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放射免疫一步法测定的研究与比较

徐宝儿;葛晓峰

关键词:乙型肝炎表面抗体, 放射免疫, 一步法, 疫苗免疫效果, 操作方法, 指标, 免疫放射, 临床判断, 测定, 实验室, 免疫力, 定量法, 设计, 考察, 基础, 成本
摘要: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测定是目前临床判断乙型肝炎转归、对HBV有无免疫力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考察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效果的唯一指标[1].免疫放射包被珠(IRMA)定量法因其灵敏、准确、成本低等特点而成为目前实验室普遍选用的方法之一.我们在原方法的基础上设计了一步法测定HBsAb的操作方法,结果满意,现介绍于下.
实验与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采用组织芯片技术检测大肠癌组织中p16、cyclinD1和CDK4的表达

    目的研究大肠癌组织中多肿瘤抑制蛋白(p16)、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及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CDK4)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组织芯片技术制作80例大肠癌组织芯片,同时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肠癌组织芯片中p16、cyclinD1和CDK4的表达.结果 80例大肠癌中p16、cyclinD1和CDK4的阳性率分别为40.0%、57.5%、47.5%.不同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状况的大肠癌中,p16、cyclinD1的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不同组织学类型、浸润程度及淋巴结转移状况的大肠癌中CDK4的表达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p16表达、cyclinD1高表达与大肠癌的浸润程度密切相关,大肠癌中p16低表达与cyclinD1的高表达密切相关.p16低表达影响cyclinD1的高表达.应用组织芯片大规模高效检测临床组织样本是可行的,具有快速、方便经济、准确的特点.

    作者:袁晟;刘勇;路名芝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骨髓象观察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s,ITP)是儿科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国内文献以临床研究及免疫学研究较多[1-3],骨髓象研究尚少,为此我们收集我院确诊的小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504例,对其血象及骨髓象进行分析研究.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伟皓;王彩云;许艳霞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滴宝CD稀释液、CD-3WP溶血剂和CD清洗液临床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评价滴宝CD稀释液、CD-3WP溶血剂和CD清洗液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滴宝CD稀释液、CD-3WP溶血剂和CD清洗液在CELL-DYN 1700型血细胞分析仪上对临床血样本123例进行血细胞分析,并用美国ABBOTT稀释液、溶血剂、清洗液比较.结果滴宝CD稀释液、CD-3WP溶血剂和CD清洗液与ABBOTT原装配套稀释液、溶血剂、清洗液对同一血样本检测18项参数,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三个分布直方图的结果相符,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滴宝CD稀释液、CD-3WP溶血剂和CD清洗液适于CELL-DYN1700型血细胞分析仪上使用.

    作者:万德胜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心肌肌钙蛋白Ⅰ、肌红蛋白检测在急性心肌梗塞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CTnⅠ、Mb对急性心肌梗塞(AMI)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对26例AMI患者、41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30例骨骼肌损伤(SM)患者和30例健康者进行血清CTnⅠ、Mb、CK-MB的测定,并对AMI患者胸痛发生不同时段进行动态检测.结果 AMI患者入院时CTnⅠ、Mb、CK-MB的阳性检出率分别是65.4%、73.1%、53.8%.CK-MB在UAP组和SM组,Mb在SM组中有较高的阳性率,而CTnⅠ在UAP和SM组中未检出.CTnⅠ、Mb在AMI发生4h内就呈显著升高,三项指标的高峰值在8~16h内均可出现,72h后Mb、CK-MB降至临界值,而CTnⅠ 7天后仍高于对照组.结论 CTnⅠ、CK-MB、Mb在AMI早期诊断价值基本相同,CTnI有更宽的诊断时间窗和独特的特异性,是AMI早期诊断的首选指标.

    作者:赵元明;刘凌云;陈颖;盛丽;窦翠云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红细胞溶血液Na+-K+-ATP酶活力测定

    目的建立利用红细胞溶血液测定红细胞Na+-K+-ATP酶活力测定方法.方法用蒸馏水将红细胞破坏,测其血红蛋白含量及红细胞Na+-K+-ATP酶活力,并与用红细胞膜酶测定法进行相关性比较.结果健康成人红细胞溶血液Na+-K+-ATP酶活力为4.345±1.175μmol Pi/gHb@h;两种方法的相关系数为0.685.结论利用红细胞溶血液进行红细胞Na+-K+-ATP酶活力测定具有操作简便,结果准确的特点,更适合于一般实验室开展.

    作者:凌励;李津婴;万树栋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重视同型半胱氨酸的检测和应用

    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HCY)检测技术基本成熟,其临床应用逐步扩展,有可能成为常规应用的临床检验一项新指标.

    作者:王金良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逆转录-实时定量PCR检测CEA基因的表达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通过检测乳腺癌病人外周血和乳房肿块细针穿刺中肿瘤细胞的CEA mRNA拷贝数对乳腺癌的进行诊断并对血行转移进行监测.方法采用逆转录-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61例正常人外周血和58例乳房肿块病人(其中38例乳腺癌病人,15例良性小叶增生,5例乳腺纤维腺瘤)外周血、乳房肿块穿刺标本及肿瘤组织中的CEA mRNA拷贝数.结果 61例正常人外周血中均无CEA mRNA的表达.乳腺癌病人的乳房肿块穿刺标本中CEA表达为89.5%,CEA mRNA拷贝数在106~107/ml;38例乳腺癌病人外周血中的表达阳性率为52.7%,浓度范围为102~104拷贝/ml;癌组织中CEA表达为100%,CEA mRNA拷贝数在104~107/mg;20例良性乳房肿块病人外周血及细针穿刺标本中均无CEA mRNA的表达.结论采用逆转录-实时定量PCR技术能特异、灵敏地诊断乳腺癌,并通过检测病人外周血中CEA mRNA来了解病人体内微转移的情况.

    作者:马先宾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不同试剂测定APTT的结果分析

    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activatedpartial thromb plastic time)是内源性凝血因子,SLE抗凝物质的检测以及肝素的实验室监测中起重要的作用,但是不同的厂家生产的APTT试剂,由于其激活剂的不同(如白陶土,鞣化酸,硅土)或激活剂相同而内在品质存在差异,使其测定的结果可能会有一定的差异,给临床上的判断造成一定的困难,为此我们应用三种不同的APTT试剂,对同一批标本进行了检测,同时对加试剂后的激活时间进行了探讨,现将其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万腊根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瘦素水平的观察

    目的观察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瘦素(leptin)水平.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104例各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leptin的水平,同时检测患者肝功能、血脂分析等项目.结果发现36.5%患者leptin结果超出对照组的上限,104例病毒性肝炎患者平均leptin(13.10±4.04ng/L)明显高于86例对照组(5.13±2.31ng/L)水平(P<0.01).结论各型肝炎之间的血清leptin水平无显著性差异,但leptin水平存在性别差异,女性明显高于男性.和肝功能项目进行相关分析,仅和总胆汁酸的水平有一定相关性.

    作者:王立军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流行性出血热患者血小板形态变化及意义

    目的观察流行性出血热患者血小板数量、形态的变化.方法观察流行性出血热患者发热2~7天后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大血小板比率(PLCR)的变化.结果流行性出血热患者发热2~3天后入院PLT显著减少(P<0.001),PDW增加(P<0.01),PLCR增加(P<0.05);发热4~7天后人院者PLT显著减少(P<0.001),PDW、MPV、PLCR均显著增加(P<0.001).经住院治疗3~14天后,PLT、PDW、MPV及PLCR均恢复正常.结论流行性出血热患者除血小板减少外,PDW、MPV、PLCR随病程而增加.应及早入院治疗,避免出血和病情加重.

    作者:王莹;李振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前列腺肿瘤患者血清TSGF和PSA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的联合检测对诊断前列腺肿瘤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1例前列腺癌,14例良性前列腺增生,13例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18例慢性前列腺炎,20例正常健康体检者进行了血清TSGF和PSA水平测定.结论癌症TSGF水平明显高于良性增生、慢性炎症、健康者,与急性炎症无显著差异;癌症与良性增生的PSA水平无显著差异.TSGF、PSA对肿瘤的敏感性分别为82%、72%,联合检测的敏感性为91%.结论 TSGF和PSA的联合检测对早期前列腺肿瘤的筛选有一定的价值.该方法简单、实用.

    作者:薛小萍;姜润涵;顾蓉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显色半固体培养基检测细菌动力的临床应用

    目的研究革兰阴性杆菌,特别是粘液型菌落动力检测的简便可靠方法.方法采用传统半固体培养基及显色半固体培养基,对临床分离的128株革兰阴性杆菌的动力进行检测.结果对于发酵革兰阴性杆菌,两种培养基检测结果基本一致.而对绿脓杆菌的粘液菌落,显色半固体通过显色,全部能检测到动力.结论显色半固体培养基检测细菌动力,而显色半固体培养通过显色减少了细菌本身因素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具有结果明显,检出率高的优点,是取代传统半固体培养基检测细菌动力的有效方法.

    作者:杨芸红;边泽源;刘珍琼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三种尿干化学分析仪测定结果的比较

    近年来我国的尿化学手工操作已逐步被各种类型的尿干化学分析仪所取代.不同厂家不同型号的尿分析仪测定的结果是否具有可比性,笔者带着这个问题对我院60例门诊和病房送检的新鲜尿液标本进行平行测定,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承霞;苏兆亮;顾可梁;陈巧林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伤寒沙门菌CWDMs染色体的限制性内切酶谱分析

    目的了解伤寒沙门菌CWDMs染色体的特点,探讨限制性内切酶谱在伤寒沙门菌CWDMs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伤寒沙门菌CWDMs染色体的特异性PCR扩增产物进行限制性内切酶谱分析.结果限制性内切酶谱分析显示伤寒沙门菌CWDMs具有与其亲代细菌型相同的酶谱.结论可用限制性内切酶谱分析对伤寒沙门菌CWDMs进行检测.

    作者:黄山;邓小林;王和;王豫萍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血清总胆汁酸测定在各型肝炎中临床价值

    胆汁酸(BA)的生成和代谢与肝脏关系密切,是唯一可以同时反映肝脏分泌,肝脏合成,肝细胞损害三种状态的血清学指标,肝胆疾病时,胆汁酸代谢发生紊乱,空腹血清胆汁酸升高,为了解其在各型肝炎中的检测意义,作者对本院240例肝炎患者的血清总胆汁酸(TBA)测定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华宝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ADVIA 7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使用与评价

    ADVIA 70 血液分析仪是德国Bayer公司近推出的全自动血细胞五分类26参数血液分析仪,该仪器在我国首次使用,为全面了解其性能,现对该仪器总重复性、批内精密度、批间精密度、线性、白细胞分类准确性进行评价,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康海;刘勇;陈月新;陆颖;庞大志;赖伟忠;黄荣宁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应用快速分枝杆菌变色液体培养基检出咽部分枝杆菌1例

    分枝杆菌引起的咽部感染极其少见,我们应用快速分枝杆菌变包液体培养基检出咽部分枝杆菌1例,报道如下:

    作者:郭明卫;张认书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浅谈针吸细胞学检查的体会

    穿刺细胞学是根据穿刺细胞的形态改变来研究疾病病理变化的一门科学.20世纪40~50年代由欧美国家开始采用,60年代初期我国也开始采用,现已普及到全国各级医院.从主要是宫颈刮片及痰涂片,发展到针吸细胞和脱落细胞等检查.本文通过近年来临床运用针吸细胞检查的资料和本人在实践中的经验分析与回顾,初步探讨针吸细胞检查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陈灵敏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CA125在肺癌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检测肿瘤相关抗原125(CA125)在肺癌诊断、疗效评价、转移复发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微粒子酶联免疫分析法,分别对30例健康人、48例肺良性疾病患者、5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NSCLC)和14例小细胞肺癌患者(SCLC)血清中CA125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CA125在NSCLC患者血清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肺良性疾病组(P<0.05),而在SCLC患者血清中水平与正常对照组和肺良性疾病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NSCLS患者治疗前组CA125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后组(P<0.05),转移复发患者组CA125水平也显著高于:治疗后组(P<0.05),但与治疗前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SCLC患者治疗前、后CA125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转移复发组CA125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后水平P<0.05).结论 CA125的检测在对NSCLC的诊断、NSCLC与SCLC的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价值,对肺癌的疗效观察、转移、复发监测及预后有较大的辅助诊断意义.

    作者:鲁君艳;姜志刚;周维新;谭爱国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冠心病炎症标志物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1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种炎症性疾病[1]近年来,不断增加的证据表明炎症可能在AS的起始及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其关键证据包括:(1)AS斑块的病理学特征是慢性炎症;(2)急性冠状动脉事件发生的主要机制是斑块破裂及血栓形成,而其发生可肯定与急性炎症反应有关[2];(3)基础研究表明AS发生及发展主要的机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氧化修饰、内皮功能的损害及单核、巨噬等炎症细胞的活化.这三者相互影响促使AS病变的发生及发展[1];(4)AS及冠心病(CHD)各阶段均已证明有循环炎症标志物的升高[3],其水平且与CHD危险性呈正相关.

    作者:汤益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实验与检验医学杂志

实验与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