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焦连亭;康淑荷;王志富
目的研究革兰阴性杆菌,特别是粘液型菌落动力检测的简便可靠方法.方法采用传统半固体培养基及显色半固体培养基,对临床分离的128株革兰阴性杆菌的动力进行检测.结果对于发酵革兰阴性杆菌,两种培养基检测结果基本一致.而对绿脓杆菌的粘液菌落,显色半固体通过显色,全部能检测到动力.结论显色半固体培养基检测细菌动力,而显色半固体培养通过显色减少了细菌本身因素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具有结果明显,检出率高的优点,是取代传统半固体培养基检测细菌动力的有效方法.
作者:杨芸红;边泽源;刘珍琼 刊期: 2003年第04期
近年来我国的尿化学手工操作已逐步被各种类型的尿干化学分析仪所取代.不同厂家不同型号的尿分析仪测定的结果是否具有可比性,笔者带着这个问题对我院60例门诊和病房送检的新鲜尿液标本进行平行测定,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承霞;苏兆亮;顾可梁;陈巧林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评价滴宝CD稀释液、CD-3WP溶血剂和CD清洗液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滴宝CD稀释液、CD-3WP溶血剂和CD清洗液在CELL-DYN 1700型血细胞分析仪上对临床血样本123例进行血细胞分析,并用美国ABBOTT稀释液、溶血剂、清洗液比较.结果滴宝CD稀释液、CD-3WP溶血剂和CD清洗液与ABBOTT原装配套稀释液、溶血剂、清洗液对同一血样本检测18项参数,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三个分布直方图的结果相符,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滴宝CD稀释液、CD-3WP溶血剂和CD清洗液适于CELL-DYN1700型血细胞分析仪上使用.
作者:万德胜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了解南通地区乙型肝炎病人中低水平血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的人群分布及其相关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模式特征.方法采用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技术(microparticle en-zyme immunoassay,MEIA)对668例乙肝患者进行HBVM定量测定同时采用PCR-ELISA方法进行HBV-DNA定量测定.结果南通地区HBV感染者中部分血清HBsAg呈低水平存在(5.5%),HBVM模式以HBsAg(+)、抗HBe(+)、抗HBc(+)为主,其次为HBsAg(+)、HBeAg(+)、抗HBc(+).在668例中有4例HBsAg单独阳性,含量均小于1ng/ml.结论南通地区作为肝炎高发地区,低水平血清HBsAg人群不容忽视,提高HBsAg的检测灵敏度有重要意义.
作者:毛丽萍;倪晓蓉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临产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及产后,往往伴有大量出血,极易诱发急性DIC及血栓栓塞性疾病,为了进一步了解临产妇血液的凝血状态,本文对31例临产产妇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三项进行了测定,并根据PT计算出INR值,现报道如下.
作者:裘晓春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评价电极法测定血清中肌酐的可靠性及临床应用情况.方法按照NCCLS的评价方案,对电极法测定肌酐的方法学进行评价,同时与酶比色法进行对比.结果本法线性范围可达1580μmol/L,回收率为101.2%,血清批内和批间平均CV%分别为:1.23,2.01.本法(Y)和酶比色法(X)对比,相关性良好(Y=1.02X+1.587,r=0.991),胆红素<240μmol/L,血红蛋白<8g/L,抗坏血酸<60mg/L,甘油三酯<7.5mmol/L,镁<3.5mmol/L,对测定无明显干扰.肌酸>0.60mmol/L产生正干扰.结论电极法是一种准确、快速的检测方法,适合急诊检验.
作者:余洪立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检测肿瘤相关抗原125(CA125)在肺癌诊断、疗效评价、转移复发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微粒子酶联免疫分析法,分别对30例健康人、48例肺良性疾病患者、5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NSCLC)和14例小细胞肺癌患者(SCLC)血清中CA125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CA125在NSCLC患者血清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肺良性疾病组(P<0.05),而在SCLC患者血清中水平与正常对照组和肺良性疾病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NSCLS患者治疗前组CA125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后组(P<0.05),转移复发患者组CA125水平也显著高于:治疗后组(P<0.05),但与治疗前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SCLC患者治疗前、后CA125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转移复发组CA125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后水平P<0.05).结论 CA125的检测在对NSCLC的诊断、NSCLC与SCLC的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价值,对肺癌的疗效观察、转移、复发监测及预后有较大的辅助诊断意义.
作者:鲁君艳;姜志刚;周维新;谭爱国 刊期: 2003年第04期
2002年11月份开始,在我国广东地区流行一种以发热,肺部感染为特征的疾病,该病被称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国际上称为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Acute severe Respiratory syndrome,简称SARS).
作者:熊国亮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我国虽严禁使用毒鼠强,但中毒仍时有发生.为探讨急性毒鼠强中毒患者肝脏、心脏实质性器官受损程度,我们检测了23例急性毒鼠强中毒患者早期血清心肌酶谱及ALT的活性,并进行中毒患者与健康人比较,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詹伦琴;吴金花;吕娇凤;张秋英;谢爱民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血清CA199和CA242水平与胃癌病程发展关系.方法 CA199采用微粒子酶免疫分析,CA242用酶免疫法,检测胃癌患者270例,良性胃病32例,正常人52名.结果 CA199和CA242水平:胃癌组与良性胃病和正常人组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两标志物水平可随胃癌临床TNM分期递增而升高,I-Ⅱ期与Ⅲ期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I-Ⅱ期与Ⅳ期和肝转移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两标志物与胃癌组织学分型未有明显差异.结论检测血清CA199和CA242水平,即有助于对胃癌的临床分期诊断,又可作为判断胃癌肝转移的一项新的实验指标.
作者:卢忠;卢加荪 刊期: 2003年第04期
胆汁酸(BA)的生成和代谢与肝脏关系密切,是唯一可以同时反映肝脏分泌,肝脏合成,肝细胞损害三种状态的血清学指标,肝胆疾病时,胆汁酸代谢发生紊乱,空腹血清胆汁酸升高,为了解其在各型肝炎中的检测意义,作者对本院240例肝炎患者的血清总胆汁酸(TBA)测定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华宝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建立快速检测尿液中有机磷浓度的方法.方法基于尿液中有机磷在碱性条件下与4-(4-硝基苄)吡啶(NBP)反应生成蓝色化合物可在520nm波长比色测定的原理,通过对实验条件的优选和方法学评价,建立了本法.结果本法回收率在91%~113.1%,批内CV%为3.25%~7.63%,批间CV%在7.68%~9.3%,敌敌畏浓度在0~120mg/L、甲胺磷浓度在0~130mg/L范围内线性良好.结论本法准确度和精密度均较好,能符合临床要求.
作者:丁红香;余静;胡云良;楼文文 刊期: 2003年第04期
5'-核苷酸酶(5'-nucleotidase,EC3.1.3.3.5,5'-NU)是催化核苷酸分子中的磷酸键水解的一种特异性磷酸酶,长期以来作为一种肝胆疾病指标用于临床[1,2].而肝胆疾病患者中发生胆汁郁积后5'-NU活力的升高,有助于区分肝胆疾病患者中有否胆汁郁积,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报道如下.
作者:宋朝晖;赵洪灿 刊期: 2003年第04期
影响血液分析仪结果的因素很多,包括完善的样品采集过程、分析前样品处理、每个参数的测定,验征实验信息、报告实验结果和参考范围的时间.为了确保每步操作均能恰到好处,需要采用统计学方法来验证和监测整个系统.
作者:胡晓波;李泳;宋颖;金大鸣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拉米夫定是核苷类似物的代表性药物,其对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现已得到充分的肯定.但长期应用拉米夫定可能会使HBV P基因变异,从而产生耐药性.
作者:王伟;丁友法;王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累及多脏器损伤的结缔组织病,由于体内有大量致病性自身抗体和免疫复合物,造成组织损伤,好发于生育期妇女,患者常以关节炎,发热,疲倦,乏力,蝶形红斑,贫血,肾炎等症状就诊,随着病情进展,常累及多脏器损害,对患者危害极大,故早期诊断SLE,对于治疗,缓解病情相当重要.以下就SLE的几种自身抗体测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作者:蒋冬香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血培养生长曲线,协助判断细菌类型.方法将血培养阳性标本252例,按照细菌的生长曲线的三个阶段--迟缓期、生长期、稳定期进行分析[1].结果肠杆菌科的迟缓期极短,生长期生长迅速,甚至见不到稳定期.葡萄球菌的生长期曲线有一定的倾斜(K值在1左右).酵母菌的曲线较圆滑,生长期出现较晚.链球菌曲线很象葡萄球菌,但生长期较陡.非发酵菌生长期(△CO2)所对应的纵轴较短,有时还出现两段生长曲线.厌氧菌总有一个具有波峰波谷类似正弦波.结论观察生长曲线可能推断细菌类型.
作者:李新;焦连亭;康淑荷;王志富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流行性出血热患者血小板数量、形态的变化.方法观察流行性出血热患者发热2~7天后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大血小板比率(PLCR)的变化.结果流行性出血热患者发热2~3天后入院PLT显著减少(P<0.001),PDW增加(P<0.01),PLCR增加(P<0.05);发热4~7天后人院者PLT显著减少(P<0.001),PDW、MPV、PLCR均显著增加(P<0.001).经住院治疗3~14天后,PLT、PDW、MPV及PLCR均恢复正常.结论流行性出血热患者除血小板减少外,PDW、MPV、PLCR随病程而增加.应及早入院治疗,避免出血和病情加重.
作者:王莹;李振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对透射免疫比浊法定量测定血清D-二聚体的方法进行临床实验评价.方法实验评价包括精密度、线性测定、回收实验以及干扰实验.结果该D-二聚体定量测定试剂在精密度测定CV%小于5%,回收率在95~99%.线性测定良好,可达16μg/ml,回归方程为Y=1.0133X-0.0076,相关系数r=0.9997.对胆红素、血红蛋白、甘油三酯均具有很好的抗干扰能力.结论该试剂符合临床使用的要求.
作者:李炜煊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巨核细胞系统的改变与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患者的巨核细胞系统改变的关系.方法观察22例MDS患者的骨髓涂片及27例ANLL患者的巨核细胞的形态和数量,结合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对血小板各参数检测结果的分析.结果 MDS患者骨髓中产生血小板巨核细胞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显著减少(P<0.05),骨髓涂片的巨核细胞计数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而与ANLL患者相比较无显著的差异(P<0.05).而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平均容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与ANLL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MDS患者的骨髓巨核细胞系统改变与ANLL的巨核细胞系统的改变有相关性,而巨核细胞系统的改变有助于对MDS的鉴别.
作者:邵伟雄;鲍念明 刊期: 2003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