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山岭;王丽霞;赵士超;孙月和
目的探讨咽异感症与上消化道疾病的相关性.方法对有消化道症状但排除咽喉等局部因素所致的咽异感症患者62例,分别进行食管、胃钡餐和(或)胃镜与食管测压检查.结果在咽异感症的病因中,除咽喉部局部因素外,患者可单纯因食管动力功能异常、食管炎、胃食管反流性疾病与胃十二指肠溃疡等上消化道疾病而导致咽异感症.结论上消化道疾病可引起咽异感症,在临床诊断与治疗上应对其予以高度重视;同时也应引起内科医师的注意.
作者:刘汝利;赵君晖;张萍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微弹簧圈治疗创伤性颈部动静脉瘘的方法及其特点.方法用微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3例创伤性颈部动静脉瘘,其中创伤性颈动静脉瘘1例,创伤性椎动静脉瘘2例.结果 3例全部微弹簧圈栓塞成功,无并发症.结论微弹簧圈栓塞治疗方法安全可靠.
作者:杨宗豫;洪书平;王培霞;王健;朱瑞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评估加用比索洛尔对西宁地区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63例,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33例和比索洛尔组30例.常规治疗组予以抗感染,吸氧,解痉止喘,止咳化痰,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治疗;比索洛尔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比索洛尔1.25~2.5 mg/d,口服1月为一疗程.结果治疗1月后,比索洛尔组总有效率为88.24%,常规治疗组为68.7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加用比索洛尔治疗肺心病心力衰竭其疗效优于常规治疗组,且未发现明显的副作用.
作者:张亚萍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以呕吐为主要表现的甲亢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以呕吐为主要表现的甲亢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有关文献.结果本组患者以女性多见,突出表现为呕吐,无突眼,常伴心动过速、脉压增大、明显消瘦、肝功能损害和白细胞减低;甲状腺功能检查均符合甲亢诊断;抗甲亢治疗疗效显著.结论对不明原因的以呕吐为主要表现的患者应想到甲亢的可能,其治疗主要是尽快控制甲亢.
作者:杨国军;胡学建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总结嗅沟脑膜瘤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54例嗅沟脑膜瘤中38例采用双侧额下入路,11例采用单侧额下入路,5例采用翼点入路.结果肿瘤全切除51例,次全切除3例,无手术死亡.结论根据肿瘤的大小及生长方向,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并与显微神经外科技术有机结合,是取得好疗效的关键.
作者:陈刚;陈坚;李锐;雷霆;陈劲草;杨正明;薛德麟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徒手纠正异常胎头位置的临床效果.方法采取阴道徒手转位方法.结果 96例异常胎头位转位成功88例,成功率91.66%.结论阴道徒手转位可减少胎头异位所致产程延长和对母儿的危害,是降低剖宫产率的可行措施.
作者:李梅秀;黄悦来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注射用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IL-2)、干扰素-γ(IFN-γ)在体内对老年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NK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对老年COPD稳定期患者IL-2、IFN-γ治疗组各30例以及健康老年组30例的NK活性进行检测.结果老年性COPD患者稳定期NK细胞活性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IL-2、IFN-γ在体内能明显提高老年性COPD患者的NK活性.结论老年性COPD患者稳定期NK活性对IL-2、IFN-γ有明显的依赖性;IL-2、IFN-γ对老年性COPD患者稳定期NK活性有调控作用.
作者:马珍;李成海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头孢吡肟治疗胸科术后重症肺部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9例胸科术后重症肺部感染患者采用头孢吡肟治疗,剂量1 g,每8小时1次,静脉注射,疗程5~7天,结果总有效率为89.4%,细菌阴转率为84.6%,细菌清除率为93.5%,无不良反应.31株致病菌作药物敏感试验,头孢吡肟的敏感率为100%,与泰能抗菌活性相似,较头孢唑啉、头孢哌酮及环丙沙星的敏感率高.结论头孢吡肟治疗胸科术后重症肺部感染安全、有效.
作者:蒋迎九;李朝先;向小勇;杨双强;李强;汪斌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肝硬变失代偿期患者血糖及胰岛素代谢变化及其机理.方法对肝硬变失代偿期患者20例,2型糖尿病患者24例及10例正常健康者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检测其血糖、胰岛素及C肽水平,计算其胰岛素敏感性,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肝硬变患者餐后血糖明显高于健康者(P<0.01);血清胰岛素也高于健康者(P<0.05),但两组间C肽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与2型糖尿病相比,其餐后血糖明显低于糖尿病患者(P<0.01),但血清胰岛素却显著高于糖尿病患者(P<0.01).肝硬变患者胰岛素敏感性优于2型糖尿病患者,但低于正常健康者.结论肝硬变患者存在糖代谢异常,且主要与胰岛素抵抗和葡萄糖抵抗有关.
作者:周喜汉;黄赞松;方文珠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非杓型高血压病患者血小板活化状态和血浆von Willebrand因子(vWF)含量变化以及缬沙坦的干预作用.方法对80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及血浆GMP-140、vWF测定,其中32例非杓型高血压病患者接受缬沙坦治疗,疗程12周.结果非杓型高血压病患者血浆GMP-140、vWF含量明显高于杓型高血压病患者(P<0.01),且GMP-140含量与vWF含量呈正相关(P<0.01).缬沙坦使非杓型高血压病患者白昼及夜间血压下降、血浆GMP-140及vWF含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非杓型高血压病患者血小板激活及内皮损伤更为明显.缬沙坦能在有效降压同时抑制血小板活化和内皮损伤.
作者:王山岭;王丽霞;赵士超;孙月和 刊期: 2003年第09期
多系统萎缩(multiple system atrophy,MSA)是一组原因未明的侵犯锥体系、锥体外系、小脑、自主神经系统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临床上表现为共济失调、帕金森综合征、自主神经功能衰竭等症状.近年来,在国外文献关于多系统萎缩的新进展研究报道较多,综述如下.
作者:金时玉;杨志杰 刊期: 2003年第09期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 of the basilar artery syndrome,TOBS)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脑血管病,由Caplan于1980年首次提出并命名,TOBS是由于基底动脉尖部血液循环障碍引起的一组综合征,临床非常少见,且症状复杂,易被误诊.1998~2001年,我院收治TOBS患者12例,对其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及诊断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李玫;蔡鸿 刊期: 2003年第09期
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是指肝静脉和(或)肝段下腔静脉阻塞,发生肝窦扩张、肝脏淤血、出血、坏死及纤维化等病理变化,终导致窦后性门脉高压症的一组综合征患者.布-加综合征患者常因腹胀、腹水、下肢水肿等症状,就诊于消化内科或普通外科,常被误诊为肝硬变、心包炎、下肢静脉炎等.
作者:张曼利;苏少慧;苏建辉;吕晓萍;甄承恩 刊期: 2003年第09期
急性下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虽然明显低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但其出血病因及部位的诊断往往比较困难,有些病例甚至手术时仍不能确诊,造成术后再出血,处理非常棘手.1998年8月以来,我科与消化内科配合,采用术中介入内镜检查9例患者,全部明确诊断,并进行了相应治疗,获得了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陈金坤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对冲性颅内血肿着力侧、对冲伤侧的损伤类型、损伤程度及其治疗方法.方法对221例对冲性颅内血肿患者详细询问病史,仔细查体,结合颅脑CT表现,确定颅脑损伤中着力点侧、对冲伤的主次,对病情危重程度、病情发展及预后做出评价,并确定治疗方案.结果对冲性颅内血肿着力点侧损伤出现较早,且损伤较轻;对冲伤侧损伤出现较晚,损伤重,其损伤程度与预后及治疗方案的选择关系密切.
作者:崔玉光;彭忠芬 刊期: 2003年第09期
支气管哮喘是呼吸科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反复发作可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产生相关并发症.为进一步提高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效果,1997年3月以来,我们采用尘螨、花粉、霉菌等吸入性抗原,将120例皮试阳性的哮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除进行特异性脱敏治疗外,同时加用吸入型皮质激素,长期吸入治疗,坚持2年,并与同期进行特异性脱敏治疗的60例进行对照,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丁文柏;曾凡军;陈世雄;张春芳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食管、贲门癌术后并发症发生原因、诊断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手术治疗387例食管、贲门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并发症69例(17.8%).其中主要并发症有吻合口瘘8例(2.1%),肺部并发症24例(6.2%),心血管并发症16例(4.1%),喉返神经麻痹11例(2.8%),乳糜胸3例(0.8%),其它并发症7例.结论食管与贲门癌术后胸内吻合口瘘是严重的并发症,因此,加强围手术期治疗,重视精确的手术操作,早期诊断,正确处理并发症是减少病死率的关键.
作者:杨力宝;徐书楷;谢召平;施雄文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的重要并发症和致死原因,也是造成慢性肾衰的常见原因.我们于2000年10月~2002年4月应用胰激肽原酶片治疗糖尿病肾病者56例,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石巧荣;田进文;刘军英;康成明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观察部分脾栓塞治疗肝硬变所致的脾功能亢进(简称脾亢)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Sledinger经右侧股动脉插管对部分脾动脉用明胶海绵进行栓塞.结果本组10例术后均有上腹轻微疼痛及发热,一般持续3~14天,术后外周白细胞及血小板数均回升;术后半个月临床症状好转,腹水消失,2例消化道出血停止,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部分脾栓塞术相对安全、有效,损伤小,并发症少,可部分替代外科切脾手术.
作者:张国志;石秋艳;杨德久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肾小球系膜细胞(MC)诱生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的表达.方法采用4个月龄水囊引产的胎儿,取胎肾,用不锈钢网筛分离技术,培养原代系膜细胞,用胰酶传代,取Ⅲ代细胞用于实验.设实验组和对照组,观察脂多糖(LPS)刺激后不同时间(4、6、24、48小时)及一氧化氮合成酶抑制剂(L-NAME)刺激后同一时间(24小时)对诱生型一氧化氮合成酶表达的影响.结果细胞为梭形、星形或树枝状,核居中央,呈圆形或椭圆形; 免疫荧光结果为抗结蛋白抗体、抗Ⅳ型胶原、抗纤维连接蛋白(FN)、抗层粘连蛋白(LN)阳性;抗角蛋白、抗Ⅷ因子抗体阴性;在未刺激的MC中无iNOS mRNA的表达;LPS刺激后4小时,即可检测到iNOS;6小时后开始明显增加;24小时达到高峰;至48小时iNOS仍较高;L-NAME为iNOS特异性的抑制剂.结论肾小球MC确含有iNOS,且在生理状态下呈稳定状态,病理状态下(如LPS刺激后)表达上调.
作者:杨溟;常明;刘书馨;张槟 刊期: 2003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