合雾化吸入舒喘灵、嗅化异丙阿托品、丙酸培氯米松.结果:该方法疗效迅速可靠,患儿用药后喘息可迅速缓解、显效率92.3%,与对照相比较有较好的疗效,用药期间未发现副作用.结论:联合吸入舒喘灵、嗅化异丙阿托品及丙酸培氯米松治疗婴幼儿急性喘息发作有很好疗效.可迅速缓解喘息症状、特别对伴有高危因素的喘息患儿还可作为早期干预措施,可达到减少喘息反复发作的目的.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固定矫治术后牙釉质脱矿的发病情况和影响因素,并探讨对其防范措施的有效性.方法:112例固定正畸患者随机分为综合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处理;综合治疗组采用综合预防措施.治疗结束后即观察患者牙面釉质脱矿情况.结果:对照组牙釉质脱矿率62.5%,综合治疗组为33.9%,有显著性差异.脱矿好发牙位是前牙,部位是托槽龈方.结论:固定矫治器在矫治过程中对牙齿有脱矿的损害.矫治前和中对其可能的危害因素有充分预测和控制如酸蚀时间,牙面氟化处理,口腔卫生宣教,定期牙面的清洁等,均可减少固定矫治患者牙齿脱矿的发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通过对1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手术失败原因分析,进一步探讨首次手术失败原因和再次手术所采用的治疗方法.方法:根据首次手术失败原因,病变节段神经根管狭窄这一共同特点,全部再次手术均采用后路.主要手术方法为POLAr术式,即腰椎斜后方重建术.方法为大部或全部切除病变节段小关节,彻底减压神经椎管,椎间植入融合器加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结果:除1例患者术后右侧L4~5根瘫痪无改善外,其余患者原有症状均获不同程度改善.其中8例原有症状完全消失,5例症状大部缓解,2例症状部分缓解.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失败原因:术前仅有定性分析,没有准确的定位定量分析,只注重中央椎管,没注意双侧的神经根管,再次手术主要采用POLAr术式,其核心是:针对神经根管狭窄的问题,以根管的后壁上下小关节突为中心,进行部分或全部切除,对神经根管进行彻底充分的减压.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终止妊娠术局部麻醉的佳效果.方法:采用宫颈管局部麻醉施行终止妊娠术.结果:第1组中疼痛0组(无腹痛、稍感不适)2例(2%),疼痛Ⅰ级(下腹酸痛可忍受)18例(20%),疼痛Ⅱ级(明显下腹痛,伴出汗,仍可忍受)59例(66%),疼痛Ⅲ级(强烈下腹痛,不能忍受,呻吟、出汗)11例(12%).结论:宫颈管麻醉纱条用于终止妊娠术效果满意.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