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Hsa-miR-133 a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联系

王玉洲;吴鲲鹏;陈宝英;杨志雄

关键词:miR-133a, 非小细胞肺癌
摘要:目的:探讨Hsa-miR-133a在非小细胞肺癌( 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与NSCLC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为Hsa-miR-133a预测肺癌发生风险和进展程度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查50例NSCLC及癌旁组织中Hsa-miR-133a表达情况;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如年龄、性别)和临床病理资料(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病理类型、组织分化程度),通过卡方检验分析Hsa-miR-133a与NSCL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癌旁肺组织相比较,50例NSCLC组织中,Hsa-miR-133a表达下降(P<0.05),其表达的平均水平降低约6.571倍(P=0.000)。与不伴淋巴结转移的肺癌组织相比,伴有淋巴结转移的肺癌组织中,Hsa-miR-133a表达下降(P<0.05),其表达的平均水平降低约1.381倍(P=0.010)。 Hsa-miR-133a表达情况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年龄、性别、病理类型以及肿瘤大小无关(P>0.05)。结论 Hsa -miR-133a 在NSCLC组织中表达下调与NSCLC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和病理分期有关。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胺碘酮在急诊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胺碘酮在急诊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间在我院急诊治疗的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15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急救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胺碘酮治疗,比较两组的心率、血压,并观察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经过治疗,实验组的心率为(132.7±12.6)次/min,低于对照组的(148.6±13.7))次/min,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血压的降低比对照组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5.48%,低于对照组的19.2%,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中,胺碘酮具有良好的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率和血压,并且不良反应症状较少,值得临床上应用推广。

    作者:罗秋梅;徐日光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血尿酸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SUA和NAFLD的相关性。方法从我市市立医院选择2012~2013年NAFLD患者120例为观察组,从该院体检中心选择健康者120例为对照组,对其肝功能、血脂和SUA、FPG、FINS、HOMA-IR进行分析。结果 BMI、WHR、ALT、AST、GGT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血脂检测,TC、TG、LDL-C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而HDL-C观察组低于对照组;SUA、FPG、FINS、HOMA-IR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SUA与NAFLD呈正相关,SUA是NAFLD的危险因素,降低SUA是预防和治疗NAFLD的有效方法。

    作者:侯鹏高;吕长淮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64排螺旋 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在诊断冠心病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在显示冠状动脉狭窄中的优势及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14年12月可疑冠心病患者39例,所有患者均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检查,回顾性心动门控,检查数据传输到Syngvia工作站,采用图像质量佳时相进行容积再现( VR)、大密度投影( MIP)、曲面重建( CPR)等,应用冠脉血管分析软件对冠状动脉血管进行分析评价。结果78例中冠状动脉狭窄74例,阳性率为(94.73%),其中轻度狭窄26例、中度狭窄36例、重度狭窄12例、无狭窄4例。冠心病48例。狭窄区斑块:钙化性斑块26节段,非钙化性斑块158节段,混合性斑块170节段。冠脉开口变异4例。结论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在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中具有无创、快速、安全、可靠等优点,在显示冠脉狭窄的同时无创性评价冠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同时可显示冠脉解剖变异,可作为冠心病的筛查、诊断及治疗前后评估的首选方法。

    作者:卜庆丰;张杰;符福文;胡平;林建团;陈敏明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GFAP和5 HT-2 A受体与癫痫的关系

    癫痫是儿童时期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之一,其发病机制很复杂,GFAP和5HT-2A受体与癫痫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通过综述GFAP和5HT-2A受体与癫痫的关系进一步了解癫痫的发病机制,对癫痫的诊断、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聂磊;王影;王海燕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股骨髁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应用股骨髁锁定钢板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100例,根据入院顺序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股骨髁锁定钢板予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有关指标、治疗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手术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手术平均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应用股骨髁锁定钢板治疗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改善膝关节的功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罗育润;叶少腾;陈志云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表达量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

    目的:探讨肥胖患者血清中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ANGPTL4)水平与2型糖尿病(T2DM)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150例为A组,其中正常体重和超重/肥胖者各75例分别为A1、A2组;健康成年人150例为B组,其中正常体重和超重/肥胖者各75例为B1、B2组;A1和B1组也记为D组,A2和B2组也记为C组方便统计分析。检测所有受试者体重指数、腰臀比、空腹血糖、HbA1c、空腹胰岛素等糖脂代谢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血清ANGPTL4水平, A组比B组、B2组的低( P<0.05),C组比D组低(P<0.05);A1组、B2组、A2组比B1组的低(P<0.05);血清ANGPTL4和体重指数、腰臀比、空腹血糖( FPG)、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 HbA1c)、空腹胰岛素( 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 HOMA-IR)、天门冬氨酸转氨酶( AST)、谷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和甘油三酯( TG)呈负相关关系( r值分别为:-0.191、-0.180、-0.487、-0.554、-0.377、-0.382、-0.245、-0.221、-0.155,均有P<0.05),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则呈正相关关系(r=0.374 P<0.05)。 HbA1c、FPG、HDL-C是血清ANGPTL4的独立相关因素(OR值分别为1.247、1.094、1.402,均有P<0.05)。结论 ANGPTL4对于调节糖耐量和脂肪代谢有一定的作用,其血清水平与HbA1 c、FPG、HDL-C相关,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防治肥胖和2型糖尿病。

    作者:吴宏;胡晶;张玉;王华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浅谈临床路径式教学法护理带教实践

    通过临床路径式教学法与传统带教的对比分析,探究临床路径教学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价值,说明临床路径式教学法可充分提高护理实习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掌握专科系统的护理方法,有效提高护理临床带教的教学质量。

    作者:姜继娜;陈庆友;刘志坚;胡丽辉;张爱萍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122例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6月至2014年5月我院普通外科治疗的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病人122例。结果122例病人均采用非手术治疗而痊愈。随访2~108(42.26±12.28)个月,痊愈后无1例因为肠梗阻而手术治疗;22例(18.03%)病人又发生肠梗阻,其中8例(6.56%)因为病情较重而入院治疗。结论非手术治疗是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首选的治疗方法。

    作者:胡喆;李志华;髙卫峰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Hsa-miR-133 a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联系

    目的:探讨Hsa-miR-133a在非小细胞肺癌( 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与NSCLC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为Hsa-miR-133a预测肺癌发生风险和进展程度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查50例NSCLC及癌旁组织中Hsa-miR-133a表达情况;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如年龄、性别)和临床病理资料(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病理类型、组织分化程度),通过卡方检验分析Hsa-miR-133a与NSCL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癌旁肺组织相比较,50例NSCLC组织中,Hsa-miR-133a表达下降(P<0.05),其表达的平均水平降低约6.571倍(P=0.000)。与不伴淋巴结转移的肺癌组织相比,伴有淋巴结转移的肺癌组织中,Hsa-miR-133a表达下降(P<0.05),其表达的平均水平降低约1.381倍(P=0.010)。 Hsa-miR-133a表达情况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年龄、性别、病理类型以及肿瘤大小无关(P>0.05)。结论 Hsa -miR-133a 在NSCLC组织中表达下调与NSCLC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和病理分期有关。

    作者:王玉洲;吴鲲鹏;陈宝英;杨志雄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全程教学背景下大学生权益保障研究

    大学生权益保障研究的焦点多集中在权益保障意识、权益保障机制、实习期劳动权益保障等方面,且对象多为实习期学生或在校大学生。对于医学院全程教学班大学生这一新群体的学生权益保障研究基本空白。文章研究在全程教学实践运行过程中,因学生对自身身份认知不明确、医院硬件、经验、人员缺乏、学校筹建过程中的疏忽等原因造成的学生基本权益的缺失,客观总结了全程教学实践中学生受教育权益及参加活动权益的体现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和建议。

    作者:周艳红;李春平;窦忠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美罗培南联合罗红霉素治疗39例产褥期感染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美罗培南联合罗红霉素治疗产褥期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78例产褥期感染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予罗红霉素治疗,治疗组予美罗培南联合罗红霉素治疗,7 d为一疗程,观察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一疗程结束后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一疗程结束后,观察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Hc=6.002928,P=0.014282)。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82% vs 7.69%,χ2=0.139, P>0.05)。结论美罗培南联合罗红霉素能高效治疗产褥期感染且无明显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平;周宏霞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浅谈肛肠手术并发症的治疗

    目的:分析肛肠手术术后并发症主要产生原因及治疗措施。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43例肛肠手术术后并发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根据不同并发症采取的不同治疗方法,并统计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统计结果显示,感染、尿潴留、水肿、术后出血及肛门狭窄是肛肠手术术后主要并发症类型,其中,感染(34例/79.1%),尿潴留(23例/53.5%),水肿(16例/37.2%),术后出血(9例/20.9%);通过积极合理的治疗干预后,43例并发症患者41例痊愈,2例好转。结论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疗,肛肠手术术后并发症能够完全治愈。术后密切观察、做好创面处理是预防肛肠手术术后并发症的关键措施。

    作者:兰虎军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β-catenin、GSK-3β在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β-catenin、GSK-3β在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机制及意义。方法收集214例乳腺癌,根据ER、PR、HER-2、Ki -67的表达情况进行分子分型,即 LuminalA 型、LuminalB型、HER-2过表达型和三阴型,并进行β-catenin、GSK -3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阐述β-catenin、GSK-3β在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意义。结果214例乳腺癌中LuminalA型32例(14.95%),LuminalB型104例(48.60%),HER-2过表达型27例(12.62%),三阴型51例(23.83%),β-catenin在四种亚型中的异常表达情况分别为:LuminalA型(7/32,21.88%),LuminalB型(24/104,23.08%),HER-2过表达型(13/27,48.15%),三阴型(29/51,56.86%),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GSK-3β在四种亚型中的表达情况分别为:LuminalA 型(22/32,68.75%),LuminalB 型(22/104,59.62%),HER-2过表达型(10/27,37.04%),三阴型(12/51,23.53%),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β-catenin与GSK-3β相关性分析显示,在Luminal型、LuminalB型、三阴型中两者呈负相关,在HER-2过表达型中两者无相关性。结论β-catenin、GSK-3β在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中表达存在差异性,并且两者的表达存在相关性,机制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激活及调控密切相关。

    作者:宫国良;陈静宁;刘晓雨;刘志军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加强医防合作对提高肺结核患者发现率分析

    目的:通过综合医疗机构和结防机构开展结核病人转诊和追踪工作,提高病人发现率。方法对2011—2013年非结防机构网络报告疑似肺结核患者转诊追踪情况,初诊病人构成,凃阳肺结核病人检出率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初诊病人主要来源于转诊比例为29.3%,涂阳病人来源于转诊比例为51.4%,转诊涂阳病人检出率12.2%,综合医疗机构转诊到位率、结防机构追踪到位率、总体到位率都逐年上升。结论加强综合医疗机构和结防机构合作有利于提高肺结核病人发现率是提高肺结核病人发现率有效方法。

    作者:张辉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2008-2013年某机场放射工作人员晶状体混浊的调查

    目的:了解深圳某机场放射工作人员眼晶状体的混浊情况,为有针对性的制定放射线管理计划提供依据。方法统计2008—2013年深圳某机场放射工作人员眼晶状体混浊情况的检查结果并进行分析。结果2008年深圳市某机场放射工作人员536例(1072只)的眼晶状体混浊率为2.80%,连续6年追踪调查,眼晶状体混浊率分别为2.87%、2.85%、2.88%、2.90%、2.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2013年放射组的眼晶状体混浊率为2.77%,与对照组的1.9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正确使用符合国标的X光射线行李包检测仪的放射工作人员的工作是安全的;建议按照《放射作业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进行个人剂量监测。

    作者:曹敏;严翠先;李倩兰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规范化精益管理对病案管理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规范化精益管理对病案管理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患者就诊的病历资料1500份为对照组,另选2000份我院实施规范化精益管理法后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间病历资料为观察组,比较两组资料的回收情况、复印病案时间、服务病案能力、员工态度等。结果观察组的出院24 h内回收率、甲级病案率与病案服务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复印病案平均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反馈各指标评分中观察组的信息传递、员工服务质量、员工服务态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化精益管理法在病案管理中提高效率,减轻操作人员工作量,明确分工,各司其责,大程度发挥每人的大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雷蕾;李璐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提高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教学质量的探索

    通过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教学的实践与探索,在教学时充分运用先进的教学设备、教学方法,不但能丰富实验教学内容,提高实验教学质量,而且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培养出高素质的医学卓越人才。

    作者:李徽徽;柴继侠;孙美群;贺文欣;齐琦;王元元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TCT 联合 HPV 筛查宫颈病变的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 TCT)联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HPV)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在肇庆市端州区妇幼保健院接受宫颈疾病筛查的妇女500例,同时行TCT、HPV基因分型检测对阳性病例均行阴道镜检查并取活检,对TCT组、HPV组、TCT+HPV组阳性病例与病理结果诊断的符合率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500例筛查人群中,TCT阳性的有94例,占18.8%,在阴道镜指导下取活检,病例组织学阳性例数58例,阳性符合率61.7%;高危性HPV阳性的有117例,占23.4%,病例组织学阳性例数71例,阳性符合率60.68%;TCT联合高危型HPV 同时阳性的有63例,占12.6%,病例组织学阳性例数49例,阳性符合率77.78%。结论 TCT联合HPV与病理检查的阳性符合率明显高于其中单项检查与病理检查的阳性符合率,其更有效的早期发现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骆沛玲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经筛选、剔除,以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患者61例纳入腹腔镜组,以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41例纳入开腹组,对比相关指标。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术后卧床时间低于开腹组,复发率、残留率高于开腹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并发率、症状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两种手术均有助于改善患者症状,但就肌瘤剔除效果、抑制复发效果来看,开腹手术效果更好,若仅以改善症状、减少创伤为主要目的,腹腔镜手术更理想。

    作者:唐月玲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氧动力雾化吸入氨溴索联振动排痰仪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氧动力雾化吸入氨溴索联合振动排痰仪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AECOPD)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A组)34例,对照组( B组)34例。 A组为震动排痰仪加氨溴索氧动力雾化吸入,B组单纯氨溴索氧动力雾化吸入。观察两组治疗后每日排痰量、肺部啰音、动脉血气分析变化,记录血白细胞恢复到正常的时间、第7天胸部影像学改变情况。结果治疗后第1~5天A组排痰量多于B组;第6~8天A组排痰量明显少于B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A组肺部啰音、PaO2改善情况与B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第7天胸部影像学改变情况及血白细胞恢复到正常的时间短于B组(分别P<0.05及P<0.01)。结论氧动力雾化吸入氨溴索联合振动排痰仪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效果显著,明显优于单纯使用药物治疗组。

    作者:陈光影;韦继政;李康玲 刊期: 2015年第09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杂志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教育厅

主办:齐齐哈尔医学院