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改进的Coca's液提取户尘螨过敏原蛋白的效果探究

刘小萍;王莉;吴善东

关键词:尘螨, 提取方法, 过敏原, ELISA
摘要:目的 采用改进的Coca'8液提取户尘螨螨体中的蛋白,提高提取液的蛋白浓度和过敏原蛋白的效价.方法 (1)细胞破碎:取样品于研钵内,液氮反复冻融4次,每次间隔10min,在研钵内反复研磨冻融后的样品.(2)蛋白提取:在离心管中加入10mlCoca's液,4℃匀速搅拌4h后置于4℃冰箱过夜.(3)离心:4℃,5000×g离心1h,取上清液备用.(4)测提取蛋白的浓度:Bradford Reagent法测其提取蛋白的浓度.(5)SDS-PAGE电泳:参照Tricine-SDS-PAGE配制10%分离胶和4%浓缩胶,上样10μL.(6)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进行本研究获得的提取液与进口户尘螨过敏原蛋白产品的功能性比较.结果 本研究中户尘螨过敏原蛋白提取液的蛋白浓度为3.0 mg/ml,远高于美国ALLERMED公司产品的0.35mg,/ml;且电泳图显示包含分子量为25kDa、14kDa的户尘螨主要过敏原蛋白Der p 1、Der p 2条带,蛋白浓度也高于美国ALLERMED公司产品相应的条带;功能性实验中也表明本研究中户尘螨过敏原蛋白提取液的免疫效价也显著高于美国ALLERMED公司产品.结论 可以用本研究的方法来大量提取户尘螨过敏原蛋白,提取液可替代进口产品,用作户尘螨过敏原检测试剂的生产原料或用于户尘螨过敏原皮试、点刺及脱敏治疗等,降低这些产品的生产成本,进而降低国内户尘螨过敏的诊疗费用.
实验与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院内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本院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方法 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金黄色葡萄球菌院内感染情况,采用VITEK II MIC法进行病原菌鉴定及药敏试验,按照2012年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标准判断结果,采用WHONET5.4进行统计.D试验测定红霉素诱导克林霉素耐药实验.结果 ICU病房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高;按标本种类分,痰标本分离率高(占63.4%); MRSA检出率为62.8%; MRSA对庆大霉素、利福平、环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莫西沙星耐药率较MSSA耐药率高,本实验室未出现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D试验阳性率为35.43%.结论 应及时掌握本院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监测结果,为促进感染患者的康复和预后提供参考.

    作者:胡辛兰;陈发林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LA检测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在隐球菌性脑膜炎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乳胶凝集试验(LA)在隐球菌性脑膜炎中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56例确诊的隐球菌性脑膜炎患 者和25例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采用乳胶凝集试验检测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并与真菌培养和直接镜检方法相比较,评价其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乳胶凝集试验、真菌培养和直接镜检3种方法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91.1%、69.6%和73.2%,乳胶凝集试验特异度分别为96.0%、100%、100%.结论 乳胶凝集试验检测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可作为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早期诊断方法.

    作者:刘珍琼;熊国亮;辛茶香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重症监护室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分析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方法 对某三甲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患者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90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的47例,发生率24.7%: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细菌构成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64.7%).分离菌以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多见.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头孢吡肟、氨曲南、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及复方新诺明抗生素的耐药率达到60%以上.九成以上的铜绿假单胞菌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和妥布霉素体外敏感.肺炎克雷伯菌中体外敏感性大于80%的包括左氧氟沙星、妥布霉素、头孢吡肟、亚胺培南.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氨苄西林、四环素、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高于50%,而对万古霉素、奎奴普丁/达福普丁、呋喃妥因和利奈唑胺全部敏感.真菌对5种抗真菌药物的耐药率均小于10%.结论 ICU应定期进行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性监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作者:赵元勋;郑燕青;任小英;张加勤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ELISA两步夹心法测定HBsAg在献血筛查中的应用

    目的 评价无偿献血标本用ELISA两步法检测HBsAg模式应用的效果.方法 对胶体金法筛查阴性无偿献血者标本45477份,采用ELISA一步法和两步法进一步复核对比分析.结果 胶体金法均为阴性标本中,ELISA一步法282例HBsAg呈阳性,阳性率为0.62%;ELISA两步法586例HBsAg呈阳性,阳性率为1.29%,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应用ELISA两步夹心法对献血者HBsAg实施检测对降低HBsAg漏检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何星;洪茂;黄小明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儿科住院患者常见菌的耐药性分析

    目的 分析儿科住院患者分离菌及其耐药性,为临床治疗和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分析我院2012年自儿科住院患者临床分离的1284株病原菌的耐药情况,细菌的鉴定和药敏采用Vitek-2 compact系统.结果 儿科住院患者常见的前五位的是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和大肠埃希菌.13.9%金黄色葡萄球菌为MRSA;肺炎克雷伯菌中44.5%为产ESBLs株;肺炎链球菌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的敏感率低;流感嗜血杆菌中47.4%产β-内酰胺酶,头孢噻肟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保持较好活性.结论 对儿科住院患者的分离菌和耐药监测能对临床治疗提供指导和帮助.

    作者:郑燕青;赵元勋;徐和平;马晓波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评价血清中结核杆菌特异性蛋白抗体对诊断肺结核的应用价值

    目的 评价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蛋白抗体检测对肺结核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70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42例非结核性肺部疾病患者和30例健康献血员进行血清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蛋白抗体检测,同时对全部肺结核和非结核性肺部疾病患者进行痰抗酸杆菌涂片和培养.结果 370例临床诊断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蛋白抗体检测阳性284例,阳性率76.8%;42例菲结核性肺部疾病患者,假阳性4例,假阳性率9.5%;30例健康献血员对照组,假阳性1例,假阳性率3.3%.检测菌阳肺结核的敏感性为81.4%,,菌阴肺结核的敏感性为72.9%;阳性检出率76.8%远高于细菌学的阳性检出率45.1%,x2=77.72,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蛋白抗体检测对肺结核的诊断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作者:张慧慧;熊国亮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肾病综合症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检测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肾病综合症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江西省新余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肾病综合症患者,并选取40例健康体检人群,采用免疫比浊法对两组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及补体(C3、C4)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对两组Ig检查结果比较发现,观察组患者IgG(4.83+2.02)g/L、IgA(1.74±0.72)g/L相比对照组明显下降IgG(13.40±1.88)g/L、IgA(2.54+0.61)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IgM(1.92+0.39)g/L相比对照组IgM (1.52+0.14)g/L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血清补体水平比较发现,两组C4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C3(0.96+0.35)g/L明显低于对照组C3(1.27+0.36)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检测对于肾病综合症诊断及治疗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值得临床大力推广运用.

    作者:刘空前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尿α1酸性糖蛋白在预测T2DM患者糖尿病肾病进展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尿α1酸性糖蛋白(AAG)预测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尿病肾病(DN)进展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2008年7月至2011年10月入院治疗的T2DM患者100例,分别检测其尿AAG、随机尿微量白蛋白(MABL)和肌酐水平.将T2DM患者按尿AAG水平分为尿正常AAG组(NAAGU)组、微量尿AAG组(MAAGU)组和尿大量AAG组(MaAAGU)组,以MALB与尿肌酐的比值(ACR)为肾组织损害进展的参照标准,随访观察各组患者尿AAG水平与肾损害进展的关系.评价尿AAG水平对T2DM患者DN发生和发展的预测价值.结果 在NAAGU组、MAAGU组和MaAAGU组中,分别有7.14%、16.67%和37.5%的T2DM患者发生了DN的进展,有8.33%的MAAGU组患者发生了DN的缓解,而在MaAAGU组中无一例患者发生DN的缓解.结论 尿AAG测定可作为T2DM的辅助诊断指标之一,对T2DM患者DN的发生发展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作者:鞠北华;方乐;杨建安;黄自坤;李玮婷;徐晓萌;郭国爱;李俊明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临床不合格血液标本原因分析和持续改进措施

    目的 分析临床血液标本的不合格率、不合格原因及分布,以此作为提高实验室分析前质量控制的指标,旨在为临床提供准确可信的检验结果.方法 对临床血液标本的不合格率、不合格原因及科室分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年不合格率0.61%;2011年不合格率0.46%.两年不合格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持续改进措施,加强分析前质量控制,为临床提供准确可信的检验结果.

    作者:刘志华;李丹华;彭祥云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HBsAg检测阴性而HBV-DNA检测阳性标本乙肝两对半结果模式分析

    目的 对ELISA检测HBsAg结果阴性而HBV-DNA检测阳性标本乙肝两对半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方法 采用2种不同厂家ELISA试剂对52224例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进行HBsAg检测,核酸检测方法对51797例HBsAg检测阴性标本进行HBV-DNA定性检测,83例HBV-DNA定性检测阳性标本进行HBV-DNA定量检测和乙肝两对半检测.结果 52224例献血者HBsAg检测阴性为51797例;51797例检测HBsAg阴性标本而HBV-DNA定性检测阳性共83例;83例HBV-DNA定性检测阳性标本经定量检测53例为阳性;83例HBV-DNA定性检测阳性标本乙肝两对半检测有10种模式,HBcAb阳性占87.95%; HBcAb和HBeAb同时阳性占56.63%; HBsAg阳性占22.89%.结论 由于经济原因核酸检测暂不适宜全面推广情况下,为减少经输血传播乙肝,选择灵敏度和特异性好的ELISA试剂检测HBsAg;体检征询发现献血者HBcAb、HBeAb同时阳性时暂缓献血.

    作者:熊丽红;钱榕;李国良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臭氧自血回输治疗丙型肝炎患者实验室检测分析及临床疗效评价

    目的 通过观察臭氧自血回输疗法治疗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实验室检测分析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以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丙型肝炎患者13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3例、对照组7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干扰素α-2b(Interferonα-2b)500万国际单位肌注、每周3次,并联合利巴韦林片300 mg、每日3次口服;治疗组患者加用臭氧自血回输疗法、每周3次治疗.治疗12周后,分别观察、比较其血清丙型肝炎病毒核酸(Hepatitis C virus ribonucleic acid,HCV RNA)水平的变化、血清病毒学应答率、生化学应答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12周,两组患者血清HCV RNA水平中位数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治疗组血清HCV RNA水平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血清生化学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病毒学应答率及生化学应答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0.05).两组均未发生不良事件.结论 实验室检测结果分析得出臭氧自血回输疗法治疗丙型肝炎,可以使患者血清HCV RNA水平明显下降,并能促进患者肝功能恢复,安全性好;可用于丙型肝炎的辅助治疗.

    作者:于强;吴锦瑜;聂莲宝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胃镜检查患者与健康体检人群HBV感染情况分析

    目的 了解乙型肝炎病毒(HBV)在消化内科行胃镜检查病人与健康体检者中的感染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来门诊消化内科行胃镜检查与同期来院体检人员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检测情况.结果 胃镜检查患者2894例,HBsAg阳性142例,总阳性率4.91%,男性阳性率5.19%,女性4.36%,两性别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体检者10354例,HBsAg阳性374例,总阳性率3.61%,与病人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13,P<0.01),其中男性阳性率3.64%,女性3.55%,两性别组差异依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组人群中消化内科就诊患者比健康体检者HBsAg阳性率高,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人群中男性HBsAg阳性率均大于女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作者:高彦;王海宁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某海岛地区高尿酸血症与血糖、血脂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珠海海岛渔民人群高尿酸血症的发生率及其与血糖、血脂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1100例渔民测定血尿酸、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对高尿酸组与正常尿酸组人群的血糖、血脂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海岛渔民的血尿酸、血糖水平和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高尿酸组与正常尿酸组在性别、及血糖异常、血脂异常的发生率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海岛渔民患高尿酸血症高于其他地区,而且高尿酸血症患者比尿酸正常人群更易发生血糖及血脂代谢异常.

    作者:林虹;谭功军;邝琳;唐发清;马新俊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4394例新生儿HIV、HCV、HBV、TP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艾滋病病毒(HI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及梅毒螺旋体(TP)抗体在新生儿中的感染状况.方法 采股静脉血3~5ml,分离血清分别用酶联免疫法(ELISA)作HIV抗体、HBV五项指标、HCV抗体和TP抗体检测,HIV初筛阳性送市疾控中心确认,TP-ELISA阳性用TPPA进行确认.结果 4394例新生儿中,HIV抗体初筛阳性2例(0.05%),HBV五项标志物中HBsAg阳性36例(0.82%),HCV抗体阳性20例(0.46%),TP阳性116例(2.6%).结论 抗-HIV、抗-HCV、HBsAg在新生儿中的检出率均低,而TP抗体的检出率则较高.

    作者:田华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临床常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血清果糖胺检测的干扰分析

    目的 评价临床常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NBT法检测果糖胺的干扰效应.方法 遵循CLSI EP7-A2文件,将临床常用13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配制成高浓度为20倍血药峰浓度的系列溶液,按照5%体积加入到新鲜混合血清中,检测新鲜混合血清果糖胺的结果,分析干扰效应.结果 替卡西林钠/克拉维酸、头孢硫脒对果糖胺检测存在正干扰,替卡西林钠/克拉维酸75%血药峰浓度、头孢硫脒50%血药峰浓度开始干扰造成果糖胺检测结果超出x+1.96s范围,且干扰值与干扰药物浓度呈正相关,其它11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果糖胺检测没有干扰.结论 替卡西林钠/克拉维酸、头孢硫脒对NBT法检测果糖胺存在正干扰,临床应在用药前或静脉滴注1~2个半衰期后采样检测果糖胺以避免干扰.

    作者:姚孝明;颜巍;周竞;蒋叶;王婷;张家明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细胞块石蜡包埋及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技术在胸腹水细胞病理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细胞块石蜡包埋及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技术在胸腹水细胞病理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收集有异型细胞及癌细胞的浆膜腔积液50例,进行离心涂片、细胞块切片HE染色,并进行CK、CK7、CK20、CDX-2、MC、Calretinin、Vimentin、TTF-1、CA125等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选择性标记.结果 常规细胞涂片厚,背景不清晰;离心沉渣包埋切片细胞多而集中,背景清晰,染色鲜艳,并有一定的组织结构,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效果较好,阳性定位准确,可靠性高.结论 细胞块石蜡包埋及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技术,能提高胸腹水肿瘤细胞的检出率,对肿瘤的诊断、鉴别诊断及细胞来源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黄金长;张功亮;郭广秀;王建;彭芳;陈青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STR峰高与峰下面积在干细胞移植后状态判断的应用探讨

    目的 探讨短串联重复序列(STR)信息位点的峰高与峰下面积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嵌合状态判断中的作用,寻找适合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状态判断的指标.方法 分别采集两名无关供者及M2患者及其HLA全相合供者两组血标本,以白细胞含量为依据制备不同比例混合血样,提取DNA,使用STR试剂盒,建立PCR扩增体系,在ABI3100仪上检测扩增片段,筛选得到理想的信息位点,获取其峰高及峰面积进行移植嵌合率的计算.结果 各筛选位点以峰高或面积得出的模拟嵌合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且各位点模拟嵌合率与制备的浓度梯度之间的相关系数均在0.9965以上.结论 峰高或峰下面积均可作为嵌合状态的定量监控指标.

    作者:孙瑜;李国良;黄丽红;肖莉;吴红;熊莉;翁美芝;刘强;何华庆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2666例孕中期唐氏综合症血清筛查结果分析

    目的 探讨孕中期唐氏综合征(DS)产前血清学筛查方法在诊断胎儿缺陷方面的应用.方法 化学发光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到2012年6月共2666例孕妇来西安交通大学附属3201医院自愿接受检测血清中甲胎蛋白(AFP)和游离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F-βHCG)及游离雌三醇(uE3)的浓度,应用上海腾程软件计算DS风险.高风险者进行羊水细胞培养做染色体核型分析,同时结合彩超检查追踪胎儿的情况.结果 筛查的2666例孕妇中,唐氏综合征高风险101例,阳性率为3.79%.101例中84例接受染色体核型分析,确诊唐氏儿4例,检出率4.76%;神经管缺陷(NTD)高风险66例,经彩超确诊2例.检出率为3.0%,18-三体检出51例,阳性率为1.91%,接受羊水穿刺进行染色体诊断,确诊18-三体3例,检出率5.9%.年龄≥35岁者阳性检出率高于年龄<35岁者(P<0.01).结论 孕中期血清学AFP+ F-βHCG+ uE3“三联检”筛查与彩超结合的联合筛查方法是预测胎儿发育情况的有效方法,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年龄≥35岁的孕妇应重点筛查.

    作者:张军;邢雪梅;祝力琦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生殖道Uu感染及药敏结果分析

    解脲脲原体(Uu)是人类泌尿生殖道常见寄生菌之一,在特定环境卞可以致病,尤其是非淋菌性尿道炎的主要病原体,还可以引起阴道炎、宫颈炎、输卵管炎、慢性前列腺炎、附睾炎及不孕不育等疾病[1],因此对支原体感染进行检测和药敏分析,对临床合理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劼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PCR-SSP法在ABO疑难血型鉴定中的应用

    目的 采用PCR-SSP法检测ABO基因型.方法 ABO血型血清学正反定型不符样本10个,用PCR-SSP法检测其基因型.结果 10个疑难血型标本PCR-SSP法均得出明确的ABO血型结果.结论 PCR-SSP法检测ABO血型方法可靠,可应用于临床输血.

    作者:肖莉;后平钦;李国良 刊期: 2013年第05期

实验与检验医学杂志

实验与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