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临床观察

傅巧琴;方华英;陈慧君;范俞红

关键词:妊娠期, 并发症, 肝内胆汁淤积证, 中西医结合疗法, 中药煎剂, VitC, VitK1, 护肝片
摘要: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是妊娠期特有的一种并发症,主要是危害围产儿,预后不良,胎窘及死亡率较高.本院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病变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不同药物对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病变的疗效观察.方法:52例58眼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病变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灯盏花素注射液5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治疗;对照组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治疗:10d为1个疗程.结果:观察组(灯盏花素组)治愈19眼占67.8%,显效5眼占17.9%,有效2眼占7.1%:总有效率92.9%;对照组(复方丹参组)治愈7眼,显效3眼,有效10眼,总有效率66.7%:2组比较,P<0.005.结论: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病变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刘涛;陆艳;王作先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早期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康复的影响

    目的:观察早期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12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64例与对照组60例,对照组只接受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护理干预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早期护理干预,用分级法对2组患者在开始治疗和治疗结束时分别评定.结果:治疗结束时2组患者用Brunnstrom分级比较,患肢上、下功能差别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早期护理干预结合药物治疗对其肢体功能康复有积极意义.

    作者:周菊珍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血浆脑利钠肽浓度与心力衰竭的关系

    目的:观察血浆脑利钠肽(BNP)水平与心力衰竭之间的关系.方法:按Framingham诊断标准纳入58例心力衰竭患者,按NYHA分级、LVEF分组,用雅培AXSYM进行BNP的检测.结果:NYHAⅠ、Ⅱ级和NYHAⅢ、Ⅳ级患者血浆BNP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LVEF≤40%患者血浆BNP水平明显高于LVEF>40%者(P<0.001).结论:血浆的BNP水平是判断心力衰竭危险分层的指标.

    作者:徐建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中医辨证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60例临床总结报告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是妊娠中晚期特发的一种以胆酸增高,大多伴有肝生化酶异常,以及瘙瘁和黄疸为主要症状或见消化道症状的疾病.本人现将中医门诊诊治的60例病人总结和分析如下:

    作者:周先利;秦玲珍;高群英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低分子肝素钙联合灯盏花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联合灯盏花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80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2组常规应用硝酸异山梨酯、肠溶阿司匹林,根据病情选用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及灯盏花素.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67.5%,2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全血还原黏度均显著降低(P<0.01~0.05);血小板聚集率显著降低(P<0.01);血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降低显著(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联用灯盏花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谭碧峰;向丽玲;俞群军;黄友良;俞家贤;陆胜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中医药辨证施治先兆流产60例

    胎漏与胎动不安,现代医学称为先兆流产.我们在西医明确诊断的同时,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进行辨证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临床观察的60例总结如下:

    作者:张变琴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肾淀粉样变性病8例报道

    肾淀粉样变性病(Renal Amyloidosis,RAm)临床少见.现将我院2000年12月~2004年2月收治的8例肾淀粉样变性病报道如下:

    作者:崔杏成;涂晓;孙建实;楼季华;程晓霞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免疫球蛋白及血细胞在肝肾不足、风湿阻络型尪痹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免疫球蛋白和血细胞与肝肾不足、风湿阻络型类风湿性关节炎(尪痹)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符合要求的病例30例,测定免疫球蛋白和血细胞的值,并时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肝肾不足、风湿阻络型尪痹的免疫球蛋白中IgG、IgM、IgA显著升高(P<0.01),血细胞中HGB、PLT显著下降(P<0.01),WBC、C3无改变(P>0.05).结论:IgG、IgM、IgA升高,HGB、PLT降低对肝肾不足、风湿阻络型旭痹有诊断意义,RBC对其诊断有参考意义,WBC、C3无诊断学意义.

    作者:喻建平;张艳珍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苦参素联合胸腺肽α1治疗慢性重度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苦参素联合胸腺肽α1治疗慢性重度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选择65例慢性重度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苦参素联合胸腺肽α1治疗组与一般护肝组作对照,并评估2组改善肝功能及清除乙型肝炎病毒方面的疗效.结果:治疗组黄疸消退时间平均为(28.3±6.6)d;治疗组疗程3个月时、结束时及随访6个月HBeAg阴转率分别为33.0%、43.3%、50.0%,HBV-DNA阴转率分别为36.7%、50.0%、53.3%: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肯定了两药结合在治疗慢性重度乙型肝炎中兼具改善肝功能及清除乙型肝炎病毒方面疗效,认为在已出现肝功能失代偿而病毒复制仍活跃的病人尤为适用.

    作者:姜宏伟;叶虹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参麦注射液佐治小儿病毒性心肌炎30例疗效观察

    近年来小儿病毒性心肌炎(VMC)发病有增高趋势,往往在感冒后出现胸闷、心慌、气短、乏力等症状.在临床上容易引起心律失常,重者出现心衰和心源性休克.西医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由于目前抗病毒药物的疗效不显著,中西医结合治疗VMC已越来越受到推崇.我们在西医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SM)治疗VMC,疗效较好.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何敏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炎性阻塞性不孕症74例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炎性阻塞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口服中药丹元散,同时于经净后3d行宫腔镜下输卵管通液术治疗患者74例,1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总观察时间为6个周期并评定疗效.结果:74例中痊愈26例,显效27例,有效1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7.3%.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炙性阻塞性不孕症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弥补了单纯中、西医治疗的不足.

    作者:徐晓宇;卢燕;马宝璋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鱼金针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

    笔者2004年9月~2005年5月采用鱼金针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邹小卫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门诊注射室安全隐患分析及对策

    门诊注射室是对门诊病人进行注射治疗的一个基础部门.涉及病人多,病种杂,牵涉科室广,易引起差错和纠纷的发生.自2004年1月起,我们启用持续质量改进方案,分别在每天、每周、每月中不断地对做过的工作或碰到的问题进行总结,寻找在门诊治疗护理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一些不安全隐患,并加以分析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通过近2年的努力,使我们能每年安全接待门诊注射达84050人次,无1例差错和纠纷发生,大大提高了护理质量.

    作者:黄彩亚;王美琴;姜杏珍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安肠汤加结肠水疗治疗52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目的:观察水疗加免煎中药安肠汤保留灌肠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2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水疗加免煎中药安肠汤保留灌肠,对照组口服匹维溴胺.2组疗效通过积分比较和疗效指教比较评价.结果:治疗后的积分差值比,治疗组疗效优于时照组,P<0.05.疗效指数比,治疗组52例,痊愈30例,占57.7%;显效10例,占19.2%;有效8例,占15.3%;无效4例,占7.7%:总有效率92.3%.对照组50例,痊愈18例,占36.0%;显效10例,占20.0%例;有效11例,占22.0%;无效11例,占22.0%:总有效率78.0%.2组对比,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水疗加安肠汤保留灌肠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有良好疗效.

    作者:黄适;林寿宁;朱永萍;张雪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肺癌住院死亡患者医院感染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情况.方法:对132例肺癌住院死亡患者发生院内感染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院内感染率高达45.5%,感染部位以下呼吸系统为主.病原学检查中革兰氏阴性杆菌为60.5%,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直接和间接因感染而加速死亡者占58.3%,长期住院、晚期患者、老年人、白细胞下降、化疗及各种介入性操作是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肺癌患者医院感染率显著高于普通患者,并直接或间接地加速患者死亡.对白细胞减少的肺癌患者进行保护性隔离,合理使用抗生素,严格无菌操作及缩短住院时间,可以降低肺癌患者的医院感染率及病死率.

    作者:夏莺;唐晓玲;曾海涛;蔡金连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微创血肿清除术及脑室外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46例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及脑室外引流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病例46例,采用针钻一体的穿刺针微创穿刺至脑内血肿,碎吸、液化、引流清除血肿,辅以侧脑室穿刺外引流.结果:近期复查CT血肿清除率在70%~100%;46例中成活42例,死亡4例,总有效率为91.3%;生存病例随诊2~6个月,按照ADL分级,Ⅰ级9例,Ⅱ级16例,Ⅲ级12例,Ⅳ级4例,Ⅴ级1例,良好率80.4%.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及脑室外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方法简单、易行,疗效确切.

    作者:李文;陆小平;张丽梅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体会

    肝硬化腹水临床极为常见,治疗却颇为棘手.笔者采用中药口服及外敷结合西药治疗能在短期内消退胸腹水,减少复发,改善患者预后,从而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近年来,笔者已用此法治疗10余例患者而获得长期稳定的疗效.

    作者:赵俐;刘永芬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中西医治疗慢性重症肝炎的临床进展

    慢性重症肝炎是病毒性肝炎中较严重的一种类型.慢性重症肝炎是在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的基础上发生的亚急性肝坏死,出现重度黄疸、高度腹胀、高度乏力、不同程度的精神神经症状、内毒素血症、凝血酶原时间显著延长、总胆红素不断上升、转氨酶反而下降等特点,病情进展快,短期出现肝功能、肾功能衰竭,病情重,病死率高,是目前医学难题之一.

    作者:龚芳华;谢建祥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酒精性肝病的中医药研究概况

    酒精性肝病(ALD)是指过量摄入酒精而导致肝脏损害的一系列病变,其病理分型包括轻型ALD、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纤维化和酒精性肝硬化,是中青年死亡的主要原因.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我国一般人群饮酒率为59.5%,酒精性肝病发病率约占饮酒者20%,且有逐年上升趋势.因此加强对ALD的防治已成为一项重要课题.

    作者:武正权;林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非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非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16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均经胃肠减压、应用生长抑素、肠外营养支持、激素等非手术疗法治疗全部治愈,平均治疗时间7.6d.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治疗首选非手术治疗,疗效满意.

    作者:袁昊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杂志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中医药研究院,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