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临床化学检验中干扰物质的筛选

吕赛平;伍志杰;邹学森

关键词:临床化学检验, 干扰物质, 文件, 检验结果, 干扰因素, 实验室, 标准化, 叙述, 协会, 美国
摘要:近年来,干扰物质作为影响临床化学检验结果的一大因素而越来越受到重视.美国临床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经过不懈努力,于2002年颁发了EP7-A文件指导我们对临床化学检验中的干扰因素进行分析,现将该文件的主要内容叙述如下.
实验与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女性生殖道解脲脲原体药敏206例分析

    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是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因其发病率、耐药率不断上升,已引起广大临床医务工作者的重视.伴随着抗生素的普遍应用,甚至滥用,支原体的耐药情况日益严重.而各地的耐药情况存在差异.为了解本地区女性各年龄段患者生殖道解脲脲原体(Uu)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耐药性,笔者于2004年1月~2007年4月对本院妇科门诊206例Uu阳性患者的药敏结果进行了回顾性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游小毛;吴美英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肝硬化患者血清前白蛋白、腺苷脱氨酶测定及临床应用评价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前白蛋白、腺苷脱氨酶测定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151例肝硬化患者和50例健康体检者,应用日立76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其血清前白蛋白(PA)和腺苷脱氨酶(ADA)的活力含量,并对其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1例肝硬化患者及50例对照组血清PA和ADA含量显示,代偿期为(228.5±74.1)mg/L和(11.2±4.8)IU/L,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失代偿期为(159.5±109.8)mg/L和(16.8±6.8)IU/L,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PA和ADA测定可分别从肝脏的蛋白质、酶及胶原代谢三个方面辅助诊断肝硬化,同时由于PA和ADA的检测具有快速、价廉的特点,可作为肝硬化患者病情监测的有效指标.

    作者:陈建华;徐勇;郑晓丰;张财成;张经宇;黎静;邹海虹;陈唐勇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血清镁常规测定方法的比较

    目的 评价临床常用的镁离子测定方法的性能.方法 对5种常用的镁离子测定方法做了精密度、准确度、线性范围、抗干扰能力、稳定性等实验并进行比较.结果 二甲苯胺蓝法、Calmagite染料法、偶氮胂Ⅰ比色法、偶氮胂Ⅲ法和酶速率法批内精密度(CV%)分别为:0.99、0.60、1.24、1.23、1.15,批间精密度(CV%)分别为2.88、4.13、4.84、3.61、2.29.二甲苯胺蓝法和偶氮胂Ⅲ法线性可达2.5mmol/L,Calmagite染料法线性可达2.0 mmol/L,偶氮胂Ⅰ法和酶速率法线性可达4.0 mmol/L.二甲苯胺蓝法和酶速率法试剂开盖稳定性较好,5种镁测定方法的平均回收率都在95%~105%.结论 二甲苯胺蓝法和酶速率法测定血清镁较适合临床常规实验室自动化分析仪使用.

    作者:邓荣春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通州市无偿献血者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分析

    梅毒是一种由苍白螺旋体引起的性接触传染病,目前是世界广泛流行的性传播疾病之一.近年来,我国梅毒感染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为了确保血液质量,提高输血安全意识,现将我市2005年1月1日~2007年2月28日来无偿献血者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情况统计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陈艳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结果之间偏差的分析

    血细胞分析仪在各级医院基本得到了普及,有些大型医院甚至有多台血细胞分析仪,因而各仪器之间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又成为各实验室管理的新问题,也成为检验人员研究的热点.为此我们对我院6台血细胞分析仪主要检测参数结果的一致性和偏差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作者:吕小林;万腊根;张世锟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转基因食品PCR定性检测技术的研究

    目的 建立简便、快速、灵敏、特异的植物源性转基因食品DNA检测技术.方法 针对转基因植物技术中载体上常用花椰菜花叶病毒的35S启动子和根农杆菌的NOS终止子特异基因序列,设计合成特异的引物对35S、NOS,利用基因PCR扩增技术检测转基因食品.结果 引物对35S、NOS分别成功从转基因大豆中扩增出195bp和180bp特异的DNA带.结论 基于35S启动子和NOS终止子基因序列的PCR扩增技术是一种简便、快速、灵敏、特异的转基因食品DNA检测技术.

    作者:倪贤生;唐盈;涂俊凌;冯长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铜陵地区2006年度深部真菌感染监测

    目的 了解安徽省铜陵地区临床分离的深部真菌分类和耐药状况.方法 2006年1~12月铜陵地区临床分离深部真菌,用生物梅里埃试剂盒AP120CAUX进行鉴定分类,ATB-FUNGus21NT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白色假丝酵母菌270株占64.3%,热带假丝酵母菌75株占17.8%,克柔假丝酵母菌20株占4.76%,近平滑假丝酵母菌18株占4.3%,光滑假丝酵母菌16株占3.8%,季也蒙假丝酵母菌7株占1.7%,葡萄牙假丝酵母菌4株占0.95%,酿酒假丝酵母菌3株占0.71%,其他假丝酵母菌7株占1.7%.420株深部真菌对5-氟胞嘧啶和两性霉素B敏感性分别是93.1%和95.2%,氟康唑敏感率51.4%,中介率6.7%,耐药率41.9%;伊曲康唑敏感率35%,中介率15%,耐药率50%;白色假丝酵母菌对5-氟胞嘧啶和两性霉素B耐药率都是1.85%,氟康唑耐药率46.3%,中介率1.85%,伊曲康唑耐药率51.9%,中介率3.7%;非白色假丝酵母菌对5-氟孢嘧啶和两性霉素耐药率分别是26.7%和33.3%,氟康唑耐药率30.7%,中介率12%,依曲康唑耐药率46%,中介率20.6%.结论 铜陵地区深部真菌种类与其他地区相同,而耐药性有差别,定期对本地区深部真菌耐药性进行监测,对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延缓抗真菌药物使用周期,减少难治性真菌的产生和流行有重要临床指导价值.

    作者:高晓坤;钱震东;张好;黄丽;潘晓龙;查会芳;刘三宝;钱泽平;朱向阳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国产尿干化学试纸与进口尿试纸临床应用的比较

    尿液分析是用物理,化学等方法对尿液标本进行分析,以达到对泌尿、肝、胆、肾、内分泌等系统疾病进行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随着科学及经济的发展,尿液干化学试纸已广泛使用,本文探讨了国产(长春迪瑞)及进口(韩国盈东)尿干化学试纸在临床应用的比较.现报告如下.

    作者:魏明;李从于;甘文;叶倩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ICA、IAA、GAD-Ab检测在糖尿病分型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糖尿病是常见病,多发病,其患病人数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正逐年提高,笔者通过联合检测糖尿病患者血清胰岛细胞抗体(ICA)、胰岛素自身抗体(IAA)、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b)三种抗体,并分析其对糖尿病分型诊断的意义.现报告如下.

    作者:蒋永清;张晓梅;姜有妹;江蓝玉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血清腺苷脱氨酶检测及在肝病中的临床应用

    腺苷脱氨酶(ADA)是人体重要的核酸分解代谢酶,主要来源于肝脏,国内外有诸多文献报道.对此,我们对80例肝病患者,50例正常健康人血清中的ADA、ALT进行了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旨在进一步了解ADA在肝脏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郎梅春;陈春辉;桑鹰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HCV感染者/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HCVRNA含量、外周血淋巴细胞Fas抗原及ALT浓度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HCV感染者/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HCV-RNA含量、外周血淋巴细胞(PBL)Fas 抗原及ALT浓度的相关性.方法 对本站献血群中60例HCV感染者,50例正常者及来自本市一院56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其HCV-RNA含量,用FACSCalibur流式细胞仪为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Fas抗原,用生化自动分析仪检测ALT浓度.结果 本研究116例HCV感染者/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HCV-RNA含量与PBL Fas抗原表达率、ALT异常率呈正相关(γ值分别为0.94、0.96,均P<0.01),但与ALT浓度无相关性γ=0.38,0.03,无统计学意义(P>0.05),ALT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LT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V感染者/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HCV-RNA含量与外周血淋巴细胞Fas抗原呈正相关、与ALT异常率相关性显著,外周血淋巴细胞Fas抗原与ALT异常率相关性显著.

    作者:彭明喜;张亚琴;巩继勇;李美忠;许德义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广东顺德地区在职人员肝吸虫抗体筛查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肝吸虫病高发区在职人员中肝吸虫病感染情况.方法 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肝吸虫特异性抗体IgG.结果 在广东佛山顺德区新球和容奇两镇医院送检的血标本551例,检出肝吸虫特异性抗体IgG阳性91例,感染率为16.5%.男女感染率分别为18.50%和14.48%,经卡方检验显示,男女性感染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1<0.01).结论 顺德区新球与容奇镇在职人员肝吸虫感染的普遍性,男女间感染率有显著性差异.

    作者:张坤波;汪凡军;何晓英;谭苗;胡朝晖;庄锡伟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高危型HPV与TCT配合阴道镜检查在宫颈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应用人乳头病毒高危型检测(HR-HPV-DNA),液基薄层细胞学(TCL)配合阴道镜检查对子宫颈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本院2006年1月~2006年7月妇科门诊具有高危因素的妇女2581份采用HR-HPV(HC-Ⅱ法)检测和TCT检测,其中168例在阴道镜下进行病理检查.结果 检测2581名妇女,其中913名HR-HPV阳性,占35.37%.TCT检测中有异常涂片235例,其中ASCU132例,LSIL 73例,HSIL 24例,鳞癌及腺癌6例.HR-HPV的特异性87.88%,敏感性61.24%.TCT的特异性90.90%.敏感性53.49%.结论 采用TCT及HR-HPV初筛,异常者配合阴道镜下的病理检查,对宫颈病变具有预警作用,有利于科学地管理宫颈病变.

    作者:张雅琴;张甦;邢建明;李剑英;程红玲;高金来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干扰素治疗慢性乙肝患者前后HBV-DNA及HBeAg的变化

    干扰素是一类具有广谱抗病毒活性等多种生物学功能的蛋白质,目前作为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疗的首选药物[1].我院采用IFN-a-2b治疗慢性乙肝患者110例,检测IFN-a-2b对部分乙肝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BV-DNA和HBeAg滴度的影响,同时为了检测干扰素的疗效,我院在检测血清内病毒含量及HBeAg外,特检测了PBMCs内的病毒载量,现报告如下.

    作者:胡冠中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男性不育患者支原体感染与精浆IL-4、IFN-γ关系探讨

    目的 探讨男性不育患者中支原体感染情况及精浆白细胞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水平关系.方法 采用支原体培养方法了解支原体感染情况,生物素双抗体ELISA夹心法测定IL-4、IFN-γ含量.结果 31例男性不育症患者有20例感染支原体、感染率64.5%(20/31),其IL-4和IFN-γ含量分别为7.8+0.9pg/ml和49.1±16.4pg/ml,较男性正常生育组(3.4±1.62pg/ml、30.4±12.8pg/ml)为高(P<0.01).结论 男性不育与支原体感染密切相关;IL-4和IFN-γ检测有助于男性不育症支原体感染与否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孙爱娣;陈开森;黎进;廖晚珍;余阳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尿沉渣分析仪质量控制初探

    近年来尿沉渣分析仪不断涌现并逐步用于临床,不同厂家,设计原理各有差异,有的基于尿沉渣镜检影像分析原理、或基于尿沉渣流式细胞术和电阻抗检测原理[1],前者又有计算机自动识别并计数(辅以人工鉴别)、人工计数等,这些尿沉渣分析仪为尿液有形成份的定量分析奠定了基础.但它们日常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可比性如何?迫切需要对其质量进行控制,因此我们参考有关资料,对我科使用的AVE-763自动尿沉渣分析仪的质量控制进行了初步探讨,现报告如下.

    作者:肖邦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CD4+CD25+调节性T细胞和白介素10在反复自然流产中的作用探索

    目的 对CD4+D25+调节性T细胞和IL-10在反复自然流产的作用进行初步探索.方法 选择早孕妇女34例为对照组,反复自然流产患者34例为实验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和ELISA法检测IL-10,同时对实验组患者进行淋巴细胞直接免疫治疗,观察CD4+CD25+调节性T细胞和IL-10变化.结果 CD4+CD25+调节性T细胞实验组(10.55±2.65)%、对照组(12.71±3.58)%、免疫后(12.44±3.02)%;IL-10实验组(150.45±45.80)pg/l、对照组(358.6±82.86)pg/l、免疫后(171.23±31.73)pg/l.组间比较,除免疫治疗后CD4+CD25调节性T细胞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外(P>0.05),其余各组间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CD4+CD25+调节性T细胞和IL-10水平与反复流产次数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CD4+CD25+调节性T细胞和IL-10参与了母胎免疫调节,检测CD4+CD25+调节性T细胞和IL-10水平有助于反复自然流产患者的免疫学诊断与治疗.

    作者:丁克文;刘娟;刘联斌;刘如天;王洁;宋燕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临床化学检验中干扰物质的筛选

    近年来,干扰物质作为影响临床化学检验结果的一大因素而越来越受到重视.美国临床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经过不懈努力,于2002年颁发了EP7-A文件指导我们对临床化学检验中的干扰因素进行分析,现将该文件的主要内容叙述如下.

    作者:吕赛平;伍志杰;邹学森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溶血对白细胞分类的影响

    血常规检查是临床常规检查项目,采血不顺利或操作有误,常有溶血标本出现.溶血对细胞计数的影响,国内多有报道,但鲜见对WBC分类影响的报道,笔者对此进行了实验,发现标本溶血对WBC分类有极显著影响,表现为嗜中性粒细胞(GR)比例明显降低,淋巴细胞(LY)比例明显升高,而对WBC计数无显著影响,现报道如下.

    作者:董春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心肌梗塞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检测的临床应用

    同型半胱氨酸(homecysteine,Hcy)亦称高半胱氨酸,是甲硫氨酸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含硫氨基酸,高Hcv与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等的相关性越来越受到广泛重视.现已证明高Hcy水平是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的新的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1].本文采用循环酶法测定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并参照正常健康对照组,以探讨循环酶法在测定同型半胱氨酸对于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疗效观察的临床应用.

    作者:朱芳;王长奇;吕娇凤;舒宇 刊期: 2007年第06期

实验与检验医学杂志

实验与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