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亚君
门诊注射室是对门诊病人进行注射治疗的一个基础部门.涉及病人多,病种杂,牵涉科室广,易引起差错和纠纷的发生.自2004年1月起,我们启用持续质量改进方案,分别在每天、每周、每月中不断地对做过的工作或碰到的问题进行总结,寻找在门诊治疗护理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一些不安全隐患,并加以分析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通过近2年的努力,使我们能每年安全接待门诊注射达84050人次,无1例差错和纠纷发生,大大提高了护理质量.
作者:黄彩亚;王美琴;姜杏珍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前根据国际疼痛研究会对疼痛下的定义,认为疼痛是一种实质性或潜在性组织损伤所引起的不愉快的感觉和情感体验[1].疼痛可以分为急性、慢性和神经病理性疼痛.近年硬膜外麻醉术后病人自控镇痛方兴未艾,本文对此及自控镇痛护理作了探讨.
作者:祝晏灵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是妊娠期特有的一种并发症,主要是危害围产儿,预后不良,胎窘及死亡率较高.本院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傅巧琴;方华英;陈慧君;范俞红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患者男,59岁,教师.因在草丛中捡东西,1h后,全身泛发皮疹,高出皮肤面,伴瘙痒.自服酮替芬治疗,每日口服2次,每次1mg,治疗2d,皮疹逐渐消退,全身瘙痒消失.
作者:马俊霞 刊期: 2006年第01期
近年来小儿病毒性心肌炎(VMC)发病有增高趋势,往往在感冒后出现胸闷、心慌、气短、乏力等症状.在临床上容易引起心律失常,重者出现心衰和心源性休克.西医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由于目前抗病毒药物的疗效不显著,中西医结合治疗VMC已越来越受到推崇.我们在西医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SM)治疗VMC,疗效较好.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何敏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研究术前化疗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可行手术治疗的乳腺癌病例120例中的60例乳腺癌患者随机给予CAF方案治疗.结果:经CAF方案化疗后,CR4例,PR40例,无疾病进展病例,术前化疗有效率为733%;5年生存率76.7%,明显高于未化疗组(36.7%).结论:术前化疗可以明显缩小乳腺癌病灶,包括原发肿瘤及腋窝淋巴结,降低分期,提高生存率.
作者:陶德友;尚贤文;徐云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患者,男,28岁.因肛门剧烈疼痛伴肛内异物感4h入院.患者平素身体健康,自诉无明显诱因突感肛内有异物感,疼痛剧烈,呈持续性疼痛,肛门收缩时疼痛加剧,出现上述症状后,未排便,尿正常.查体:急性痛苦面容强迫体位.
作者:朱小庆;朱国云;陈涛祥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4例,用0.5%甲硝唑注射液200mL静滴,阿奇霉素500mg加入0.9%NS250mL,缓慢静滴,3d后改为口服阿奇霉素片.治疗组36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时照组基础上口服中药八正散合四苓散加减.结果:对照组痊愈21例,好转7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2.4%;治疗组痊愈29例,好转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1.7%: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性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疗效显著.
作者:陈启显;陈劝显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口糜即复发性口疮,发病原因较多,目前尚无统一看法.但祖国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有机体,而口腔器官是整个机体的组成部分,是消化道的门户.它同各脏腑联系密切,各经络也在口腔循行交会.因而中医药治疗本病有一定疗效.现用中医辨证论治配合西咪替丁片、维生素B2片治疗复发性口疮86例,临床疗效显著.报告如下:
作者:王政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鼻腔、鼻窦手术后鼻腔填塞主要以凡士林纱条为主,但填塞后鼻黏膜反应重,患者常伴有鼻胀痛或头痛、眼部胀痛流泪、耳闷塞感等症状,抽纱条时鼻腔易出血,痛苦较大.近2年来,我科选用膨胀海绵用于鼻腔、鼻窦内窥镜手术后的填塞,并与凡士林填塞病例的填塞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金晓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艾司洛尔和尼卡地平对气管插管应激反应的防治效果.方法:选择全麻病人80例,随机分为2组.A组在全麻诱导、气管插管前静注艾司洛尔0.5mg/kg,继以尼卡地平0.02mg/kg静注;B组诱导、插管前静注生理盐水10mL.随后观察术前、插管即刻、插管后10min3个时段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心率(HR).结果:B组在插管即刘及插管后10min的SBP、DBP、HR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A组在插管即刻及插管后10min则无明显变化;B组在插管即刻及插管后10min的各项指标均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艾司洛尔与尼卡地平伍用可有效防治气管插管应激反应.
作者:王智;苏鹏涛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胸腺肤联合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TACE)治疗原发性中晚期肝癌的疗效.方法:50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成单纯TACE组和TACE+胸腺肽组,每组25例,2组均行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其中1组术后联合胸腺肽治疗1个月后,观察患者肿瘤大小、血AFP、肝功能和血常规变化.结果:TACE联合胸腺肽治疗后肿瘤体积缩小率>30%者可达56%,较单纯TACE组明显,且AFP下降更明显,而肝功能损害和血细胞减少较单纯TACE组轻.结论:胸腺肽联合TACE治疗能明显减轻原发性中晚期肝癌患者TACE术后肝功能损害和骨髓抑制,且肿瘤体积缩小更明显.
作者:付云南;刘斌;朱理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Seldinger法心包穿刺置管引流心包积液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35例中、重度心包积液患者分别于剑突下,左第5、6肋间隙心浊音界内1.5~2.0cm处,心尖部,以Seldinger法穿刺心包留置中心静脉导管,观察心包积液引流以及临床情况.结果:全部病例均一次性安全成功心包穿刺置管,后引流或间歇抽液,均取得满意效果.发生不良反应5例,其中1例死亡.结论:Seldinger法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治疗心包积液疗效确切,操作简单、方便,引流比较彻底,副反应少,安全性比较大,但操作时仍须大胆、细心,术中、术后注意观察.
作者:朱玲军;彭万军;林文辉;王审;张济富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痹病作为中国医学的一个部分,伴随着传统医学的进步而得以发展.随着<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等一系列医学典籍的出现,中国医学的理论基础和药物学的基础得以奠定,对于痹病的认识也在此时期初步形成.此后,随着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的问世、六经辨证论治体系的提出,中国医学进入了科学的辨证论治时代,痹病的辨证论治体系也在此时期开始了它自己治疗上的辨证时代.至金元时期战乱频繁,人民生活动荡不安,疾病流行,痹病的发病率大为增加,新的病理表现也层出不穷,出现了金元四大家的学术争鸣局面,痹病的治疗方法也相应地在此时期有了突破和发展[1,2].此时的医学文献中,对痹病的病因、病机和临床治疗方面提出了新的理论与经验,为指导医家治疗提供了宝贵的财富.
作者:李伟;刘中勇;王有洪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组织器官移植后的排斥反应是器官移植所面临的大难题.现代免疫抑制剂使早期移植器官失败危险性大幅下降[1,2],但长期存活的改善并不乐观,尤其是免疫抑制剂的长期应用造成肝肾毒性及恶性肿瘤等诸多问题[3],给未来免疫抑制剂提出了新的课题和要求.因此,利用有效、低毒、价廉的中药进入抑制器官移植免疫的基础和临床,是一项很有意义的研究.
作者:李涛;魏江波;田鹤;冯铁为 刊期: 2006年第01期
胆道残留结石是外科临床常见的一个处理难题.我院1985~2004年收治863例胆道病,术后残留结石137例(15.9%).报告如下:
作者:林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消瘀降脂胶囊对原发性高脂血症的疗效.方法:将40例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分为消瘀降脂胶囊治疗组和血脂康对照组各20例,分别给予消瘀降脂胶囊和血脂康口服,8周后复查血脂水平.结果:消瘀降脂胶囊治疗组,8周末TC下降33.78%,TG下降30.74%,LDL-C下降35.67%,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血脂康组相比2组无差异(P>0.05),2组对TC、TG总有效率均达到95.0%和90.0%.结论:消瘀降脂胶囊是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有效、安全的药物.
作者:孙康云;陈亚东 刊期: 2006年第01期
自弥可保(甲钴胺B12)应用临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以来,临床疗效优于腺苷辅酶B12.我院于2003年3月~2005年3月应用灯盏花素与弥可保联合治疗糖尿病神经系统病变28例,疗效可靠.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国平;朱庆 刊期: 2006年第01期
肩周炎是一种以肩痛及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症候群,是骨伤科门诊的常见病、多发病,多与肩部受凉、劳累、损伤、慢性劳损有关.我科自2003年5月~2004年8月采用肩关节周围痛点阻滞配合功能锻炼治疗肩周炎16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钱天昱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患者,女,67岁,临床诊断为冠心病.医嘱给予10%的葡萄糖注射液500mL加复方丹参注射液16mL静滴,每日1次(40滴/min).用药3min左右,患者感胸闷、憋气,面色苍白,口唇轻度紫绀,脉搏弱,测血压80/50mmHg.
作者:曲秀丽;王小丽;崔艳宁 刊期: 200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