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佐杰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患者近端肾小管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30例正常孕妇(对照组)和45例妊高征患者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活性、尿微球蛋白(β2-MG)水平.结果妊高征患者尿NAG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尿β2-MG水平在中、重度妊高征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0.001).结论妊高征患者肾脏近端肾小管功能均可发生损害.
作者:黄健;李丽文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破伤风误诊为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误诊原因.方法检索<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CNKI)>有关破伤风误诊的文献报道,结合我科收治的5例,共41例破伤风误诊为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外伤史不明确、临床表现不典型的破伤风患者易被误诊,误诊为神经系统的疾病常为脑梗死、颅内感染、面神经麻痹等.结论破伤风误诊原因为卫生知识不够普及、采集病史及查体不详细、专业知识不全面、诊断思路狭窄等.
作者:解龙昌;李新毅;李阳;牛小媛;魏利华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巨大型垂体肿瘤经眉弓锁孔切除手术疗效.方法沿右侧眉弓(眉毛内)作手术切口,额弓骨铣成3 cm×2.5 cm大小的骨孔形成锁孔,在显微条件下分块切除肿瘤.结果11例巨大型垂体肿瘤患者,肿瘤全切除8例,次全切除3例,术后视力、视野改善7例,无变化4例,并发尿崩2例.结论本手术方法创伤小、恢复快,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作者:袁志诚;李巧玉;陆培松;湛利平;王鹏;陆新宇;陈波;陆军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目的评价比索洛尔治疗Ⅰ、Ⅱ级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72例Ⅰ、Ⅱ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给予比索洛尔治疗,根据血压变化逐渐加大剂量至患者所能耐受大量,连续服药8周,动态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及血液生化值变化.结果服药后总血压负荷值明显降低,各时点血压均值明显下降.比索洛尔的收缩压及舒张压谷峰比值分别为68.6%和65.0%,平均66.1%.用药前后血糖、血脂、电解质及肌酐浓度均无显著变化.结论高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比索洛尔可有效、安全、便捷地治疗Ⅰ、Ⅱ级原发性高血压.
作者:石学宁;杨立森;方永鹏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将22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年龄不同分为4组:<60岁为非老年组,60~69岁为低龄老年组,70~79岁为中龄老年组,≥80岁为高龄老年组.分别对其临床表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非老年组中典型胸痛常见(82.1%).老年各组随着年龄增加而有其独特表现:临床症状不典型及多变性;梗死面积广泛;并发症多而危重;伴存疾病多;病死率高.结论不同年龄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表现各具特点,年龄越大,临床表现越不典型,病情越危重,预后不良.
作者:朱庄庄;张祥义;冯文秀 刊期: 2004年第11期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primary angiitis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PACNS)是一种只局限侵犯中枢神经系统血管,而不累及其他系统的炎症性疾病.患者常仅有神经系统症状的临床表现,但神经定位又不很明确,脑脊液检查、脑CT及MRI均不能明确诊断,给诊断和治疗带来很大困难,因而延误诊治,造成死亡,国内报道很少.为引起对这种少见类型血管炎的重视,复习相关文献,并结合我们诊治的1例,报告如下.
作者:李小霞;俞乃昌;刘恕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合并糖尿病的妇科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妇科手术患者合并糖尿病时围手术期控制血糖的方法.结果术中、术后血糖浓度控制在7.0~8.0 mmol/L.伤口Ⅰ期愈合38例,愈合率为95%;伤口感染Ⅱ期愈合2例,愈合率5%;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结论妇科手术患者合并糖尿病时,围手术期保持血糖稳定,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作者:杨月敏;刘艳清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特征及其临床价值.方法30例健康志愿者设为对照组,临床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80例设为糖尿病组,均进行下肢血管超声检查.结果糖尿病组患者下肢血管发生明显病变,以足背动脉显著(P<0.01),胭动脉次之(P<0.05);血流量较对照组减低,以足背动脉显著(P<0.05);血流速度的增加以足背动脉明显(P<0.01),胭动脉次之(P<0.05);血流频谱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宽,以足背动脉明显,胭动脉次之;动脉损害均为双侧及多节段性的.结论彩色多谱勒超声成像对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早期诊断、疗效观察及预防下肢坏疽的发生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郑敏;杨敏;李春梅;贾冬林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残胃癌的诊断方法和手术治疗方式.方法对22例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残胃癌占同期胃癌的1.5%,其中Ⅱ期4例、Ⅲ期6例、Ⅳ期12例;有3例(13.6%)施行姑息性手术,12例(54.5%)施行根治性手术,7例(31.8%)因肿瘤广泛转移而未行手术或仅行部腹探查术.根治性手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0.4%、52.1%、40.9%.结论定期胃镜和超声胃镜检查是残胃癌早期诊断的关键,根治性手术是治疗残胃癌的主要方法.
作者:许海洲;沈定丰;杜隽铭;李济宇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影响食管癌放射治疗疗效的相关因素及其合理治疗方法.方法对64例根治性放射治疗后局部复发或未控制再行根治性手术者(根治组)与11例术前放疗(术前组)食管癌患者的手术标本进行病理检查,着重对组织形态学进行对比分析,依其发生放疗反应的程度推测肿瘤对放射线的敏感性.结果75例标本中,病理切片HE染色表现出放疗反应者共32例(42.7%),其中根治组27例(42.2%),术前组5例(45.5%).根治组发生轻度放疗反应7例,中度放疗反应12例,重度放疗反应8例.术前组发生轻、中、重度放疗反应分别为0例、3例和2例.结论肿瘤的浸润深度和病理类型是决定肿瘤对放射线敏感性的直接因素.单纯增加放射剂量不能提高肿瘤的治愈率.放疗过程中半根治量时可以进行X线片及活检病理切片检查,以了解患者对放射线的敏感性;对于无放疗反应的患者可改用手术治疗.
作者:郭梅;赵一电;杨海军;姚建斌;王金霞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基因A1166C多态性分布及不同基因型的高血压患者对AT1R拮抗剂伊贝沙坦的治疗反应.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AT1R基因A1166C多态性,分析C等位基因分布频率.选取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6例,按照基因型分AA型和AC型,均给予AT1R拮抗剂伊贝沙坦口服,共85例完成4周随访,比较治疗前后血压、生化指标及不同基因型患者对药物的敏感性.结果原发性高血压组A1166C等位基因频率及AC+CC基因型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AA基因型和AC基因型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服用伊贝沙坦治疗后血压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不同基因型的患者对伊贝沙坦的敏感性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T1R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有关;AT1R拮抗剂对所有AT1R基因型的原发性高血压均有良好降压作用,没有选择性.
作者:李海涛;王晓春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贝那普利与氯沙坦对心力衰竭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82例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贝那普利组(42例)和氯沙坦组(40例).贝那普利组口服贝那普利10 mg/d,氯沙坦组口服氯沙坦50 mg/d.均连续用药8周.结果贝那普利治疗心力衰竭的总有效率为71.43%,氯沙坦为67.50%.两药均可明显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结论贝那普利与氯沙坦在治疗心力衰竭的同时可改善患者血管内皮的功能.
作者:黄震华;虞俊;朱文敏;许左隽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甘露醇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97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小剂量(小剂量组)和常规剂量(常规剂量组)甘露醇治疗,均于发病后第1、3、7、14天测定其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的浓度,比较两组患者同一天内测量值的变化.并与正常健康人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起病后第1、3、7天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浓度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以第3天高.第14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浓度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第1、3、14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浓度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第7天时小剂量组低于常规剂量组(P<0.05).结论小剂量甘露醇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可取得与常规量相同,甚至更好的疗效.
作者:马英文;马驰骋;刘捷;李辉;彭连栋 刊期: 2004年第11期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utoantibodies,ANCA)相关小血管炎是一种多系统损害的全身免疫性疾病,主要是指韦格纳肉芽肿、显微镜下微型多血管炎及原发性局灶坏死性肾小球肾炎,在西方国家其发病率较高,仅次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如果对ANCA相关小血管炎认识不足,而导致漏诊或误诊时,患者将产生无法逆转的肾功能衰竭,危及生命;相反,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则可使大多数患者完全恢复.除原发性ANCA相关小血管炎外,药物所致也屡有发生,丙基硫氧嘧啶是较常见的药物之一.丙基硫氧嘧啶是常用的抗甲状腺药物,应提高对丙基硫氧嘧啶所致的ANCA相关小血管炎的认识,尽大可能保护患者的利益.
作者:罗佐杰 刊期: 2004年第11期
运动神经元病(motor neuron disease,MND)是病因不明,选择性地损害脊髓前角、桥、延脑神经运动核和锥体束为主的一组慢性进行性变性疾病,致残率极高,发病率约(1~6)/10万.该病起病隐匿,进展缓慢,误诊率可达40%[1].本文就国内外MND的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刘晓薇;龙志刚 刊期: 2004年第11期
1病历摘要患者女,19岁.以腹痛15 min就诊.患者晚餐后1 h出现脐周及上腹部疼痛,恶心;无腹泻,无发热.查体T 37℃,BP 95/65 mm Hg(1 mm Hg=0.133kPa),R 16次/min,HR 75次/min;心肺无异常,腹部平坦,腹肌柔软,脐周及上腹部有压痛,无反跳痛,肝、脾未及,肝区无叩痛,胆囊及阑尾区无压痛及反跳痛,肠鸣音亢进;月经逾期2 d.
作者:李亮;吴志光;缪英年;梁玉玲;梁玉成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老年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方法对202例老年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一般资料、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心律失常的类型和治疗方法进行回顾分析.结果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109例(54.0%),高度房室传导阻滞52例(25.7%),心房颤动伴长R-R间歇41例(20.3%),晕厥73例(36.1%),接近晕厥或黑矇71例(35.2%),脑供血不足58例(28.7%).②动态心电图长R-R间歇2.1-9s,平均3.3 s;≥2 s的长R-R间歇3~302次/24 h;平均41次/24 h;合并快速房性和室性心律失常71例(35.2%).③均给予永久心脏起搏治疗,合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73例(36.1%).结论严重缓慢心律失常引起老年患者严重症状;动态心电图可更全面了解患者心律和心率,明确晕厥原因,便于临床合理选择治疗方法.永久心脏起搏合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是控制缓慢心律失常合并快速心律失常的有效方法.
作者:戴振林;段宝祥;陈绍良;耿其吉;马玉玲;张丰富;叶飞;林松;刘玲玲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目的避免小剂量胰岛素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中出现低血糖及其反应症状.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使用小剂量胰岛素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过程中出现低血糖及其反应症状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l例患者(占同期治疗DKA的7.8%)入院时血糖无差异.急性低血糖反应组9例比慢性低血糖反应组17例的胰岛素应用速度、血糖下降速度快.5例未发现低血糖.出现低血糖后,有5例再次出现尿酮体阳性,其中1例出现低血糖昏迷,1例出现脑水肿昏迷.结论应用小剂量胰岛素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过程中仍可发生低血糖或低血糖反应症状,加强血糖监测可及时发现低血糖,及时处理可减少低血糖的危害.
作者:孙良阁;翟绍忠;栗夏莲;余勤;张会娟;白悦心;董义光 刊期: 2004年第11期
弥漫性脑肿胀可在颅脑外伤、一氧化碳中毒、急性肝功能衰竭[1]或糖尿病等继发的脑病中发生,主要与血脑屏障功能、脑组织微循环障碍有关;而颅脑外伤后急性脑肿胀病情严重,临床曾有不同的名称,如迟发性碰撞综合征[2]、迟发性缺血性脑损伤等.颅脑外伤后急性脑肿胀一般是指严重颅脑外伤后数小时内行CT检查即有明显的一侧或双侧脑水肿、肿胀,而未见明显颅内血肿,常出现以持续深度意识障碍为临床特征,国内外报道病死率超过80%[3],如何早期诊断和正确治疗成为研究的重点.本文对国内外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裘五四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X线表现及其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52例确诊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2例患者临床发病期全部出现发热(100%),寒战(67.3%),咳嗽(57.7%),肌肉痛(59.6%).原始X线胸片中44例有异常改变,表现为片状阴影,下肺区(63.6%)和右肺(61.4%)较易受累,单发病灶23例,多发或双侧病灶21例,无空洞和胸腔积液表现.治疗期19例表现为重症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使用无创呼吸机10例(CPAP 4~8 cm H2O),部分患者X线变化和临床症状、体征发展不同步.结论患者病情快速发展变化,单侧多发或双侧受累,无空洞及胸腔积液是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患者典型的X线表现.早期使用无创呼吸机和皮质类固醇激素可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作者:缪国斌;童朝辉;胡文立;张麟;张健 刊期: 2004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