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

戴振林;段宝祥;陈绍良;耿其吉;马玉玲;张丰富;叶飞;林松;刘玲玲

关键词:心律失常, 老年人, 晕厥, 心脏起搏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方法对202例老年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一般资料、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心律失常的类型和治疗方法进行回顾分析.结果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109例(54.0%),高度房室传导阻滞52例(25.7%),心房颤动伴长R-R间歇41例(20.3%),晕厥73例(36.1%),接近晕厥或黑矇71例(35.2%),脑供血不足58例(28.7%).②动态心电图长R-R间歇2.1-9s,平均3.3 s;≥2 s的长R-R间歇3~302次/24 h;平均41次/24 h;合并快速房性和室性心律失常71例(35.2%).③均给予永久心脏起搏治疗,合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73例(36.1%).结论严重缓慢心律失常引起老年患者严重症状;动态心电图可更全面了解患者心律和心率,明确晕厥原因,便于临床合理选择治疗方法.永久心脏起搏合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是控制缓慢心律失常合并快速心律失常的有效方法.
中国综合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手汗症患者胸交感神经切断术后交感神经皮肤反应的观察

    目的探讨手汗症患者胸交感神经切断术前、后胸交感神经皮肤反应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例手汗症患者取仰卧位,电刺激右正中神经后在右手掌、足底,左手掌、足底同时记录皮肤反应,并测定皮肤温度.均在胸腔镜下行第2、3胸交感神经切断术.结果20例患者均获得满意疗效,术后有5例发生少量气胸,均自然吸收.随访无复发,但10例(50%)发生代偿性多汗症.术后均可见交感神经皮肤反应的变化,16例(80%)双手交感神经皮肤反应完全消失,4例潜伏期显著延迟,振幅也显著降低.术后1个月受检的2例患者与术后1 d受检的患者得到的结果相似.皮肤温度在术前比正常低者,术后均上升,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温度的上升双手比双脚显著.结论交感神经皮肤反应测定可作为手汗症患者的术后效果评价及复发判定的客观指标.

    作者:车成日;韩京军;韩松录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5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X线表现及其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52例确诊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2例患者临床发病期全部出现发热(100%),寒战(67.3%),咳嗽(57.7%),肌肉痛(59.6%).原始X线胸片中44例有异常改变,表现为片状阴影,下肺区(63.6%)和右肺(61.4%)较易受累,单发病灶23例,多发或双侧病灶21例,无空洞和胸腔积液表现.治疗期19例表现为重症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使用无创呼吸机10例(CPAP 4~8 cm H2O),部分患者X线变化和临床症状、体征发展不同步.结论患者病情快速发展变化,单侧多发或双侧受累,无空洞及胸腔积液是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患者典型的X线表现.早期使用无创呼吸机和皮质类固醇激素可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作者:缪国斌;童朝辉;胡文立;张麟;张健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影响食管癌放射治疗疗效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食管癌放射治疗疗效的相关因素及其合理治疗方法.方法对64例根治性放射治疗后局部复发或未控制再行根治性手术者(根治组)与11例术前放疗(术前组)食管癌患者的手术标本进行病理检查,着重对组织形态学进行对比分析,依其发生放疗反应的程度推测肿瘤对放射线的敏感性.结果75例标本中,病理切片HE染色表现出放疗反应者共32例(42.7%),其中根治组27例(42.2%),术前组5例(45.5%).根治组发生轻度放疗反应7例,中度放疗反应12例,重度放疗反应8例.术前组发生轻、中、重度放疗反应分别为0例、3例和2例.结论肿瘤的浸润深度和病理类型是决定肿瘤对放射线敏感性的直接因素.单纯增加放射剂量不能提高肿瘤的治愈率.放疗过程中半根治量时可以进行X线片及活检病理切片检查,以了解患者对放射线的敏感性;对于无放疗反应的患者可改用手术治疗.

    作者:郭梅;赵一电;杨海军;姚建斌;王金霞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不同剂量甘露醇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的变化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甘露醇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97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小剂量(小剂量组)和常规剂量(常规剂量组)甘露醇治疗,均于发病后第1、3、7、14天测定其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的浓度,比较两组患者同一天内测量值的变化.并与正常健康人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起病后第1、3、7天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浓度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以第3天高.第14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浓度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第1、3、14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浓度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第7天时小剂量组低于常规剂量组(P<0.05).结论小剂量甘露醇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可取得与常规量相同,甚至更好的疗效.

    作者:马英文;马驰骋;刘捷;李辉;彭连栋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近端肾小管功能改变的分析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患者近端肾小管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30例正常孕妇(对照组)和45例妊高征患者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活性、尿微球蛋白(β2-MG)水平.结果妊高征患者尿NAG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尿β2-MG水平在中、重度妊高征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0.001).结论妊高征患者肾脏近端肾小管功能均可发生损害.

    作者:黄健;李丽文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1例并文献复习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primary angiitis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PACNS)是一种只局限侵犯中枢神经系统血管,而不累及其他系统的炎症性疾病.患者常仅有神经系统症状的临床表现,但神经定位又不很明确,脑脊液检查、脑CT及MRI均不能明确诊断,给诊断和治疗带来很大困难,因而延误诊治,造成死亡,国内报道很少.为引起对这种少见类型血管炎的重视,复习相关文献,并结合我们诊治的1例,报告如下.

    作者:李小霞;俞乃昌;刘恕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老年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方法对202例老年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一般资料、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心律失常的类型和治疗方法进行回顾分析.结果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109例(54.0%),高度房室传导阻滞52例(25.7%),心房颤动伴长R-R间歇41例(20.3%),晕厥73例(36.1%),接近晕厥或黑矇71例(35.2%),脑供血不足58例(28.7%).②动态心电图长R-R间歇2.1-9s,平均3.3 s;≥2 s的长R-R间歇3~302次/24 h;平均41次/24 h;合并快速房性和室性心律失常71例(35.2%).③均给予永久心脏起搏治疗,合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73例(36.1%).结论严重缓慢心律失常引起老年患者严重症状;动态心电图可更全面了解患者心律和心率,明确晕厥原因,便于临床合理选择治疗方法.永久心脏起搏合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是控制缓慢心律失常合并快速心律失常的有效方法.

    作者:戴振林;段宝祥;陈绍良;耿其吉;马玉玲;张丰富;叶飞;林松;刘玲玲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外伤后急性脑肿胀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弥漫性脑肿胀可在颅脑外伤、一氧化碳中毒、急性肝功能衰竭[1]或糖尿病等继发的脑病中发生,主要与血脑屏障功能、脑组织微循环障碍有关;而颅脑外伤后急性脑肿胀病情严重,临床曾有不同的名称,如迟发性碰撞综合征[2]、迟发性缺血性脑损伤等.颅脑外伤后急性脑肿胀一般是指严重颅脑外伤后数小时内行CT检查即有明显的一侧或双侧脑水肿、肿胀,而未见明显颅内血肿,常出现以持续深度意识障碍为临床特征,国内外报道病死率超过80%[3],如何早期诊断和正确治疗成为研究的重点.本文对国内外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裘五四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不同年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将22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年龄不同分为4组:<60岁为非老年组,60~69岁为低龄老年组,70~79岁为中龄老年组,≥80岁为高龄老年组.分别对其临床表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非老年组中典型胸痛常见(82.1%).老年各组随着年龄增加而有其独特表现:临床症状不典型及多变性;梗死面积广泛;并发症多而危重;伴存疾病多;病死率高.结论不同年龄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表现各具特点,年龄越大,临床表现越不典型,病情越危重,预后不良.

    作者:朱庄庄;张祥义;冯文秀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Chiari畸形的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Chiari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的病因、诊断及手术疗效.方法对28例Chiari畸形-A型、Chiari畸形-B型患者分别采取后颅窝颈椎减压加空洞引流术和单纯后颅窝颈椎减压术,术后行硬膜修补后颅窝重建术.结果术后随访0.5~1.5年,按Tator标准:优20例,良6例,无变化1例,死亡1例.结论后颅窝及颈椎充分减压和空洞引流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并对脊髓空洞有明显的治疗作用;硬脑膜修补,后颅窝重建有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

    作者:胡成杰;孙双华;黄琦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静脉滴注头孢曲松钠致过敏性休克1例

    1病历摘要患者女,19岁.以腹痛15 min就诊.患者晚餐后1 h出现脐周及上腹部疼痛,恶心;无腹泻,无发热.查体T 37℃,BP 95/65 mm Hg(1 mm Hg=0.133kPa),R 16次/min,HR 75次/min;心肺无异常,腹部平坦,腹肌柔软,脐周及上腹部有压痛,无反跳痛,肝、脾未及,肝区无叩痛,胆囊及阑尾区无压痛及反跳痛,肠鸣音亢进;月经逾期2 d.

    作者:李亮;吴志光;缪英年;梁玉玲;梁玉成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经眉弓锁孔手术切除巨大型垂体肿瘤(附11例报告)

    目的探讨巨大型垂体肿瘤经眉弓锁孔切除手术疗效.方法沿右侧眉弓(眉毛内)作手术切口,额弓骨铣成3 cm×2.5 cm大小的骨孔形成锁孔,在显微条件下分块切除肿瘤.结果11例巨大型垂体肿瘤患者,肿瘤全切除8例,次全切除3例,术后视力、视野改善7例,无变化4例,并发尿崩2例.结论本手术方法创伤小、恢复快,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作者:袁志诚;李巧玉;陆培松;湛利平;王鹏;陆新宇;陈波;陆军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谷氨酸脱羧酶抗体和血尿C肽在糖尿病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谷氨酸脱羧酶抗体和血、尿C肽测定的临床价值.方法观察2型糖尿病、成人隐匿型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型糖尿病患者及正常人的谷氨酸脱羧酶、馒头餐前后血C肽和24 h尿C肽浓度的变化,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谷氨酸脱羧酶检测:2型糖尿病组均为阴性,成人隐匿型自身免疫性糖尿病组均为阳性,1型糖尿病组7例阳性,5例阴性,正常对照组均为阴性.24 h尿C肽分泌总量:2型糖尿病组显著高于成人隐匿型自身免疫性糖尿病组和1型糖尿病组(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成人隐匿型自身免疫性糖尿病组高于1型糖尿病组(P<0.05);成人隐匿型自身免疫性糖尿病组和1型糖尿病组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馒头餐试验各时相血C肽浓度:与正常对照组相比,2型糖尿病组空腹血C肽浓度无显著差异,餐后血C肽升高缓慢,下降也缓慢,成人隐匿型自身免疫性糖尿病组和l型糖尿病组空腹及餐后各时相血C肽浓度明显降低(P<0.01);且l型糖尿病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谷氨酸脱羧酶抗体是反映1型糖尿病胰岛B细胞自身抗体的免疫学指标,血、尿C肽是反映糖尿病胰岛B细胞功能的可靠指标,二者联合检测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张清贵;王卫民;翁孝刚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小剂量胰岛素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中的低血糖及其反应症状

    目的避免小剂量胰岛素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中出现低血糖及其反应症状.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使用小剂量胰岛素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过程中出现低血糖及其反应症状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l例患者(占同期治疗DKA的7.8%)入院时血糖无差异.急性低血糖反应组9例比慢性低血糖反应组17例的胰岛素应用速度、血糖下降速度快.5例未发现低血糖.出现低血糖后,有5例再次出现尿酮体阳性,其中1例出现低血糖昏迷,1例出现脑水肿昏迷.结论应用小剂量胰岛素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过程中仍可发生低血糖或低血糖反应症状,加强血糖监测可及时发现低血糖,及时处理可减少低血糖的危害.

    作者:孙良阁;翟绍忠;栗夏莲;余勤;张会娟;白悦心;董义光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华法林对二尖瓣狭窄并左心房血栓患者抗凝溶栓的疗效

    目的观察华法林对二尖瓣狭窄并左心房血栓患者抗凝溶栓疗效.方法38例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因并发左心房血栓,不适宜行二尖瓣球囊扩张术,采用小剂量华法林溶栓治疗,并定期复查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及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判断其疗效.结果38例患者左心房血栓消失时间为(3.1±1.4)周.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均控制在正常对照值的1.5~2倍.用药过程中未出现严重出血.血栓消失后的38例患者均成功进行了二尖瓣球囊扩张术.结论华法林对二尖瓣狭窄并左心房血栓患者抗凝溶栓疗效确切,为成功地实施二尖瓣球囊扩张术创造了条件.

    作者:杨新红;黎明江;江洪;张庆华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血管抑素与顺铂及健择联用对人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血管抑素与顺铂及健择联用对内皮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四氮唑喃比色法试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与电子显微镜等方法检测血管抑素与顺铂及健择治疗后内皮细胞增殖、凋亡及其相关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血管抑素与顺铂及健择明显减少每孔中存活的内皮细胞数,并能增加P53蛋白表达,抑制Bcl-2表达.顺铂和健择抑制内皮细胞的起效剂量明显低于抑制A549细胞所需的剂量,并与血管抑素具有协同作用.血管抑素和顺铂对内皮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在停止接触10 d后恢复,而健择引起的内皮细胞增殖抑制是不可恢复的.结论血管抑素与顺铂及健择联用可通过抑制内皮细胞增殖,而发挥抗血管生成作用.

    作者:杜坚;倪理琪;肖建美;周彩存;刘素秋;陈键;丁玉江;顾伟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妇科手术患者合并糖尿病围手术期处理

    目的探讨合并糖尿病的妇科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妇科手术患者合并糖尿病时围手术期控制血糖的方法.结果术中、术后血糖浓度控制在7.0~8.0 mmol/L.伤口Ⅰ期愈合38例,愈合率为95%;伤口感染Ⅱ期愈合2例,愈合率5%;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结论妇科手术患者合并糖尿病时,围手术期保持血糖稳定,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作者:杨月敏;刘艳清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基因多态性及其对拮抗剂的药物作用反应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基因A1166C多态性分布及不同基因型的高血压患者对AT1R拮抗剂伊贝沙坦的治疗反应.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AT1R基因A1166C多态性,分析C等位基因分布频率.选取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6例,按照基因型分AA型和AC型,均给予AT1R拮抗剂伊贝沙坦口服,共85例完成4周随访,比较治疗前后血压、生化指标及不同基因型患者对药物的敏感性.结果原发性高血压组A1166C等位基因频率及AC+CC基因型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AA基因型和AC基因型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服用伊贝沙坦治疗后血压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不同基因型的患者对伊贝沙坦的敏感性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T1R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有关;AT1R拮抗剂对所有AT1R基因型的原发性高血压均有良好降压作用,没有选择性.

    作者:李海涛;王晓春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丙基硫氧嘧啶致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小血管炎的诊治进展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utoantibodies,ANCA)相关小血管炎是一种多系统损害的全身免疫性疾病,主要是指韦格纳肉芽肿、显微镜下微型多血管炎及原发性局灶坏死性肾小球肾炎,在西方国家其发病率较高,仅次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如果对ANCA相关小血管炎认识不足,而导致漏诊或误诊时,患者将产生无法逆转的肾功能衰竭,危及生命;相反,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则可使大多数患者完全恢复.除原发性ANCA相关小血管炎外,药物所致也屡有发生,丙基硫氧嘧啶是较常见的药物之一.丙基硫氧嘧啶是常用的抗甲状腺药物,应提高对丙基硫氧嘧啶所致的ANCA相关小血管炎的认识,尽大可能保护患者的利益.

    作者:罗佐杰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肝硬化伴门静脉血栓形成5例报告

    门静脉血栓(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形成是肝硬化较少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PVT多形成于门静脉主干及其属支脾静脉,少数也可发生在肠系膜静脉,易引起肝外门静脉高压[1],预后较差.近年来,我们收治5例,报告如下.

    作者:张瑞星;王金屏;姚树坤;张艳丽 刊期: 2004年第11期

中国综合临床杂志

中国综合临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天津市环湖医院、华北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