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肝硬化患者血清前白蛋白、腺苷脱氨酶测定及临床应用评价

陈建华;徐勇;郑晓丰;张财成;张经宇;黎静;邹海虹;陈唐勇

关键词:肝硬化, 前白蛋白, 腺苷脱氨酶
摘要: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前白蛋白、腺苷脱氨酶测定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151例肝硬化患者和50例健康体检者,应用日立76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其血清前白蛋白(PA)和腺苷脱氨酶(ADA)的活力含量,并对其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1例肝硬化患者及50例对照组血清PA和ADA含量显示,代偿期为(228.5±74.1)mg/L和(11.2±4.8)IU/L,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失代偿期为(159.5±109.8)mg/L和(16.8±6.8)IU/L,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PA和ADA测定可分别从肝脏的蛋白质、酶及胶原代谢三个方面辅助诊断肝硬化,同时由于PA和ADA的检测具有快速、价廉的特点,可作为肝硬化患者病情监测的有效指标.
实验与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聚合酶链反应-测序技术快速检测耐异烟肼结核分枝杆菌KatG基因突变的研究

    目的 应用PCR-DNA测序技术快速检测耐异烟肼结核分枝杆菌分离株KatG基因突变,评价其在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异烟肼耐药性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47株耐异烟肼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及30株结核分枝杆菌敏感分离株用PCR-DNA测序技术检测KatG基因突变.结果 47株耐异烟肼结核分枝杆菌分离株中,有31株KatG基因检出有突变,突变检出率为66.0%(31/47);30株结核分枝杆菌敏感株检出1株KatG基因突变.结论 PCR-DNA测序技术方法敏感、准确、特异,可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KatG耐药基因突变,有利于耐异烟肼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的快速检测.

    作者:予季;熊国亮;张慧慧;刘珍琼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46例分析

    1资料与方法1.1病历资料慢性乙型肝炎住院及肝病门诊患者46例,男性41例,女性5例.年龄19~56岁.诊断标准均符合2002年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病毒指标除乙型病毒学指标阳性外,其余甲、丙、丁、戊型病毒学指标均阴性,排除失代偿性肝病、肝癌病例,所有病历均为ALT、AST>正常2倍以上,HBV DNA>1.0×106copies/ml,病程6个月以上者`

    作者:方红;杨富开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ROC曲线评价血清hs-CRP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 应用ROC曲线分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ACS)患者共105例,其中不稳定心绞痛(UAP)组45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60例,正常对照组98例作为研究对象.hS-CRP测定采用颗粒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PETIA),并对hs-CRP进行统计学分析和ROC曲线分析.结果 ACS两组中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AMI组hs-CRP水平高于UAP组(P<0.01).hs-CRP曲线下面积为0.77.结论 hs-CRP对于ACS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曾传玲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与干扰素疗效关系的研究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与干扰素a-疗效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调查145例干扰素a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PCR-RFLP)分析其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结果 HBV优势基因是B(65.5%)和C(34.5%)型,B基因型95例,C基因型50例;对两基因型在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年龄、性别、ALT、HBV-DNA进行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组65例患者接受干扰素a治疗,干扰素a治疗有效率在治疗组B、C两基因型中分别为77.3%、57.1%.结论 B基因型HBV对干扰素a的有效应答率高于C型.

    作者:钟渊斌;杨茜;张伦理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9例免疫分型与临床观察

    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cvtic leukemia,ALL)是一组异质性疾病,来源于不同恶性克隆的各亚型,在显著不同的生物学特征及预后因素.免疫分型是用已知的单克隆抗体(单抗)去鉴定细胞表面或细胞内的免疫标志,可用于剖析细胞的来源及分化阶段,尤其是与流式细胞术(FCM)联合应用以来,使诊断ALL的准确率提高到90%以上.免疫分型作为ALL的诊断和分型已为国际上广泛采用.本文对29例ALL进行免疫分型与临床观察总结,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鹤进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液体培养法与固体培养法结果比较的研究

    目的 比较液体培养与固体培养方法对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检测的可靠性,从而提高支原体检测的准确率.方法 采用液体培养基和固体A7琼脂培养基平行检测106例宫颈分泌物样本的Uu和Mh.结果 对Uu检测,液体培养法阳性56例;固体培养法阳性49例;对Mh检测,液体培养法阳性24例,固体培养法阳性17例,两种培养法培养Uu及Mh的阳性率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液体培养法灵敏度较高而特异度较低,固体培养法则正好相反,特异性高而灵敏度低.结论 在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检测中,实验室应尽可能采用两种培养方法平行检测,以弥补两种方法各自的不足,提高检测的准确度.

    作者:杨颖;罗永慧;江莎莎;甘雪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血液粘稠度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液粘稠度状况及临床疗效的观察.方法 30例活期RA患者治疗前及症状缓解后同时测血液粘稠度、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并与30例正常人对照.结果 活动期RA患者血液粘稠度、CRP、RF明显升高,经治疗症状缓解后血液粘度、CRP、RF明显降低,治疗前后比较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但仍有部分的RF、CRP未降至正常参考区间.除血沉外,治疗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讨论活动期RA患者的血液粘稠度明显升高,导致微循环障碍,是加速病理损伤的一大因素,可能为临床治疗提供新途径.

    作者:帅丽华;卢敏;胡志坚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临床化学检验中干扰物质的筛选

    近年来,干扰物质作为影响临床化学检验结果的一大因素而越来越受到重视.美国临床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经过不懈努力,于2002年颁发了EP7-A文件指导我们对临床化学检验中的干扰因素进行分析,现将该文件的主要内容叙述如下.

    作者:吕赛平;伍志杰;邹学森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脂多糖诱导巨噬细胞产生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实验研究

    目的 观察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vnthase,iNOS)的诱导作用.方法 常规方法获取小鼠腹腔巨噬细胞随机分成两组:空白对照组(培养基中不含LPS)及LPS组(分别含LPS 0.01,0.1.1.0,10mg/L的培养基培养24h).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测定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RT-PCR和Westem Blotting结果表明,经0.1mg/L LPS刺激后细胞iNOS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且在一定范围内呈剂量--效应关系.结论 LPS可诱导小鼠巨噬细胞产生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作者:胡意;娄远蕾;汪泱;谢安;郭菲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临床检验教学之我见

    临床检验是一门检验技术与相关理论,临床与实验室技术紧密结合的综合性医学应用学科,内容多而且繁杂.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与对教学法的探讨认为在临床检验教学中,利用powerpoint课件等多种教学手段,使抽象的理性认识上升到形象的感性认识;在实验过程中穿插对学生的考查,可以提高学生对细胞形态的识别;通过走出课堂,进入实习基地,开拓了学生的视野;通过把医学基础知识带到专业课程的教学中,使同学们所学的知识得到很好的衔接.合理运用教学法,从而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

    作者:章英;周洁;陈俊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患者输血前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五年结果回顾研究

    为加强临床输血管理,保障临床输血安全,提高患者输血前梅毒抗体的检测准确率[1].避免输血纠纷的发生,我们对2002~2006年度开化县患者在输血前梅毒螺旋体抗体的检测结果进行了回顾研究,获得了本地区患者输血前梅毒感染状况,并从中选择了提高输血前梅毒螺旋体抗体的检测准确性的检测方法.

    作者:汪伟华;苏良生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乳腺疾病针吸细胞学与病理学结果的对照分析

    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有简便、快速、创伤微小,准确性高,并发症少等优点,对乳腺癌的早期发现有重要作用[1],现已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对近年来所做564例乳腺肿块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并报告如下.

    作者:方兆武;施武辉;杨峰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离子电解脱钙法在100例骨病理切片中的应用与观察

    骨病理诊断较难,骨组织病理切片更难,骨组织病理切片关键的是骨的脱钙软化,否则无法切片及进行病理诊断.骨的成份约含50%水份,其余为钙盐及磷酸盐混合物,骨的硬度系由于钙盐的聚积,必须将其除去,则组织变软,方能切片,一般骨脱钙法常用酸泡法.但此方法缺点甚多,主要脱钙时间长,有的需时间长达十天左右,其浸泡液多使用强酸,而强酸腐蚀组织,破坏骨组织结构,很容易误诊.现对本院2001~2007年收治的100例骨病患者标本用离子电解脱钙法进行病理切片,此方法不使用强酸,对组织损伤极微,而去钙化物极快.

    作者:曾秋林;黄珏;李爱云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广东顺德地区在职人员肝吸虫抗体筛查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肝吸虫病高发区在职人员中肝吸虫病感染情况.方法 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肝吸虫特异性抗体IgG.结果 在广东佛山顺德区新球和容奇两镇医院送检的血标本551例,检出肝吸虫特异性抗体IgG阳性91例,感染率为16.5%.男女感染率分别为18.50%和14.48%,经卡方检验显示,男女性感染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1<0.01).结论 顺德区新球与容奇镇在职人员肝吸虫感染的普遍性,男女间感染率有显著性差异.

    作者:张坤波;汪凡军;何晓英;谭苗;胡朝晖;庄锡伟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急性白血病患者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院内感染是急性白血病患者治疗过程中需要面临的一个重要难关.探讨白血病患者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及病原学特点,对指导临床用药和护理、延长患者生存期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对512例白血病患者病作了院内感染的回顾性调查,并对可能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作者:黄美娟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不同离心时间的凝血测定结果比较

    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测定是常用的血栓与止血筛检实验,在临床上常用于病人手术前准备、抗凝剂用量的观察、出血或血栓性疾病的初步诊断和疗效评估.但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较多,尤其是实验前的质量控制,而当标本大量集中在同一时间段送检时,标本离心时间能否得到保证就是一个突出的问题.如果能缩短离心时间,而又不影响检测质量,工作速度将得到较大的提高.为探讨一个合理的离心时间,我们对47例病人,每例两份标本分别以3000r/min速度经5分钟和10分钟离心后,测PT、APTT、FIB的结果,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郭江梅;邹灵丽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ADA、CRP和LDH联合检测对鉴别诊断胸腔积液的意义

    临床上很多原因可引起胸腔积液,诊断胸腔积液首先应鉴别渗出液和漏出液,在渗出性胸液中以结核、细菌和恶性肿瘤引起的胸水为常见.确定胸水的性质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常规的胸腔积液检测受干扰因素影响较大,脱落细胞学检查及病原体检查阳性率不理想,因此临床上在不断探索新的方法与指标.作者通过联合检测胸腔积液中腺苷脱氨酶(ADA)、C-反应蛋白(CRP)和乳酸脱氢酶(LDH)在结核性、化脓性、恶性肿瘤性胸腔积液组及漏出液组中的含量,探讨其诊断价值,为临床提供方便、可靠的诊断指标.

    作者:刘宁;王圆圆;王外梅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溶血对白细胞分类的影响

    血常规检查是临床常规检查项目,采血不顺利或操作有误,常有溶血标本出现.溶血对细胞计数的影响,国内多有报道,但鲜见对WBC分类影响的报道,笔者对此进行了实验,发现标本溶血对WBC分类有极显著影响,表现为嗜中性粒细胞(GR)比例明显降低,淋巴细胞(LY)比例明显升高,而对WBC计数无显著影响,现报道如下.

    作者:董春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用CTB技术检测出一例CINⅢ级报道

    2005年11月我科应用CTB染色技术(即妇科自带涂片多项检查快速染色技术)检测出一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Ⅲ级病例,现将检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邹冬梅;祝云霞;周进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南昌市拘留所羁押人员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筛查报告

    监狱、劳教所和看守所羁押、收教人员是艾滋病高危人群比较集中的地方[1].世界上一些国家监狱的HIV感染率高于外界社会.如法国的监狱中犯人HIV的感染率是一般人群感染率的10倍,1994年在美国的调查发现,监狱中犯人HIV感染率是正常人群的6倍[2].

    作者:蔡军;万玉香;黄昌红;吴伟;汪伊娜;张小南;王国平;陆素贞 刊期: 2007年第06期

实验与检验医学杂志

实验与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