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化学发光免疫法与免疫层析法测定肌钙蛋白Ⅰ结果的比较

冯娅萍;杨丹;舒夏

关键词:化学发光免疫法, 免疫层析法, 肌钙蛋白Ⅰ
摘要:目的用定量与定性的方法测定血清肌钙蛋白Ⅰ,对两种方法测定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方法为了比较两种方法的敏感性,我们把患者分为低浓度组(cTn Ⅰ≤10ng/ml)和高浓度组(cTn Ⅰ>10ng/m1),把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的定量结果>1.5ng/ml作为阳性样本个数,这样有利于两种方法之间的比较.结果用定量的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肌钙蛋白Ⅰ的灵敏度比免疫层析法的快速诊断卡高,两种不同的方法,测定的结果存在较大差异(P<0.01).结论定量的方法灵敏度高,即临床诊断率高;免疫层析法快速简便,但在低浓度时,不能及时检出.如用两种方法同时检测,这样可以提高心肌损伤病人的诊断率,做到快速准确.
实验与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B型尿钠肽的测定及临床应用

    B型尿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又称为脑钠尿肽,1988年由Sudoh[1]等首先从猪脑中分离纯化出来,曾被命名为脑钠肽.近年来临床研究证明[2,3],BNP是反映左室舒张末压的一项血流动力学指标,与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严重程度明显相关,可以准确地反映在心室功能的变化,与急慢性心衰、原发性高血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等心血管疾病关系密切,BNP在血浆中具有半衰期长,体外较稳定等特征,以及山于测定方法的进展,BNP越来越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

    作者:李彬;李国雄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尿分析仪的WBC试验与镜检结果误差分析

    尿分析仪白细胞(LEU)和尿沉渣直接镜检中的白细胞数量经常出现不一致的现象,不少操作者及临床医师由于对尿分析仪的方法学原理缺乏深刻的理解,使用中出现了一些问题,而引起一些混乱及模糊的认识,甚至延误疾病的诊断.当前用尿分析仪白细胞试验而忽视显微镜检查的倾向或只相信显微镜检查而不信任白细胞试验较为突出.为此,我们不能用传统的标准观念来衡量,解释和判断临床病情.为使检验工作者和临床医师进一步明确他们之间的关系,全面正确的运用于临床诊断,笔者就二者关系阐述自己的看法,供同道们参考.

    作者:林群;徐丽霞;钟庆祝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和应用

    近年来,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日益深入.其临床应用价值也日渐显现,特将这方面的研究综述如下.

    作者:戴育成;戴革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人-猪链球菌病的实验室诊断

    1简史1954年英国从爆发败血症、脑膜炎和关节炎的仔猪中分离出1株α溶血链球菌,按兰氏(1ancefieid)分类法属于R或S或T群不十分确定,1966年Elliott称该菌为猪链球菌,Elliott(1968)按荚膜分类法,称该菌为荚膜2型猪链球菌.

    作者:桂炳东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上饶市无偿献血者梅毒血清学检测情况的调查分析

    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是性接触传播,其次是母婴垂直传播,但不慎输注了含有梅毒螺旋体的新鲜血液也是传播梅毒的途径之一.清楚的了解本地区献血者中梅毒的感染情况及流行趋势,加强在献血者中梅毒抗体的检测,可有效地预防输血后梅毒的发生.为此,笔者对上饶市2002~2004年度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39126例进行了梅毒抗体的检测,并对其年龄及性别的分布进行了初步分析.

    作者:王玲玲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血清胃蛋白酶原亚群测定对胃部疾病的诊断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亚群测定对胃部疾病的诊断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糜烂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和胃癌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亚群(PGⅠ,PGⅡ)的含量及PG Ⅰ/PGⅡ比值的变化,并与正常对照比较.结果糜烂性胃炎组、胆汁反流性胃炎组和萎缩性胃炎组的PG Ⅰ含量与正常对照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胃癌组血清中PG Ⅰ和PG Ⅰ/PGⅡ比值明显降低(P<0.01).以非胃癌组PGⅠ比值的均值,即PG Ⅰ/PGⅡ<6.49为阳性指标,胃癌组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2.4%、91.1%.结论血清胃蛋白酶原亚群Ⅰ数值及其比值的下降,与胃癌发生密切相关,可作为胃癌筛查的一项血清学指标.

    作者:徐瑞龙;祝福春;胡轶;胡少龙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化学法和电泳法测定816名病人白球比结果的分析

    血清蛋白质组份复杂,在疾病状态下会发生相应的改变.对血清蛋白质的测定有利于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临床上用于测定血清蛋白质组份主要有化学法和电泳法.用于测定血清大分子蛋白质的化学法包括盐析法、溴甲酚绿法、溴甲酚紫法、双缩脲法等,均不同程度的存在非特异性反应[1-3],全自动电泳法特异性较好,目前其应用已在逐渐得到普及.电泳法白蛋白/球蛋白(A/G)结果取决于蛋白质组份的分离情况,化学法A/G结果取决于总蛋白和白蛋白测定(临床一般不直接测定球蛋白),A/G存在着因方法不同导致的差异[4].本文用电泳法和化学法(双缩脲法、溴甲酚紫法)对816名住院病人作对比A/G测定,探讨两方法A/G均值差异程度及相关分析,指导临床应用.

    作者:熊莺;涂艳;孙午;刘晓峰;陈雪礼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加温对冷冻切片染色的作用

    冷冻切片病理诊断已成为手术过程中的确定肿瘤性质,指导临床医师决定手术方案的一种可靠手段.但是,冷冻切片HE染色细胞着色不佳,不清晰,严重影响了诊断准确性.许多病理工作者都在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改良固定剂[1].用二甲苯脱脂[2]等,但效果仍不是很理想.我们反复试验,从2000年元月~2004年5月共5232人次的冷冻切片,给两种不同的固定液及多步骤加温的方法进行HE染色,并与不加温的方法进行对比,现介绍如下.

    作者:魏宝秀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血液病患者人微小病毒B19感染状况的调查和分析

    人微小病毒B19是引起一过性再生障碍性危象的致病因素之一,该病毒主要抑制红细胞系统克隆形成,导致红细胞发育不良.在临床上,血液病人化疗中也经常发生骨髓受到抑制的现象,造成这种表现的原因是否与人微小病毒B19病毒感染有一定的关系,目前的文献报道很少.为了解血液病患者人微小病毒B19的感染状况,我们对各类血液病人进行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周桂秀;王晓莉;阙英男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吉安市一级医院检验科室现状调查

    近几年来,由于大部分基层医院领导对化验室的重视程度有了明显的进步和提高,基层医院检验科的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主要表现在设备的资金投入、人员的配备、工作用房的增加等均有很大的改善,因此,基层医院化验室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同时还有相当一部分领导和检验人员不够重视,设备陈旧、专业人员不足、业务水平低、开展项目少等存在的实际问题,直接影响医疗质量的提高.为了摸清我市基层医院检验科(室)的状况,从2003年开始,在市卫生局领导下,我们通过二年多来的室间考评活动,现场实地考查以及问卷方式,对全市55家一级医院检验科(室)的现状进行一次较为全面的调查,现将对我市一级医院检验科的调查及其基本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肖波;黄炯棠;肖国忠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HBV-DNA定量标准品的构建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快速的DNA定量标准品的制备方法.方法PCR扩增目的片段,与T载体连接,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DH5d,阳性克隆进行测序证实.结果标准品建立的标准曲线有较大的线性范围,批内和批间重复性也较好,且可长期稳定保存.结论使用质粒标准品对样本中病毒载量进行测定是一种可行的办法.

    作者:李立人;张冬雷;鞠少卿;施健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高敏C-反应蛋白作为冠心病风险因子的临床应用价值

    1序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冠心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CAD)是一种危害严重的疾病,在全世界的人群中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和致死率,尤其在发达国家更为严重,而在我国也呈现逐年上升[1].

    作者:邓小军;张阳根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100例变态反应性疾病过敏原检测分析

    目的检测变态反应性疾病患者血清中过敏性特异性IgE抗体,筛选相关过敏原,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美国AS1公司生产的IVT过敏原体外检测试剂盒进行检测.结果100例变态反应性疾病患者,食物性过敏原阳性35例(阳性率35%),以虾、蟹,鱼,蛋白、蛋黄为主,阳性率分别为16%、10%、8%.吸入物过敏原阳性70例(阳性率70%),吸入物过敏原除白桦等阳性稍低外,其余过敏原差异不大.在荨麻疹、过敏性鼻炎、哮喘三种变态反应性疾病中,食物性过敏原阳性率分别为35.8%、14.3%、16.6%,吸入物过敏原阳性率分别为89.5%、42.8%、50%,荨麻疹患者两组过敏原阳性率均高于其他两种疾病.结论IVT法检测过敏原,操作简便、结果可靠、患者痛苦少且安全,过敏原的筛选可为临床诊断、治疗及患者饮食忌口,避免接触相关过敏原提供非常有益的帮助.

    作者:王文强;鞠北华;陈唐勇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孤立性肺部结节肺泡灌洗液端粒酶活性测定对肺癌早期诊断的研究

    目的通过检测支气管灌洗液中端粒酶的活性,探讨灌洗液端粒酶活性在早期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裂解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的脱落细胞,TRAP法检测38例(25例肺癌,13例良性结节)肺泡灌洗液标本中端粒酶活性.结果25例肺癌中端粒酶活性阳性率为72.0%(18/25),13例良性结节端粒酶阳性率7.7%(1/13),肺癌检出的敏感性为72.0%,特异性为92.3%.结论肺泡灌洗液端粒酶活性测定对肺癌检测有较好的敏感性,有助于肺癌的早期诊断.

    作者:刘东海;王丰民;冯伟云;张顺;毛联钢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五种检验项目对糖尿病诊断的评价

    目的探讨糖尿病五个常用临床实验诊断项目1,5脱水山梨醇(1,5-AG)、果糖胺(GSP)、血糖(Glu)、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Insulin)相互关联及对糖尿病诊断的临床运用.方法用生化和发光免疫方法检测50个按WHO(1997)标准确诊为糖尿病的门诊、住院患者和25个各项指标均正常的健康对照者分别检测上述5个项目.结果糖尿病组GSP、HbA1c和Glu(包括0h,1h,2h,3h)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1,5-AG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1,5-AG与GSP、HbA1c、Glu成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834、-0.5163和-0.6574.结论五个诊断项目有较好的相关性,对糖尿病的诊断均具有较高诊断价值,能比较客观的反映患者糖尿病的病情.

    作者:茅利明;张丽霞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真空采血顺序改变对凝血四项指标结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多试管真空采血中含添加剂的真空管是否会对真空凝血管造成试剂交叉污染,所致结果差异.方法采用自身对照法对60名门诊病人一次进针,多管采血,不同顺序前后两次使用真空凝血管(中间隔其它含添加剂的真空管),测定其PT、APTT、TT、FIB.结果两次采集标本的凝血四项指标,采用配对l检验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多试管真空采血中,真空凝血管不受采血顺序的制约,可避免在操作中受到含其它添加剂真空试管的污染.

    作者:叶映月;陈小剑;江明华;金燕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细胞因子网络失衡、性激素与系统性红斑狼疮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累及多系统、临床表现复杂、病程迁延反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在美国,SLE的发病率为10万分之15至50,发病年龄在15至40岁为多,男女比为1:8~9[1,2].SLE的发病机理尚不完全明了,近年研究表明,细胞因子网络(Cytokine network)失衡和性激素在SLE发病及病程转归中起重要作用.对于细胞因子参与SLE的发病发展,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和兴趣,但对于不同的研究对象,引起细胞因子分泌失衡的表现不尽一致.据此,研究者们提出了不同的假说,本文就这些假说对细胞因子网络失衡和性激素与SLE关系的研究予以综述.

    作者:龙国文;龙臣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全自动电泳技术的临床应用

    全自动电泳仪是目前较先进的进行电泳分析技术的精密仪器,该仪器是用琼酯糖凝胶板作载体,把血清蛋白分区带,此方法使用方便,更适合临床应用.我科采用SH-2020全自动电泳系列,对我院病人作血清蛋白电泳分离,分离出的区带结果,对临床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作者:孟岩;丛衍芬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38例脑脊液标本氯化物浓度检测结果分析

    脑脊液氯化物浓度检测是脑脊液常规化学检测项目之一,是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诊断、鉴别诊断和疗效观察的常用指标.其正常成人参考范围一般文献和教材上都定为120~130mmol/L[1,2].我们用上海迅达医疗器械公司生产的XD684钾/钠/氯/锂电解质分析仪ISE法对我院神经内科部分住院的非结核性和非化脓性脑膜炎,且其血清氯化物浓度正常的38例脑膜炎标本进行了氯化物浓度测定,结果如下.

    作者:贾方增;吴先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介绍一种减少样本蒸发对检测结果影响的方法

    我科现有两台日立7060生化分析仪,随着来我院就医的病人增多,工作量大大增加,完成全部检测需要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后一批标本从加样到上机测定,多要间隔6个小时左右.由于样品杯没有盖子,随着血清中水分的蒸发,血清样本浓缩,致使检测结果偏高,影响检验质量.有文献报道[1]可使用专门的防蒸发系统来减少这种影响,但操作稍显繁琐,并且该装置尚未投放市场.我们用以下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通过实验证明效果良好,现向各位同行作一推荐.

    作者:陈刚;蒋雨虹;眭东鸣 刊期: 2005年第05期

实验与检验医学杂志

实验与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