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莫沙必利与氟西汀联用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

王果;李红艳;伍灵达

关键词:消化不良, 功能性, 莫沙必利, 氟西汀
摘要:目的评价莫沙必利联用氟西汀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疗效.方法将102例FD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54例,给予莫沙必利5 mg,3次/d,氟西汀20 mg,1次/d;对照组48例,给予莫沙必利5 mg,3次/d.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用药4周后临床主要症状均明显缓解(P<0.01或0.05);除恶心、呕吐和上腹部疼痛外,其他症状消失率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7%,对照组为75.0%,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莫沙必利联用氟西汀治疗FD疗效满意,安全性好,是目前治疗FD的可行方案.
中国综合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aVF导联低电压预测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价值

    目的探讨aVF导联低电压对预测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25例冠心病患者的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资料,选取aVF导联低电压作为观测指标.结果aVF导联低电压对不同冠状动脉病变范围有一定的鉴别价值.多支病变时阳性率明显增高,在排除影响因素前后分别为54.41%和56.60%,束支传导阻滞、心室肥大等对指标的判断影响不大,其预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在排除影响因素前后分别为54.41%、68.15%、64.00%和56.60%、69.78%、66.15%.结论aVF导联低电压对预测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具有一定价值.

    作者:杨晓帆;宫剑滨;江时森;陈锐华;张启高;王立军;彭永平;邹莺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胆总管十二指肠乳头旁瘘的诊断和治疗

    目的探讨胆总管十二指肠乳头旁瘘的病因及其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8年间收治的14例胆总管十二指肠乳头旁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4例均为胆总管结石或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经上消化道钡餐、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检查各发现1例,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诊断3例,术中发现3例,术后T管造影诊断6例.手术治疗10例,保守治疗4例.结论胆总管结石是胆总管十二指肠乳头旁瘘的病因,主要的诊断方法是胆道造影.诊断明确后绝大多数患者需要手术治疗,可采用Od出括约肌切开成形术或胆肠吻合术.

    作者:蓝祥海;徐亮;万礼仪;王元正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165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患者临床与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对壶腹周围癌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165例壶腹周围癌患者,其中壶腹癌69例,远端胆管癌32例,胰腺癌48例,十二指肠癌16例,均行胰十二指肠切除.保留幽门55例,不保留幽门110例.结果本组30 d病死率为4.8%,住院期间病死率为6.7%.切缘无癌组织135例,5年生存率29%;切缘有癌组织30例,5年生存率6%.淋巴结无转移85例,5年生存率35%;淋巴结转移80例,5年生存率20%.肿瘤直径<3 cm者生存时间长.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预后与切缘是否干净、淋巴结是否转移及肿瘤大小有关.5年生存率壶腹癌患者高,胰腺癌差.保留与不保留幽门患者预后相似.

    作者:贾振庚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Jannetta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

    目的探讨三叉神经痛的显微外科手术疗效.方法回顾分析30例使用显微镜行Jannetta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三叉神经痛患者(均为内科治疗无效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患者术后疼痛消失,无一例永久性并发症出现,2年复发率为20%.结论Jannetta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骆东辉;李力;郝小伟;范波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CAP方案配合干扰素双途径化疗治疗卵巢上皮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全身静脉化疗加腹腔化疗双途径给药治疗卵巢上皮癌的疗效.方法对72例卵巢上皮癌患者均采用CAP方案化疗.A纽(38例)环磷酰胺、阿霉素(或吡喃阿霉素)经静脉滴注,顺铂、干扰素经腹腔灌注;B组(34例)环磷酰胺、阿霉素(或吡喃阿霉素)及顺铂全部经静脉滴注.间隔3~4周,共6~8个疗程.结果A组治疗总有效率89.48%,腹水得到有效控制;B组总有效率67.65%.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两组3年生存率分别为47.37%、44.12%,A组高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顺铂、干扰素腹腔灌注可减轻药物的副作用,提高治疗的总有效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但对提高3年生存率的意义尚不肯定.

    作者:杨佩芳;顾汉刚;李文军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磁共振波谱分析对帕金森病临床应用价值的初步研究

    目的通过基底节区N-乙酰天冬氨酸/肌酸和胆碱/肌酸比值的变化,探讨磁共振波谱分析对原发性帕金森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5例帕金森病患者和5例年龄匹配健康人的双侧基底节区磁共振波谱分析.结果帕金森病患者N-乙酰天冬氨酸/肌酸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磁共振波谱分析是研究帕金森病患者基底节区神经元是否遭受破坏的一种无创技术.

    作者:王大力;张爱国;赵晓晶;苏民;王坚;蒋雨平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结肠脂肪瘤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结肠脂肪瘤的临床特点.方法对6例结肠脂肪瘤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结肠脂肪瘤主要表现为腹痛、腹部肿块、粘液血便及并发肠梗阻;纤维结肠镜、钡灌肠、消化道钡餐、CT等检查是结肠脂肪瘤诊断的重要手段.治疗以手术为主.结论结肠脂肪瘤发病率低,无特殊临床表现,诊断困难,术前确诊率低,误诊率高.

    作者:孙淑明;刘婉秀;徐新;吴丽娥;吴利标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以呼吸道症状为主要表现的非典型伤寒73例误诊分析

    伤寒为我国常见的肠道传染病,近年来,随着耐药伤寒杆菌菌株及L型伤寒杆菌的出现,其临床表现不典型,易漏诊和误诊.其中以发热、咳嗽、咳痰、咽痛为主的伤寒误诊率占首位[1].1995年1月至2002年12月,我院收治73例以呼吸道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伤寒误诊病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旨在探讨其误诊原因.

    作者:欧阳章宏;张湘燕;万自芬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不同病原体脑病患儿血浆降钙素原改变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不同病原体脑病患儿血浆降钙素原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半定量免疫层析法对112例不同病原体脑病患儿血浆降钙素原水平进行测定,并经治疗后动态监测化脓性脑膜炎患儿血浆降钙素原水平的变化.并与30例健康儿童的血浆降钙素原水平进行比较.结果化脓性脑膜炎患儿血浆降钙素原的水平及阳性率明显高于病毒性脑炎和结核性脑膜炎惠儿(P<0.001);并且随着化脓性脑膜炎病情的恢复血浆降钙素原的水平及阳性率也在明显下降(P<0.001).结论降钙素原对不同病原体脑病的诊治及预后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苏赞彩;黄志敏;王优;黄秀兰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食管贲门癌根治术后吻合口复发的相关因素

    目的探讨食管贲门癌根治术后吻合口复发的相关因素,寻找防治吻合口复发的方法.方法选择食管贲门癌根治术后因再次出现吞咽不顺而行吻合口活检的病例,对其中临床资料完整的4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4例中,术后断端癌8例,术后复诊吻合口复发17例,其中4例为浸润性断端癌.术后病理观察浸润深度T1 6例,T2 9例,T329例,29例T3中断端癌8例.吻合口复发T12例,T2 4例,T3 11 例.术后6~18个月行吻合口活检23例,吻合口复发14例,复发率为60.9%(14/23).结论食管贲门癌根治术后6~18个月是吻合口复发的高峰期.肿瘤浸润深度为T3时断端癌出现的几率高,浸润性断端癌能直接导致吻合口复发.病理诊断为粘液腺癌或粘液细胞癌的病例,断端癌及吻合口复发率均较高,临床应予以足够重视.

    作者:郭梅;赵一电;王瑾;王金霞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急性肾炎恢复期尿微量蛋白与尿酶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急性肾炎在临床治愈期尿微量蛋白联合尿酶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0例正常对照组和30例急性肾炎组治愈期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尿微量白蛋白(mALB)、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尿转铁蛋白(TRF)和α1-微球蛋白(α1-M);终点法测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比色法测尿肌酐(Cr).结果正常对照组尿mALB为(3.61±2.46)mg/L,RBP/Cr为(7.46±5.02)μg/mmol,TRF/Cr为(0.05±0.03)mg/mmol,α1-M/Cr为(0.78±0.51)mg/mmol,NAG/Cr为(0.52±0.46)U/mmol,急性肾炎治愈期患者尿mALB为(5.12±3.44)mg/L,RBP/Cr为(8.87±4.45)μg/mmd,TRF/Cr为(0.38±0.32)mg/mmol,NAG/Cr为(2.13±2.02)U/mmol,α1-M/Cr为(0.88±0.42)mg/mmol;其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mALB 40%,NAG 30%,RBP 13.3%,TRF20%,α1-M 3.3%,NAG与mALB两项指标联合检测其阳性率为46.7%.结论联合检测尿NAG与mALB在急性肾炎临床治愈期是判定肾脏损害及恢复情况的灵敏与可靠的实验室指标.

    作者:李萍;贾天军;韩瑞;尹卫东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拉米夫定阻断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的研究

    目的评估妊娠晚期对高传染性孕妇使用拉米夫定降低乙型肝炎病毒(HBV)宫内感染发生率及其安全性.方法对妊娠晚期血HBV DNA≥108copies/ml孕妇给予拉米夫定100mg/d口服至分娩后4周;对照组不用药.两组孕妇于孕28周用药前及分娩前行血HBV标记物及HBV DNA定量检测,孕期至产褥期每月随访查体、检测肝功能至少1次.新生儿出生后24 h内免疫接种前,股静脉采血行HBV标记物及HBV DNA定量检测.结果拉米夫定组用药后HBV DNA与用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拉米夫定组与对照组新生儿宫内感染情况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高病毒血症(即HBV DNA≥108copies/ml)孕妇,妊娠晚期使用拉米夫定可显著降低宫内感染发生率,且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

    作者:施敏凤;李小毛;贺晶;杨越波;侯红瑛;庄亚玲;沈慧敏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心肺复苏患者心肌损伤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对复苏患者心肌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对69例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进行标准心肺复苏,观察心室颤动前和复苏后患者心肌肌钙蛋白T水平的变化.结果复苏患者在恢复自主循环1 h后,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就明显升高,且升高水平与患者的病死率相对应.结论复苏患者存在急性心肌损伤;心肌肌钙蛋白T浓度能客观地反映心肌受损状态.

    作者:徐瑞华;罗海明;王碧君;张天斌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隐球菌性脑膜炎17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诊治方法.方法对17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愈5例,好转6例,死亡2例,病情无变化3例,自动出院1例.结论反复多次脑脊液涂片检查是确诊的关键,隐球菌抗原乳胶凝结试验和隐球菌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可使阳性率达90%以上.治疗原则:多种抗霉菌药物联合治疗,多途径给药.

    作者:郑昆文;武绍远;闻艳;葛丽;马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莫沙必利与氟西汀联用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莫沙必利联用氟西汀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疗效.方法将102例FD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54例,给予莫沙必利5 mg,3次/d,氟西汀20 mg,1次/d;对照组48例,给予莫沙必利5 mg,3次/d.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用药4周后临床主要症状均明显缓解(P<0.01或0.05);除恶心、呕吐和上腹部疼痛外,其他症状消失率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7%,对照组为75.0%,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莫沙必利联用氟西汀治疗FD疗效满意,安全性好,是目前治疗FD的可行方案.

    作者:王果;李红艳;伍灵达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幽门螺杆菌及白细胞介素-6与初发脑梗死的关系

    目的观察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的浓度与初发脑梗死的关系,探讨Hp感染可能导致脑梗死的机制.方法采用病例对照1:1配对的研究方式,检测80例初发脑梗死患者(观察组)和对照组血清标本的Hp特异性抗体IgG(Hp-IgG)、IL-6及C-反应蛋白的浓度.结果观察组81%(65/80)、对照组58%(46/80)Hp-IgG阳性,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10.31,P<0.01,OR=3.38,95%CI为1.61~7.09);观察组的Hp-IgG、IL-6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为P<0.01).Hp-IgG浓度与IL-6浓度正相关(r=0.66,P<0.01),与C-反应蛋白浓度正相关(r=0.58,P<0.01),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正相关(r=0.74,P<0.01).结论Hp感染与初发脑梗死的发生有关,脑梗死发病后血清Hp-IgG浓度亦升高,且随Hp-IgG浓度的升高血清IL-6、C-反应蛋白浓度亦相应升高,患者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也越重.

    作者:段和力;刘海峰;邹吉敏;周波;石丽霞;王燕玲;赵秀珍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发热、咳嗽、贫血、肝大、胸腔积液

    1病历摘要患儿男,3岁2个月.主因发热、咳嗽10 d,于2003年4月10日第4次入院.体温38.5~39.6℃;呈阵发性剧烈咳嗽,伴有痰鸣,偶有咯血;无气喘,无皮疹及关节肿胀;无多食、多饮、多尿症状,伴呼吸困难及紫绀.在当地诊所给予先锋霉素、克毒清等药物治疗5 d,病情无好转.患儿生后14 d即因发热、呼吸困难,曾以新生儿重症肺炎、左侧脓胸入院,经抗感染治疗15 d,好转出院.1岁3个月、2岁8个月时均因肺炎、左侧胸腔积液、贫血住院治疗.无肝炎、结核、百日咳等传染病密切接触史.

    作者:战美丽;孙家君;李书芹;史静;齐风芹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老年贲门癌的外科治疗和围手术期处理

    目的探讨老年贵门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的合理方案.方法经胸手术130例,经腹133例.根治性切除213例(80.99%),其中近端胃大部切除186例(87.32%),全胃切除27例(12.68%);根治术中联合脏器切除19例(8.92%).姑息性切除50例(19.01%).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无吻合口漏,切缘均无癌细胞存留,无一例死亡.术后发生并发症43例(16.35%).结论加强围手术期处理,合理选择手术路径与手术方式,可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减少老年贲门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陈海鹏;魏文波;彭仕骏;陈正煊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正常血糖、糖耐量减低及2型糖尿病人群胰岛素抵抗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相关分析

    目的探讨正常血糖、糖耐量减低及2型糖尿病人群体重、血压、血脂、尿酸及胰岛素抵抗指数与非酒精性脂肪肝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检测正常血糖、糖耐量减低和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及餐后2 h血糖和胰岛素,用HOMA模型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同时测定空腹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尿酸水平.测量3组人员身高、体重、血压、腰围及臀围,并计算体重指数、腰臀比值.脂肪肝的诊断依据超声影像学检查.结果与正常血糖组比较,糖耐量减低、2型糖尿病组血压、体重指数、腰臀比值、血糖、胰岛素、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尿酸和胰岛素抵抗指数依次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01).与糖耐量减低组比较,2型糖尿病组血压、血糖、胰岛素、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和胰岛素抵抗指数明显升高(P<0.05~0.001);腰臀比值和尿酸水平升高,体重指数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受试3组脂肪肝的患病率依次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0.001).结论随着血压、体重指数、腰臀比值、血糖、胰岛素及尿酸升高,血脂紊乱和胰岛素抵抗加剧,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患病率逐渐上升,并且非酒精性脂肪肝与上述指 标呈正相关.

    作者:林凌;周干;梁萍;邱慧琳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心脏术后迟发性心包填塞4例并文献复习

    心脏术后迟发性心包填塞是少见但常可致命的并发症之一[1],对其必须有足够的认识,及时做出诊断和处理.我们诊治心脏术后迟发性心包填塞患者4例,结合相关文献中具备完整资料者19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李占清;张岸平;李海涛;冯卯郁;刘志勇;张宇;陈国生 刊期: 2005年第01期

中国综合临床杂志

中国综合临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天津市环湖医院、华北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