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莲莲;周丽霞;卜秀荣
高血压脑出血病死率高,其治疗不论是手术清除血肿,还是钻孔抽吸血肿,血肿虽然能被清除,但脑水肿仍继续进行,其对脑出血患者的预后影响甚大.为此,应用尼膜地平治疗25例脑出血患者,以观察其神经功能恢复、血肿吸收及周围水肿改善情况,现报道如下.
作者:代永庆;刘艇;许济;王治国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总结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救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的临床治疗资料,探讨小骨窗血肿清除术及微创颅内血肿碎吸引流术两种手术方式和手术时机对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疗效的影响.结果:40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中,行颞部小骨窗开颅20例,微创颅内血肿碎吸引流术20例.6例痊愈,12例自理,12例半自理,5例因偏瘫卧床,5例死亡,死亡率12.5%.结论:应采取个体化方案,正确选择术式、时机和适应症.
作者:田雄;王庆;封丽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新生儿窒息是危害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重要原因.生后apgar评分4-7分为轻度窒息,apgar评分0-3分中重度窒息.为了提高现代新生儿的优生优育,提高现代生活质量,对此做了apgar评分和HIE及生后14d恢复做了围生期调查.
作者:任海涛;刘慧清;陈玉勤;张秋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自2000年2月-2004年5月采用颈椎前路手术治疗颈椎病16例,手术效果满意,现将颈椎前路手术治疗颈椎病的围手术期护理总结如下.
作者:陈冬梅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研究热性惊厥患儿的复发危险因素.方法:结合36例热性惊厥患儿的临床及脑电图资料,研究其复发因素情况.结果:复发共19例(53.0%),复发危险因素与惊厥家族史、初次发作体温<38.5℃、初次发作年龄<1岁及复杂型热性惊厥有关(P<0.01).结论:对有复发危险因素儿童应密切随访,一旦发热,及早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
作者:岳华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MP是儿童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之一.近年来其感染率有明显上升趋势.CVA是哮喘的一种亚临床型,其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长期反复慢性刺激性干咳,痰少,无喘鸣,多发生于夜间熟睡后,凌晨,晨起及活动后,抗感染及止咳药物无效,用支气管扩张剂后缓解.目前公认CVA与感染因素有关.通过对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定期随访与观察,发现MP感染患儿CVA发病率明显高于非MP感染患儿,为MP感染后CVA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者:王红军;马亚萍 刊期: 2006年第01期
胸腰段椎体是脊柱骨折的好发部位,常合并脊髓损伤和脱位,伤重且复杂,致残率高,自2001年1月以来,收治此类病人23例,采用AF钉内固定治疗,疗效满意.
作者:吕德学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对于孕10周至14周大月份早孕的孕妇,以往只能用宫颈插管的方法来扩张宫颈,使宫颈松驰.无痛人流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后,解决了宫颈松驰扩张,减少了受术者的痛苦及避免了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但影响了子宫收缩,阴道流血量相对多,手术操作难度并未下降.采用无痛人工流产术前,先服用药物流产,使手术操作变得容易,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作者:万晓红;姚岳梅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为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而引起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中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占首位,约占产后出血总数的70-80%.将米索前列醇用于产后出血的治疗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杜桂洁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化疗是恶性肿瘤综合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其中常见的毒、副作用是骨髓抑制,尤其是白细胞减少和中性粒细胞减少,有时不得不减少化疗药物的剂量或推迟化疗时间,以致中断治疗,影响疗效.长时间粒细胞缺乏易并发感染,严重者可导致患者死亡.2002年4月至2004年6月,应用北京双鹭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粒生素(recombinant human granluocyt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lishengsu)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引起的白细胞减少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获得了确切的疗效.
作者:许整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革兰阴性杆菌感染患者和正常健康人群血浆内毒素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分别用定量动态比浊法和鲎试剂定性凝胶法检测革兰阴性菌感染患者和正常健康对照血浆内毒素含量.结果:正常对照组血浆内毒素定量3.30±1.73pg/ml,定性全部为阴性;革兰阴性菌感染组内毒素945±2244.43pg/ml,定性阳性率为68.19%.经SPSS统计软件T-检验分析,对照组与革兰阴性菌感染组内毒素平均值差异显著(t=2.608,P=0.025),相关性分析表明定量动态比浊法和鲎试剂定性凝胶法在0.01水平相关.结论:检测血浆内毒素含量有助于早期判断感染的细菌种类及是否存在内毒素血症,有利于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和及时对症处理.
作者:付松柏;周玉珠;关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由各种致病因子激活细胞和体液因素,导致体内过度或失控性炎症反应,故认为ARDS是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在肺部的表现.对于ARDS的治疗,目前临床主要采用以呼气末正压(PEEP)机械通气为主的综合性治疗措施,尚无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案.
作者:金红永;秦巍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9例反复发作的TI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低分子肝素钙和一般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的基本治愈率和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较对照组疗效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低分子肝素钙治疗TIA是安全的,且疗效好.
作者:宗力群;王银章 刊期: 2006年第01期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越来越关注,对我院2001-2004年912例住院死亡病例进行回顾分析.在了解住院病人死亡情况及威胁人类生命的主要原因,为提高医疗质量、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延长寿命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梁艳茹;陈玉梅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应用动力髓螺钉(DHS)治疗股骨粗隆部骨折的效果.方法:采用DHS治疗股骨粗隆部骨折45例.结果:经过平均18个月的随访,45例均达临床愈合,按董纪元疗效评价标准,优27例,良12例,可6例,优良率达87%.结论:DHS治疗股骨粗隆部骨折固定可靠,操作易掌握,髋内翻发生率低,是目前治疗股骨粗隆部骨折较理想的方法之一.
作者:杨朝栋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对高压加热抗原修复技术在乳腺癌组织雌、孕激素受体检测中的作用.方法:对130例乳腺癌组织分别作抗原修复和未作抗原修复,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进行雌、孕激素受体检测,显微镜下观察.结果:高压抗原修复法在乳腺癌雌、孕激素受体的检测中可显著提高阳性率,降低免疫组化的背景染色.结论:高压加热抗原修复法不失为一种简便有效的抗原修复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范丽萍;徐彤;邱俊勇 刊期: 2006年第01期
遥测心电监护是在较大范围内对多位受检者同时连续监测的装置,监护时间在24h以上.回顾性分析,旨在对该装置的临床应用加以初步探讨和评估.
作者:刘泽银;龙拥军;姚启坤;黄平;张开萍 刊期: 2006年第01期
自2003年10月~2004年10月,对150例胃镜检查时心电图(ECG)改变进行分析,分别进行术前、术中、术后ECG检查.现将心电图异常的发生率,术前心电图情况及年龄的影响报告如下,并对心率、心律改变出现在胃傍晚抵达消化道的部位及其发生机理作了初步探讨.
作者:于飞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细菌性阴道病(BV)是由多种致病菌大量繁殖导致阴道生态系统紊乱,乳酸杆菌丧失其健康状态下的优势地位而出现的一种病理状态,BV与产科并发症、也与输卵管炎,贫腔炎、宫外孕,不孕症等疾病有关,直接威胁妇女的身心健康,因此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对2004年5月-2005年2月对妇女普查的体检人群及妇科门诊人群进行调查,现报道如下:
作者:韩春艳;李俊华;吴永红;邱新娇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在血透心力衰竭病人中的应用.方法:选择心力衰竭患者51例,在常规血液透析、强心、扩血管治疗基础上,加用β受体阻滞剂倍他乐克6周后,以自身对照比较治疗前后患者临床指标变化,评估其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应用倍他乐克后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明显改善,2周有效率为43.1%,应用6周有效率为66.7%.结论:在常规血液透析,抗心衰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β受体阻滞剂可明显改善患者心脏功能,提高患者生存率.
作者:周玉珠;付松柏;陈丽洁 刊期: 200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