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术中心肺脑复苏22例临床分析

张力平

关键词:心脏骤停, 心肺复苏, 脑复苏
摘要:目的探讨术中发生心脏停搏患者及时正确的抢救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术中心脏停搏后心肺脑复苏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经过及时有效的复苏治疗,复苏成功19例,死亡3例.结论心脏停搏后,在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同时,应不失时机地进行脑复苏的治疗,以提高复苏的成功率.
中国综合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肺母细胞瘤的诊治及预后

    目的探讨肺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肺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对其临床表现和诊断、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肺母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手术前很难确诊.主要症状为咳嗽、痰中带血、胸痛和发热.X线胸片示以周围型居多,病灶长径3~10 cm,边缘清楚,还可见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支气管镜检查可见肿物阻塞管腔或支气管狭窄,1例活检可见腺棘细胞癌.8例均行手术治疗并经病理确诊;术后随访,仅1例生存2年以上.结论肺母细胞瘤患者预后差,外科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作者:刘庆熠;孟宪利;陈砚凝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与免疫球蛋白的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血中免疫球蛋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对334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血中的免疫球蛋白进行测定并比较.结果①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免疫球蛋白的变化在性别间无差异(P>0.05).②年龄<20岁组的IgA升高者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P<0.01),IgG和IgM水平在各年龄组间无差异(P>0.05).③血中IgG降低与尿蛋白含量有关,尿蛋白含量越大,其降低越明显.④血中IgG降低与血浆白蛋白有关,血浆白蛋白水平越低,其IgG降低越明显.IgA和IgM在各组间无差异.⑤ IgA肾病患者IgA升高的比例明显高于系膜增生性肾炎和膜增生性肾炎(P<0.01),IgM肾病患者中IgM升高者明显高于IgA肾病和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患者(P<0.01);IgG的降低在各组间无差异(P>0.05).⑥因感染而复发者血中IgG降低明显高于未复发组(P<0.05).结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常存在免疫球蛋白的异常,IgG降低与尿蛋白的多少有关;同时易合并感染.

    作者:张亚莉;谭峰;冯学亮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血浆心钠素及脑钠素检测对预测老年重度脓毒症并发心功能异常及预后的价值

    目的探讨老年重度脓毒症患者血浆心钠素及脑钠素检测对预测心功能异常及不良预后的价值和意义.方法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方法,43名老年重度脓毒症患者于确诊后次日测血浆心钠素和脑钠素浓度,并连续3 d超声监测患者心功能以确定其是否并发心功能异常并分组,比较两组心钠素和脑钠素浓度,并通过工作曲线下面积比较以确定心钠素和脑钠素对预测心功能异常及不良预后的价值.结果老年重度脓毒症患者血浆心钠素和脑钠素均能预测心功能异常的发生,但脑钠素预测价值较高.心钠素和脑钠素对死亡预测价值均不高.结论血浆脑钠素可以作为预测老年重度脓毒症患者合并心功能异常较好的生物学指标.

    作者:许强;吴海云;王士雯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窒息早产儿肾功能检测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窒息对早产儿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对41例早产并低出生体重儿(观察组23例,对照组18例)的排尿时间、尿量、尿液分析、血尿素氮、血肌酐和电解质水平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胎龄与血肌酐相关性进行探讨.结果 41例患儿排尿均无延迟,尿液分析均无异常,观察组3例少尿.血尿素氮≥7.50 mmol/L观察组9例,平均(10.58±2.54)mmol/L;对照组3例,平均(7.57±1.56)m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共检测血肌酐37例,血肌酐≥88.0 μmol/L观察组11例(11/21),占52.4%,平均(110.8±25.3)μmol/L;对照组3例(3/16),占18.7%,平均(110.7±4.7)μmol/L;观察组血肌酐增高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肌酐升高与胎龄无明显相关性.结论早产儿窒息后肾损害发生率很高,加强围生期保健,预防早产和窒息,及时处理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给予正确复苏是降低其发生率的有效措施.

    作者:孙亚军;戴玉良;苗桂杰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聚丙烯网片在疝修补术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总结应用聚丙烯网片修补腹股沟疝的治疗效果.方法应用聚丙烯网片修补65例腹股沟疝患者,观察手术效果,术后恢复及并发症和复发率情况.结果聚丙烯网片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的疝修补术相比,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结论应用聚丙烯网片修补腹股沟疝较为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洪杰;王霆;郭玉波;糜英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重症哮喘急性发作期甲基泼尼松龙的脉冲疗法

    目的观察大剂量甲基泼尼松龙治疗重症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38例重症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按激素的不同剂量及类型分为3组:A组甲基泼尼松龙3 d量(1 740±300);B组甲基泼尼松龙3 d量(300±180)mg;C组琥珀酸钠氢化可的松3 d量(1 000±300)mg.结果各组患者发病年龄、病程及哮喘严重程度无显著差异.A组症状和体征的改善时间平均为(7.0±3.8)d;第一秒用力呼气量与用力肺活量比值为(76±16)%,呼气流量峰值为(581.74±124.71)L/s,均显著优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甲基泼尼松龙脉冲疗法对重症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具有显著疗效,且毒副作用少.

    作者:沈四新;江晓肖;陈清勇;陈达伟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腹膜透析抢救急性肾功能衰竭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48例分析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抢救急性肾功能衰竭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的疗效.方法 48例急性肾功能衰竭并MODS患者在病因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结果治疗后血肌酐、血尿素氮明显降低,血碳酸氢根离子、血钾离子及血钠离子全部得到纠正.结论腹膜透析能有效地清除急性肾功能衰竭并MODS患者体内毒素,纠正酸碱平衡失调及电解质平衡紊乱,提高存活率,是抢救急性肾功能衰竭并MODS的有效治疗方法.

    作者:钟文旗;刘志华;倪娜;夏进标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儿童急性偏瘫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偏瘫综合征的病因及其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儿童急性偏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治愈13例,好转24例,无效3例,有效率92.5%.结论感染是儿童急性偏瘫综合征常见原因,及时诊断治疗,预后良好.

    作者:郑楠;冀勇;白晓玲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巨大胆囊肿瘤误诊卵巢囊肿1例

    1 病历摘要女,37岁.主因右下腹肿物1年加重3个月入院.患者3个月前自觉下腹部隐痛,腹部明显膨隆不适而来我院.妇科检查:腹部膨隆,子宫触诊不清,右侧腹部自下而上可触及一22 cm×21 cm×15cm大小的囊实性肿物,有轻微的悬浮感.B超检查示右侧附件区可探及22.5 cm×13.0 cm囊实性肿块,边界清晰.入院诊断:右侧卵巢囊肿.于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卵巢囊肿切除术.下腹部正中纵切口,术中可见腹腔内巨大肿物,探查肿物与子宫附件无关系;向右上腹探查肿物来自于肝区.请普外科会诊,诊断为巨大胆囊肿瘤;行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结果为胆囊恶性肿瘤.

    作者:赵桂芳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儿童重症病毒性脑炎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儿童重症病毒性脑炎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40例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2例痊愈,10例好转,6例放弃治疗,2例死亡.结论临床表现是早期诊断的重要依据,脑电图可作为早期诊断手段之一.影像学结果与病情转归及预后不呈平行关系.治疗的关键在于早期及时抗病毒,足量足程激素及丙种球蛋白应用可有效改善预后.

    作者:董琰;张双;庞保东;曹丽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股动-静脉转流下行降主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重建术1例

    1 病历摘要男,30岁.因劳累后胸闷、胸痛、心悸1个月于2001年11月13日入院.查体:血压120/80 mm Hg(1 mm Hg=0.133 kPa);心、肺未见异常;腹平软,左上腹轻压痛,剑突下可扪及动脉搏动,但未扪及肿块;肝、脾未触及.B超检查示降主动脉血流速度增快,似有夹层形成.胸主动脉造影示主动脉弓下主动脉形态不规则、粗细不均匀,向纵隔外突出明显,呈囊样改变;病变血管长度约8.2 cm,宽6.2 cm;扩张以上与主动脉交界区动脉显示狭窄,直径约1.5 cm,考虑为降主动脉瘤.

    作者:刘军;解基严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临床危象的识别与救治

    临床危象,即疾病的危急征象,见于临床各科.危象的识别与救治是危重病急救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时正确地识别各种临床危象,是提高急救水平和医疗质量的前提,也是减少医疗差错的十分重要的环节.本文将临床各系统较常见危象的诊治要点简要分析如下.

    作者:胡智伟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鱼鳞病合并神经系统疾病

    目的探讨鱼鳞病合并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特征及可能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鱼鳞病合并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合并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3例,癫NFDB43例,Sojgren-Larsson综合征1例,中枢性尿崩症1例.结论鱼鳞病可合并神经系统疾病,其机制尚不明了,可能与发生学和遗传学有关.

    作者:李才明;张成;黄永青;吴婉玲;卢锡林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糖尿病低血糖昏迷4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糖尿病低血糖昏迷的治疗方法.方法对46例典型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6例中43例治疗数分钟至数小时后意识清醒,2~5 d后均痊愈出院;余3例中,1例痴呆,1例植物人状态,1例死亡.结论对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患者,应重视先兆症状及无症状低血糖,同时注意鉴别诊断,加强预防措施.

    作者:张慧芹;肖红珍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肺转移肿瘤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目的探讨肺转移肿瘤的诊断、手术疗效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33例均采用肺叶或肺段以下局部切除的手术方式.手术范围以肺段及肺段以下切除为主.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病例,术后1、3、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87.9%、39.4%和30.3%.结论肺转移肿瘤切除的彻底与否是影响预后重要的因素.

    作者:李忠东;景华;常春林;李德闽;胡小南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空泡蝶鞍综合征误诊为精神分裂症1例

    1 病历摘要女,39岁.因排便不畅10个月入院.2年前因有幻听、幻视、自语等精神症状,在当地医院诊断为精神分裂症,长期口服氯丙嗪、舒必利治疗.2年来头痛、怕冷、月经不规律,现停经3个月.无产后大出血史.入院查体:T 36 ℃,P 60次/min,R 20次/min,BP 118/80 mm Hg(1 mm Hg=0.133 kPa).

    作者:张敏;潘威进;吴建良;石定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P波大时限及离散度与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相关分析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伴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P波大时限(Pmax)及离散度(Pd)与发生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相关性.方法 30例扩张型心肌病伴阵发性心房颤动者为A组,扩张型心肌病无阵发性心房颤动者26例为B组.采用12导联体表心电图测定Pmax与小时限(Pmin),计算Pd(Pd=Pmax-Pmin),并进行比较.结果 A组Pd为(48.4±13.8)ms,Pmax为(122.8±13.7)ms,Pmin为(76.2±12.6)ms,与B组Pd(30.6±10.2)ms、Pmax(110.2±10.4)ms、Pmin(80.8±11.5)ms相比明显延长(P<0.01).A组左心房内径(41.4±5.6)mm,B组(40.2±6.2)mm,两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预测心房颤动,取P波时限≥120 ms,Pd≥40 ms以及两者相结合,灵敏度分别为86%、90%、73%;特异度分别为80%、85%、89%;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4%、87%、88%.结论 Pd增加和P波宽度延长,可预测扩张型心肌病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危险性.

    作者:马晶茹;高勇;徐旺达;金霞;李潞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耐量减低患者血浆内皮素与其相关因素的研究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耐量减低(IGT)患者的血浆内皮素与血糖、胰岛素及血压和体重指数之间的相关性及意义.方法选择15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单纯高血压组(A组)、高血压合并IGT组(B组)和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C组).分别测定血糖及血压、身高和体重等指标;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内皮素、胰岛素.结果 B组患者的内皮素水平较A组明显升高(P<0.01),但比C组的水平低(P<0.05);内皮素与年龄、腰围、臀围、体重指数、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舒张压、收缩压呈正相关.结论原发性高血压合并IGT患者的血浆内皮素与多种因素呈正相关,对其采取干预可能是降低血压、改善糖耐量及血管内皮功能、促使原发性高血压合并IGT患者逆转为正常状态的有益措施.

    作者:方慧娟;胡健;李梦;孙博文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82例分析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对妊娠期、分娩期及产褥期的影响以及剖宫产同时行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方法在孕早期、孕36周及产后3个月行B超检查分析肌瘤变化情况以及肌瘤对阴道分娩的影响,并对剖宫产同时行肌瘤剔除术时出血量和术后恢复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孕36周时43%(32/74)病例肌瘤增大,肌瘤变性增多,妊娠合并症增多,剖宫产率增高.34例剖宫产同时行肌瘤剔除术,均成功剔除,出血量无明显增多.结论妊娠能使部分肌瘤增大,直径超过6 cm,子宫中下段肌瘤易致妊娠并发症,肌瘤直径在6 cm以下阴道分娩较安全;剖宫产同时行肌瘤剔除术,当肌瘤孤立、数量不超过3个、非近子宫粘膜面时,则手术安全可行.

    作者:陈育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9和E-钙粘素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E-钙粘素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与甲状腺癌的组织类型、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0例甲状腺癌患者癌组织标本及20例甲状腺癌患者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中VEGF、MMP-9及E-钙粘素的表达情况,观察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系.结果甲状腺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且与甲状腺癌的组织类型、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MMP-9的表达亦显著高于癌旁组织,与甲状腺癌的组织类型无关,但与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分化型甲状腺癌组织中E-钙粘素的表达显著低于癌旁组织,与甲状腺癌的组织类型无关;未分化癌中E-钙粘素呈阴性表达,E-钙粘素的表达与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结论甲状腺癌组织VEGF、MMP-9及E-钙粘素的表达与甲状腺癌的侵袭及转移有关,可作为甲状腺癌患者的预后指标.

    作者:刘阁玲;齐凤英;田金莉;李伟娟;张慧芹;俞芳 刊期: 2005年第05期

中国综合临床杂志

中国综合临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天津市环湖医院、华北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