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鸣;孙敬
在正常情况下,机体的凝血和纤溶两大系统处于平衡状态,以维持血液循环.这一相对平衡受到破坏,将出现病理性出血或血栓形成,引起一系列疾病.止血与血栓病的实验室检查方法,主要是用免疫法和化学法检测其各种凝血因子的活性与含量.
作者:宋晓萍;李新善;龚旭疆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由于抗生素和激素的广泛应用,中枢神经系统隐球菌病(下称霉脑)的发病率愈来愈高,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确诊靠病原学检查[1].细菌培养耗时太长,基层医院难以开展,墨汁染色未列入常规检查,致使霉脑的临床误诊十分常见.我们在脑脊液细胞学检查中,从细胞计数池和细胞学涂片中检出隐球菌,再以墨汁染色确证,在防止临床漏诊、提高检出率等收到良好效果.现就普通光学显微镜下隐球菌的形态特点及检查方法报告如下.
作者:何准发;林应标;曾光平;何小樵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免疫标志物与HBV-DNA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判断标准.方法用ELISA法检测血清免疫标志物,并与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BV-DNA相比较. 结果在HBsAg、HBeAg、HBcAb均阳性组,HBsAg、HBeAb、HBcAb均阳性组,HBsAb阳性组,全阴组中,FQ-PCR检出率分别为100%、54.05%、35%和20%. 结论提示FQ-PCR可以检测HBV的真实感染和复制状态,结合乙肝病毒的血清标志物检测,对乙肝的临床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和疗效观察有较大指导意义.
作者:刘庆鸣;曾黎峰;万本愿;王文丁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一种重要的传染病.由于卡介苗的使用,现在结核病的发病率比过去有所下降,但是由于艾滋病、吸毒、免疫抑制剂的使用、酗酒、贫困、国际旅游、难民迁移等多种原因,发病率又呈上升趋势.对结核病的诊断是以检出结核分枝杆菌为金标准.本文就结核分枝杆菌的实验室检测情况作一介绍,以供同道参考.
作者:唐吉斌 刊期: 2001年第05期
长期过度饮酒可使肝细胞反复发生脂肪变和坏死终导致肝纤维化,直至肝硬化.在西方国家中,酒精性肝病是青壮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中国,虽然各种肝病中,仍以乙肝病毒感染为主,但酒精性肝损伤与乙肝的协同作用会造成更为严重的后果[1].本文报道39例酒精性脂肪肝和24例酒精性肝炎的TG、ALT、AST、GGT、ALP测定结果有助于临床医生对酗酒病人的早期发现.
作者:罗惠娟;郭洪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了解高水平氨基糖苷耐药(HLAR)肠球菌的分离率,探讨青霉素类或糖肽类与氨基糖苷类药物合用对院内感染肠球菌的协同杀菌作用,为临床治疗肠球菌感染提供参考与指导.方法采用VITEK-AMS仪器对分离自临床标本的101株肠球菌进行氨苄西林、青霉素、万古霉素耐药性和高水平庆大霉素耐药(HLGR)及高水平链霉素耐药(HLSR)测定.结果101株肠球菌中,粪肠球菌、屎肠球菌、鸟肠球菌、母鸡肠球菌和耐久肠球菌菌株分别为71、13、8、7和2株.药敏测试结果显示肠球菌对氨苄西林、青霉素、万古霉素耐药分别为21、34和0株;HLGR和HLSR分别为79株和46株. 结论院内感染肠球菌对抗菌药物存在严重耐药性,合理的抗菌药物治疗对高水平氨基糖苷耐药肠球菌感染患者的康复尤为重要.
作者:李国雄;赵建萍;刘胜勇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评价血清甘氨酰脯氨酸二肽氨基肽酶(GPDA)、α-L-岩藻糖苷酶(AFu)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42例健康人血清和78例原发性肝癌(PHC)及150例非PHC患者的血清.分别测定GPDA、AFu、AFP含量,以GPDA≥136U/L、AFu≥172nkat/L(均以健康组x±3S)为PHC阳性预示值.AFP≥400ng/ml为PHC预示值.结果PHC患者血清GPDA(156.2±39.2),AFu(262.0±88.6)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1).对PHC的诊断阳性率GPDA达到64.1%,AFu达到75.6%,AFP仅为59%,若以其中二项或三项阳性作为诊断PHC,则阳性率为89.7%,特异性为91.9%.结论血清GPDA、AFu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PHC的阳性检出率.
作者:宋书卫;陈国军 刊期: 2001年第05期
ALT试剂是临床检验常用项目,随着全自动生化仪的广泛运用,偶联法测定ALT也在普及.由于ALT试剂空白(底物浓度)OD值不是一个衡定值,随着温度升高、溶解时间延长而降低.延迟时间在ALT测定中与试剂空白OD值及结果有较大的关系.现将我们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崔江龙;易昌盛 刊期: 2001年第05期
为了解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前列腺液中病原体分布情况,在2000年1~8月期间,对我院泌尿外科就诊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留取前列腺液进行常规镜检和病原学检测,将镜检所见的白细胞数与病原体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对有细菌生长的进行体外药敏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陈益明;陈文淑 刊期: 2001年第05期
2000年10月作者发现了我省第一例马尔尼菲青霉菌.并在<江西医学检验>2001年第3期作了报导.2001年5月31日又发现了第二例感染病人(因此菌已侵犯患者骨髓等脏器,引起严重衰竭而死亡).现就我们所作的工作,结合有关资料对其流行病学、发病机理、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化验检查、鉴别诊断、药物治疗等方面介绍如下.
作者:廖晚珍 刊期: 2001年第05期
利用相差显微镜观察红细胞形态变化可把血尿分为肾小球源性血尿和非肾小球源性血尿两大类,而用高倍镜不染色镜检观察红细胞形态,效果优于相差显微镜[J].尽管UF-100型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鉴别血尿来源简单、快速,不受主观因素影响,但其仪器及试剂价格昂贵,且由于尿内非细胞沉渣较多,干扰实验,种种原因限制了此法的普及应用.我们用高倍镜不染色法镜检观察红细胞形态,用于鉴别血尿是否来源于肾小球肾炎,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张慧嫦 刊期: 2001年第05期
全血锌原卟啉(Zinc protoporhyrin,ZPP)测定近儿年已取代了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FEP)的检测,被公认为诊断铁缺乏症的一项重要方法.1997年,中国儿童铁缺乏症防治指导中心指定该检测为铁缺乏症的首选筛查方法.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检测快速,灵敏度高,准确性强,只需受检者一滴末梢血,不加任何试剂,当场一分钟内即能出结果的优点.我院于1998年开始使用锌原卟啉血液荧光测定仪进行ZPP检测,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结果如下.
作者:罗桂英;徐瑛 刊期: 2001年第05期
脂质过氧化损伤在糖尿病、感染性疾病、肿瘤、类风湿性关节炎、动脉粥样硬化等许多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丙二醛(MDA)是自由基使脂质发生过氧化作用形成的终产物,通常用MDA来反映体内脂质过氧化状态.MDA测定大多采用TBA比色法,通过MDA与硫代巴比妥酸(TBA)加热形成红色复合物,用比色或荧光法[1]测定MDA含量,由于荧光法特异性、灵敏度较高,因而得到了广泛地应用.然而,从目前通常使用的荧光法的荧光光谱中可以看出,该法受到瑞利散射光干扰严重,为了降低散射光的干扰,提高测定的特异性和准确性,我们将同步荧光光谱扫描技术用于测定MDA,获得满意结果,有效地降低散射光的干扰,提高了测定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惠毅;杨晋 刊期: 2001年第05期
为探讨血清透明质酸(HA)在慢性肝病中的应用,笔者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慢性迁延性肝炎(慢迁肝CPN)、慢性活动性肝炎(慢活肝CAN)和肝硬化(LC)共211例慢性肝病患者血清中的透明质酸浓度,并与正常对照组作了比较,现将测定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柴春华;韩清燕;白小明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我们从一住院患者腹泻粪便中分离到一株切斯特沙门菌(Salmonella chester),报告如下.
作者:黄支密;邹玉秀;费月平 刊期: 2001年第05期
胰岛素原在胰岛B细胞中分解为胰岛素(insulin,INS)和C-肽(C-peptide,C-P),然后两者以等摩尔的量释放到血循环中,在病毒性肝炎中,两者的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均受到影响,其血清中的含量可能会发生改变[1].我们对100例不同类型的肝炎患者的血清胰岛素和C-肽浓度进行测定,并初步探讨血清胰岛素和C-肽含量改变与肝脏的损害程序的相关性.
作者:季柏林;谢珊珊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将微波技术应用于ELISA法检测乙肝免疫标记物.方法对随机抽取的346例待测血清进行微波二步法标记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乙肝五项测定.同步进行ELISA常规法标记,比较结果.结果346例待测血清中微波二步法阳性率:HBsAg30.92%(107/346)、HBsAb24.57%(85/346)、HBeAg17.05%(59/346)、HBeAb19.36%(67/346)、HBcAb40.17%(139/346);ELISA常规法阳性率HBsAg30.07%(109/346)、HBsAl25.72%(89/346)、HBeAg15.61%(54/346)、HBeAb19.65%(68/346)、HBcAb40.17%(139/346).两组阳性结果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微波技术进行乙肝标记物的检测具有可操作性强,重复性好,准确性高,尤其是大人缩短了实验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作为一种新技术,对检测乙肝免疫标记物具有一定意义.
作者:涂侃;王启伟;高玟;罗庆丰 刊期: 2001年第05期
亚利桑那沙门菌为条件致病菌,初来源于冷血动物,较少从腹泻便中分离到.本室于2000年7月自一女性小孩腹泻便中分离到该菌,报道如下:
作者:沈丽珍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患者女38岁,南昌市人.因下腹胀,白带增多,接触性出血,于1999年8月来我院门诊就诊.临床检查:官颈1/3糜烂.
作者:李琴艳;陈燕;邹鹏 刊期: 2001年第05期
为了减少HCV经血传播,了解本站献血员HCV感染情况,我站对1994~1999年在本站献血的2320名献血员每次献血前后都进行了抗-HCV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处理比较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宋春萍;刘和平 刊期: 2001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