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进东
1病历摘要先证者,女,20岁.主因右侧肢体活动不利17年,加重6d入院.17年前抽搐后出现肢体活动不利,右上肢持物费力,右下肢站立及行走不稳,当时未予重视及治疗,约3 d后有所缓解,但右侧肢体活动笨拙.此后病情时有反复,尤以劳累后易诱发.6 d前又因受凉症状加重,右侧肢体完全不能活动,在当地医院静脉滴注复方丹参等药物,病情无好转而来我院.
作者:边进东 刊期: 2006年第09期
1病历摘要例1:男,36岁.因突发意识不清、反复抽搐6 h,外院诊断一氧化碳中毒治疗效果不佳转入我院.入院查体:BP90/70 mm Hg(1 mm Hg=0.133 kPa),神志不清,潮氏呼吸,频繁抽搐,瞳孔正大等圆,光反射灵敏,双肺呼吸音清,心率146次/min,律齐,未闻及杂音,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征阴性.头CT、X线胸片未见明显异常.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V1~V3 T波高尖,V4~V6、I、avL ST段抬高0.05~0.1 mV.心脏彩超示前间隔、前壁腱索水平以下运动幅度明显减低.入院诊断:冠心病,急性广泛前壁、高侧壁心肌梗死.给予扩冠、抗凝、降粘及对症治疗,患者意识转清.10 h后监测血清酶,CK-MB 652 U/L,CK 4 182 U/L;动态观察心电图符合急性心肌梗死动态演变.2周后冠状动脉造影示双支病变,并于病变处置入支架治疗,病情稳定出院.
作者:李爱军;朱凌凌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观察新喋呤在颅脑损伤后的变化规律,并探讨其与肝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对54例入住ICU的颅脑损伤患者进行研究,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3~5分患者27例,6~8分患者27例.入院后分别于第1、3、7、14、21天早晨空腹抽血5 ml,立即分离血清,并分为两份,其中一份于-20℃冷冻,用于测其血清新喋呤水平;另一份进行肝功能检查.结果重症颅脑损伤GCS评分3~5分患者血清新喋呤水平明显高于6~8分患者(P<0.01),并与肝损害轻重呈正相关(P<0.05).血清新喋呤水平持续增高者颅脑损伤合并肝损害者病情重,预后差.结论颅脑损伤合并肝损害后,动态观察血清新喋呤的变化规律,有助于判断二者的相关性,可辅助判断颅脑损伤合并肝损害的预后.
作者:宋艳荣;刘爱翔;王丽娜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血清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在绝经后女性脑梗死患者发病过程中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放免法动态测定30例绝经后女性脑梗死患者及3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SHBG的水平,分析其与脑梗死的关系.结果绝经后女性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SHBG明显高于恢复期及健康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均P<0.01),而恢复期与健康对照组血清SHBG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绝经后女性脑梗死患者急性期SHBG增高,而在恢复期恢复正常.这种变化是机体对脑梗死的一种适应性反应,有利于脑梗死的恢复.
作者:郝礼森;臧贺川;刘斌 刊期: 2006年第09期
1摘历摘要孕妇,24岁,孕1产0.主因宫内孕38+5周第1胎,单胎臀位,要求剖宫产于2004年7月21日入院.平素月经规律,有痛经.末次月经2003年10月23日,停经40 d出现早孕反应,查尿妊娠试验阳性,孕4个月自觉胎动至今,孕期一直有轻微腹坠感.
作者:杜秀梅;蒋玉萍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穿刺抽吸、硬化剂治疗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48例患者共计56个长径3 cm以上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在超声引导下经腹壁或阴道穿刺抽吸,并向囊内注入无水乙醇,口服达那唑3个月以辅助治疗,3~6个月后复查.结果经过对介入治疗的48例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3个月以上的跟踪随访,其症状缓解率达100%,其中囊腔消失占78.6%.结论超声介入硬化剂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疗效显著,对于缓解囊肿所致的痛经症状亦有明显疗效.此方法安全、有效、副作用少且微创.
作者:马春芝;黎奇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近年来随着糖尿病患者的增多,糖尿病足在临床上较为多见,为此,糖尿病足的早期诊断和预防显得尤其重要.现将我院2001年2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56例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江惠;崔文勇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观察放疗联合热疗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的效果.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放疗联合热疗);放疗1.8~2.0 Gy/次,每天1次,每周5次;患者放疗后30 min进行热疗,2次/周,每次热疗40~60 min.对照组:单纯放射治疗,剂量同上.分析2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有效率70%,对照组有效率50%.结论放疗联合热疗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疗效优于单纯放射治疗.
作者:孙英华;吴俊姝;高钧;徐秀芹;宋克忠 刊期: 2006年第09期
胃底贲门癌的治疗,传统手术以开胸为主,开胸手术治疗具有手术视野开阔,食道游离充分等优点,但手术创伤大清扫不彻底,手术风险大.胸腹联合切口虽然解决了开胸手术腹腔淋巴结清扫的困难,但创伤巨大,临床应用受到很大限制.相对而言,经腹胃底贲门癌的根治术较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
作者:张利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苯扎贝特对中老年高血压代谢综合征患者各代谢因素的影响.方法将55例中老年高血压代谢综合征患者分为2组:苯扎贝特组28例给予缓释硝苯地平、苯扎贝特并饮食控制;对照组27例给予缓释硝苯地平、安慰剂并饮食控制.观察治疗前后血压、体质指数、血脂、空腹血糖、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及尿酸水平等变化.结果2组血压水平均有明显下降,苯扎贝特组治疗后舒张压降低较对照组显著(P<0.05);苯扎贝特组血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0.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升高(P<0.05),空腹血糖及胰岛素浓度降低(P<0.05),胰岛素敏感性升高(P<0.05),血尿酸水平明显下降(P<0.01).结论苯扎贝特有可能改善中老年高血压代谢综合征患者的多种代谢异常因素.
作者:苏工;叶平;张诚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是否为胆囊结石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的危险因素.方法胆囊结石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2 540例,对其年龄、性别、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危险因素分类、实验室检查、手术记录、并发症的发生率及住院时间进行分析.结果糖尿病患者和非糖尿病患者的白细胞计数、胆红素、淀粉酶水平差异无显著性,糖尿病患者的手术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中转开腹率明显增高.2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糖尿病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具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和中转开腹率.
作者:孙登群;孟翔凌;龚仁华;王敬民;姜世涛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不同糖耐量人群胰岛素抵抗和胰岛B细胞的分泌功能.方法根据口服葡萄糖耐量(OGTT)结果,将147例入选者分为糖耐量正常(NGT)组,糖耐量减退(IGT)组和糖尿病(DM)组,测定空腹和服糖后2 h真胰岛素(FTI、TI2h)、空腹游离脂肪酸(FFA)、瘦素(Lep)、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并对有些数据作相关分析.结果IGT组和DM组的血糖、TI、FFA、Lep、TG、LDL-C含量及HOMA-IR高于NGT组(均P<0.01),HDL-C含量及HOMA-β均低于NGT组(均P<0.01);DM组HOMA-IR和HOMA-β分别高于和低于IGT组(均P<0.01).TG与FFA之间以及Lep与FFA之间呈正相关(r分别为0.7061、0.3436,均P<0.01);FFA与HOMA-IR正相关(r=0.5452,P<0.001),与HOMA-β负相关(r=-0.3634,P<0.01);FFA、Lep与HOMA-IR独立相关(标准回归系数分别为0.2902、0.3217,均P<0.05),FFA与HOMA-β独立相关(标准回归系数为-0.4906,P<0.001).结论糖代谢异常早期阶段存在明显胰岛素抵抗,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障碍随着病程的进展逐渐加重,脂毒性在这一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周鹏;西琳·玉努斯;周歆理;葛娟;关黎清;邢清海;孙建秀;张燕;叶尔肯·多森拜克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现代癌变原理研究认为基因的遗传性改变和基因的表观遗传改变是癌症形成的重要原因.遗传基因改变包括基因扩增、缺失、突变、染色体重组等.表观遗传改变是指非基因序列改变所致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如DNA甲基化与组蛋白修饰,在基因表达的调控中起关键作用[1].
作者:赵丽珍;高君;王永福;郭春林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以及口腔矫治器治疗对患者血清瘦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对22例经过多导睡眠监测确诊的OSAHS患者行口腔矫治器治疗.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22例OSAHS患者治疗前、治疗后以及22例年龄、体质指数相近的单纯打鼾患者(对照组)的血清瘦素水平,分析瘦素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体质指数的关系,以及治疗前、治疗后血清瘦素水平的变化.结果OSAHS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AHI呈正相关(r=0.469,P<0.05),与夜间低动脉血氧饱和度呈负相关(r=-0.787,P<0.01).治疗前OSAHS患者的血清瘦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口腔矫治器治疗后患者AHI及低血氧饱和度明显改善,且血清瘦素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结论OSAHS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增高,且瘦素水平与睡眠呼吸暂停的程度有密切联系;口腔矫治器治疗有效者血清瘦素水平下降.呼吸暂停有可能是导致OSAHS患者体内瘦素水平增高的重要因素.
作者:吕昌惠;郭宜;崔淑芬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腹式子宫次全切除术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采用保留子宫卵巢血管子宫三角形次全切除术30例,与传统经腹子宫次全切除术30例作对照.结果该术式操作简便,时间短,出血少,并发症少,恢复快,术后卵巢功能保持正常,无残留卵巢综合征出现.结论保留子宫卵巢血管子宫三角形次全切除术优于传统子宫次全切除术.
作者:庄良虹;朱惠湘 刊期: 2006年第09期
卵巢甲状腺癌属异位甲状腺癌,是由卵巢甲状腺肿恶变而来,属罕见病例.我们从事妇科工作多年仅遇到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洁;黄立 刊期: 2006年第09期
Reiter综合征为较少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可合并心肌炎,现将我科误诊1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男,11岁.因尿痛、眼痛5 d,发热伴左膝关节肿痛3 d、心慌1 d入院.多次在外院及本科门诊就诊,曾诊断为尿道炎、结膜炎、风湿热.
作者:韩佩孚;王景山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不同门静脉癌栓分型在肝癌经皮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ACE)治疗中的意义和疗效.方法269例肝癌伴门静脉癌栓患者分为TACE组(217例)和对照组(52例).比较不同癌栓分型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情况.结果TACE治疗对Ⅰ型癌栓治疗效果明显,Ⅱ型、Ⅲ型有效,Ⅳ型无效.TACE治疗可延长肝癌伴门静脉癌栓患者生存期(P<0.01),门脉癌栓分型程度与患者预后呈负相关.结论Ⅰ~Ⅲ型适宜TACE治疗,Ⅳ型不宜行TACE治疗.门脉癌栓分型是决定患者治疗效果和预后的重要因素,对评价肝癌TACE治疗疗效和患者预后有指导意义.
作者:叶超平;刘德鑫 刊期: 2006年第09期
我院于2002年1月至2005年6月收住院治疗枕叶梗死患者46例,经CT和/或MRI明确诊断且具有完整资料,现对其分析如下.
作者:王丽英;刘春英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中枢痛(CPSP)的临床特点并观察黛力新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脑卒中后中枢痛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CPSP均伴有躯体感觉异常,疼痛的部位基本上与感觉异常的分布一致,疼痛性质不具有特征性,患者之间的变异很大,疼痛的强度变化范围很大,均有不同程度的感觉减退.黛力新治疗后4周视觉模拟评分比治疗前降低.结论沿着轴索影响脊髓-丘脑-皮层通络的任何水平的病变都会引起CPSP,黛力新治疗有效.
作者:王育新;张本恕 刊期: 2006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