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明严
老年人甲亢临床症状不典型,易致误诊,本文分析对比了四川大学华西附院及我院98~2000年收治的住院病例130例甲亢20例老年甲亢与110例非老年甲亢的临床表现特点,结果如下:
作者:肖前伟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我院是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保健为一体的三级甲等医院和国际爱婴医院,承担高等医学专科临床课教学任务已走过了四年历程,临床课教学走进医院的教学模式,一方面促进了我院医教研的发展,另一方面有利于岗位型、技能型、操作型人才的培养,使医学生提前进入角色,提高了医学生在社会上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下面就我们四年来联合办学的做法介绍如下:
作者:王汉先 刊期: 2003年第04期
腹部手术刀口疼痛不仅影响病人的正常休息和睡眠,而且对患者心血管生理,凝血功能,呼吸功能胃肠功能等都会产生一定影响.镇痛泵以其使用方便,镇痛效果满意而广泛应用与腹部手术患者.我院自2003年3月至2003年10月应用于术后患者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苗文娟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患者,男,43岁,住院号102748.因间断咯血一个小时于2003年3月11日入院.总咯血量约100毫升,鲜红色,伴胸闷,无发热.既往健康.查体:呼吸平稳,左肺背部闻少量湿罗音,余(一).血常规:WBC12.3×109/L,S0.66胸部CT:左肺下叶后段有斑片状模糊影,诊断:左下肺炎.入院后咯血量每次200~400毫升不等.
作者:蔡日丹 刊期: 2003年第04期
双异丙酚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因其方法简便,无痛苦,副作用小,苏醒快,越来越多地被广大患者及妇产科医生所接受.我们针对初孕妇女宫颈坚硬,扩张困难的问题,探讨了术前阴道放置小剂量米索,软化宫颈,扩张宫颈的问题.
作者:白淑卿;李冬莲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患者,女性,31岁,近两星期来因感心慌,胸闷,心率时快时慢于2001年4月19日来我院就诊.自述以往身体健康,从未做过心电图,无心脏病史及家庭史.
作者:陆诗纲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结核(TB)仍是患病率较高的常见病.近年来由于临床症状多不典型或合并有其它疾病,常被误诊.收集28例曾被误诊的结核病列.
作者:付伟 刊期: 2003年第04期
化坚二陈丸,原出于<医宗金鉴>.功用为化痰散结.主治胞生痰核(相当于西医之霰粒肿).我用此方为一患者治疗霰粒肿的同时医好了痤疮.甚常惊奇、故摘录之.
作者:杨小红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患者男性38岁,以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收治入院,患者神志清楚,呼吸平稳,语言流利,一般状态好,心肺无异常,未见体质消瘦,CT示:双侧基底节腔隙性脑梗塞,生化检查,总胆固醇7.5mmoL/L,甘油三脂3.0mmoL/L,血糖增高,值为8.2mmoL/L,入院后遵医嘱给予0.85%盐水,250mL+脉络宁注射液20mL静点,静点2分钟后,患者自觉胸闷、心悸、眼花、面色红润转至紫红色(速度极快),口唇发钳,呼吸困难,观之即有说不出话的感觉,立即停止输液.吸氧、肾上腺素及扑尔敏各一只注射,0.85%盐水250ml+维生索C5g+地塞米松10mg,很快患者症状好转至消失.
作者:刘磊;米雅丽;王银珠 刊期: 2003年第04期
图书馆是人类智慧的宝库.图书馆期刊资料是科学技术发展的记录,知识的海洋,人类智慧的结晶.
作者:何雁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患者男性,55岁以心悸、胸闷一日入院,该患一日前无诱因出现心悸、胸闷,活动时明显加重,休息减轻,无胸痛及咯血,不伴呼吸困难.有高血压病5年,平素口服卡托普利血压维持在130/80mmHg左右,入院时脉搏88次/分,律不齐,神志清,双肺无罗音,心界不大,心率90次/分,节律不齐,早搏10-12次/分,无杂音.
作者:张诗义;綦承志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半开放缝合挂线术治疗高位后蹄铁型肛瘘的优越性与临床应用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我们自2002年8月至2003年2月应用该术式治疗的高位后蹄铁型肛瘘46例资料,其中粘膜型3例,复杂型5例,单纯型38例.结果:临床治愈42例,占91%;2例有粘液沾污,占4%;1例复发,占2%.结论:该术式显著缩短了疗程,有效地防止了肛门变形和大面积瘢痕的形成,为保护肛门机能结构完整,减少复发率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方法.
作者:朱建平;杨明忠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乳癌术后局部复发是常见的并症之一.目前多采用放射治疗,化学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但临床常用放疗局部复发病灶,治疗后时间不长肿块可再次复发,或治效果不显著.而化学药物治疗对全身影响较大,常使复发肿块不能完全消失,病人难以接受.为达到好的合理治疗方法,我院对局部复发乳癌采用手术治疗,辅以放化疗,疗效较好,现对我院自92年乳癌复发病人治疗情况如下:
作者:马峰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比较不同手术方法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9例(78眼)原发鼻侧状胬肉分别行显微镜下胬肉切除术(20例24眼);联合羊膜移植术(25例28眼);联合自体带角膜缘上皮细胞结膜瓣移植术(24例26眼)的治疗进行临床疗效观察,分析其结果.结果:术后角膜刺激症状的消失,角膜上皮愈合,减少角膜云翳形成及降低复发率方面(随访6-20月)带角膜缘上皮细胞结膜瓣显著优于另两种术式.结论:羊膜移植术和角膜缘上皮移植治疗原发性翼状胬肉,可以促进创面愈合、降低复发,尤以带角膜缘上皮细胞结膜瓣移植疗效更佳,值得推广.
作者:田晓燕;徐伽初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处理方法.方法:分析30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结果:30例均经胃肠减压,应用生长抑素,肠外营养支持等治疗,平均治愈时间14d;无一例再手术.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多发生在术后5~7d;可表现为典型的肠梗阻体征,多由小肠无菌性炎症致广泛肠粘连引起,多数病例采用保守疗法可治愈.
作者:张天明;崔祥滨 刊期: 2003年第04期
口腔颌面部骨折是口腔外科较多见的急症.我科自1995年5月至2003年1月共收治颌面部骨折106例现报告如下,并就其发生、分类、诊断及治疗进行分析讨论.
作者:赵秀群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了解和探讨常住人口与流动人口的围产保健现状.方法:对2001-2002年发生的围产儿死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年共分娩围产儿2116例,死亡52例;常住人口的围产儿死亡率8.2‰,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率28‰,两者有显著差异.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中,85.71%未行系统产前检查.如果做好围产期保健,流动人口中不可避免的围产儿死亡率为8.57‰,与常住人口的平均水平相近似.结论:流动人口的围产儿死亡率明显高于常住人口的平均水平,主要原因是缺乏围产期保健和临产后未到医院分娩;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提高她们的围产保健意识,可以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作者:乔晓林;崔雪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患者女性,44岁,1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经期延长,经量增多,腰酸胀等症状.曾在外院就诊,经止血、抗炎治疗未见好转.近日出血量增多时感头昏、乏力、腹痛而收入我院.妇科检查:外阴发育正常,宫颈欠光滑、肥大.无举痛及摇摆痛,宫体平位增大,质硬、压痛、双附件未扪及,其它一般情况尚可.
作者:龙甲凤;孙春平;施晓兰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变异型心绞痛(VA)患者,心绞痛发作时伴发各种类型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及其发生机制.方法:临床观察88例VA患者,均采用18导联心电图或CM5和CMavF导联系统进行24小时监测(Holter),记录VA患者心肌缺血时间的长短、伴发心律失常的有无、类型及发作时相,并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明确冠状动脉病变有无以及病变部位.结果:88例VA患者心肌缺血发作时有48例患者发生心律失常,其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为54.5%.快速性和缓慢性心律失常均有发生;在前壁心肌缺血发作时,室性心律失常多见.其中室性心动过速的患者(9例),室性期前收缩21例,心室颤动2例.下壁心肌缺血发作时常见缓慢型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及房室传导阻滞.48例发生心律失常的患者中,缺血持续时间平均为9.24分钟,而在40例未发生心律失常的患者中,缺血持续时间平均为4分钟;42例患者(875%)的心律失常发生在缺血闭塞期,6例患者(12.5%)的心律失常发生在缺血再灌注期.结论:①VA可并发闭塞期和再灌注期心律失常,但以前者为多;②右冠状动脉痉挛引起下壁心肌缺血时,易造成缓慢性心律失常;而左前降支冠状动脉痉挛引起前壁心肌缺血时,则易发生快速性心律失常和或严重室性心律失常;③VA发作时心肌缺血持续时间的长短与心律失常发生率具有相关性,且直接影响其预后.
作者:孟晓峰;王芮;祁哲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患者男性,74岁.以寒战,发热3天,于2003年9月23日收入我院,病人发热体温可达39℃,热型为驰张热,病人无咳嗽、咳痰,二便正常.既往有糖尿病史10余年,平素口服降糖药物,空服血糖控制在7~8mmol/L,病人无多饮、多食、多尿及消瘦.入院时查体:T38.3℃,P94次/分,R20次/分,Bp160/90mmHg,神志清晰,营养良好,左肺下野少许湿罗音,心界不大,HR:94次/分,律齐,无杂音.
作者:綦承志;张诗义;白玉珍 刊期: 2003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