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维拉帕米终止室性心动过速的疗效与安全性

李存效

关键词:心动过速, 维拉帕米
摘要:目的观察维拉帕米终止室性心动过速(室速)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8例单形性及多形性室速经使用Ⅰ、Ⅱ、Ⅲ类抗心律失常药治疗无效后,改用维拉帕米稀释后静脉注射,每次5~10 mg,终止室速后改用10~20 mg加250 ml液体静脉滴注维持,24~48小时后根据病情改口服40~80 mg,3次/d,并密切观察心率、血压、心脏功能变化.结果终止室速24例,无效3例,死亡1例.未见严重的缓慢性心律失常、血压下降及心衰加重.结论维拉帕米对于用Ⅰ、Ⅱ、Ⅲ类抗心律失常药治疗无效的室速有较好的疗效,且副作用少,安全性较好.但其远期疗效尚难肯定.
中国综合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闭合性肾损伤6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闭合性肾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62例闭合性肾损伤的临床资料.结果血尿60例(96.8%).静脉尿路造影术(IVU)检出率为71.0%,B超检出率为85.4%,CT检出率为100%.保守治愈52例,手术治愈7例,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愈3例.结论尿液检查和B超检查快速安全无损伤,CT检查准确率高.治疗方法取决于肾损伤程度、范围及合并伤情况.

    作者:张彩霞;胡礼泉;郑新民;李世文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细胞因子在Graves病发病机理中的作用

    Graves 病(graves disease,GD)是一种涉及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紊乱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作者:王瑛;周宁;唐哲;何美琼;高辉;常李荣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胎膜早破后胎儿呼吸运动变化预测宫内感染的研究

    目的观察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孕妇胎儿呼吸运动并分析FBM变化是否可以预测早期宫内感染.方法选择PPROM(PPROM组)、足月胎膜早破(TPROM组)及正常足月孕妇(对照组)进行FBM检查并评分.收集羊水检测病原体.结果 PPROM组及TPROM组FBM评分≤1者高于对照组(P均<0.05),但其平均羊水指数小于对照组(P均<0.05).胎膜早破组中FBM≤1者及FBM=2者羊水病原体阳性率无差异.结论胎膜早破孕妇,无论足月或未足月,FBM均减少,与羊水量减少有关但与早期宫内感染无明显关系.

    作者:侯灵彤;张瑞凤;戴旻笙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以咳嗽晕厥为首发症状的纵隔淋巴瘤1例

    1病历简介男,58岁.因咳嗽后引起晕厥半个月于2001年10月10日入院.

    作者:林涛;王优;林爱俊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老年人大肠癌并发急性梗阻的治疗

    目的探讨老年人大肠癌并急性完全性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70岁以上、确诊为大肠癌并急性完全性肠梗阻的病例,结合文献评价其临床特点及外科处理方法.结果 6例非手术治疗中4例死亡,2例自动出院.62例经手术治疗,其中一期右半结肠切除吻合9例,一期左半结肠切除吻合32例.其他术式21例.术后并发症22例,术后死亡3例.结论结合老年人大肠癌并急性完全性梗阻的术前误诊率较高、晚期病例较多、并存病及术后并发症较多等特点,合理的术前检查及准备、重视并存病的处理、恰当的术式选择、有效的预防和治疗并发症是提高疗效的关键.适应证掌握恰当,一期肿瘤切除吻合是安全的.

    作者:陈志棠;刘建伟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门静脉高压症术后再出血的诊断与治疗(附9例报告)

    门静脉高压症(简称门脉高压症)的外科治疗,主要包括分流与断流手术两种,但不论是分流术与断流术,均有手术后再出血的可能.

    作者:金忠山;孙友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心脏器质性病变并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

    目的讨论心脏器质性病变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IE)时的外科治疗及围术期处理.方法对7例心脏器质性病变合并IE的患者进行手术矫正原发畸形,清除感染病灶及抗感染治疗.结果 1例术后感染复发死亡,其余6例痊愈出院.结论心脏器质性病变并IE患者经过彻底的清除病灶,矫正原发畸形,正规的抗感染治疗,可以得到满意的疗效.

    作者:石践;邵展社;李学文;高宏;马良龙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内镜钛夹在消化道疾患的临床应用

    钛夹在消化道疾患应用广泛,可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小血管破裂出血、结扎息肉、表浅病变术前定位、肿瘤放疗定位等等.

    作者:于晓辉;余西林;武芝郁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胃食管反流性疾病合并支气管哮喘17例临床分析

    胃食管反流性疾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我国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GERD发病率为5.77%[1].

    作者:真岩波;朱靖宇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趾长伸肌腱转移矫正双足小趾内收畸形1例

    1病历简介男,19岁.幼年发现双侧小趾内收畸形,始终未予治疗,随年龄增长畸形逐渐加重,常发生摩擦性疼痛,行走或跑步时加重.

    作者:张军华;文益民;曾述强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前列腺素E1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观察

    近年来支气管哮喘的发病率不断上升,虽然建立了哮喘气道慢性彦症病理基础学说,哮喘的防治有了突破性进展,但其病死率仍有上升趋势,尤其是中重度哮喘,临床治疗比较棘手.

    作者:冉瑞明;刘吉录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沐舒坦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沐舒坦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COPD)的治疗作用.方法 60例患者根据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接受沐舒坦针剂治疗.结果治疗组在改善咳嗽、咳痰等方面有效率达91.18%,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沐舒坦针剂不失为一种安全性高、疗效确切的祛痰剂,能较快地控制病情、缩短疗程,并具有起效快,给药方便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丁平;袁晓红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高血压脑出血超早期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治疗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清除血肿的时机及方法.方法对比研究高血压脑出血超早期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治疗与超早期常规开颅及非超早期血肿清除各40例的颅内压(ICP)及GCS评分的差异有无显著性.结果超早期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组(Ⅰ组)与超早期常规开颅血肿清除组(Ⅱ组)术后ICP无显著性差异(P>0.05).超早期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组(Ⅲ组)与延期血肿清除组术后GCS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超早期血肿清除骨窗大小并不是影响颅内压的主要措施,尽早清除血肿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季庆;岳文勇;贡雁行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先天性冠状动脉瘘95例临床分析

    先天性冠状动脉瘘(coronary artery fistula,CAF)是指左右冠状动脉的主干或分支与任何一个心腔或近心腔大血管之间存在的先天性异常通道.

    作者:王兴祥;冯义柏;周利龙;曾秋棠;王祥;李大主;毛奕;程龙献;廖玉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肝硬变患者QT间期延长及QT间期离散度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肝硬变患者QT间期及QT间期离散度(QTd)的变化与临床意义.方法测量138例病毒性肝炎肝硬变患者的同步12导联心电图,分析QT间期及QTd,并与其他消化系疾病的50例住院患者进行对照.结果肝硬变患者中QT间期延长发生率非常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QTd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肝硬变患者Child-Pugh A、B、C3级中QT间期延长发生率逐步升高,QTd增加也逐渐明显(均为P<0.05);肝硬变患者中死亡者的QT间期非常显著长于存活者,QTd也非常显著增加(均为P<0.01).结论肝硬变患者QT间期延长发生率高,QTd增加明显,且与肝硬变严重程度相平行.提示QT间期延长及QTd可以作为肝硬变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

    作者:王金梁;席朝阳;杨建学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头痛、行走不稳、复视、饮水呛咳

    1 病历简介女,73岁.因头痛、行走不稳3个月,复视、饮水呛咳2个月,于2001年3月9日入院.

    作者:肖卫忠;张铭;张燕;隋伟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49例肺部炎性假瘤误诊分析

    肺炎性假瘤是一种肺实质内炎性肉芽组织为主的瘤样病变.

    作者:王德江;孙雪飞;李希波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血液滤过治疗难治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临床上水钠负荷过度而利尿剂无效的充血性心力衰竭并不少见,其难治性在于常规强心、利尿、扩血管治疗疗效不显著或根本无效.

    作者:朱俭东;李锦标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溶栓治疗进展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内科急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是临床大多数发生于老年患者(65岁以上),与年轻的患者比较,老年AMI患者发生合并症与死亡的风险高得多,这些合并症包括充血性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心房纤颤与心肌破裂等[1].

    作者:玄玉婕;张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阿托伐他汀和普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的比较

    目的比较阿托伐他汀和普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1例原发性高脂血症的患者随机分两组,阿托伐他汀组32例,10 mg/d口服;普伐他汀组29例,20 mg/d口服.疗程8周,观察降脂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阿托伐他汀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下降(P<0.01),阿托伐他汀组降低TC、LDL-C的作用优于普伐他汀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相似,均较轻微.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的疗效明显优于普伐他汀,不良反应轻微,耐受性良好.

    作者:费爱华;刘晓红;李月华;王一尘 刊期: 2003年第02期

中国综合临床杂志

中国综合临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天津市环湖医院、华北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