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艳妮;彭文力;许征
目的:探讨社区健康教育在老年糖尿病控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我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于2014年1月-2014年6月所建立健康档案的辖区老年糖尿病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为患者制定为期6个月的全面健康教育计划,然后评估患者对教育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健康教育前后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指标变化。结果给予患者健康教育之后,患者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明显优于健康教育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患者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指标有了明显的改善,与健康教育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社区健康教育能有效控制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值得在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推广。
作者:杨志娟;沈虹;高美玉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了解串联质谱技术在新生儿和危重儿的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中的作用。方法采用串联质谱分析检测方法,对13560例茂名市妇幼保健院出生的新生儿以及危重儿进行45种先天性氨基酸、脂肪酸、有机酸代谢异常等代谢性疾病的筛查,并对可疑阳性病人进行召回确诊并治疗,预后及随访情况分析。结果疑诊病例502例,确诊9例,其中包括希特林缺陷症3例,苯丙酮尿症2例,尿素循环障碍(鸟氨酸氨甲酰磷酸转移酶缺乏症,OTC)2例,枫糖尿症1例,原发性游离肉碱缺乏症1例。所有确诊病例均进行治疗以及随访,其中1例尿素循环障碍以及枫糖尿症患者因合并重症感染,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1例原发性肉碱缺乏症患者体格发育落后,1例OTC患者存在发作性高氨血症外,其余病人均未出现神经系统严重后遗症以及体格发育障碍等后遗症。结论遗传代谢病在茂名地区有一定的发生几率。在新生儿和危重儿开展串联质谱筛查,有利于该类疾病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作者:吴雄基;柯华寿;彭锡兰;谢彦奇;黎金莲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重度子痫前期患者术后应用右旋美托咪啶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受剖宫产术治疗的重度子痫前期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观察组3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术后自控镇痛,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右旋美托咪啶,对两组患者镇痛后不同时间VAS评分及HR值、MAP值变化进行观察,记录术后用药情况,判断其镇痛效果、对其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以及对术后解痉药及其它心血管活性药等使用情况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镇痛后VAS评分均呈下降趋势,观察组患者T1~T5时间点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HR从T1时间段开始逐渐下降,观察组值T4时间段开始平稳,对照组镇痛24h处于波动状态,两组差异显著( P<0.05);观察组MAP值镇痛后呈较为平稳状态,对照组波动明显,两组各时间段MAP值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术后各时间点硫酸镁及硝普钠使用剂量同对照组比较,均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重度子痫前期患者术后加用右旋美托咪啶镇痛效果显著,能减少血压及心率波动,减少术后硫酸镁及硝普钠的用量,提高镇痛安全性,值得推广。
作者:卢慧勤;卢群;郭影靓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 NT-proBNP )在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病情及预后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4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350例重症手足口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的NT-proBNP水平分为两组,>500 pg/mL组206例和≤500 pg/mL组144例;根据患儿的病情严重程度分为重症组218例和危重症组132例;将危重症组患儿根据存活情况分为存活组56例和死亡组76例,比较两组患儿的各实验室指标、NT-proBNP水平以及小儿危重病例评分( PCIS)。结果>500 pg/mL组患儿的PCIS评分明显低于≤500 pg/mL组, WBC、CK-MB、尿素氮、ALT、AST均明显高于≤500 pg/mL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重症组患儿的PCIS评分明显高于危重症组,WBC、NT-proBNP明显低于危重症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存活组患儿的WBC与死亡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存活组患儿的PCIS明显高于死亡组、NT-proBNP水平低于死亡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NT-proBNP可反映重症手足口患儿病情的严重程度,并对预后具有很好的预测价值。
作者:邹文舟;巩彦民;郭晓军;丁庆雄;宁辉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改良处理远端疝囊预防巨大腹股沟斜疝术后复发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巨大腹股沟斜疝患者158例,将其分为两组,全部患者均采用腹腔镜疝修补术,对照组78例,不作远端疝囊改良处理,观察组80例,远端疝囊残腔作连续螺旋内荷包缝扎改良处理。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而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阴囊肿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1a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通过提高远端疝囊改良处理技能与熟练程度在预防巨大腹股沟斜疝术后复发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吴演清;钟文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使用磷酸肌酸钠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5年11月我院收治75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采用磷酸肌酸钠治疗分为治疗组(41例)和对照组(34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血浆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7.56%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2.35%, 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BNP、LVEF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治疗后治疗组BNP (152.1±34.4)pg/mL低于对照组(237.5±36.1)pg/mL,治疗组LVEF(52.4±8.1)水平高于对照组(43.7±8.6)%, 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使用磷酸肌酸钠治疗可改善患者心肌细胞,提高治疗效果和心脏功能。
作者:周徐洲;苏倬杰;陈伟亮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为了解青白江区各类学校食堂餐(饮)具卫生状况,青白江疾病控制中心对学校食堂餐(饮)具消毒情况进行监测,督促加强学校食品卫生管理,确保学生健康及食品安全。方法采用GB14934-1994国标标准,对学校食堂餐(饮)具随机抽样进行大肠菌群快速纸片法大肠菌群测定及沙门显色培养基培养的致病菌检测。结果23所学校中检测合格率为60.86%,监测样品276份,合格率92.75%;大件餐具与小件餐具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 P<0.05);学校在城区与乡镇餐具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应加强对学校食堂卫生状况的监督管理,尤其应加大对学校餐(饮)具消毒效果的监测力度。
作者:庄英;吴健;高永文;亢玲玲;王声俊 刊期: 2016年第04期
医学院校职业道德教育存在主体单一化、内容宽泛化、方式保守化和观念片面化等问题。蚌埠医学院辅导员进行大胆探索,通过围绕“一个目标”,把握“两个时间”,利用“三个课堂”,统筹“四个要素”,初步建立了具有一定特色的的职业道德教育模式。医学院校辅导员开展职业道德教育需要注意四个方面:生成职业道德教育智慧、构建职业道德教育合力、创新职业道德教育理念、拓展职业道德教育空间。
作者:乔凯;马嬿;黄中岩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LK程式按摩在分娩中的临床应用。方法2014年12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待产的186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观察组各93例,其中研究组采用LK程式按摩联合自由体位待产,观察组采用常规体位待产,观察两组患者的分娩结局。结果观察组产妇总产程时间明显高于研究组,阴道分娩率明显低于研究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观察组产妇轻度疼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研究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中度、重度疼痛发生率对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 LK程式按摩在临床分娩中具有缓解疼痛,提高产妇舒适度以及缩短产程等优点,值得临床长期借鉴应用。
作者:何芳;卢志兰;李丁凤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研究社区健康管理行为对于高血压患者的干预效果并对其做出评价。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本社区内8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中患者给予一般干预,即对社区内高血压患者按照基本卫生服务规范进行分级管理,根据具体的管理级别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观察组中患者在进行上述管理的基础之上根据《社区健康管理行为干预指导手册》实施有效的强化管理行为,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分阶段强化管理。干预后对患者的体质量进行测定,监测患者的收缩压及舒张压的改变情况,并对患者的血压控制率进行统计。结果观察组中患者的体质量指数、收缩压以及舒张压在干预前后具有明显的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相比,观察组中的干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后的血压控制率具有显著的差异,其中观察组中患者干预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中患者干预前后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在干预后的血压控制率相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社区健康管理行为对高血压患者的干预具有较好的干预效果,体质量指数、收缩压以及舒张压均具有较好的改善,血压控制率较高,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程占锋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活跃期胎心正常羊水Ⅱ~Ⅲ度粪染者剖宫产与阴道分娩的母婴结局。方法将我院妇产科收治的100例活跃期Ⅱ~Ⅲ度羊水粪染病例分为对照组(阴道分娩组)与观察组(剖宫产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取剖宫产分娩,对照组处理产程后经阴道自然分娩。对比两组产妇产后出血情况、发热、新生儿呕吐与窒息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中3例产后发热,2例产后出血,1例新生儿呕吐,并发症发生率为12.0%;观察组患者中5例产后出血,7例产后发热,2例新生儿呕吐,并发症发生率为28.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胎心正常的活跃期羊水Ⅱ~Ⅲ度粪染病例选择经阴道分娩方式不会对母婴结局产生不良影响,临床应充分评估羊水粪染病例的产程进展、胎粪污染程度以及阴道分娩条件,结合胎心监护结果来选择相应的分娩方式,确保新生儿结局良好,不断提升产科工作质量。
作者:罗沛芬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细胞CYPIB1表达与紫衫醇耐药产生的相关性。方法以子宫内膜癌细胞系Ishikevawa为研究对象,经TCDD诱导Ishikevawa表达CYP1B1,观察CYP1BI表达后对紫衫醇药物的细胞毒效应的影响。采用RT-PCR测定诱导后CYP1B1 mRNA水平,采用细胞免疫化学染色和蛋白印迹技术测定诱导后CYPIBI蛋白水平,MTS比色法测定紫衫醇对细胞增殖的抑制强度。结果 TCDD可诱导Ishikevawa 细胞表达CYP1B1,其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与TCDD浓度具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 P<0.05)。当Ishikevawa细胞经TCDD诱导表达CYP1B1后,紫衫醇浓度在0.01~0.1μg/mL时,紫杉醇对Ishikevawa细胞的抑制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下降( P<0.05)。结论 CYP1B1表达后可导致细胞产生对紫杉醇耐药。
作者:刘媛媛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健康行为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的分组方法将104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延续性护理干预。分别于出院前、出院后1各月及3个月3个时间点对2组患者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自我护理能力及健康行为变化进行比较。结果经延续性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出院后1个月及3个月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均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出院后1个月及3个月的自我护理能力变化情况均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出院后1个月及3个月的健康行为变化情况均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可改善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自我护理能力及健康行为,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作者:王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深入探讨先天性心脏病诊断过程中采用胎儿心脏节段分析法与常规切面联合应用的临床比较优势,从而为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诊治提供借鉴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来我院行产前胎儿畸形筛查的孕妇910例为研究对象,首先给予常规切面检查,针对常规切面检查结果异常情况给予节段分析法进一步分析。结果本次研究的910例孕妇的胎儿中,共计检出异常胎儿18例,异常胎儿检出率为1.98%。结论胎儿心脏节段分析法与常规切面技术应用于先天性心脏病诊断的临床价值显著,是用于临床诊断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有效方式。
作者:陈恩;王敬;邓渊升;李土惠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在产前胎儿畸形筛查中的应用价值,并对超声诊断后妊娠结局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就诊并接受规范产前检查的3000例孕妇,诊断胎儿畸形并随访其妊娠结局,对产后或引产检查结果进行比对,分析产前超声诊断胎儿畸形的临床价值。结果3000例孕妇中共检出105例畸形胎儿(3.5%),其中中枢神经系统畸形42例,心脏畸形24例,消化系统畸形15例。其他24例;胎儿经娩出或者引产证实产前诊断与妊娠结局符合101例,诊断符合率96.2%;假阳性7例,假阴性3例。结论产前超声胎儿筛查能够及时发现胎儿畸形,无创且重复性强,诊断率高,采用该影像学技术有着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及社会价值。
作者:耿秀平;戴常平;李绞玲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痛症酸中毒( DKA)患者快速血酮测定对治疗指导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12月我院内分泌科住院收治DKA患者58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住院非酮症酸中毒糖尿病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患者血酮β-羟丁酸、尿酮及空腹血糖水平,分别比较两组患者血酮β-羟丁酸、空腹血糖水平及血酮β-羟丁酸和尿酮阳性率。结果研究组患者血酮β-羟丁酸和空腹血糖水平均高于对照组[(2.56±0.58)mmol/L vs.(0.43±0.10)mmol/L,(24.5±3.7)mmol/L vs.(10.5±2.3)mmol/L, P<0.05]。研究患者血酮β-羟丁酸和尿酮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 P<0.05);血酮β-羟丁酸在研究组和对照组中检出阳性率均高于尿酮阳性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采用快速血酮检测可降低检测干扰,提高检测阳性率,在糖尿病痛症酸中毒患者中具有较高指导效意义。
作者:张桂成;张秋彬;杜才杰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孢子菌肺炎( PCP)的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病原学检查证实的20例PCP的CT表现,其血液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抗体均为阳性。结果20例均可见磨玻璃密度影,10例呈双肺对称性、弥漫性分布,6例散在分布,4例局限于1-2个肺叶;16例可见条索状影、不完整网格状影,与磨玻璃密度影分布基本一致;肺气囊10例,肺内结节状实变影8例,纵隔或肺门淋巴结肿大5例,胸腔积液2例。结论艾滋病合并PCP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临床症状有助于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作者:吕铭;张洪标;曾维余;温运雄;徐昌浓 刊期: 2016年第04期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对医学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即复合型人才培养。本文在查阅资料、比较研究、归纳总结的基础上,从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内涵、原因分析及培养途径和对策探讨、不同切入点培养模式研究、现状调查及实证研究等方面入手进行综述研究,旨在探索基于“学生自主管理”理念的医学生就业竞争力自我培养模式研究,将理论研究与实践指导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实强化其就业意识,提高就业竞争综合能力,实现复合型人才自我培养并优质就业。
作者:刘锦秀;骆谋萸;乔凯;池弘扬;陶露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组合式外固定器在治疗复杂四肢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60例复杂四肢骨折的患者,新鲜骨折40例,术后骨折不愈合14例,感染性骨折不愈合6例。均采用组合式外固定器治疗,新鲜骨折在闭合复位或直视下复位治疗;术后骨折不愈合取原手术切口进入,打通骨髓腔;感染性骨折不愈合行窦道切除和死骨摘除术。结果有患者均随访6~18个月,平均12.5±4.5个月。56例患者一期愈合,4例延迟愈合,愈合率为100%。骨折的愈合时间为3~6个月,平均4.1±1.5个月。有3例患者有针道感染,2例出现比较严重的关节功能受限。结论组合式外固定器治疗复杂四肢骨折的安全可靠,骨折愈合率高,并发症少,疗效满意。
作者:尹雪松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分析不同手术时机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3例急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分别于发病72h内和72h后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手术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组患者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6.23%较B组患者的81.13%显著提高,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疼痛时间、住院时间较B组患者显著缩短,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较B组患者显著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55%,较B组患者32.08%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确诊的急性胆囊炎患者应在72h内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出血量,减少对患者的创伤,促进患者术后的康复。
作者:张勇 刊期: 201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