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国卫;周清华;张尔永;刘斌;唐小军;傅勇;李贵忠
目的 探讨严重肝外伤术后再出血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 按美国外科创伤学会对肝损伤分级标准,对手术治疗的76例严重肝外伤术后再出血的16例患者第2次手术及保守治疗的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Ⅲ级肝外伤9例,Ⅳ级5例,Ⅴ级2例;第1次术后累计出血量800~2 600ml,平均1 700ml.行第2次手术止血13例,死亡3例;保守治疗3例,死亡2例.结论 及时诊断、正确处理是抢救严重肝外伤术后再出血,抢救患者生命的关键.
作者:陈君武;周黎明;於彩霞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一般甲状腺功能指标对Graves病治疗后预后判定的价值.方法 经过18个月他巴唑治疗且撤药后随访2年的190例Graves病患者,对复发组和缓解组治疗前及治疗结束时的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水平及T3/T4比率进行比较.以T3/T4≤20 ng/μg为正常范围将患者分为3组:A组治疗前及撤药前T3/T4均>20 ng/μg;B组治疗前T3/T4>20 ng/μg,撤药前正常;C组治疗前及撤药前T3/T4均正常;比较3组患者的复发率.结果 190例患者在撤药后2年的随访中101例复发,89例持续缓解.复发组治疗前后的T3/T4比率分别为27.4±5.7和18.9±4.6(ng/μg),缓解组治疗前后T3/T4比率分别为22.4±6.1和14.1±5.2(ng/μg),前者治疗前后的T3/T4比率显著高于后者;A、B、C 3组患者的复发率差异有显著性;相关分析显示治疗前及治疗结束时的T3/T4比率呈显著性正相关(r=0.92,P<0.01).结论 血清T3/T4比率可作为Graves病药物治疗时判定预后的简单和有用的指标.
作者:张进安;张健;买尔哈巴;徐利;于志云;肖婉霞;王宇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对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治疗过程中不同抗凝技术进行评价.方法 选择危重患者48例行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其中出血倾向12例,设为A组,采用局部枸橼酸钠抗凝法;活动性出血者17例,设为B组,采用无肝素抗凝技术;其余患者19例,设为C组,采用低分子肝素钙抗凝.3组置换液速度均为3 000 ml/h,持续时间12 h/d,碳酸氢盐置换液前稀释方式输入.计算溶质下降率,治疗前后检测电解质、酸碱指标、凝血指标;记录心率、平均动脉压、跨膜压及滤器寿命.结果 3组治疗后血尿素氮、肌酐均显著下降,但组间比较溶质下降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电解质、酸碱指标在治疗后均趋于稳定.A、B组各凝血指标在治疗后无显著改变,C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显著延长(P<0.05).整个治疗过程中,3组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均较稳定.跨膜压明显升高的时间点:A组>C组>B组.滤器平均寿命:A组>C组>B组(P<0.05).结论 CVVH中3种抗凝技术各有优缺点,只有个体化地选择抗凝技术,才能使CVVH更安全有效地应用于危重患者的治疗.
作者:唐万欣;付平;崔天蕾;高玉春;黄颂敏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提高对老年肺栓塞的认识,提高诊断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63例老年肺栓塞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诊断及误诊情况.结果 本研究肺栓塞的危险因素为下肢静脉血栓、制动和恶性肿瘤.呼吸困难是常见的症状,晕厥亦较常见,占发病人数的三分之一,咯血和胸痛较少见.螺旋CT是确诊老年肺栓塞常用的手段.老年肺栓塞常误诊的疾病有肺炎,冠心病等.结论 老年肺栓塞临床表现不典型,需要提高诊断意识,及时诊断和治疗.
作者:陈艳明;王士雯;陈琪;张新勇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复位的影响因素.方法 169例小儿肠套叠,观察患儿全身情况、肠套叠类型、发病年龄、发病时间对空气灌肠复位成功率的影响.结果 对1岁以下、发病24 h以内、全身情况较好、回盲型、回结型肠套叠患儿,空气灌肠复位成功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对1岁以下、发病24 h以内、全身情况较好、回盲型、回结型肠套叠患儿可采用空气灌肠复位,且成功率高.
作者:高瑞忠;许长年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总结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手术取栓后留置导管溶栓的经验.方法 手术取栓后留置导管溶栓者31例,均为混合性.股青肿7例,股白肿2例.术前全部放置下腔静脉滤器.结果 术后7 d经留置导管静脉造影示28例患肢深静脉全程通畅,静脉壁光滑无返流;1例腘静脉狭窄50%,2例胫前静脉部分再通.随访:29例症状全部消失,2例穿弹力袜后能正常工作.结论 手术取栓结合留置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肯定,可以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
作者:顾福杭;罗玉贤;王雪平;胡雅萍;王晶莹;马志伟 刊期: 2006年第12期
手术治疗妇科恶性肿瘤,常需要切除全子宫和双侧卵巢,术后患者出现因雌激素低下而引发各种症状,使术后的生活质量降低,尤其是对于年轻患者,这种伤害往往是致命性的.激素替代治疗(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HRT)可以明显改善绝经后妇女的雌激素低下症状,如血管舒缩症状、泌尿生殖道萎缩、认知障碍、心血管症状、骨质疏松症等[1].但女性生殖道组织多是雌孕激素的靶器官,如果对妇科恶性肿瘤术后的患者给予激素替代治疗,是否会对原发病产生不良影响,如促进肿瘤细胞生长、缩短带瘤生存时间、促进复发以及降低生存率等,关于这方面的探讨由来已久,但研究尚少,观点不一.综述如下.
作者:袁芳;李民华;王惠兰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椎-基底动脉急性血栓形成动脉内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7例经脑血管造影证实椎-基底动脉血栓形成,且自发病高峰起12 h内就诊患者,使用尿激酶动脉内接触性溶栓,其中7例采用溶栓加球囊扩张,1例支架置入,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结果 血管完全再通7例,部分再通7例.未通者3例,1例出现颅内出血.结论 经动脉内溶栓治疗是治疗急性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有效的方法之一.
作者:葛立三;张广龙;赵士军;高景春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因心脏介入手术导致心脏压塞的可能原因、临床表现、治疗结果及预后.方法 3010例心脏介入手术患者发生心脏压塞7例,相关手术为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3例,二尖瓣球囊扩张术2例,射频消融术1例,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1例.结果 心脏压塞的主要原因包括冠状动脉、左心耳穿孔,心脏静脉破裂;急性心脏压塞6例,1例在术后1 h延迟出现;3例因出血量大行外科手术治疗,3例经心包穿刺抽液病情稳定,死亡1例.结论 介入治疗中早期识别心脏压塞并果断处理是成功救治的关键.
作者:王艳春;张卫泽;张明旭;秦勉;马菱;陈永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前列腺素(凯时,脂质体包裹前列腺素E1制剂)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48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2组,即对照组(基本治疗)和凯时治疗组(基本治疗+凯时),观察2组患者血流动力学、血浆白蛋白、24h尿蛋白定量、尿β2微球蛋白水平以及血浆6-酮-PGF1α(6-K-PGF1α)、血栓素(TXB2)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凯时治疗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血浆白蛋白、24h尿蛋白定量、血浆6-K-PGF1α和TXB2等指标的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均为P<0.05).结论 前列腺素可以明显改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微循环,减少血栓形成;而且还可以降低尿蛋白含量,能有效地延缓肾脏疾病的发展.
作者:张鹏;陈威;朱军;刘宏宝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体表定位和微创治疗效果.方法 28例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均行头颅CT检查.血肿位于一侧额顶、对侧额或顶区.其中25例一侧额颞顶区有血肿,12例双侧额顶颞区均有血肿.血肿在一侧耳眦线以上50 mm,耳眦线的中垂线后20 mm的前方均可见到.2例在全身麻醉下,余在局部麻醉下采取双侧钻单孔引流术.选定血肿厚层面前中1/3~1/2之间的任一处为钻孔点.24例的钻孔点在耳眦线以上(60~80 mm),耳眦线的中垂线前(10~45 mm).结果 27例术后痊愈,无术后并发症,1例复发.结论 对于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选定合适的钻孔点是微创手术的关键.
作者:韩东华;闵志钧;周新军;沙龙贵;徐明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寻找住院患者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方法和措施.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04年11月至2005年2月期间出院,并且住院时间大于3 d的病例,调查其抗生素的使用情况.结果 我院住院患者抗生素的使用率为80.68%,治疗用药占54.48%,预防用药占42.78%,用药指征不明确者占2.74%;单联用药率60.88%,双联用药率34.55%,三联及以上用药率4.57%.结论 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可导致疗效不佳、耐药菌株的产生等不良后果及患者医疗费用上涨等,应采取必要的管理措施.
作者:张秀玲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垂体腺瘤转化基因(PTTG)、局灶粘附激酶(FAK)、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微血管密度(MVD)和血管新生的表达与垂体腺瘤发生、发展及侵袭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图像分析法,免疫组化S-P法检测PTTG、FAK、bFGF、MVD在62例(侵袭性垂体腺瘤32例,非侵袭性垂体腺瘤30例)垂体腺瘤中的表达.结果 侵袭组和非侵袭组垂体腺瘤的PTTG、FAK、bFGF、MVD表达均有显著差异,PTTG与FAK共同作用于垂体腺瘤细胞的侵袭和增殖转化过程,PTTG与bFGF之间存在正反馈机制,FAK参与bFGF对内皮细胞粘附增殖的调节,bFGF能促进FAK酪氨酸和丝氨酸的磷酸化使FAK表达水平增高、肿瘤新生血管形成,MVD则是血管形成的量化指标.结论 PTTG、FAK、bFGF、MVD可作为客观评价垂体腺瘤侵袭性和评估其预后的良好生物学指标.
作者:陈大伟;顾卫宏;付双林;李毅平;洪新雨;罗毅男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对胸主动脉瘤破裂入左肺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对胸主动脉瘤破裂入左肺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有效性.方法 结合1例报告,总结自1990年1月至2005年3月文献报道的胸主动脉瘤破裂入左肺16例病例,根据其有无感染、首发症状、胸主动脉瘤部位、侵入肺叶、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胸主动脉瘤侵入左肺叶多数病程长,多合并肺部细菌和/或特异性感染,咯血是常见的首发症状;来源于主动脉弓的瘤多侵入左肺上叶,手术多以全弓或次全弓切除及人工血管置换和左肺上叶切除术为主,而降主动脉瘤多侵入左肺下叶,手术以主动脉瘤切除及主动脉修补或血管置换术和左肺下叶切除为主;若无不可控制的大出血,预后较好.结论 胸主动脉瘤切除及人工血管置换术加侵入相应肺叶的切除术是治疗胸主动脉瘤侵入左肺的有效方法.
作者:车国卫;周清华;张尔永;刘斌;唐小军;傅勇;李贵忠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LP)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将2002年9月至2004年4月收集资料完整的249例急性胰腺炎(AP)根据病因分为胆源性AP(142例)、HLP(52例)、酒精性AP(17例)和其他(38例).着重对HLP与胆源性AP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进行比较,并分析血甘油三酯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在临床评分相同情况下,HLP与胆源性AP在年龄、性别、血性腹腔积液发生率、复发率、脂肪肝发生率、糖尿病发生率、手术率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甘油三酯与临床评分、CT严重程度评分(CTSI)分级、禁食水时间、住院天数、PLT、HCT、血Ca2+相关.结论 HLP以中青年男性患者为主,血甘油三酯高,病情重,住院天数长,以非手术治疗为主.
作者:何铁英;王喜艳;何铁汉;陈启龙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脂蛋白(α)和C-反应蛋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43例和健康对照组34例,均测定血脂,包括血清脂蛋白(α)[Lp(α)]、C-反应蛋白(CRP);并将43例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分为合并冠心病组(21例)和非合并冠心病组(22例),并分析Lp(α)、CRP和血肌酐(Scr)3项指标在2组中的变化.结果 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组Lp(α)和CRP均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冠心病组Lp(α)和CRP较非合并冠心病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 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Lp(α)和CRP明显高于正常人,说明血液透析虽是慢性肾衰竭替代治疗的有效方法,却不能降低Lp(α)及CRP的水平.Lp(α)和CRP的升高可以导致其合并冠心病几率增加,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合并冠心病与Lp(α)和CRP的升高密切相关.
作者:王丽芳;赵兴;王凤霞;王颖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脑血栓形成血糖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将95例急性脑血栓形成患者随机分为2组:血糖升高组45例,血糖正常组50例.探讨血糖水平与急性期脑缺血损害程度和病死率的关系.结果 急性脑血栓形成患者高血糖水平使脑缺血损害范围增大,血糖水平愈高,病情愈重,病死率愈高.结论 血糖水平的高低,可作为估计脑血栓形成范围的重要参数,若血糖>11.1 mmol/L,提示脑组织损害范围较广,病情严重,是急性期预后不良的指标之一.
作者:王睿智 刊期: 2006年第12期
抑郁症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情感障碍性精神疾病,因患者多到基层综合医院就诊,易致漏诊、误诊.现将我院2002年1月至2005年1月门诊和住院诊治的抑郁症41例患者的漏诊与误诊原因分析如下.
作者:兰润林;罗素琴;王小红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评价心包腔内置管腔内化疗联合放疗治疗恶性心包积液的疗效、毒副反应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52例恶性心包积液患者随机分为2组:化疗+放疗(CTRT)组22例和单纯腔内化疗(CT)组30例.CTRT组患者先行心包穿刺引流,然后腔内注入DDP 50 mg,Dex 5 mg,1周1次连用3周;在行第一次腔内化疗后,采用医用直线加速器常规全心包外照射,20 GY/20次.CT组除不做放疗外,其他治疗与CTRT组相同.结果 CTRT组完全缓解占45%,部分缓解占36%,有效率81%;CT组完全缓解占27%,部分缓解占30%,有效率57%.CTRT组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有效率71%,CT组48%,差异有显著性.与放化疗相关的不良反应轻微,对症处理后均能耐受.结论 放、化综合治疗恶性心包积液有较好的疗效,并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毒副反应可以耐受.
作者:张颖;曹信杰;李会兰;王会平;徐扬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妇科中晚期恶性肿瘤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39例妇科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采用Selding's穿刺法经股动脉穿刺,行髂内动脉、子宫动脉灌注化疗,1~3个疗程.其中灌注化疗后行髂内动脉栓塞11例、子宫动脉栓塞19例、肠系膜下动脉栓塞1例、肝固有动脉灌注化疗并栓塞1例;22例介入治疗后进行手术.结果 介入治疗后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33例,占84.6%.其中2例术后无癌细胞存在.介入治疗后1例出现较严重的腹痛,1例发热,对症治疗后缓解,余未发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妇科恶性肿瘤采用介入治疗对缓解症状、抑制肿瘤生长、手术前降低肿瘤分期效果确切,可作为妇科肿瘤综合治疗的一种辅助方法.
作者:陈昭;韩萍;夏凤艳;辛德梅 刊期: 2006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