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糖尿病患者足部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分析

梁庆华;唐凤川

关键词:糖尿病足, 感染, 病原菌, 抗药性
摘要:目的 了解该院糖尿病足(DD合并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状况.方法 收集该院2009月1月至2013年1月105例DF感染患者的创面分泌物进行病原菌培养和药敏结果分析.结果 105例DF患者分泌物样本中培养出病原菌112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64株,占57.14% (64/112),革兰阴性杆菌42株,占37.50% (42/112),真菌6株,占5.36%(6/112),其中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敏感,对青霉素、克林霉素、红霉素、氨苄西林等耐药率高,未出现对万古霉素耐药的菌株.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敏感性好,对阿莫西林、环丙沙星、复方新诺明、氨苄西林等耐药率高.结论 糖尿病足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主要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高,呈现多重交叉耐药.
实验与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某海岛地区高尿酸血症与血糖、血脂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珠海海岛渔民人群高尿酸血症的发生率及其与血糖、血脂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1100例渔民测定血尿酸、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对高尿酸组与正常尿酸组人群的血糖、血脂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海岛渔民的血尿酸、血糖水平和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高尿酸组与正常尿酸组在性别、及血糖异常、血脂异常的发生率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海岛渔民患高尿酸血症高于其他地区,而且高尿酸血症患者比尿酸正常人群更易发生血糖及血脂代谢异常.

    作者:林虹;谭功军;邝琳;唐发清;马新俊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STR峰高与峰下面积在干细胞移植后状态判断的应用探讨

    目的 探讨短串联重复序列(STR)信息位点的峰高与峰下面积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嵌合状态判断中的作用,寻找适合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状态判断的指标.方法 分别采集两名无关供者及M2患者及其HLA全相合供者两组血标本,以白细胞含量为依据制备不同比例混合血样,提取DNA,使用STR试剂盒,建立PCR扩增体系,在ABI3100仪上检测扩增片段,筛选得到理想的信息位点,获取其峰高及峰面积进行移植嵌合率的计算.结果 各筛选位点以峰高或面积得出的模拟嵌合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且各位点模拟嵌合率与制备的浓度梯度之间的相关系数均在0.9965以上.结论 峰高或峰下面积均可作为嵌合状态的定量监控指标.

    作者:孙瑜;李国良;黄丽红;肖莉;吴红;熊莉;翁美芝;刘强;何华庆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几种啮齿类动物高血脂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

    高脂血症为终身疾病,在人群中其发病率逐年增高,目前没有根治方法.长期高血脂,可引起机体代谢紊乱,产生进行性动脉硬化,进而导致心、脑、肾等重要脏器受到损害,严重危害健康,危及生命.探讨高脂血症的预防和治疗,开发降血脂保健品和药物,是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热点之一,因此,选择一个理想的高血脂动物模型是研究血脂代谢及其影响因素的关键.目前,动物实验中用啮齿类动物进行高血脂动物模型造模较为常见,造模的方法也较多,本文拟对几种啮齿类动物高血脂模型的造模方法作一综述.

    作者:丁晟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臭氧自血回输治疗丙型肝炎患者实验室检测分析及临床疗效评价

    目的 通过观察臭氧自血回输疗法治疗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实验室检测分析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以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丙型肝炎患者13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3例、对照组7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干扰素α-2b(Interferonα-2b)500万国际单位肌注、每周3次,并联合利巴韦林片300 mg、每日3次口服;治疗组患者加用臭氧自血回输疗法、每周3次治疗.治疗12周后,分别观察、比较其血清丙型肝炎病毒核酸(Hepatitis C virus ribonucleic acid,HCV RNA)水平的变化、血清病毒学应答率、生化学应答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12周,两组患者血清HCV RNA水平中位数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治疗组血清HCV RNA水平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血清生化学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病毒学应答率及生化学应答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0.05).两组均未发生不良事件.结论 实验室检测结果分析得出臭氧自血回输疗法治疗丙型肝炎,可以使患者血清HCV RNA水平明显下降,并能促进患者肝功能恢复,安全性好;可用于丙型肝炎的辅助治疗.

    作者:于强;吴锦瑜;聂莲宝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蛋白质的氨甲酰化作为慢性肾衰时的生物标志物

    许多研究已证实氨基甲酰化的蛋白质涉及各种疾病的进展,特别是慢性肾衰.本文的目的是介绍非酶促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的概况以及其在体内的影响,并评价其作为生物标志物的临床用途.

    作者:王继贵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2010年至2012年东莞地区支原体感染及耐药情况分析

    目的 了解东莞地区2010年至2012年非淋菌性尿道炎(NGU)患者中支原体感染情况及其耐药性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支原体培养、鉴定、药敏一体化试剂盒,对1590例NGU患者的尿道(宫颈)分泌物进行解脲脲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培养鉴定及药敏检测.结果 1590名患者中,支原体培养阳性496例,阳性率为31.1%.其中2010年阳性率为25.9%,2011年阳性率为32.6%,2012年阳性率为37.6%.12种抗生素中,Uu和Mh对美满霉素、强力霉素,交沙霉素和四环素仍保持高敏感性,但对其他多种抗生素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结论 NGU患者中支原体感染率呈逐年增高趋势,且支原体已对多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因此,对NGU患者必须加强支原体培养和药敏试验,以指导临床用药.

    作者:李玉美;林东子;陈胤文;袁灿华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乙二胺四乙酸盐对肝素钠抗凝后血小板聚集的影响

    目的 探讨乙二胺四乙酸盐(EDTA-K2)对肝素钠抗凝后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方法 对38名血小板数量正常的体检者抽取静脉血标本,分别使用EDTA-K2、肝素钠抗凝20min、肝素钠抗凝20 min加入EDTA-K2、肝素钠抗凝60 min加入EDTA-K2的抗凝标本,进行计数及血涂片瑞氏染色观察.结果 肝素钠抗凝静脉血血小板计数结果为(93.7±32.18)× 109/L;EDTA-K2抗凝血血小板计数结果为(210+58.39)×109/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74,P<0.001).肝素钠抗凝静脉血静置20min后加入EDTA-K2抗凝剂结果为(212.05 +60.20)× 109/L;与EDTA-K2抗凝血结果(210+58.39)× 109/L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44,B0.05).肝素钠抗凝静脉血静置60 min后加入EDTA-K2抗凝剂结果为(56.74+ 15.33)× 109/L,与EDTA-K2抗凝血结果(210t58.39)× 109/L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88,P<0.001).结论 EDTA-K2钙离子螯合剂可可逆性地使初发聚集的血小板解聚.

    作者:王秀媛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4394例新生儿HIV、HCV、HBV、TP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艾滋病病毒(HI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及梅毒螺旋体(TP)抗体在新生儿中的感染状况.方法 采股静脉血3~5ml,分离血清分别用酶联免疫法(ELISA)作HIV抗体、HBV五项指标、HCV抗体和TP抗体检测,HIV初筛阳性送市疾控中心确认,TP-ELISA阳性用TPPA进行确认.结果 4394例新生儿中,HIV抗体初筛阳性2例(0.05%),HBV五项标志物中HBsAg阳性36例(0.82%),HCV抗体阳性20例(0.46%),TP阳性116例(2.6%).结论 抗-HIV、抗-HCV、HBsAg在新生儿中的检出率均低,而TP抗体的检出率则较高.

    作者:田华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PCR-SSP法在ABO疑难血型鉴定中的应用

    目的 采用PCR-SSP法检测ABO基因型.方法 ABO血型血清学正反定型不符样本10个,用PCR-SSP法检测其基因型.结果 10个疑难血型标本PCR-SSP法均得出明确的ABO血型结果.结论 PCR-SSP法检测ABO血型方法可靠,可应用于临床输血.

    作者:肖莉;后平钦;李国良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两种定量检测D-二聚体方法的比较

    D-二聚体(D-dimer,D-D)是反映已交联的纤维蛋白被纤溶酶降解的特异性分子标记物,是血栓性疾病的唯一标记物,它能有效地确定有无稳定的纤维蛋白存在.它的生成或增高反应了凝血和纤溶系统的激活,其血浆中的水平可代表体内凝血酶的活性及纤维蛋白的生成情况,可以作为体内血栓形成的指标之一[1].近年来,定量检测D-二聚体含量已成为排查深静脉血栓(DVT)、肺栓塞(PE)、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等血栓性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并作为溶血栓治疗的动态监测指标[2].但是不同的检测方法D-二聚体结果通常不一致[3],现将本院两种检测D-二聚体的方法进行比较,结果如下.

    作者:全媛;王平平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尿液红细胞定量分析方法学的探讨

    目的 探讨并比较尿液红细胞自动化仪器定量方法与人工镜检定量计数的关系.方法 制备尿红细胞标准液,分别用不离心、离心两种人工镜检方法和UF-1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朗迈UriSed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两种自动化尿液分析仪进行检测,分析四种尿红细胞定量方法间的差异.结果 离心镜检法检测尿红细胞结果与理论浓度之间偏差大,不离心镜检法、UF-100分析仪法、朗迈UriSed分析仪法检测结果较接近理论浓度.不离心镜检法检测结果与理论浓度之间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F-1 00分析仪、朗迈UriSed分析仪、离心镜检检测结果与理论浓度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离心镜检法检测结果与UF-100分析仪、朗迈UriSed分析仪检测结果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离心镜检检测结果与UF-100分析仪、朗迈UriSed分析仪检测结果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F-100分析仪检测结果与朗迈UriSed分析仪检测结果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种方法的检测结果与理论值之间均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值分别为0.991,0.999,0.999,0.998).结论 尿液红细胞离心镜检计数法不适用于红细胞定量分析.UF-100分析法和朗迈UriSed分析法由于具有快速自动化检测的特性更适用于尿红细胞常规定量检测,但对尿红细胞的识别应另行探讨.不离心镜检计数法能较准确地反映尿液红细胞的实际浓度,但由于操作繁琐,效率低下且存在人工误差而不实用,可作为自动化尿分析仪的复检方法.

    作者:李扬宇;郑春盛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生殖道Uu感染及药敏结果分析

    解脲脲原体(Uu)是人类泌尿生殖道常见寄生菌之一,在特定环境卞可以致病,尤其是非淋菌性尿道炎的主要病原体,还可以引起阴道炎、宫颈炎、输卵管炎、慢性前列腺炎、附睾炎及不孕不育等疾病[1],因此对支原体感染进行检测和药敏分析,对临床合理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劼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98129例术前四项检测结果的分析

    目的 通过对98129例样本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抗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抗艾滋病病毒抗体(抗-HIV)、抗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检测结果的分析,了解2010年至2012年福建省立医院患者四种病原体的感染情况,探讨进行术前四项检测的重要性.方法 应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对98129例样本进行HBsAg、抗-HCV、抗-HIV、抗-TP的检测.结果 HBsAg、抗-HCV、抗-HIV、抗-TP阳性率分别为6.43%、1.68%、0.15%、2.82%.2010-2012年期间,HBsAg、抗-HCV的阳性率呈现递减趋势,感染人群以>30岁患者为主;抗-HIV、抗-TP的阳性率呈现递增趋势,其中HIV感染人群以<60岁患者为主,而TP感染人群以>60岁患者为主.结论 进行术前四项检测,有助于及时了解患者的感染情况,对制定感染的预防及治疗措施,避免院内感染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徐如梅;黄毅;沈菁;张建钫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福建省2004年至2012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菌群分布变迁变化趋势分析

    目的 为了解流脑菌群在福建省的流行、分布及耐药状况,以便采取防止措施.方法 我们于2004年-2012年对我省流脑病例咽拭子及脑脊液、密切接触者、健康人群咽拭子,依据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诊断标准和处理原则进行了流脑菌群的分布监测.结果 共分离了脑膜炎奈瑟菌株70株.其中从流脑病人中分离脑膜炎奈瑟菌15株、密切接触者咽拭子分离脑膜炎奈瑟菌14株、健康人群咽拭子中分离脑膜炎奈瑟菌41株;分离到的70株脑膜炎奈瑟菌血清分布为A群27株(38.57%)、B群20株(28.57%)、C群22株(31.43%)、W135群1株(1.43%);对70株脑膜炎奈瑟菌做了药敏试验,敏感率依次为头孢唑啉100%、头孢呋辛100%、头孢噻肟100%、氯霉素100%,耐药率较高的为复方新诺明78.57%、阿莫西林80%.结论 福建省流脑的病原学和血清学特征为多菌型并存着,菌株对于一些药物出现了耐药现象,有必要加强流脑疫苗的免疫接种和流脑病原学监测.

    作者:李曲文;江裕;原灵;陈爱平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胃镜检查患者与健康体检人群HBV感染情况分析

    目的 了解乙型肝炎病毒(HBV)在消化内科行胃镜检查病人与健康体检者中的感染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来门诊消化内科行胃镜检查与同期来院体检人员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检测情况.结果 胃镜检查患者2894例,HBsAg阳性142例,总阳性率4.91%,男性阳性率5.19%,女性4.36%,两性别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体检者10354例,HBsAg阳性374例,总阳性率3.61%,与病人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13,P<0.01),其中男性阳性率3.64%,女性3.55%,两性别组差异依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组人群中消化内科就诊患者比健康体检者HBsAg阳性率高,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人群中男性HBsAg阳性率均大于女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作者:高彦;王海宁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评价血清中结核杆菌特异性蛋白抗体对诊断肺结核的应用价值

    目的 评价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蛋白抗体检测对肺结核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70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42例非结核性肺部疾病患者和30例健康献血员进行血清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蛋白抗体检测,同时对全部肺结核和非结核性肺部疾病患者进行痰抗酸杆菌涂片和培养.结果 370例临床诊断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蛋白抗体检测阳性284例,阳性率76.8%;42例菲结核性肺部疾病患者,假阳性4例,假阳性率9.5%;30例健康献血员对照组,假阳性1例,假阳性率3.3%.检测菌阳肺结核的敏感性为81.4%,,菌阴肺结核的敏感性为72.9%;阳性检出率76.8%远高于细菌学的阳性检出率45.1%,x2=77.72,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蛋白抗体检测对肺结核的诊断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作者:张慧慧;熊国亮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血培养阳性标本直接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的评价

    目的 比较直接法与常规法对血培养阳性标本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的一致性,探讨直接法菌种鉴定及药敏试验的可行性.方法 将血培养仪报警的阳性标本涂片革兰染色镜检,依据染色结果选择不同鉴定卡,直接上机进行菌种鉴定及药敏试验,同时将阳性标本转种平板分离培养,分纯后的菌落按常规法上机鉴定及药敏试验,并对两种方法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两种方法细菌鉴定总一致率为93.5%,其中G-菌鉴定一致率为95.4%,G球菌一致率90.9%;药敏试验总符合率达94.6%.结论 直接法菌种鉴定及药敏试验明显缩短了检测时间,且与常规法检测结果符合率高,为临床尽早抗感染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

    作者:罗永慧;吴昌志;舒向荣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临床常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血清果糖胺检测的干扰分析

    目的 评价临床常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NBT法检测果糖胺的干扰效应.方法 遵循CLSI EP7-A2文件,将临床常用13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配制成高浓度为20倍血药峰浓度的系列溶液,按照5%体积加入到新鲜混合血清中,检测新鲜混合血清果糖胺的结果,分析干扰效应.结果 替卡西林钠/克拉维酸、头孢硫脒对果糖胺检测存在正干扰,替卡西林钠/克拉维酸75%血药峰浓度、头孢硫脒50%血药峰浓度开始干扰造成果糖胺检测结果超出x+1.96s范围,且干扰值与干扰药物浓度呈正相关,其它11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果糖胺检测没有干扰.结论 替卡西林钠/克拉维酸、头孢硫脒对NBT法检测果糖胺存在正干扰,临床应在用药前或静脉滴注1~2个半衰期后采样检测果糖胺以避免干扰.

    作者:姚孝明;颜巍;周竞;蒋叶;王婷;张家明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抗gp210及sp100抗体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中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抗gp210、sp100抗体检测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53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及168例非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非PBC)患者及50例健康对照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抗gp210和sp100自身抗体并观察其临床评价指标,对其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3例PBC患者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gp210和sp100等自身抗体结果显示其阳性率分别为41.5%和17.0%;与菲PBC和对照组比较,P<0.01有非常显著性意义.(2)53例PBC患者检测gp210和sp100等自身抗体与非PBC及对照组比较,其临床评价指标结果显示敏感性为41.5%和17.0%o,特异性为97.2%和99.5%.结论 PBC患者检测抗gp210和抗sp100抗体,对PBC的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的作用,有助于提高PBC诊疗水平.

    作者:詹克勤;彭卫华;陈建华;李俊明;鞠北华;胡意;罗忠勤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细胞块石蜡包埋及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技术在胸腹水细胞病理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细胞块石蜡包埋及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技术在胸腹水细胞病理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收集有异型细胞及癌细胞的浆膜腔积液50例,进行离心涂片、细胞块切片HE染色,并进行CK、CK7、CK20、CDX-2、MC、Calretinin、Vimentin、TTF-1、CA125等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选择性标记.结果 常规细胞涂片厚,背景不清晰;离心沉渣包埋切片细胞多而集中,背景清晰,染色鲜艳,并有一定的组织结构,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效果较好,阳性定位准确,可靠性高.结论 细胞块石蜡包埋及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技术,能提高胸腹水肿瘤细胞的检出率,对肿瘤的诊断、鉴别诊断及细胞来源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黄金长;张功亮;郭广秀;王建;彭芳;陈青 刊期: 2013年第05期

实验与检验医学杂志

实验与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